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

網站提供的整型手術訊息大多是不完整的!
2018.10.12
網站提供的整型手術訊息大多是不完整的!
一項最新研究指出,網站提供的整型手術訊息大多是不完整的!   來自布萊頓與薩塞克斯醫學院的研究者,調查了在Google搜尋中,使用「隆乳手術」為關鍵字所找到前200個網站。結果有74%的結果來自整容手術提供者的網站,其次是價格比較網站(6%)。研究強調整形外科醫師需要製定網站提供的訊息指南,以提供隆乳手術的完整訊息。   隨著網路訊息的便利使用,許多女性透過網路獲取有關手術的訊息,包括手術類型、費用與可能的副作用等。   研究怎麼說 主持研究的Ghezzi教授表示,研究發現整型手術提供者的網站未能提供完整的訊息。他們提供了關於手術本身的充分訊息,平均說來大概提到手術的五個面向,例如使用的麻醉劑、切口的位置和植入物的類型。然而,只有25%報告了手術費用或隆乳手術不是永久性的事實,更只有20%披露了使用乳房植入物可能的潛在侷限。   這些網站也很難告知隆乳手術可能有許多潛在併發症的風險,如感染、植入物破裂和包膜攣縮等。網站中,平均只提到一項併發症。   最少提到的併發症是可能需要再次進行手術(大約只有33%的網站提及)或特定類型淋巴癌的風險(10%的網站提及)。   Ghezzi教授補充,不完整的訊息可能是患者對手術不滿意、提出投訴甚至訴訟的原因。   台灣的情形 根據台灣女人連線的觀察,台灣網站所提供的整型手術訊息,大多也是來自手術提供者。內容多偏重施術效果,對相關風險避重就輕。更有誇大療效、甚至違法販賣手術療程的情形。例如,台灣女人連線日前召開記者會,提出廠商販賣陰道雷射手術,宣稱有「陰道回春」的效果,。而這些設備在食藥署的核准的使用內容,並沒有陰道整型、治療陰道不適等適應症。美國食藥署更指出「陰道回春」缺乏臨床醫學證據的支持,可能對女性造成嚴重傷害。   民眾若有手術需求,應與醫師討論,並在進行療程前評估相關效益與風險,別輕易讓自己的健康處於危險之中。     編譯來源:Eurek Alert (2018.09.28)        
+ read more
蟲蟲危機:男性尋求治療增7倍
2018.10.12
蟲蟲危機:男性尋求治療增7倍
男性不孕危機不容忽視!   過去15年接受不孕症治療的男性增加了700%。他們的精液品質正在急劇下降。    相較於女性生育力下降多歸於社會因素:生涯規劃、托育品質等問題,男性生育力降低純粹為生理因素可能是更大的隱憂。   新的研究分析了2002年至2017年間美國和西班牙兩個主要生育中心的精液樣本。他們發現尋求治療的男性人數增加了7倍,從8,000人增加到60,000人。更重要的是,在那些有生育問題的男性中,精液質量急劇下降。越來越多男性的精子數量低到需要體外受精的技術才有機會繁衍後代;同時,精子數量正常的男性人數則下降了。   研究人員Ashley Tiegs博士表示,精子質量的下降很可能是吸菸、壓力、肥胖和暴露於塑料中的化學物質等環境因素造成的。這項研究呼應了2017年以色列和美國的學者發表的一篇驚人的研究結果。該研究顯示,過去40年來,生活在西方國家的男性精子數量下降了59.3%。    Tiegs博士指出,新的研究是第一個關注難以生育的男性,而不是有生育能力的男性,因此有更準確的證據顯示,男性生育問題應被關注,這是一個公共健康問題。   2017年的研究問題是研究人員沒有考慮活躍精子的總數。活躍精子總數更能預測懷孕的結果,且被發現跟胚胎發展有關。新研究想知道活動精子總數是否受到影響,如果它正在下降,那麼其影響是什麼?   研究的數據 活躍精子總數超過2000萬(每毫米精液)被認為是正常的。低於1500萬的人可能需要生殖治療,但他們需要的治療取決於他們的精子數量有多少。對於那些活躍精子總數在500萬到1500萬之間的人來說,人工受精就可以了,而那些計數在0到500萬之間的人則需要人體外受精才比較有機會。     研究數據顯示,活躍精子數量低於1500萬的男性人數飆升,而正常水平—即超過1500萬的男性人數穩定下降。自2002年以來,這兩家診所的男性患者精子數量超過1500萬的人數下降。曾經,精子數量超過1500萬的男性佔不孕症患者的85%,僅僅15年後,變成佔79%,顯著下降。    與此同時,精子數量低得多的男性人數正在攀升。這意味著與男性相關的體外受精的案例將飆升。Tiegs博士表示,他們沒想到,精子數量下降的趨勢有真正的治療意義。        為什麼精子數量會下降 儘管男性年齡確實影響了男性的生育能力,但這被排除了。在16年中,接受生育治療的男性的平均年齡幾乎完全相同(36歲±12個月)。   精子數量下降很可能是由環境因素驅動的,包括飲食不良、吸菸、肥胖和接觸塑料。研究支持許多其他文獻,顯示塑料、吸菸和肥胖等環境因素是重要的。我們知道肥胖比率正在上升,確實會影響精子質量。肥胖不僅增加了發病率和死亡率的風險,它也會影響後代。    這項研究涉及兩大洲,這表明這個問題是全球關注的問題。接下來,我們應分析其他國家的人口狀況,以了解每個國家的環境影響因素。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8.10.07)        
+ read more
阿司匹靈減少卵巢癌和肝癌的風險
