2020.08.20
本土研究:從小只喝母乳,可能會長的比較慢!
基隆長庚的研究團隊最近公布的一項長期追蹤研究發現,純母乳哺育的寶寶,發育落在末段班。以純母乳哺餵的嬰幼兒,到一歲時罹患缺鐵性貧血的機率,是混合餵養嬰幼兒的九倍,維生素D不足比率也比混合餵養高出六倍。純母乳餵養嬰兒生長較緩慢,可能與缺少這兩種元素有關。
長庚團隊於過去5~10年期間,針對630名嬰幼兒進行長期追蹤研究,當中純母乳哺餵有191名、以配方奶或混合哺餵439名;從1個月大追蹤至3歲,檢測其身高、體重及頭圍,每年也抽血檢驗與生長相關的營養素。
基隆長庚醫院新生兒科醫師廖穗綾說,母乳對嬰兒最好,配方乳無法取代,但母乳較少維生素D,可能影響寶寶鈣質吸收及骨骼生成,因此需額外補充;此外,四個月大嬰兒對鐵的需求上升,需靠副食品或鐵劑補充,刺激肌肉細胞生長和分化,若鐵不足較沒元氣,長期恐影響學習力發展。
台灣女人連線指出,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純母乳哺育6個月」是一個通案。各國應該依其國情而調整。長庚醫院的研究顯示本土狀況及需求。衛生福利部應該揚棄其以「2025年達到WHO之目標值50%」為目標的政策,檢討並調整母乳哺育政策,以符合國人的需求。
此項研究,於去年12月發表在國際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上。
編譯來源:自由時報(2020.08.19)、蘋果日報(2020.08.19)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8.19
阿茲海默症可以早10年知道
面對著人口快速老化、失智患者的增加,其中阿茲海默症最有代表性,佔6到7成。這種病目前還沒有有效阻止或逆轉病程的治療,但在症狀輕微時及時診斷,可使患者生活品質達到最佳狀態。
阿茲海默症患者,大部分是60歲以上,隨著年齡的增加,患此病的風險越大。患者由於Β澱粉蛋白斑塊(PLAQUES
OF BETA-AMYLOID
PROTEIN)或TAU蛋白在大腦中積累,破壞大腦神經細胞之間的連接或營養的輸送,導致神經細胞死亡,因此會破壞記憶力和認知能力。最嚴重時,幾乎無法對周遭的人事物有反應。大腦的這種變化,在阿茲海默症確診前20年就已經開始了。
目前診斷阿茲海默症的技術有限,正子造影檢查(PET)尋找β澱粉蛋白斑塊,價格較昂貴且具時效性,過程也不便利,大規模的篩檢並不實際。傳統採樣腦脊髓液來偵測tau蛋白,
缺點是花費大且具侵入性。
驗血或鼻分泌物可使早期診斷成為可能?
由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發表在《實驗醫學》期刊的一個研究指出,血液中有一種P-tau217和腦部類澱粉蛋白的數量相關。p-tau217含量升高,可預測腦部也有類澱粉蛋白斑塊的累積,準確度高達86-90%。研究專家正在研發以tau蛋白為基礎的驗血,盼能及早指認症狀出現前的患者。
韓國科學家發表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的研究,暗示出診斷阿茲海默症的另一個更簡單的新方法-收集鼻子的分泌樣本,分析特定的蛋白質。
2017年,科學家在患有初階阿茲海默症的老鼠身上,發現其嗅覺失能的起因,源於周圍嗅覺系統中可溶性Β-澱粉樣蛋白的累積。他們假設可溶的Β-澱粉樣蛋白可由鼻子的分泌中檢測出來,可用來作為偵測疾病進展的參數。他們收集了39位阿茲海默症患者的鼻子分泌物樣本,和同年齡的控制組做比較。
他們發現兩個特別的Β-澱粉樣蛋白在阿茲海默症患者中維持著較高的數量,而且這個蛋白可溶形式的數量,不只可以用來區別健康的人和阿茲海默症患者,也可以預測三年內症狀的發作和進展。
雖然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來了解,鼻子分泌中Β-澱粉樣蛋白和阿茲海默症認知失調的關連,這樣的結果值得期待。
韓國科學家以為定期篩檢鼻子分泌物來偵測阿茲海默症,是一個比較好的選項,簡單、快速、便宜又非侵入性,可以及時診斷、增進治療的效果。
編譯來源:MedicalNewsToday(2010.08.11)、EurkAlert(2020.08.11)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8.17
原來精子是這樣游泳的!!
