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7.28
什麼樣的工作最傷膝蓋?
因膝蓋關節炎所需的關節置換手術越來越普遍,人們想知道除了跑、下樓梯等,究竟哪些工作最會導致傷害。
根據涵蓋100萬的工人的71個研究做的分析,風險最大的職業有農業、建築、採礦、服務業和料理家務;工作需要過度的跪、蹲、站立高舉和爬樓梯都會增加風險。
澳洲悉尼大學、英國牛津大學及南安普敦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
*
木匠、砌磚工以及地板安裝工人膝蓋關節炎的風險是久坐工作者的3倍;
*
農人的膝蓋關節炎的風險多達64%,比營造商和建築工人的63%稍微高些;
*
料理家務的人也承載著風險,而無薪家務勞動者面對的風險則多了93%;
*
有些職業對膝蓋的負荷較少。研究發現商界、林業、捕漁、機械工、水電工、技術人員和郵差膝蓋關節炎的風險在統計上不明顯。
悉尼大學的資深研究員Dr.David
Hunter指出,膝蓋關節炎是全球失業和失能的首要原因,所以預防職災很重要。
根據紐約骨科外科醫師,關節炎發生的開始是軟骨衰退,骨頭相接觸,引起疼痛和腫脹,限制功能,因而影響生活作息。大部分的時候原因不明,也可能是因為受傷。
紐約市Lenox Hill醫院的Dr. J.
Schildhorn指出:「關節炎有基因的關係,也有生活型態之故。最大風險因素是過重或肥胖。各階層的人皆有關節炎的案例。」。
膝蓋關節炎是老化的疾病,人們壽命越長,難怪越來越多受苦,關節置換手術的數目也大增。但沒有奇蹟般的痊癒。
軟骨沒有真正再生的能力,使得關節炎難以治療。最好的辦法是,營養的飲食、注意體重。伸展和瑜珈類的運動,幇助關節更有彈性。
治療包括止痛藥、物理或行為療法,若無效,則要膝蓋置換手術。
膝蓋關節炎是機械式的磨損,有些人的軟骨比其他人更有彈性。如果軟骨很軟且薄,任何治療都沒有辦法,和生活型態或工作完全沒有關係。雇主可以做的是,協助提供物理治療,教導員工工作如何減低對膝蓋的壓力,會有幫助。
研究發表在《關節照謢和研究》期刊
編譯來源:HealthDay (2020.07.14)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7.27
結婚後三分鐘離婚,因為他叫她這個
科威特當地媒體報導說,一對夫婦結婚後僅三分鐘就離婚了。
是這樣的,新娘在結婚禮的幾分鐘後,在要離開法院的儀式上絆倒了。她的新丈夫在來賓面前數落她是「愚蠢」。這名婦女非常生氣,她要求法官立即解除婚姻並將他們離婚。Q8新聞報導說,法官同意了新娘的要求,並在同一家法院同意他們離婚。據報導,這對夫妻維持3分鐘的婚姻是有史以來最短的一個。
許網友把這事件貼文在社交平台上,祝賀這位前新娘的勇敢,並寫道,如果新婚丈夫說她們是「愚蠢」或以任何形式或事情嘲笑他們,尤其是在婚禮嘉賓的前面,他們也會這樣做。沒錯,如果他在結婚三分鐘後就有這樣的舉動,那將是一個巨大的危險信號。當下就地解散是正確的作法!
編譯來源:Fempositive(2020.07.20)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7.26
每上升1℃武漢肺炎死亡率下降15%,引發第二波冬季大流...
