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01
[記者會] 違法果凍矽膠到處竄,主管機關不想管,女人...
日前某知名整形醫師被報料於2008年7、8月間作過果凍矽膠隆乳手術,因為在果凍矽膠當時不合法,所以面臨被吊銷醫師執照。事實上,2008年10月以後果凍矽膠可在台灣合法上市,但僅能使用於乳房重建患者,不能使用於一般果凍矽膠隆乳!整形醫師對法規視若無睹,仍舊大力宣傳、施作果凍矽膠隆乳手術;而主管機關對此情形也放任不管,致使違法的醫療行為充斥整形美容市場,嚴重危害女性健康。
果凍矽膠安全嗎?
許多整形相關業者宣稱目前市面上的「果凍矽膠」為改良過之產品,與傳統液態矽膠義乳不同,安全無虞。然而,製造商的人體試驗及上市後追蹤報告指出,接受果凍矽膠隆乳的病人3年內每3人就有1人出現副作用,每12個人就有1人有第三、四期期莢膜攣縮、每6-7人就有1人必須再次開刀,而這些風險在再次隆乳手術的病人身上更高!此外,最令人感到憂心的是:目前沒有足夠的科學研究足以證實矽膠漏裂對女性健康無害,因此,核准使用的條件之一為,「受術者每2-3年必須作一次核磁共震攝影的追蹤」,以早期發現漏裂,早期取出。
果凍矽膠隆乳未合法,多數醫師照做!
台灣於1992年9月公告禁止使用填充矽膠之乳房植入物。2008年10月3日衛生署修正禁令時,由於果凍矽膠於隆乳手術的長期安全性未定、副作用比例偏高等種種健康疑慮,因此,僅部分開放予乳房重建手術使用,一般隆乳手術仍不得使用果凍矽膠。
但台灣女人連線發現:許多私人整形診所毫不避諱的在網頁上宣稱「本診提供果凍矽膠隆乳服務」,部分診所直接將鹽水袋隆乳和果凍矽膠隆乳的價錢標示在網頁上,供一般民眾參考;亦有醫師將自己的病人接受果凍矽膠隆乳手術前、後的照片置於部落格,或於整形雜誌上表明自己曾幫名人進行果凍矽膠隆乳手術,並不斷宣稱果凍矽膠的真實感與安全性,卻對手術可能產生的風險與副作用隻字不提。
假重建,真隆乳!主管機關放任不管!
為此,台灣女人連線曾檢具相關資料檢舉,在長達半年的中央與地方互踢皮球後,並沒有任何一個案件成立。原因有二:一、衛生署對「乳房重建」沒有做出明確的解釋。二、醫師作假病例,將「隆乳」以「乳房畸形」或「原隆乳手術後產生位移需重建手術」記載,藉此模糊、扭曲「乳房重建手術」的定義,以規避果凍矽膠違法使用的事實。「假重建,真隆乳」的案例處處可見,衛生署部分開放果凍矽膠的把關形同虛設!
衛生署藥政處黃小文高級研究員於記者會中指出:有關於整形診所於網頁上宣稱提供果凍矽膠隆乳手術的部分可以違反藥事法對醫療廣告的規範處理;醫師若違反核准的適應症進行果凍矽膠隆乳手術,則是違反醫師法。
整形醫師無視法規的存在,主管機關對醫師不當宣傳或執行果凍矽膠隆乳手術視若無睹,在此情況下,台灣女人連線只能很無奈的呼籲台灣女人要瞭解果凍矽膠隆乳的完整資訊以自保:
一、隆乳手術非一勞永逸的手術,大部分的病人術後都必須面臨再次開刀,且隆乳手術的副作用高,對健康的長期影響也未知,因此,呼籲女性若非必要不要嘗試。
二、手術前要仔細閱讀受術者同意書。
三、受術者在術後第三年進行核磁共振攝影(MRI)檢查,此後每隔兩年都應再檢查一次;因為目前僅有核磁共振攝影可以確認填充物是否破裂,若矽膠填充物破裂,應該立刻取出或置換。
四、若接受乳房攝影檢查或進行其他胸部檢查或治療時,應主動告知醫師自己曾接受隆乳或重建手術,以免導致填充物破裂或誤診。
【附表一】
初次隆乳手術
再次隆乳手術
3年
6年
3年
6年
副作用
37%
/
50%
/
莢膜攣縮(III、IV期)
8%
10%
19%
22%
漏裂
1%
1%
8%
12%
再次開刀
15%
19%
28%
34%
台灣女人連線、黃淑英立委國會辦公室合辦
延伸閱讀
果凍矽膠隆乳
+ read more
2009.10.27
化學治療與懷孕的研究
比利時的魯汶大學(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最近針對婦女在懷孕期間接受癌症治療進行一項研究,以瞭解化學治療對胚胎發展的影響。研究結論表示,在懷孕期間接受化學治療,胎兒並不會因此產生先天的缺陷;長期來說,也不會因此造成顯著的負面影響。
這份研究總共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份是確認近期罹癌的懷孕婦女所接受的癌症治療種類,進一步監測癌症治療對胚胎發展與胎兒出生後的健康是否造成影響。初步的研究結果發現,使用化學治療的懷孕婦女所產下的胎兒,其產生先天缺陷的比例和疾病種類與一般婦女並無差異。
