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5.09
美研究:9成在家尿液驗孕的結果不準!
有近45%的懷孕是非預期發生的,因此確認是否懷孕,對女人要做決定及生涯規劃都是非常重要的,而自行購買驗孕棒回家使用是常見的驗孕方式。
許多女人都有經驗,使用驗孕棒時,得坐在馬桶等上五分鐘,只為了知道結果是一條線或是兩條線,這件事本身對女性的壓力已經很大,但最近一項美國研究卻指出,在家驗孕的產品都宣稱自己的檢測準確度高達99%,可是事實並非如此,大多數都發生其實已經懷孕了,卻未被正確驗出。
尿液驗孕為何容易失敗
女性體內在進行受精的那兩周時間內,胎盤細胞開始製造、分泌俗稱「懷孕荷爾蒙」的「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為了要讓子宮內膜不會像月經來時那樣剝落。在家驗孕是藉由驗孕棒對名為「完整HCG」的反應,以確認受精卵是否著床。但是在懷孕初期的前面6周,通常尿液裡有這類荷爾蒙的斷片,其濃度會高出十倍以上,干擾了驗孕棒上的檢測化學物質不易採到具決定性的荷爾蒙,因此難以準確驗出是否真正懷孕。
研究過程與結果
研究主要作者Gronowski教授曾做過檢測驗孕產品有效性的研究,後來研究結果使得美國食藥局開始要求所有新的驗孕產品,不僅能測到完整HCG呈陽性反應,也必須能在荷爾蒙斷片濃度很高時,能測出完整HCG呈現陽性。
研究團隊在最新的研究中,檢測了美國醫院最常使用的前11大驗孕棒產品,結果發現,有7個偶爾會有偽陰性結果,還有另外2個也非常可能會發生相同狀況。其中一個產品發生偽陰性結果的機率是高達5%,也就是每20名女性使用該產品,就會有1個人可能出現偽陰性。而所有產品中只有2個產品是近乎安全無慮的。
Gronowski教授表示,女性如果對在家驗孕的檢測結果感到懷疑,最好還是與妳的主治醫師、婦產科、地方醫院或診所,安排血液檢查確認結果會比較保險。
編譯來源:DailyMail(2019.04.26)
+ read more

2019.05.08
從陰道分泌物顏色了解妳的健康
女性對陰道分泌物完全不需要感到尷尬,無論它看起來多麼不尋常。從粉紅色、黃色、綠色到白色,陰道分泌物的顏色可以判斷生殖系統的健康狀況。
不同陰道分泌物顏色代表的訊息
不尋常的陰道分泌物可能是懷孕的徵兆、可能代表常見但易於治療的細菌感染,如細菌性陰道炎、念珠菌陰道炎,也可能是難纏的子宮頸癌。
大多數情況下,透明或白色物質是無害的。但是其他顏色、黏稠度和氣味可能代表需要找醫師治療。尤其分泌物有魚腥味時是感染或性病最主要的徵兆。
* 白灰色
雖然白色分泌物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健康的,但如果它是混濁和濃稠的則可能是陰道酵母菌感染(又稱念珠菌陰道炎),通常伴隨著陰道或陰唇腫脹、瘙癢感和性行為時感到疼痛等症狀。
此外,灰色、有腥味的分泌物也是陰道酵母菌感染的特徵,這種疾病在女性中非常常見。他們可以使用非處方藥或醫生開的抗生素來治療。
* 黃綠色
帶有魚腥味或難聞氣味的綠色或黃色分泌物通常是「淋病」、「陰道毛滴蟲病」和「披衣菌感染」等性病的最初跡象,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出現併發症。
* 紅棕色
紅色分泌物雖然主要指的是月經,但在出現其他症狀時也可能是感染甚至癌症的徵兆,例如:有盆腔疼痛、發炎,性交中或性交後出血可能代表子宮頸感染、息肉或性病。
在最壞的情況下,紅色或棕色分泌物可能代表子宮內膜癌或子宮頸癌,這些癌症常見症狀是異常的陰道出血。
圖片來源:Mail Online。編譯:台灣女人健康網。
