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

「雞蛋不好?!」的幕後推手:藥廠
2019.04.25
「雞蛋不好?!」的幕後推手:藥廠
自從1970-80年代膽固醇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理論出現後,雞蛋一直遭受攻擊。不僅如此,現在連糖尿病風險增加也是因為它!   不過,近幾年已經有研究指出膽固醇不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而芬蘭兩份大型研究:一份為流行病學研究,一份為追蹤研究,兩份研究都得出吃雞蛋的人患糖尿病的風險較低。   吃雞蛋不增心臟病的風險 流行病學研究常發現「結果有關,但不代表因果關係」,而研究所發現的「有關」是啟發進一步研究的原動力,亦即進行實驗或是臨床試驗。   2015年芬蘭的研究利用「庫奧皮奧缺血性心臟病世代研究「庫奧皮奧缺血性心臟病世代研究」從1980年代招募參與者,並於第4年及第11年記錄參與者的醫療狀況,研究持續了20年。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可以使用此研究的資料,目前已被500份國際研究使用。 」的資料進行分析。研究團隊追蹤了2,342名42-60歲男性,欲分析飲食對慢性疾病及心臟健康的影響。他們發現,吃蛋並不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吃雞蛋也不會增糖尿病的風險 研究再利用同一群人的資料了解吃蛋與糖尿病風險之間的關係,他們分析了血糖數據及胰島素阻抗的指標,並發現吃較多雞蛋與糖尿病風險較低有關。   繼2015年之研究,同一研究團隊從KIHD世代研究中召募239名參與者,實際測量了引發糖尿病的代謝功能異常的指標,藉此進一步了解雞蛋如何避免而非導致糖尿病。此份研究發現,相較於攝取較少雞蛋的人,攝取較多的人有較低的糖尿病風險,進一步證實2015年研究的結果。並且發現某些代謝物可能可以解釋吃雞蛋與糖尿病風險低的關係。   打擊雞蛋是藥廠鞏固「膽固醇理論」的障眼法 由企業贊助的主流媒體多呈現的是高膽固醇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研究,膽固醇對健康很重要及低膽固醇者有較多健康問題等資訊則被大大地忽略。而官方營養機構認同「膽固醇理論」,因此長期以來富含膽固醇的雞蛋就被當成攻擊對象。   如今,若承認科學並不支持心血管疾病的「膽固醇理論」,等同於催毀藥廠獲利最多的藥物—降血脂藥史達汀。其實,史達汀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一直存有爭議,而其副作用也長期被關注,如糖尿病、肌肉痠痛等。     更多膽固醇相關新聞: 壞膽固醇越低越好嗎? 好膽固醇越高越好嗎?     編譯來源:Health Impact(2019.04.09)          
+ read more
年長男性該做攝護腺癌篩檢嗎?
2019.04.24
年長男性該做攝護腺癌篩檢嗎?
攝護腺癌是一個疾病發展進程緩慢的男性特有癌症,男性在50歲以前鮮少罹患,在台灣,以65歲以上的病患佔大多數。目前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是檢測攝護腺癌的重要指標,一般國內醫療會建議,50歲以上男性每年定期做1次攝護腺癌檢查,而有家族病史者,40歲以後最好每年做篩檢。但針對年紀更長的老年男性,繼續定期篩檢的必要性卻是值得深入探討的議題。   美國攝護腺癌確診數與死亡數出現極大差距 在美國,2011-2015年間,每年每10萬名男性中,有112.6人被診斷罹患攝護腺癌,因此死亡的卻僅有19.5人,但是這樣的死亡數還是太高。而死亡數與確診數中間存在極大的差距,原因出在年長男性攝護腺癌的過度診斷。不過幸運地,過度診斷問題開始逐漸減少,因為醫生正慢慢放棄讓年長男性做攝護腺癌篩檢。   年長男性過度診斷問題 根據許多專家看法,對年長男性進行攝護腺癌篩檢的傷害會大於好處──對某些男性,他們錯誤地對與癌症無關的血液中高攝護腺特異抗原數值感到驚慌,而對其他男性,篩檢導致過度診斷,也就是檢查後發現了成長速度非常緩慢的癌細胞,而事實上它們即便沒被偵測發現,也不會造成發病或是死亡。因此,太過積極的攝護腺篩檢會讓許多男性出現焦慮,並經歷不必要且造成麻煩副作用的介入治療。   目前專家都建議初級照護醫師應該降低對年長男性攝護腺篩檢的頻率與強度,根據刊登在健康事務期刊中的一篇研究,自從2008年調整篩檢指引的建議後,檢測攝護腺特異抗原數值的75歲以上男性已大幅減少。   編譯來源:Medpage Today(2019.04.16)        
+ read more
攝護腺肥大藥物增加糖尿病風險!
