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12.04
老年男性的精子產生的胚胎生長較慢
人們一直認為,生物時鐘完全是一個女性要擔心的問題,因為即使在高齡時,男人也可以生小孩。
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男人不能太晚生孩子。因為就像許多老年人比他們年輕時一樣行動變的緩慢,老年男子的精子產生的胚胎生長速度也較慢。
一項在聖安東尼奧的美國生殖醫學協會上發表的研究發現,老年父親的精子積累更多的突變。
來自波士頓的體外受精科學家們發現,當胚胎準備植入子宮壁時,超過50歲的男性的精子產生的胚胎分裂得更慢,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達到被稱為胚泡(blastocyst)的早期階段。
這個研究,從527對夫婦的3,532個胚胎的縮時攝影(timelapse)錄像畫面進行了分析。那些超過50歲的男性精子產生的胚胎發育的速度比35歲以下的男性精子產生的胚胎慢了35%。
來自紐約Weill Cornell
Medicine的研究人員也發現,隨著男性年齡的增長,他們精子的DNA變得更容易發生突變。
老年男子的精液被發現精子有不正常的染色體數量 -
太多或太少,稱為非整倍體(aneuploidy),較難產生健康的胚胎。
為了瞭解伴侶發復發性流產可能原因,該小組分析了男性精液的DNA。男性被分為7個年齡組,年齡最小的組為25至30歲,年齡最大的超過55歲。他們對精子進行了非整倍體和DNA排序突變的檢驗。
在最老的年齡組中,這兩種類型的缺陷都是最高的。最小年齡組的受精率為87.7%,最老年齡組的受精率下降到46%。
美國生殖醫學學會副會長Peter
Schlegel說:“這些研究清楚地表明,男性和女性一樣,在高齡時期可能很難生育。
應該向年長的男性及其伴侶告知懷孕後果不佳的風險以及後代可能會有神經發育的問題。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10.31)
+ read more

2017.11.29
現行BMI數值判定更年期後女性肥胖可能有誤
根據身高與體重關聯性來評估身體脂肪的BMI值,在70年代開始普遍地使用,這是目前醫生衡量一個人是否健康、過重或肥胖最廣泛使用的系統,BMI值30以上被認為是肥胖。然而,近年不斷有研究提出,BMI值無法正確反應身體肥胖狀態,甚至可能誤導治療。
本月一份最新研究指出,對更年期後女性來說,以傳統BMI來區別肥胖程度,數值可能是過高的。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的Hailey R.
Banack博士及其同事的研究顯示,對於體脂肪率為35%或更高的停經女性來說,以公認判定肥胖的門檻—BMI
值30—作為判定肥胖的基準,其敏感性是過低的。
此項研究共有1,329名平均年齡66.1歲的停經女性參與,她們接受了基礎問卷調查以及人體測量與全身掃描,評估脂肪質量、脂肪分佈和淨體重(去除脂肪重量後的體重),以及臀部、脊柱及手腕的骨質密度。5年後,這些女性接受了同樣的追蹤檢查,目前正在進行17年後的後續評估,但卻沒有判定肥胖體脂率的正式共識。在研究文獻中,體脂率的範圍可從25%到40%,但研究人員的評估則為35%,而更常用的切點為38%與40%。
研究小組建議,BMI門檻應該置換為24.9、26.5或27.1,用來分類停經女性的肥胖程度。
研究團隊寫表示,在回答有關停經女性肥胖所造成的影響之前,最重要的是需要經驗性的驗證工具來衡量這群人體重過重的狀況。除了BMI值,還有其他肥胖的間接測量指標,例如腰圍與腰臀比,但每個指標都有其限制。對研究人員和臨床醫生來說非常重要的是必須認知,使用BMI≥30作為判定停經女性肥胖的基準可能導致嚴重的錯誤分類。
作者們指出可能的解決方案是使用inverse BMI (iBMI =
1,000/BMI,
cm/kg2)去分類停經女性的肥胖程度。iBMI已被證明更能反映體脂率和真實肥胖狀況,此外,先前的研究已證明iBMI與體脂率之間的關係是線性的,這表示iBMI可能是真實肥胖狀況的更好預測方式。然而,目前並沒有一個可根據iBMI去判定肥胖的公認切點,故此為未來的研究提供一個有趣的發展機會。
編譯來源:Med Page Today(2017.11.20)
+ read more