每位女性的身體不同,因此很重要的是當身體出現徵兆時女性要去觀察,如果陰道分泌物有明顯的差異,下一步就是尋求醫療。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9.04.26)
+ read more

2019.05.08
考慮體外人工受孕前該知道的幾件事
在美國,每8對伴侶會出現1對有不孕狀況。而在台灣,根據衛福部數據,國內不孕夫妻的比例為15%,大約每6-7對夫妻中有1對會出現不孕。
體外受精是美國不孕伴侶廣泛使用的生殖科技,但美國治療不孕的專家Kudesia博士表示,很多因素會影響施術的成功率,可是有許多人卻將這項科技視為可以讓他們隨時擁有小孩的安全網。這個不可思議的強大科技給了不孕伴侶成為父母的無限希望,但這不表示在選擇使用科技之前可以毫無準備。
以下幾個關於目前的現實狀況,正在考慮進行體外受精的你/妳都應該知道。
*
年齡會影響成功率:女性使用自己的卵子進行體外受精,成功率會隨年紀有所變化,進入40幾歲的初期,成功率會下降至15%,到45歲之後,會再減少至低於5%。
*
胚胎發生自然分離才有多胞胎:會一次懷上多胞胎的機率高低是多少、以及過程會有多不舒服,是決定要進行體外受精的伴侶在開始施術前最常詢問的問題。目前已經愈來愈傾向一次只植入一個胚胎,因此在碰到胚胎發生自然分離的情形,才有可能生出雙胞胎或多胞胎。
*
注射荷爾蒙會出現不適感:大多數進行體外受精的女性,會注射荷爾蒙刺激卵巢生產多個成熟的卵子並排卵,在那兩周的時間內女性將會出現一些不適的症狀,過了之後就會稍微得到緩解。
每個出現不孕並考慮進行體外受精的人都應該和他們的婦產科醫師與一位生殖內分泌專家進行討論,審慎評估所有生育治療方法的合適性。
編譯來源:HealthDay(2019.05.01)
+ read more
/breast-implant-displayed.jpg)
2019.05.07
美國決定不禁用乳房植入物
儘管許多女性要求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禁用與罕見淋巴癌相關的乳房植入物,但FDA於5月2日發出聲明,因為沒有明確證據支持,目前不會禁用乳房植入物。法國則在四月初宣佈,因為擔心癌症,禁用多款乳房植入物。
近年來,全球的健康監管機構一直在努力釐清與乳房植入物相關的淋巴癌(BIA-ALCL)以及未經證實但女性歸因於植入物的其他健康問題,包括關節炎、疲勞和肌肉疼痛等。
FDA在聲明中表示,雖然沒有明確證據證明植入物會引起這些症狀,但植入物移除後許多免疫問題消失的事實意味著考慮使用乳房植入物的女性應該意識到這些風險。因此,FDA將考慮透過外包裝警告和描述各種潛在危害的患者決定檢核表等方式,傳達與乳房植入物相關的重要健康問題。
失能的不良事件通報系統
FDA同時宣佈,乳房植入物製造商也將面臨不良事件報告方式的重大變化。在過去,製造商可以提供任何患者問題或疑慮的摘要,但這種方式卻無法識別不尋常的、獨特的或不常見的不良事件,例如BIA-ALCL。
未來將不再允許乳房植入物製造商在報告中總結經常性的傷害和併發症,需要提交有關不良事件的個人報告,並報告與其設備相關的所有嚴重傷害、故障和死亡。
FDA還表示,將強化對醫療器材及患者的監測與追蹤,例如去年成立的國家乳房植入登記系統,以及收集BIA-ALCL患者資訊的PROFILE系統。
台灣需要使用登錄制度
BIA-ALCL的出現,說明追蹤醫療植入物長期安全性與監測使用者健康風險的重要。對於高風險或已在國際上發生嚴重不良反應的植入物,政府應建立「使用登錄」制度,以追蹤患者的健康情形與監測醫療器材風險,作為政策決定的依據。
更多關於乳房植入物
法國禁用多款乳房植入物
因乳房植入物罹癌 女性憤怒:人造癌症!
美乳房植入物面臨下架的命運!