2019.04.23
攝護腺肥大藥物增加糖尿病風險!
最近一份英國與台灣共同合作的研究指出,用來治療良性攝護腺肥大的藥可能增加糖尿病風險。雖然研究表示不需要修改目前的指引,並且有攝護腺肥大的老年男性仍應持續服用此藥,但提醒患者可能需要接受額外的健康檢查。 醫師經常開立「5-alpha還原酶抑制劑」的藥物給有攝護腺肥大的男性以降低雄性激素(androgens)水平,有助於治療排尿很久等症狀。過去亦有短期研究指出,此類藥物可能影響代謝及降低身體對胰島素的反應,這是罹患糖尿病的早期徵兆。這個研究提出了新的驗證。 研究怎麼做的 此項研究檢視了約55,000名英國男性的健康紀錄,這些男性服用「5-alpha還原酶抑制劑」已長達11年。 研究發現,這種藥與糖尿病風險增加三分之一有關。亦即500名服用此藥20年的男性中可能會有16名罹患糖尿病。此外,分析台灣男性的健康紀錄後也得出相似的結果。 研究結果提醒服用這類藥的男性可能需要額外做健康檢查以追蹤糖尿病,這樣才能在必要的時候調整處方箋。 研究作者表示,這些發現對於已經是糖尿病高風險者的老年男性尤其重要。我們將持續研究以了解長期影響,以便辨識出有較高風險的患者。 另一位研究作者表示,告知患者治療方式的利與弊很重要,如果男性正在服用治療良性攝護腺肥大的特定藥物,應對糖尿病風險增加有所警覺,並且如果擔憂的話應主動與醫師進行討論。 未參與研究的泌尿專家表示,這些發現不應讓正在服用藥的男性過於擔心,而身為醫師,我們必須回顧我們檢查患者的方式,以確保我們對糖尿病早期徵兆有所警覺。 編譯來源:Eurakalert(2019.04.11)        
+ read more
英國NICE表示,可以嚴謹管理來解除陰道網膜禁令
2019.04.22
英國NICE表示,可以嚴謹管理來解除陰道網膜禁令
2018年英國宣布將陰道網膜暫時禁用,但在今年4月初,其健康監督機構NICE發表新的指南指出,全民健康署NHS可再次提供有爭議的陰道網狀植入物(台灣稱為陰道網膜),如果符合使用規範。   這些植入物用於治療骨盆腔器官脫垂和尿失禁,但有一些女性在植入後無法行走、工作或性行為。由於安全的考量,去年英國暫停使用陰道網膜。   NICE表示,在重新引入之前,必須由專業中心的專科醫生進行手術。陰道網膜操作的所有實例和結果也應記錄在國家數據庫中,以「幫助未來的決策」。   NHS沒有被迫必須按照指南行事,但是,在規劃和提供服務時,應該會考慮NICE的建議,目前陰道網膜手術的「暫停」仍然存在。   無視女人 根據新的指南,每位患者都會收到「決策輔助」─ 詳細說明所有可用的治療方法的最新證據─ 只有在非手術方案(如生活方式改變和盆底訓練)失敗後才能使用網狀植入物。   NICE表示,「目前的證據有限,亦即『網狀手術後長期併發症的真實患病率』尚不清楚」。   工黨議員歐文史密斯─ 曾任「外科網狀植入物」跨黨派國會議員的主席-表示「非常失望」。史密斯表示,最新的指導方針指出陰道網狀物沒有長期的不良反應證據,忽視了因網狀物而受傷的女性經歷。其實,網狀手術後,成千上萬的女性面臨著改變生命的傷害,不容忽視。應該繼續暫停陰道網狀物的使用,直到年底由男爵夫人Cumberlege主導的一項獨立審查公佈其調查結果,再做決定。   男爵夫人Cumberlege表示同意,稱她的團隊已經設定了「五個條件」,符合這些條件才能解除暫停,考慮使用網格。Cumberlege表示,我們很清楚,要滿足這些條件將是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這意味著,現在和可預見的未來,網狀物不應用於治療壓力性尿失禁,無論是在NHS還是其他獨立部門。這場悲劇的規模和強度確實令人震驚,有女性的生命已經因此變調。   研究指出,多達十分之一的患者可能會出現併發症,包括慢性疼痛和行走困難。     編譯來源:BBC News(2019.04.02)、Daily Mail(2019.04.02)        
+ read more
降血脂藥失效?!半數服藥者膽固醇未改善!