2017.09.01
賀爾蒙補充貼片比藥錠更安全?
一項追踪近百萬名女性超過15年的研究發現,採用賀爾蒙補充治療法控制更年期症狀的女性,可以使用皮膚貼片的方式來減低中風風險。
賀爾蒙補充療法主要透過補充或替代體內過低的雌激素或黃體素,以緩解更年期症狀,如睡眠問題、體重增加、情緒波動和熱潮紅等。過低的雌激素會導致一些生理和心理症狀,10位女性中大概有8位會受到影響,受影響時間平均為7年,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女性會面臨更長期的症狀。
賀爾蒙補充療法也可以預防骨質疏鬆症和心臟病,多年來被視為女性的奇蹟藥物,已有數百萬人採用。但在2002年的一項研究顯示,賀爾蒙補充療法與增加乳癌及中風風險有關後,採用該療法的人數急遽下降。根據研究調查,許多婦女受更年期症狀所苦,但卻抗拒賀爾蒙補充療法。因而,研究人員對不同方式補充賀爾蒙之風險進行研究評估。
哥本哈根大學對98萬名51至70歲的女性進行了長達16年的追蹤研究。研究發現,超過三分之一的女性使用賀爾蒙補充治療法後,因血栓引起的缺血性中風風險增加16%。進一步分析資料發現,與未使用賀爾蒙治療的女性相比,使用綜合雌激素/黃體素藥錠補充治療法者增加了29%的中風風險。
而使用經皮製劑(透過粘貼的石膏狀貼片或擦拭凝膠吸收賀爾蒙)治療法則與中風風險無關聯性,在某些情況下與未使用賀爾蒙治療的人相比,甚至風險還更低。這可能是因為藥物透過皮膚吸收,直接進入血液,不必經過肝臟處理,而降低了血栓的風險。
Haitham
Hamoda是一位婦科諮詢顧問,主持倫敦國王學院醫院的更年期服務項目,並且是英國更年期協會醫療諮詢委員會的成員。他說:「總體而言,這些結果對女性來說是個好消息。口服攝入賀爾蒙治療的中風風險略微增加,多數女性都是在60歲以後才觀察到的。這個結果表明,透過皮膚吸收賀爾蒙,不用經過肝臟處理,說明了為什麼它可能對血液凝固沒有影響。」
編譯來源:the journal Stroke、Daily Mail2017.08.19
+ read more

2017.08.11
女性牙周病恐增加癌症風險?!
牙周病,是因牙齦感染和發炎引起的,它影響許多成年人,在老年人中尤其常見。不久前研究發現牙周病會影響女性受孕機會,最近又有研究發現中年女性的牙周病與某些癌症風險升高有關,如食管癌,乳腺癌和膽囊。
約州立大學的Jean
Wactawski-Wende博士及其團隊為了解牙周病與女性罹患癌症風險之間的相關性,研究人員與65,869名參與Women's
Health Initiative Observational
Study的婦女合作。這些婦女的年齡在54歲到86歲之間。
參與者在1999年至2003年期間用問卷的方式說明自己是否被診斷有牙周病,並被追蹤是否有罹癌直到2013年9月。平均來說,追蹤每位參與者的時間為8.32年。在此期間,有7,149名婦女被診斷患有一種癌症。
研究發現,被診斷有牙周病的婦女罹患任何類型癌症的風險比沒有牙周病的女性高出14%,最常見的癌症類型為食道癌。與沒有口腔健康問題的婦女相比,牙周病患者的罹食的比率高出三倍以上。其他與牙周病顯著相關的癌症還有肺癌、膽囊癌、黑素瘤或皮膚癌及乳癌。研究還發現,牙周病與乳癌、肺癌及膽囊癌的相關性在吸煙婦女身上呈現更顯著的相關。
Wactawski-Wende博士解釋,由於食管靠近口腔,因此牙周病原體可能更容易感染食道粘膜,並增加該部位的癌症風險。此外,牙周病和膽囊癌之間的關係是一個新的發現。研究主持人Ngozi
Nwizu博士強調,過去雖然已發現膽囊癌患者有慢性發炎的情形,但這是第一個發現膽囊癌與牙周病相關的研究。
究竟是什麼導致牙周病與各種類型的癌症之間具有聯繫尚未被理解。研究人員認為原因可能是,口腔中的細菌和其他病原體會通過唾液或患病的牙齦組織進入血液。通過這種方式,病原體可以到達身體的各個部位並影響癌症風險。但是,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定實際的機制。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2017.08.01)、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2017.08)
+ read more