編譯來源:CNN NEWS(2019.05.02)、Daily Mail(2019.05.02)
+ read more
/4e02e02c7ad54ef686e48af82f949dee_th.jpg)
2019.05.03
不斷尋求整型可能是因為心生病了
在許多醫美廣告中,常見恢復期短、不需住院、隔天可上班等字眼,「快速整型」成為許多人尋求改變的選擇。但有醫師指出,提供整型手術的從業人員應該要能辨別尋求整型的民眾心理上是否需要協助,以避免造成傷害。
英格蘭國民保健署醫療主任Powis教授提出警告,民眾進行整型手術之前,需要對醫療診所提供的服務進行適當的檢查以評估自己是否適合接受手術,包括注射肉毒桿菌、皮膚雷射和植髮等。
Powis教授說,我們知道外表是對年輕人最重要的事情之一,理想化圖像的轟炸和快速整型的方便正在助長民眾的焦慮。但我們不能只靠政府收拾殘局,我們需要社會各界負起責任,並採取行動防止可避免的傷害。提供整型手術的人員應該正式註冊並接受訓練,以發現有身體形象困擾或其它心理問題的人。
目前英格蘭有一個新的醫美業者聯合委員會:Joint
Council for Cosmetic
Practitioners,提供醫療專業人士加入。從業人員可以進行線上培訓,以瞭解他們的客戶是否適合進行醫美療程。Powis教授表示,這是「重要一步」,但目前參與者仍然太少。
線上課程包含了:認識精神疾病的跡象和症狀;外表心理學;如果尋求整型手術者有精神疾病的徵兆,告訴他們可以在哪裡獲得幫助等資訊。
過度關注自己的外表可能是生病了
身體畸形恐懼症(body dysmorphic
disorder)是一種精神障礙,患者過度關注自己的外表並對自己的外表缺陷有幻想,大約每50人中有1人受此影響。在大多數病例中,患者在意的是一個或數個很小或根本不存在的缺陷。因為這種過度關注,日常生活受到極大的影響,可能使人們對其外表感到極度痛苦。並使他們尋求快速的醫美手術,但這無助於潛在的心理狀況。
來自身體畸形恐懼症基金會的Kitty
Wallace說,類似打肉毒這樣的手術大街上到處都有診所可進行,使人們處於風險之中,並對年輕人的心理健康產生破壞性影響。很高興看到NHS和專業人士引領變革,但我們需要社會各方改變態度,採取行動保護弱勢群體。
編譯來源:BBC NEWS(2019.04.27)
+ read more

2019.05.02
法國明年起禁用白色食品著色劑:二氧化鈦
在我們的化妝品、食品、藥品等生活用品中二氧化鈦是常見的成分。而在食物方面它是食品著色劑,常用來讓糖果、糖霜和調味包變成白色。近日,法國宣佈基於對二氧化鈦的安全疑慮,將於2020年起禁用於食品中。
法國國家農業研究所一份研究指出,在老鼠的水中添加二氧化鈦持續100天,老鼠出現癌前病變的風險增加40%。而另一份研究又指出,二氧化鈦會傷害腸子,並讓有害的細菌進入消化系統而讓身體無法吸收營養。
這些研究促使法國要求健康安全機構AMSES對二氧化鈦進行審查。AMSES檢視了25項相關研究後,強調業者應提供二氧化鈦用於食品的風險評估,但目前缺乏這方面的資料。
法國經濟環境局表示,目前缺乏資料支持二氧化鈦對人體是安全的,而也因為缺乏資料,因此無法建立可接受的每日攝取量。
AMSES及法國經濟環境局提出「暫停銷售含有二氧化鈦的食品」的法令,並已被簽署通過,將於2020年1月1日起實施。官方強調這是「預防措施」,並建議食品製造商使用已知替代品。
二氧化鈦仍可用於非食品產品
法國的禁令不適用於非食品產品。例如:防曬乳、牙膏、藥品等。有些人仍擔心這種化學物質可能會通過皮膚或服藥時吸收。不過英國藥品和醫療產品監管署表示,目前沒有證據表明藥物中的二氧化鈦會造成任何健康問題,未來他們會與歐洲藥品管理局合作檢視所有相關數據,並在必要時採取行動。
台灣對二氧化鈦的規範
目前台灣仍可於食品中添加二氧化鈦。《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指出,二氧化鈦可於各類食品中視實際需要適量使用,但不能用於生鮮食品、味噌、醬油、海帶、海苔、茶等。
在防曬乳等化妝品方面,則規定只要二氧化鈦含量在25%以下業者就不用跟食藥署申請許可證就可以上市。不過,含有二氧化鈦的產品劑型為噴霧劑者或成分含量超過25%者就要申請。
英國、歐盟未計畫禁用食品中的二氧化鈦
英國食品標準局表示,與所有食品添加劑一樣,二氧化鈦的安全性一直受到不斷審查。歐洲食品安全局目前並未計畫於歐盟禁用二氧化鈦,因為目前二氧化鈦被食用的量不足以產生安全問題。
禁令對經濟的影響
法國糖果品牌Lutti已經從其產品中排除二氧化鈦,但承認這一舉措成本高昂。 Lutti企業主表示,這兩年的投資已花費數十萬歐元。食譜、工具和包裝也有變化,他們的糖果會更貴。
人們不僅關心食品和個人護理產品中的二氧化鈦。歐洲化學品管理局將二氧化鈦列為潛在致癌因素後,歐盟委員會曾提議在含有二氧化鈦的揮發性產品上貼上健康警告標籤。然而,歐盟於4月初在來自工業「非常沉重」的壓力下,否定了這項警語的提議。
倡議者認為這可能違法,並擔心如果沒有適當的標籤,人們在使用時不會戴安全口罩。其他人則認為警告可能會產生負面的社會經濟後果。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9.04.18)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