2019.04.22
降血脂藥失效?!半數服藥者膽固醇未改善!
一般認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即壞膽固醇)是重要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因此當一個人的壞膽固醇超標,醫師經常開降血脂藥史達汀給患者。不過,最近一份研究指出,約有一半患者的壞膽固醇水平未因藥物有改善。   研究表示,他們不清楚為什麼史達汀對一半的人有用,但對另一半人卻沒有效果。不過,專家表示可能是因為患者未按醫囑服藥或醫師給予的劑量太低所致。專家認為,患者不宜在未與醫師討論下貿然停藥。   研究怎麼做的 研究分析了165,411名為了降低膽固醇而被醫師開立史達汀處方箋的患者的資料。   研究發現,51%的人的膽固醇未降至理想水平—指引具體指出應下降40%以上。此外,相較於對史達汀藥物反應最理想的患者,反應次好的患者的史達汀劑量較低,並且他們在研究中所佔比例較高。 研究表示,此研究無法排除其他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如吸菸、肥胖的影響,因此無法證明那些未因史達汀藥改善膽固醇水平的人必然會有較差的心血管問題。不過,研究仍認為結果呈現了真實情形。 皇家醫師學會的主席表示,當醫師開藥給患者後,若要使藥能夠見效,我們必須仰賴患者確實按照建議的劑量及時間長度來服藥。雖然可觀的研究指出史達汀對於大部份的人是安全有效的,但關於史達汀過於氾濫及副作用的爭議仍然存在。圍繞著史達汀的混亂訊息可能是患者不服藥的原因之一。   研究作者表示,我們需要發展出更好的方法來了解患者之間的差異及如何量身訂作出更有效的治療方法。研究強調我們需要個人化醫療來處理高膽固醇的問題以降低顯著增加的心血管疾病風險。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4.15)        
+ read more
為什麼男人比女人容易死於自殺?
2019.04.19
為什麼男人比女人容易死於自殺?