科學家警告今年夏天新冠病毒疫情減緩,但是今年冬天第二波COVID-19的流行是一大隱憂,因為在溫暖的月份,這種病毒活動力原本就較輕,因此,可能只是一種暫時的緩解。
追蹤大流行的全球科學家發現,溫度升高1℃與冠狀病毒導致的死亡人數下降15%有關。
由此看來,夏季將應該是趕走病毒的「機會之窗」。
但是,研究主持人流行病學家Tim
Spector教授說,這對英國來說是一個
「特別的擔憂」,因為疫情已經在減緩,下降速度在7月初停止了。現在,
每天大約仍有2,000例病例在發生,而且夏末已經臨近。如果這些趨勢持續下去,這將令人擔憂。
再過一個月,天氣將開始變冷。科學家反覆警告過,由於冠狀病毒仍在傳播,寒冷的天氣又有危險,因為在冬季,許多其他病毒(例如感冒和流感)的危害要大得多。
專家說,氣管內的細胞在寒冷時復原力較差,人們在室內花費更多的時間,他們彼此靠近並接觸更多的相同表面,從而增加了病毒傳播的風險。
疫情降低是醫療有效?還是天候影響
Spector教授說:「在歐洲,有7家醫院記錄溫度和時間的數據,我們發現,每升高1℃,死亡率就會降低約15%。…因此一般而言,隨著天氣轉暖,疾病的嚴重程度降低,死亡率隨時間降低。 」。
Spector教授還使用他在英國設立的APP查看了37,000人的數據,發現由於天氣溫暖,人們似乎患病時間較短,病情較輕。
他與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合作,研究了在克羅地亞、西班牙、義大利、芬蘭、波蘭、德國、英國和中國的因COVID-19而入院的近7,000名患者的數據。
儘管死亡率和嚴重疾病(通過重症加護入院來衡量)隨著歐洲的升溫而下降,但在中國卻沒有改變,因為大多數情況發生在冬天。
研究發現,最有力關聯是在西班牙的巴塞羅那,那裡的死亡率在3月2日至5月19日之間每天下降了4.1%。
總體而言,歐洲的醫院發現,從2月下旬到5月下旬期間,重症加護的需求每天減少了2.2%。而每天將患者轉移到呼吸器上的需求下降了2.1%。
與此同時,1月17日至3月21日,在中國鎮江,在類似的時間範圍內,未發現任何變化。
他們說,這種疾病的減弱幅度似乎太大了,以致於無法僅僅以「更好的治療」來解釋。他們還指出,東亞炎熱潮濕的國家發生了COVID-19疫情,其死亡人數沒有像涼爽的歐洲那樣嚴重。
這可能是因為亞洲國家由於18年前爆發的SARS作了更好的準備,他們有更快速的測試和對這種疾病的更好的理解。但研究人員認為天氣也起了一定作用。儘管歐洲的溫度確實很高,但與亞洲空氣較潮濕的亞洲相比通常比較乾燥。而疫情的發展熱度與濕度同樣重要。
如果今年冬天英國確實有再一波的新冠病毒感染浪潮,那可能與每年的流感季節重疊,這將給NHS帶來了巨大壓力。
這項研究顯示了溫度與症狀嚴重程度之間的關聯,但沒有證明為什麼會發生這種關聯。可能是因為低溫延緩了我們鼻道中感染病毒的正常粘液清除。
University of Reading細胞微生物學副教授Simon
Clarke博士說:「我們目前不知道COVID-19病例是否與季節有關。」。他指出,儘管氣溫升高,美國目前的病例仍在上升。
Spector教授和其他國際專家的論文已發表在MEDRXIV網站上,未經獨立科學家審查。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20.07.21)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7.25
標準化菸品包裝問世後,香菸銷量每月大幅下降
今年6月初,爭議多年的「澳洲素包裝菸害防治政策」的勝訴引起他國政府跟進,最近一份英國分析顯示,「菸品素包裝政策」搭配更嚴格的稅收措施大幅減少了菸品消費量。
研究分析從2015年5月到2018年4月3年內的銷售數據,發現英國在立法前香菸的銷售量(以單支香菸為單位計算)平均每月減少1200萬;立法後,急遽地降至每月2000萬。
研究團隊表示,標準化包裝配合徵稅可以減少菸品消費量,對公共健康有好處。他們希望這個研究可以為全球的政策制定者提供標準化包裝有效性的重要證據。
包裝、稅徵,雙管齊下,重傷菸草公司
英國是世界上第二個實施標準化菸品包裝的國家。2017年5月英國全面實施標準化包裝後,還開始對便宜香菸徵收新稅「最低銷售稅」(minimum
excise tax)。
研究還發現,煙草業的淨收入(扣稅後剩餘的利潤)在政策實施後下降了13%,從每月2.31億英鎊降至1.98億英鎊。
研究作者A.