1678年,A.
Leeuwenhoek使用最早的顯微鏡,發現人類精子具有尾巴,並在游泳時會像蛇一樣擺動。不過300多年後,科學家發現這是一種光學上錯覺。
英國和墨西哥合作的一項新研究顛覆了一直以來我們普遍認為的精子游動方式!!
影片來源:Polymaths Lab - University of Bristol
3D顯微鏡重建精子的游動方式
研究團隊使用能夠在一秒內記錄超過8,000張照片的高速相機,並使用帶有壓電(piezoelectric)裝置的顯微鏡載物台,可以以極高的速率上下移動樣本,使研究團隊能夠以3D方式自由掃描精子。
這項開創性的研究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揭示了精子的尾巴實際上是笨拙的,並且只會往一側運動。精子的單側運動應該意味著精子會不斷繞圈子,但精子找到了一種適應方式使它得以向前游泳。
Dr.
Gadelha說:「當用2D顯微鏡從上方觀察時,精子快速而高度同步的旋轉會產生一種錯覺—尾巴的運動似乎左右對稱地搖擺,就像在水中的鰻魚一般。如同Leeuwenhoek所描述的那樣。」。
此研究發現,精子已經發展出一種游泳技術來彌補它們傾向一方的運動方式。它們邊游邊旋轉,就像水獺螺旋式地在水中嬉戲一樣,它們即使只能單側繞圈子也能向前游泳。
精子尾巴的立體中心線顯示,尾巴移動的方向類似於植物卷鬚螺旋式的生長。而這種移動方式是因為精子的頭部同時在旋轉。
新發現的意義
Dr.
Gadelha指出,由於一半以上的不孕症是男性因素,因此了解精子尾巴對於開發診斷工具以辨識不健康的精子至關重要。Dr.
Gadelha過去的研究發現了精子彎曲的生物力學及精子在前進時的精確節奏。
研究作者G.
Corkidi博士說:「這真是令人難以置信的驚喜,我們相信我們先進的3D顯微鏡將發現自然界中更多的秘密。有一天,這項技術將可用於臨床上。」。
研究作者A.
Darszon說:「這項發現將徹底改變我們對精子活動及其對自然受精影響的理解。目前我們對於女性陰道內復雜的環境以及精子游動如何影響受精知之甚少。這些新工具使我們看到了精子令人驚奇的能力。」。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0.08.13)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8.16
結核病疫苗接種率較高的國家,COVID-19疫情較好
在過去15年裡施打結核病疫苗和COVID-19疫情顯著改善有關。
以色列的研究團隊分析了預防結核病的卡介苗(BCG)和COVID-19疫情的關係。
研究人員發現,在降低COVID-19感染率和降低每百萬死亡率方面,有BCG政策與更好的結果相關,尤其是對於過去15年中接受過疫苗接種的24歲以下年輕人。在接受卡介苗疫苗的老年人中沒有影響。目前,許多國家/地區已停止全面接種疫苗,但有些則仍在廣泛使用BCG。
Dr.Rappoport說:「我們的發現佐證在當前大流行的情況下探索BCG疫苗可能是值得的。…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臨床試驗開始進行,測試BCG疫苗接種的功效。」。
Dr.Rappoport及其同事分析了55個人口超過300萬人的國家/地區、約佔世界人口的63%的數據。除了考量大流行在不同的時間到達不同的國家外,他們控制了23個變數,包括人口、經濟、健康及與大流行限制措施相關的變數等。在55個國家/地區中,卡介苗疫苗接種與COVID-19結果一直相關。
為了確定其他疫苗是否也影響COVID-19結果,他們對麻疹和德國麻疹疫苗進行了相同的分析,發現這些疫苗與COVID-19的疫情沒有顯著相關性。
已有其他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卡介苗疫苗的作用超出了結核病,但科學家們尚不知道為什麼這種疫苗具有這種作用。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0.08.12)_
_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8.14
藥物臨床試驗缺乏女性,讓女性過度服藥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遭受藥物的不良副作用,因為藥物劑量歷來是基於對男性進行的臨床試驗而得到的結果。研究顯示,性別差異讓女性遭受藥物不良作用的頻率幾乎是男性的兩倍!