自殺是一個非常敏感、複雜的議題,其中包含許多原因,自殺死亡的行為意味著我們永遠無法完全了解背後的原因。儘管如此,隨著心理健康意識的增強,公眾對潛在因素的了解也越來越多。但是,持續存在的一個疑問是:自殺的性別差異。女性更容易被診斷出罹患抑鬱症並試圖自殺,但為什麼男性自殺率比女性高幾倍呢?   男性自殺率是女性的2至3倍 在台灣,近十年自殺(蓄意自我傷害)的死亡人數中,男性多為女性的1至2倍。2015年自殺首度出現在男性的十大死因中。2017年的自殺死亡率中,男性為每十萬人口22人,是女性11人的2倍。 台灣自殺死亡人數及死亡率性別比較(1997-2017)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   在英國,自殺是45歲以下男性的最大殺手,每10萬人死亡15.5人,女性每10萬人死亡4.9人,男性是女性的三倍,性別差異相當明顯;而在澳洲,男性死於自殺的可能性比女性高三倍、美國則是3.5倍、俄羅斯和阿根廷則是四倍多。   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嘗試自殺。例如,在美國,成年女性的自殺未遂率是男性的1.2倍。但是,男性自殺的方式卻往往較為激烈,使得他們更有可能在任何人介入之前完成。自殺方法的取得是一個重要因素,在美國,六分之一的槍支擁有者是男性,而使用槍械占自殺人數的一半以上。   為什麼男人如此痛苦? 一個關鍵因素是溝通。女性比較願意分享她們的問題,但男性傾向於沉默。主要原因在幾個世代以來,多數社會都鼓勵男人要「堅強」,不能承認他們正在痛苦中掙扎。   這通常從童年開始形成,澳洲一家提供24小時危機支持和自殺預防服務的慈善機構Lifeline執行主任O’Driscoll表示,我們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控制男孩不能表達情感,因為表達情感是弱者的行為。   當男性感到脆弱時,無論是對自己或朋友都不太可能承認,他們比女性有更高的防備態度。英國一項研究發現,男性的一般初級保健諮詢率比女性低32%。而根據患者是否接受抗抑鬱藥處方評估的諮詢率來看,男性比女性低了8%。   男性尋求心理健康的幫助較少,並不代表男性沒有心理上問題。但是他們比較不瞭解,壓力或心理健康狀況可能讓他們面臨更大的自殺風險。   如果一個人沒有意識到他有導致痛苦的病症,那就不太能瞭解可以做些什麼來幫助自己。美國自殺預防基金會的研究副主席Harkavy-Friedman表示,在自殺的人中,只有三分之一當時正在接受心理治療。   更危險的是,有些男人可能會嘗試「自我治療」,而不尋求專業協助。例如喝酒,但這可能會加劇自殺問題。事實上,男性患有酒精依賴的機率幾乎是女性的兩倍。但飲酒會加深抑鬱症,增加衝動行為,酗酒是已知的自殺危險因素。   其他可能的風險 其他風險因素則可能與家庭或工作有關。例如,當經濟衰退導致失業率上升時,自殺率往往會增加,通常是在經濟衰退後的18至24個月後。2015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失業率每增加1%,自殺率就會增加0.79%。   不得不擔心財務狀況或失業可能會加劇任何人的心理健康問題,但也存在社會壓力和身份危機的因素。男性通常企圖在經濟上取得成功,當有無法控制的經濟因素時,就變得非常困難。   也可能有螺旋效應。例如,在美國,健康保險通常與工作有關。如果一個人因抑鬱症或使用藥物而接受治療,在他們失去工作時可能就會失去這項醫療資源。   有什麼解決的方法嗎? 對於這個複雜的問題,沒有直接的解決方案。但是,有許多政策和非營利組織的計劃正在努力。   在澳洲,精神衛生和預防自殺團體正試圖改變文化。其中一項行動是「RU OK?」這是鼓勵人們開啟對話來支持正在生活中掙扎的人。另一項行動是「肩並肩原則」,鼓勵男性在做其他事情時進行聊天,如看足球或騎自行車。總的來說,重點在於讓男性覺得談論他們的感受是可以的,並且將這認為是力量的來源。   科技的發展也帶來新的選擇,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在他人面前放鬆,即使是透過電話。人工智慧,例如聊天機器人,就可以和這些人進行交流並提供幫助,不用擔心被評價。   其他解決方案則可以簡單地提高自殺難度。例如,英格蘭的一座吊橋,在安裝障礙物之後,跳橋的死亡人數減少了一半。   還有更多工作要做 Harkavy-Friedman表示研究必須意識到性別差異。在生理上、荷爾蒙結構以及大腦發育和運作方式上,男女之間存在差異,但卻經常一起研究。儘管嘗試控制統計差異,但這還不夠。   不過也有令人開心的積極進展,Harkavy-Friedman指出在專業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她職業生涯開始時很難找到與自殺有關的論文,因為人們認為自殺無法預防。「現在,我們知道這是錯誤的。」現在可以談論自殺,雖然人們仍然會退縮,但他們比以前更願意對話。   她還指出政府參與的比過去還多。2018年的世界心理健康日,英國政府宣布了第一位自殺預防部長。她認為英國的自殺率下降,是因為已經拉升到國家層次。       編譯來源:BBC NEWS(2019.03.18)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