第二部分則是引用「藥物動力學」的理論分析懷孕婦女使用化學治療藥物的情況,包括藥物在體內吸收、分佈、代謝等的狀況,以及藥物經胎盤轉移至胚胎的情況。研究人員指出,懷孕婦女接受化學治療所產生的生理變化使藥物分佈的程度較高,但是藥物排泄的速率也較快;因此,未來的研究可試圖瞭解化學治療在懷孕期間對腫瘤的影響是否較小,進而評估化學治療對懷孕婦女的效益。
第三部分則是著重在胎兒神經的發展。研究人員指出,大部分嬰兒的出生與成長都與一般嬰兒無異。這份研究總共包含64位嬰兒,大部分的嬰兒於研究結束時為6歲,最年長的為15歲。
研究人員表示,胎兒不受影響有可能是因為胎盤的保護作用,胎盤就如同過濾器一般,可阻絕化學治療的有害物質,以保護胎兒。另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化學治療的使用期間」,通常懷孕的前三個月是最脆弱的期間,因此,研究中的化學治療是從懷孕三個月後才開始進行的。
資料來源:臨床腫瘤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 read more
2009.10.23
美國癌症協會強調癌症篩檢的風險
乳癌、結腸直腸癌、子宮頸癌等癌症篩檢的確有其益處,但是某些篩檢方式的優點卻被過度強調,而忽略了其也可能帶來的風險。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最近正在修改癌症的治療指引,修改的方向將會強調乳癌等癌症篩檢過度診斷的風險。
過去已經有許多臨床試驗證實乳房攝影檢查(mammograms)的確可以降低乳癌死亡率,但是乳房攝影檢查並不是完美的,它仍然有可能錯失需要接受治療的腫瘤(偽陰性),或是篩檢出不需接受治療的腫瘤(過度診斷),以及出現偽陽性的風險。女性除了知道篩檢的益處之外,也應該瞭解篩檢可能造成的風險。
我國目前有關癌症篩檢的訊息如下:
(一)乳癌篩檢:政府補助50-69歲婦女每2年1次乳房攝影篩檢費用。
(二)子宮頸癌篩檢:政府補助30歲以上婦女,每年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三)口腔癌篩檢:政府補助18歲以上有嚼檳榔或吸菸習慣之民眾,每年1次口腔黏膜健康檢查。
(四)大腸癌篩檢:政府補助50-69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
延伸閱讀
乳房攝影的兩難
乳房攝影有可能過度診斷
+ read more
2009.10.19
肥胖影響年輕女性的生育力
最近一份研究針對女性的生育健康和肥胖進行分析,這份研究總共包含1,538位已經接受減肥手術的女性,年齡層介於18-78歲;研究人員蒐集了參與者完整的醫療、生育、節育等記錄。結果發現女性發育到18歲時,出現肥胖情形的話,罹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和不孕的風險較一般女性高;也比18歲之後才出現肥胖情形的女性高。
資料來源:生育與不孕期刊(_Fertility and Sterility_)
+ read more
2009.10.18
骨鬆檢測到處做,政府把關在哪裡?!
骨質疏鬆是老年婦女健康的重要議題之一,為響應10月20日世界骨鬆日,各界紛紛在10月份透過各種管道宣導預防骨鬆及骨鬆篩檢的重要性。疏鬆的骨骼容易提高老年婦女意外跌倒時的骨折風險,並可能造成胸部壓迫、長期臥床等健康問題,因此,骨質疏鬆防治之宣導非常重要。然而在骨鬆篩檢的部分,台灣女人連線於今年聯合全國各地共10個婦女團體實地觀察骨鬆篩檢的現況後,發現街頭巷尾到處進行的骨質密度檢測不僅過程荒謬百出,準確率也偏低。此外,台灣除缺乏本土骨質疏鬆參考值,也無大型且具公信力的骨質疏鬆盛行率調查,因此,對於報章雜誌上聳動的骨鬆盛行率報導,民眾應持審慎態度。
骨鬆篩檢遍地開花,檢測過程、結果荒謬百出
在骨鬆篩檢的部份,實際檢驗現行超音波骨質密度檢測後,我們發現:
一、操作儀器及說明結果的人員,有一半並非合格醫事人員,此已違法。
二、檢測出的數值,其判讀標準竟混亂不一,例如同一個數值在台北市中正區健康中心被判讀為正常,在大安區健康中心卻是屬於骨質已經流失!