2017.08.07
媽媽越晚生育越長壽!
生育專家提醒女性,要在30歲以前就開始嘗試懷孕,否則可能因卵子數量及品質下降而有不孕、易流產及難產的風險。不過,最近一份研究發現晚育也有好的一面,越晚生育的女性其壽命越長。
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學(University of
Coimbra)研究團隊檢視了歐盟及英國的平均壽命資料,比較老年女性的平均壽命跟他們的生育年齡,發現在30歲以後生育的女性比20幾歲或以下生育的女性活更久。
生育專家Lord
Winston說明,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越晚生育的女性其社經地位較高,收入也較好之故。這樣的背景讓他們比較容易在高齡時成功生育;過去研究也已發現高社經地位者比較能過健康的生活型態而有比較長的壽命。
不過,2014年發表於期刊Menopause的研究指出這樣的現象背後可能不只跟社經地位有關,還跟染色體有關。他們測量女性染色體的端粒(telomeres)長短──較長者其壽命較長──發現:生最後一胎的年齡大於33歲的女性,其端粒比29歲以下的女性長的機會是2-3倍。
英國生育學會政策顧問Raj
Mathur認為,雖然這樣的研究發現很有趣,但是要小心不要讓這樣的結論影響女性延後懷孕年齡,因為在30歲或40歲生育的女性可能會經歷較多痛苦。
台灣女人連線認為,女人適育年齡應視女人的生理成熟、心理準備、養育能力及社會的支持而定,因此,每個人有自己的時間表。一味強調生理的因素,造成想晚育女人的焦慮,或早育女人的無法承擔,都是社會的不幸!
編譯來源:The Daily Mail(2017.07.30)、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17.04.14)
+ read more

2017.07.27
女人因為年老而沒有「性」趣?歐洲法院說:錯!
歐洲的人權法院裁定,葡萄牙的法官在一個醫療賠償案中認為:「女人『性』的重要性隨著她的年齡而下降─是「性別歧視」。
一名五十歲的葡萄牙女士瑪麗亞·莫雷斯(Maria
Morais),聲稱1995年在葡萄牙醫院進行的婦科手術的醫療疏忽使她無法正常進行性行為。她因身體和精神上的痛苦而獲得了賠償,但醫院提起上訴,在2013年獲勝,減少了約三分之一的賠償金。
對於裁判的理由,里斯本的法官(兩名男性和一名女性,都超過50歲)認為,由於她的年齡,「性」並不重要。這起案件在葡萄牙引發了一場抗議風暴,一位女立法委員將裁決描述為“塔利班的法理”。
法國的歐洲人權法院站在瑪麗亞這邊,指出葡萄牙法官持有「偏見」,侵犯了尊重私人和家庭生活的權利。判決葡萄牙應支付瑪麗亞3,250歐元(3,790美元)的損失賠償和2,460歐元的成本和費用。
歐洲法院認為,葡萄牙法院的裁決「忽視了『性』對於婦女的身心是很重要的,不論是在其自我實現或其他領域的情慾」;
此外,「(葡萄牙法院)更是基於一般的假設,認為對於一個50歲的女性,又是兩個孩子的母親,相較於年輕的人而言,性行為並不重要。在(歐洲)法院認,這些思維顯示了葡萄牙司法機構的充滿了偏見。」
另外,歐洲法院也提到葡萄牙在2008年和2014年兩個男性患者的醫療事故的判決。在這些案件中,葡萄牙最高法院認為,男人不能再有正常的性生活,無論年齡大小或有無小孩,都會影響他們的自尊心,給他們帶來了「巨大或強烈的精神上的衝擊」。
編譯來源:The Gardian 201707、AP 20170725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