Gilmore說:「全世界政府在考慮素包裝菸害防治政策時可以放心,這項政策行之有效,而煙草業如此強烈反對這項立法的真正原因是因為它威脅到其盈利能力。冠狀病毒已經對煙草公司的銷售構成了威脅,並且其他國家/地區逐漸開始實施菸品素包裝,對於菸草公司來說,我們的發現是個壞消息。」。
研究團隊先前的研究顯示,為因應隨即而來的最低銷售稅,最便宜的香菸品牌價格在2017年5月左右上漲。最新分析顯示,隨著這些最便宜的品牌價格上漲,它們的吸引力減弱,銷售不再增長。
研究作者R.
Hiscock博士補充:「多年來,煙草業曾經使用包裝來區別高檔和廉價香菸品牌,吸菸者通常願意為高檔品牌支付明顯更多的費用。」。
「這使煙草業可以在高檔品牌上獲得足夠的利潤來補貼其廉價品牌,使廉價香菸夠便宜以使年輕人買得起並開始吸菸,並防止有價格意識的吸菸者因價格變高而戒菸。標準化包裝削弱了利潤更高的高檔菸品牌的吸引力,而最低銷售稅已迫使廉價品牌變得更昂貴。這意味著立法在降低吸菸率及其後果(疾病和過早死亡)方面發揮了作用。」。
自捲菸的稅徵有待檢討
該研究的其他發現顯示,自捲菸的銷售一直在穩定增長,但是這種增長不足以彌補香菸銷售的下降。
鑑於菸稅和自捲菸稅之間的持續失衡,經濟學家、煙草稅專家和研究作者R.
Branston說:「現在,最低銷售稅已經處理了廉價的工廠生產的香菸,政府還需要增加自捲菸稅。目前,價格敏感的吸煙者仍可以改用廉價自捲煙而不是戒菸。這種菸與工廠生產的香菸一樣致命,但目前徵收的稅率要低得多。沒有證據顯示由此導致的價格上漲將導致吸自捲菸者轉向非法產品。」。
英國癌症研究政策顧問S.
Bullock表示:「吸菸仍然是世界上可預防的主要致癌原因。這項研究表明,提高煙草稅和引入標準化的素包裝有助於減少吸菸量。所有政府應優先考慮這類能減少民眾使用致命產品並最終挽救生命的措施。」。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0.07.12)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7.24
「晨吐」需要正名!任何時間都可能害喜
電影中常見,剛懷孕的女人早上起床後感到一陣噁心,衝到廁所抱著馬桶狂吐。懷孕嘔吐似乎就發生在早晨,因此還有「晨吐(morning
sickness)」一詞,但真是如此嗎?
懷孕期間出現噁心嘔吐為主的妊娠反應稱為妊娠期間噁心嘔吐,簡稱孕吐(Nausea
and Vomiting of
Pregnancy,NVP),也叫晨吐或害喜,通常發生在懷孕的頭三個月。
來自英國的最新研究指出,孕吐可能發生在一天中的任何時間,不只在早晨,「晨吐」兩字有誤導性。
任何時間都有可能害喜
這項研究使用了256名孕婦的每日症狀日記進行分析,在這些日記中,婦女記錄了從發現懷孕的那一天到懷孕60天間每天每小時的噁心和嘔吐情況。研究人員使用這些數據分析一天中每個小時發生噁心和嘔吐的可能性,並根據孕前最後一次排卵後每週的情況進行比較。
結果發現,雖然嘔吐最常發生在早上7點至下午1點間,但在整個白天中,都很有可能出現噁心,甚至有許多婦女到晚上仍有嘔吐症狀。換言之,雖然孕吐症狀最有可能出現的時間是在早晨,但仍有很多懷孕女性在一天中的任何時間出現症狀。
最常發生噁心和嘔吐的時間是在上午9點至10點間,82%的人在段時間內感到噁心,而29%的人有嘔吐症狀。
而透過比較孕前最後一次排卵至懷孕前7週出現的症狀,發現懷孕第1週的晚期,出現症狀的可能性較高;懷孕第5、6、7週出現噁心的可能性最高,而在第7週發生嘔吐的可能性最高。由於該研究僅分析了懷孕的前7週,因此7週後的狀況無從得知。
「晨吐」是一種誤導
懷孕中的噁心和嘔吐會嚴重影響孕婦的生活,可能讓她無法照顧家庭也無法工作,有時導致憂鬱或沮喪。嚴重的孕吐症狀稱為「妊娠劇吐(hyperemesis
gravidarm)」是懷孕早期子宮出血的常見原因。
研究作者Roger
Gadsby教授表示,「晨吐」已被公眾、媒體甚至醫療專業人員廣泛地使用,但並沒有對症狀進行精準的描述。
這項研究指出,「晨吐」是錯誤的假設,症狀(尤其是噁心)可能發生在任何時間。繼續使用「晨吐」一詞可能意味著患者一天中大部分時間都不會出現症狀,症狀在下午和晚上很少出現。
「如果孕婦在下午出現噁心或嘔吐症狀,她可能會覺得這是不正常且不對勁。或者如果她沒有嘔吐但整天都感到噁心,她可能會認為自己不是『孕吐』。」Roger
Gadsby教授說。
因此,以「孕吐」來取代會比較合情!
