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子宮頸癌疫苗副作用展開調查
2008.07.10
美國對子宮頸癌疫苗副作用展開調查
美國自兩年前核准子宮頸癌疫苗Gardasil上市後,目前為止共接獲約8000件的不良反應通報及18起死亡案件通報,其中10起死亡已初步排除與疫苗有直接相關,另有8件尚未證實。而上週,兩名青少女(14歲及15歲)因為接種疫苗後個別發生了多發性神經炎(Guillain-Barré syndrome) 及胰臟炎之副作用而向政府申請疫苗損害賠償,成為美國首件申請賠償案,目前審議委員會正針對子宮頸癌疫苗偵查中。   申請理賠其中之一的Jesalee Parsons向媒體表示,當初接種疫苗時醫護人員只告知此疫苗之好處,對於可能造成的傷害卻絕口不提,對此她感到極為憤怒。   在美國,民眾每15分鐘就可在電視上看到此疫苗行銷廣告,此外,疫苗製造商Merck亦從2006年開始在國會的強力遊說,試圖將疫苗納入各州例行接種。研發此疫苗的藥廠(Merck)去年靠此疫苗共賺進15億美元(約450億新台幣)。   此疫苗於2006年12月在台上市,台灣女人連線肯定此疫苗之研發,然而,關於此疫苗上市以來許多片面、誤導民眾的宣傳及不實廣告,卻從未見衛生單位出面說明,嚴重影響女性自我判斷及選擇的權利,甚至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台灣女人連線對此極為憂心。除了呼籲政府應盡快提供民眾完整且全面的資訊之外,亦提醒民眾如欲接種此疫苗,可先詢問醫師下列問題:          1. 施打疫苗的6個月期間要注意什麼?能不能有性行為?        2. 施打期間若感染HPV,會不會影響效果?        3. 施打期間如果意外懷孕怎麼辦?        4. 接種之後5年,需不需要追打加強劑?        5. 可否和流感疫苗、腦膜疫苗或肺炎疫苗等其他疫苗一起接種?        6. 26歲以上婦女施打如果出問題,疫苗救濟基金並不賠償,屆時要如何求償?    或下載 衛教單張     新聞來源:New York Post HTTP://WWW.NYPOST.COM/SEVEN/07062008/NEWS/NATIONALNEWS/FEDS_WARNING_SHOT_118716.HTM?PAGE=0
+ read more
PGS無法增加人工生殖成功率
2008.06.26
PGS無法增加人工生殖成功率
著床前基因篩檢(Preimplantation Genetic Screening, PGS)是一種用來檢驗人工生殖胚胎的科技,此技術可以在胚胎植入子宮前檢驗出細胞中的染色體是否有異常的狀況。先前有學者表示,針對35歲以上的婦女、屢次接受人工生殖卻失敗的婦女或是常流產的婦女,這項技術可以增加此類婦女人工生殖的成功率,但是,英國生殖協會(British Fertility Society)最近針對PGS發佈一項指導方針,反駁此說法。 此方針內容簡述如下: 一、35歲以上的婦女,並不會因為使用PGS而增加人工生殖的成功率,或減少流產的風險。最近的臨床研究甚至發現,使用PGS之後的活產率會降低。 二、截至目前為止,還沒有強而有力的科學實證可以證明PGS對有流產史的婦女有正面的影響。 三、PGS只有在有經驗的醫師和規劃嚴謹的醫學環境下才適合執行。 四、醫師有責任讓病人充分瞭解有關PGS的資訊,包括,目前沒有證據顯示PGS能增加懷孕的機率,在某些特定的狀況下,甚至有可能減少懷孕的機率。 五、應該要有更多研究來確保PG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資料來源:人類生殖期刊(Human Fertility)
+ read more
剖腹產提高後續懷孕的風險
2008.06.25
剖腹產提高後續懷孕的風險