三、檢測後的衛教說明不僅片面、錯誤、甚至出現政府舉辦的骨鬆篩檢活動,其檢測結果報告上直接推薦服用特定廠牌健康食品的情形。而若婦女檢測出骨質偏低或骨質疏鬆,衛生主管機關對於相應的處理方式、生活中應注意事項等衛教資訊皆付之闕如。
四、超音波骨密檢測結果準確率偏低。許多婦女使用超音波骨密檢測所測出的骨質密度與DXA(雙能量X光吸收儀)檢測的結果不一致,如使用超音波檢測時是骨質疏鬆,但使用DXA檢測卻是骨質正常,甚至發生有同一位婦女一個月內測量3次,3次結果都不同的情況(2次超音波測量結果為正常與骨質疏鬆,DXA檢查為骨質流失)。
超音波骨密檢測荒謬百出,檢測結果事實上無法代表民眾的骨質健康,卻會造成民眾的恐慌與焦慮,大花冤枉錢購買不需要的健康產品。面對這些亂象,政府單位不僅未做把關,甚至帶頭舉辦超音波骨測活動,並利用骨鬆檢測吸引民眾前來健檢、做子宮頸抹片,是嚴重失職!台灣女人連線要求衛生署即刻訂定骨質密度檢測的標準作業規範,並主動稽查違法檢測,改善骨質檢測品質。
台灣缺乏本土骨質疏鬆參考值,無法如實反應台灣民眾的骨質健康
由於骨質密度為一比較值,「跟誰比較」相當重要。立委黃淑英表示,因骨質密度受到種族、飲食模式、生活習慣等影響,各國通常會根據本土情況做微調,以真正反應國民的骨質健康。然而,坊間超音波骨質密度檢測儀,其內建參考值多為25-29歲白人婦女的骨質密度,台灣並沒有建立本土的骨質疏鬆參考值!加拿大曾有研究發現,同樣是骨質疏鬆篩檢,以美國白人婦女的骨質密度作為參考值,與以加拿大婦女骨質密度作為參考值,前者所得出的骨鬆率,比後者高了3倍!立委黃淑英要求,政府應正視因參考值不同,導致骨質疏鬆盛行率差異大的現象,積極擬定台灣本土骨質疏鬆參考值,使骨質密度檢測結果能如實反應台灣民眾的骨質健康。
台灣無大型且具公信力的骨質疏鬆盛行率研究,統計數字操作空間大
台灣至今尚無大型且具公信力的骨質疏鬆盛行率調查,許多小型研究結果分歧,統計數字的操作空間大,利益團體普遍選擇較嚴重的數字,造成民眾因擔心罹患骨質疏鬆而求診、接受檢測、購買增進骨質的各種產品。立委黃淑英指出,近日一奶粉廠商發佈由其贊助之骨質健康檢測計畫,指稱台灣人每三名就有一名為骨質疏鬆的中高危險群。然檢視該份報告發現,該研究將所有人僅分為低、中、高骨鬆危險群,意即沒有人是正常的!因此,對於該份報告所發佈的盛行率持保留態度。立委黃淑英特別提醒民眾,正因台灣沒有具公信力的骨質疏鬆盛行率調查,我們無從得知台灣真正的骨質疏鬆盛行率,因此對於報章雜誌上聳動的骨質疏鬆率報導,應持審慎態度。
預防骨質疏鬆,根本之道是從年輕儲存骨本並維持良好生活作息
時值骨鬆日前夕,台灣女人連線提醒民眾,隨著年長,骨質會逐漸流失,這是無法避免的自然現象,然骨質疏鬆是嚴肅但不嚴重的問題,它不是一種疾病,而是骨折的一個危險因子,就如高膽固醇之於心臟病。預防骨質疏鬆,根本之道是從年輕開始存骨本、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只要從生活作息中維護骨質健康、適量運動、均衡飲食、並避免不當的減重方式,年老生活也能活動自如!
+ read more
2009.10.01
懷孕增加日後代謝症候群風險
懷孕對女性會產生長遠、逆向的生理影響,甚至可能改變女性的行為模式。最近一份研究發現分娩會增加女性未來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包括腹部肥胖、高三酸甘油酯、胰島素抗阻和心血管疾病等的風險都會增加;特別是有妊娠糖尿病的婦女,風險增加的比例更高。
研究人員利用「年輕成人冠狀動脈風險發展研究」(Coronary
Artery Risk Development in Young Adults,
CARDIA)的資料來分析18-30歲年輕女性分娩與代謝症候群的相關性。CARDIA的研究總共包括2,787位婦女,其中1,451位被納入成為此研究的參與者;這份研究包含745位至少懷孕過一次的婦女與706位沒有懷孕過的婦女作為對照組。結果發現生產過一次與兩次以上的婦女,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比沒有懷孕的婦女分別高33%與62%;而有妊娠糖尿病的婦女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比懷孕、但沒有妊娠糖尿病的婦女高2.5倍。
懷孕造成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增加,有學者推測是因為體重增加和缺乏運動的關係,但是此說法目前尚未獲得證實。研究人員表示,目前預防疾病最好的方法就是維持健康的生活形態,包括規律運動和健康飲食。
資料來源:美國婦產科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