編譯來源:Eurek Alert (2020.06.30)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7.21
《讓女人生產無後顧之憂》一書見證女人完成不可能任務
〈生產事故救濟條例〉已經施行4年,社會上知道這個法案的人多為醫療體系的成員,且多認為是用來處理醫療糾紛的。事實上,這個推動了13年的法案之意涵是超越「醫療糾紛」,有多重的意義。為了讓國人認識這個應引以為傲的法案,瞭解其立意的高度,以及一睹13年推動立法的歷程,見證女人堅持的韌性,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及前秘書長蔡宛芬完成了《讓女人生產無後顧之憂—生產事故救濟條例推動始末》一書。
今(21)日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立法委員林淑芬及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現身說法,分享13年的推動過程中如何在不同的政黨、社會團體、醫學會等間各方遊說,以及最後如何把握政治機會驚險地臨門一腳讓法案三讀通過。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表示,她寫書的目的是要釐清政府及醫界將〈生產事故救濟條例〉矮化、窄化成解決醫療糾紛的問題,因為這項法案的立意更深,那就是保障婦女生產風險,這也是為什麼這部法案是獨步全球的原因。
立法委員林淑芬表示,法案2015年在立法院審查時,正是選舉選得如火如荼之際,充滿了不可預期的狀況。而〈生產事故救濟條例〉上路後,不僅解決了醫界五大皆空的問題,也使醫療糾紛下降,但這都不是法案的核心,其核心價值是因為婦女的生產是國家重大利益所在,以女性生產權益保障為主體。林淑芬說,2019年台女連也在聯合過婦女地位委員會的平行會議上向國際分享這項獨步全球的法案,這本書紀錄了台女連一路走來的堅持,很高興能看到這本書的誕生。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表示,曾多次在國際會議上分享這項法案,許多國家都很讚嘆。因為其他國家大多都是走保險制度,不像台灣是由國家建立制度保障婦女生產風險。2015年12月法案通過至今已經救濟了957個家庭,這對發生事故的家庭受益很大,也讓女人更有勇氣去承擔風險。除了救濟,這個法案也要求醫院在事故發生2天內及時給予家屬關懷、30天內做出審查結果,根據2018年報告8成民眾表示醫病關係有改善。醫院在事故發生還需要除錯,檢視過程中是否有系統性問題,並會歸納問題原因編入教材,進一步提升醫療品質。
這本書不僅說明法案精神,也記錄一個進步的想法,在多數人不看好的情況下,堅持了13年的經過。黃淑英表理事長感性地說出她寫書的另一個目的,就是要將女人寫進歷史,由女人去詮釋推動法案過程。過去女人都不太記錄成就,不活在歷史裡,當女人在歷史中被看到時才不會被忽視甚至被歧視。這個法案推動過程,歷經了8位署長/部長,還經過政府的組織改造,甚至一度胎死腹中,最後要不是黃閔照理事長一通「白目」的電話,這項法案可能至今仍未實現。這本書便是要體現,女人的堅持與毅力可以成就她的夢想。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