這項發現發表在《_性別差異生物學_》雜誌上,證實了由於歷史性地忽視了男性和女性身體之間基本生物性差異而導致的藥物劑量性別差異的問題持續存在。
研究人員分析了數千篇醫學期刊文章中的數據,發現有明確的證據:美國食藥管理局(FDA)批准的86種不同藥物的服用劑量存在性別差異的問題,其中包括抗抑鬱藥、心血管和抗癲癇藥以及止痛藥等。
研究的主要作者UC Berkeley 的教授 I.
Zucker說:「在開藥時,一種以男性為主的千篇一律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女性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缺乏女性受試者,女性受害
研究人員的分析發現,女性服用的藥物劑量與男性相同,但血液中藥物的濃度較高,而且從體內清除該藥物所花費的時間也較長。這導致產生更多的不良反應。
在90%以上的病例中,女性經歷了更嚴重的副作用,例如噁心、頭痛、抑鬱、認知缺陷、癲癇發作、幻覺、躁動和心臟異常。總體而言,發現他們發生藥物不良反應的頻率幾乎是男性的兩倍。
以佐沛眠(Zolpidem)為例,它是市場上最流行的安眠藥,在女性血液中的停留時間比男性更長,導致第二天早上還昏昏欲睡,並發生嚴重的認知障礙和交通事故的增加。由於這些原因,FDA在2013年將女性建議劑量減半。
Zucker教授說,幾十年來,婦女一直被排除在臨床藥物試驗之外,部分原因是女性荷爾蒙的波動會影研究,這是毫無根據的擔憂。
此外,直到1990年代初,由於擔憂孕婦接觸試驗藥物可能傷害胎兒,育齡婦女一直被排除在藥物試驗研究之外。以1950年代和60年代用來治療害喜的沙利竇邁(thalidomide)為例,使用沒有經過人體驗的藥物,結果導致了全球成千上萬更多兒童的肢體出生缺陷。
Zucker教授說:「忽視女性的現像很普遍,即使在細胞和動物研究中,受試者也主要是雄性。」
認知到人類和動物研究中普遍存在的男性偏見,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於2016年授權,要求經費申請者在其動物研究方案中受試者要納入一定比例的雄性和雌性,以做性別分析。
但是,儘管近年來在藥物試驗中女性人數增加,但是許多這些較新的研究仍未能就其數據做性別差異的分析。
展望未來,兩個研究主導者─Zucker教授和芝加哥大學的Prendergast教授─認為要廣泛地提升醫學研究、醫學專業和製藥產業中的性別意識,認知性別上生物性及社會性差異的存在,才不會讓婦女在服用藥物時處於不利地位。他們建議減少女性使用多種藥物的劑量。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0.08.12)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8.13
非COVID-19疫苗可能會有助於對抗疫情
兩項新的研究發現,接受其他病毒疫苗接種的人較少被冠狀病毒感染,病情也較不嚴重。但是,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定其抗COVID-19的潛力。
根據近日在《細胞報告醫學》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在過去3年中接受過BCG結核疫苗的人們沒有發生嚴重的冠狀病毒感染。Radboud
University醫學中心的M.
Netea說:「目前正在進行的前瞻性BCG試驗的結果,將會給一個明確的結論。」。
另一項Mayo診所的研究發現,過去5年中接受過其他疫苗(例如:流感、肺炎或肝炎)的人,其冠狀病毒感染率較低。
Netea表示,Mayo診所的報告顯示:「疫苗的有益作用可能比目前已知的更為廣泛」,他的團隊也看到了類似的流感疫苗數據。
編譯來源:Reuters(2020.08.08)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