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藥增加乳癌風險
2009.02.27
避孕藥增加乳癌風險
過去有關乳癌與避孕藥的研究,大多是在1990年前進行的,為了要使用近期的資料再次確認避孕藥與乳癌的相關性,波士頓大學的Lynn Rosenberg教授與其研究團隊在1993-2007年間訪問了907位乳癌患者和1,711位沒有罹患乳癌的婦女。結果發現使用避孕藥超過一年的婦女,罹患乳癌的風險比一般婦女高50%;此外,研究也發現種族會影響避孕藥與乳癌的相關性,但是影響的程度在統計學上並不顯著,而荷爾蒙接收器(hormone receptor)則不影響其相關性。 資料來源:美國流行病學研究(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 read more
子宮頸癌疫苗與多發性神經炎的關連尚未釐清
2009.02.25
子宮頸癌疫苗與多發性神經炎的關連尚未釐清
  美國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_ACIP_)在2008年10月的一場會議上表示,民眾接種子宮頸癌疫苗(嘉喜)後的不良反應通報已有10,326例,其中包括了6%屬於住院、永久性傷害、有生命危險、或死亡等嚴重不良反應。但ACIP也強調,這些嚴重不良反應與子宮頸癌疫苗之間的關連尚未被確定。而在所有的不良反應中,一直以來爭議最大的是多發性神經炎(Guillain-Barre sydrome)與疫苗的關連,美國學者Nizar Souayah, M.D.特別對此做了深入的研究,並表示大多數的患者都是在接種完疫苗後六週內發生多發性神經炎,此一現象絕對不容忽視。   Dr. Souayah及其團隊在所有不良反應通報中取300例做進一步的觀察,並將這些案例依照與疫苗的相關性分成三個部分:與「疫苗極為有關」、「與疫苗極不相關」、及「不確定」。然而,他同時也強調,由於通報系統缺乏許多重要的細節,因此無法做出確切的結論。   在所有案例中,研究者認為有36例的多發性神經炎可能與子宮頸癌疫苗極為有關,這些人的年齡分佈約為13-50歲。其中四分之三起案例是發生在接種疫苗後六週內發生,其中22起情況極為嚴重並需住院治療,六起則導致殘廢。Dr. Souayah表示,36起案例中,有16起是病患在接種子宮頸癌疫苗的同時也接種了其他疫苗,但有20起的病患只單純接種子宮頸癌疫苗。   雖然日前美國疾病管制局(CDC)及疫苗安全臨床評估(_CISA_)皆曾表示無法證實疫苗與神經系統失調有關,但Dr. Souayah認為子宮頸癌疫苗與多發性神經炎之間關連的問題並未真正解決。雖然如此,他也認為疫苗的好處大於可能的風險,然而,Dr. Souayah也強調應開誠布公,誠實、清楚、並中立告知民眾目前所知道的情形,讓民眾自己決定是否願意接種此疫苗。   此研究報告預計將在四月的美國神經學學會(_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會議上發表。_ _ _ _ _ 資料來源:http://www.medpagetoday.com/MeetingCoverage/AAN/12941
+ read more
更年期藥物增加乳癌復發風險
2009.02.23
更年期藥物增加乳癌復發風險
Tibolone是一種合成的類固醇,中文藥品名稱為「利飛亞錠」(Livial)。Livial的作用類似荷爾蒙療法,此藥在全球90個國家通過的適應症為減緩更年期現象,在55個國家可用來預防骨質疏鬆,許多乳癌病人會用此藥來減緩癌症治療所導致的更年期不適。Livial與荷爾蒙療法不同的是,過去許多學者相信Livial會降低癌症的風險,但是最近有一份研究發現Livial會增加乳癌復發的機率,這份研究也因為如此被迫提前六個月結束。 這份研究包含約3,100位已經手術過的乳癌患者,研究開始時婦女的平均年齡為52.7歲,這些婦女被隨機分成兩組,一組每天使用2.5毫克的Tibolone,另一組則使用安慰劑。結果1,556位使用Tibolone的婦女中有237位(12.5%)婦女乳癌復發,使用安慰劑的1,542位婦女中,乳癌復發的有165位(10.7%),顯示使用Tibolone的婦女乳癌復發的風險比其他婦女高40%;且研究發現使用Tibolone的婦女所復發的乳癌多屬於遠端轉移(distant metastases)的類型,這類型的乳癌危險性通常較高。 研究人員表示,現在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證實乳癌患者使用Livial是安全的,醫生不應該開此藥給乳癌高風險的婦女使用。 去年也有一份美國研究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這份研究發現60歲以上的婦女使用Tibolone的話,中風的風險比一般婦女高2.2倍,但是這份研究發現Tibolone會降低乳癌和結腸癌的風險。顯示Tibolone的安全性目前還未有定論。 資料來源:刺洛針腫瘤學期刊(The Lancet Oncology)
+ read more
女性心臟病治療可能被延誤
2009.02.20
女性心臟病治療可能被延誤