最近一份研究發現,第一胎若進行剖腹生產的話,將會提高後續懷孕發生併發症的風險。 這項研究所分析的數據來自於挪威的資料庫,總共包含637,497位生兩胎的婦女和242,812位生三胎的婦女,資料庫內完整記錄婦女每一次懷孕生產的紀錄。分析結果發現,和第一胎為自然產的婦女相較之下,第一胎剖腹產的婦女在第二胎時發生妊娠高血壓、胎盤異常、胎兒過輕的風險會增加一倍。若婦女前兩胎都進行剖腹產,後續懷孕時發生併發症的風險也會增加,但與前者差異不大。 這份研究的負責人Anne K. Daltveit表示,婦女的懷孕史和過程也應該要納入研究分析的評估,因此,若將婦女懷第一胎時也發生過相關併發症的數據扣除的話,風險會稍降,但仍舊比自然產的婦女高。 資料來源:婦產科期刊(Obsterics & Gynecology)
+ read more
剖腹產提高過敏風險的原因
2008.06.23
剖腹產提高過敏風險的原因
許多研究發現剖腹產會增加新生兒過敏和氣喘的風險,陸續也有研究探討剖腹產影響新生兒體質的原因。例如,IL-13是一種與過敏體質相關的細胞激素,有過敏家族史的新生兒在臍帶血中便含有較高量的IL-13;有研究便發現剖腹產會提高新生兒血液中IL-13的濃度。   另一種與過敏相關的細胞稱為「調控T細胞」(Regulatory T cells),其功能為調節免疫能力、抑制過敏反應。最新一份由加州大學醫學院小兒科Ngoc Ly醫師所主導的研究,便在檢測剖腹產是否會損害調控T細胞的功能,進而影響免疫系統的運作。結果發現相較於自然分娩,新生兒體內調控T細胞的功能運作會因剖腹生產而有所減損。   Ngoc Ly醫師表示,透過這樣的研究可以讓我們在決定「生產方式」時有更多的參考依據。雖然還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研究以為佐證,不過目前的研究結果已經可以提供一個免疫學上的理論,解釋剖腹生產與過敏體質、氣喘之相關性。    
+ read more
尿失禁-女性難言之苦
2008.06.19
尿失禁-女性難言之苦
英國Leicester大學的教授Angie Doshani最近針對尿失禁做了一份研究,研究對像是移民英國的亞洲女性,研究內容不但強調尿失禁對女性精神上、行為上的影響,更提出建議表示社會對尿失禁病人的照護必須更有敏感度。 研究發現,在同樣的社會環境下,亞洲女性發生尿失禁的比例和症狀的嚴重程度都較白人女性高,因此,尿失禁對亞洲女性生活品質有很大的影響。 Doshani表示,許多女性可能為尿失禁所苦,但卻因為困窘而不知如何救助。平均來說,女性有尿失禁的症狀到真正就醫所需的時間長達四年,而那些真正就醫治療的婦女都都表示有關尿失禁的照護令人很失望。   延伸閱讀: 尿失禁
+ read more
再次證實流產不增加乳癌風險
2008.06.10
再次證實流產不增加乳癌風險
美國最近一份大型的研究發現,不論是自然流產或人工流產都和乳癌沒有相關性。即使過去已有許多研究顯示人工流產不會增加乳癌的風險,但是社會大眾對此爭議的疑慮仍舊不斷,研究人員表示希望這份研究的結果可以結束大眾對此的疑慮。 研究人員從美國一份資料庫(California Teachers Study)中擷取了3,324名婦女的資料,這些婦女的流產和生育史都清楚地記載在資料庫中。在控制乳癌家族史、種族、年齡和初經年齡等變因後,經過統計分析發現,不論是自然流產或人工流產都不會增加乳癌的風險;此外,流產後生育與否也不會產生影響。 婦女懷孕期間身體分泌的荷爾蒙濃度有一定的頻率,在懷孕初期會分泌較高濃度的荷爾蒙,若中止懷孕的話,婦女沒有經歷完荷爾蒙濃度改變的完整階段,因此,許多人對流產和乳癌有一種迷思,認為流產有可能使婦女更容易罹癌。然而,科學研究已經證實流產並不會影響乳癌的風險。 資料來源:避孕期刊(Contraception)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