在醫療緊急狀況發生時,大部分人的反應就是立刻撥緊急電話,然後前往醫院的急診室;但是如果妳是一位突然心臟病發的女性,這樣的處置方式對妳來說可能不夠「緊急」。因為最近一份在美國德州所進行的研究發現,女性因為心臟病被送至醫院急診室所需的時間較男性長。 這份研究包含2004年間有使用緊急醫療救護服務的疑似心臟病患者,結果發現女性被延遲送醫的機率較男性高一倍。研究人員表示,醫生是根據病人的症狀來診斷病因,過去研究已經發現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症狀和男性不同,女性經歷的多是噁心、嘔吐、上背痛、呼吸短促、暈眩、消化不良等非典型的症狀,因此,在緊急送醫到給予明確治療方式的過程中,醫療人員要認定症狀的病因為心血管疾病所需的時間較長,可能因此延誤了時間。 在心臟病的緊急醫療處置上,只要耽誤15分鐘就有可能造成嚴重的心臟肌肉受損,因此,除了醫療人員之外,婦女也可以試著瞭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症狀等的性別差異。 資料來源: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Quality and Outcomes 延伸閱讀: 心臟血管疾病    
+ read more
口服避孕藥廣告誇大不實
2009.02.18
口服避孕藥廣告誇大不實
製藥界大廠-拜耳公司,當年在行銷降膽固醇藥物Baycol(註)時即發生不實廣告的情形,2008年10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再次針對拜耳藥廠所推出的兩個避孕藥廣告發出警告函,指出該公司所推出之口服避孕藥-悅姿錠(Yaz)的廣告誇大不實,FDA要求拜耳藥廠必須暫停播放違規廣告,並提出新的廣告計畫將正確的資訊傳遞給消費者。拜耳藥廠也同意停止播放這兩則廣告。   警告函中指出該廣告不但擴張藥物指示範圍、誇張藥物效用,並且忽視使用藥物的風險。這兩則廣告都宣稱可以治療經前症候群(Premenstrual Syndrome),但目前FDA只核准Yaz可治療經前憂鬱症(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不同於經前症候群,經前憂鬱症在美國「_精神疾病_的診斷與統計」(DSM-IV)中有明確的診斷與症狀,雖然兩者的症狀有重疊的部分,但該公司不能誤導觀眾,自行擴大解釋此藥的適應症。   同時該廣告也暗示Yaz 可以治療所有的痤瘡,但事實上該藥物只能治療中度青春痘。最後,FDA警告廣告不可以藉由特殊效果的處理讓觀眾忽略使用藥物的風險,包括使用後可能增加體內鉀含量、靜脈血栓、肝腫瘤及高血壓;此外,該藥物包含一種稱為drospirenone的人工合成黃體素,此成分在高風險病人身上可能造成高血鉀症。   美國包括俄亥俄州等26個州檢察長在日前宣布一項協議,要求拜耳藥廠必須花費兩千萬美元的經費製作更正廣告,廣告內必須清楚地揭露藥物的適應症與副作用,以擬補先前播放誇大不實廣告的錯誤;此外,往後所有Yaz的廣告都需送FDA審查,藥廠必須無條件接受FDA的審查意見。   註:美國FDA於2001年8月要求拜耳藥廠將Baycol全面下架回收,因此藥可能引發橫紋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      
+ read more
乳癌風險因停用HRT而快速下降
2009.02.10
乳癌風險因停用HRT而快速下降
美國指標性的荷爾蒙補充療法(HRT)研究-婦女健康促進計畫(WHI),因為發現HRT會增加乳癌風險而暫停;在研究結束了六年後的今天,研究人員仍試著瞭解HRT如何影響婦女健康。最近的研究結果都證實了停止使用HRT會降低乳癌的風險,最近一份WHI的追蹤報告指出,停用HRT所產生的正面效益發生的比原本預期的還要快。 這份研究分析了兩份資料,一份資料來自於追蹤當年參與WHI的1萬5千位婦女,另一份資料來自於WHI的分支研究,包含4萬1千餘位婦女。結果發現停經婦女在服用HRT五年後,乳癌的風險會增加兩倍,但是一旦停用HRT,乳癌的風險會迅速下降,而且會持續地逐年下降。 乳癌與HRT的相關性幾乎已經確定,但是,仍有學者提出質疑表示,WHI的研究結果在2002年公布並暫停此研究,2003年就可以看到乳癌發生率大幅地下降,這兩個時間點太過接近。乳癌是一種需要長時間才會形成的疾病,才一年的時間要造成如此大的變化是不太可能的。也就是說一旦腫瘤開始加速成長,就很難停止,起碼現階段沒有研究顯示這樣的機制。不過,也有學者反駁上述的看法。 UCLA醫學中心的腫瘤學家Roman Chelbowski,也是這份研究的主要負責人則表示,乳癌發生率下降主要是因為停止供應過量的荷爾蒙。將身體裡的荷爾蒙從高濃度降低至低濃度,就是在阻斷癌細胞生長的所需,而這些因為HRT而加速生長的癌細胞,大部分仍屬於臨床前期,也就是說這個時候致病的因子已經在體內產生影響,但是還沒有症狀出現,也可能無法偵測出來,因此,乳癌發生率因為停止使用HRT而快速下降是合理的,生物機能的運作上,發生這種現象也是可能的。 資料來源: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