2018.10.11
阿司匹靈減少卵巢癌和肝癌的風險
一直以來,科學家認為阿司匹靈可以降低癌症的風險,日前,發表在JAMA癌症期刊兩個新的研究──檢視各種劑量的阿司匹靈和不同的癌症風險的關係,增加了更多的證據顯示這個藥物有助於減低癌症風險。   降低卵巢癌風險 卵巢癌是最致命的婦科癌,主要是缺少能夠早期測知的方法。專家認為發炎是卵巢癌形成的重要關鍵,排卵期的局部性發炎可能是因素之一。阿司匹靈可以減少發炎,降低罹患卵巢癌的風險。   分析「護理師健康研究」中的近20萬女性的資料,研究者發現:婦女規律性服用低劑量(100毫克以下)的阿司匹靈,其罹患卵巢癌的風險和未服用者比較起來少了23%。   這項研究和之前的不同在於分析出阿司匹靈劑量和降低卵巢癌風險的效益。研究者發現,低劑量可以減少風險,而標準劑量則無。而且每個星期逐漸増加使用和劑量服用的持續時間有明顯的正面趨勢。   相反的,長期服用其他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一週10顆以上,如布洛芬、萘普生,則和卵巢癌風險的增加相關。   降低肝癌的風險 根據「護理師健康研究」及「健康專業人員追蹤研究」的資料,追蹤研究每週兩次長期服用阿司匹靈標準劑量(325毫克)的結果,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風險減少了49%,服用五年以上,風險降低59%。但停藥後,其效果會逐漸減退,停藥8年後,這種益處就消失了。服用阿司匹靈的時間越長,和降低肝癌風險有明顯的相關,特別是一週服用超過1.5粒以上標準劑量。   專家指出,長期服用阿司匹靈可能必要,因為肝癌的發展也是經過很多年。阿司匹靈可以延遲或預防發炎或肝硬化,在癌症初期或甚至未發生前就開始作用。專家也發現服用其他非類固醇消炎藥和肝癌風險無相關。     改變臨床實務 這一對研究的發表正值其他的研究質疑阿司匹靈在預防心血管疾病的角色(2015年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支持低劑量的阿司匹靈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和大腸癌),因此是否影響研究結果的接受度?   「希望之城癌症醫院」的醫師認為這是目前服用阿司匹靈以減低肝癌風險的最強證據,足以開始改變臨床的診療。但也謹言在推薦阿司匹靈時,須考量風險和效益的比例,特別是慢性肝病有失血的風險。要完全達到阿司匹靈防癌的可能性,必須對劑量、持續時間和機制有較好的了解。   編譯來源:MedPage Today(2018.10.04)        
+ read more
研究首證:多喝水有助減少尿道感染!
2018.10.10
研究首證:多喝水有助減少尿道感染!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對於那些患有復發性尿道感染的女性來說,水確實是預防這種讓人疼痛的感染的最佳方法。    五位年輕女性就有一位經常膀胱感染,而有些人就是比其他人更容易患上膀胱感染。 也許是因為它們如此常見,有很多關於在居治療和預防尿道感染的迷思,如在性行為後小便以預防感染或喝蔓越莓汁來去除感染等。不過,邁阿密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保持水分可以將膀胱感染的風險降低近一半。    這對全世界數百萬經常與尿道感染打交道的女性來說是個好消息。目前,許多醫生建議那些常在性交後有尿道感染的人在性交前服用抗生素。但這可能會對人們來說是昂貴的,甚至可能導致抗生素耐藥性。   補充水分效果要便宜得多,還且還能促進一般的健康。這是一項關於行為改變對複發性尿道感染風險的影響的試驗。有鑑於抗生素耐藥性普遍存在的當下,這項研究結果非常重要。   第一份多喝水有助降低尿道感染的臨床試驗 研究作者Thomas Hooton博士表示,長期以來,女性多被建議在性行為後小便,據稱是為了幫助排出泌尿道細菌。而為了準備清除所有細菌,女性會被建議一直喝大量的水。   雖然人們普遍認為增加的飲水量有助於清除細菌並降低復發性尿道感染的風險,但沒有科學實證顯示水的這種有益效果。Thomas Hooton和他的團隊發表於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的研究改變了這一點。    他們研究了歐洲140名停經前婦女,她們都患有復發性尿道感染。這些女性習慣於飲用少於6杯水(約1360毫升),這表明她們可能沒有足夠的水分。而在為期12個月的研究中,科學家讓這些女性的飲水量增加,這樣她們每天至少會喝1360毫升的水。   臨床試驗的結果 他們發現那些喝更多水的女性罹患尿道感染的風險要小得多。事實上,飲水量較少的女性在一年中的膀胱感染幾乎是飲水量較多的女性的2倍。飲水量較少的女性的平均感染頻率約為3.2次,而那些每天喝6杯水或以上的人的感染頻率為1.7次。    Thomas Hooton博士表示,這項研究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證據,即每天增加飲水量可以減少尿道感染的頻率。 對於結果的解釋,研究表示長者的智慧可能是正確的,即可能是透過大量排尿來達到沖掉細菌、減少尿道感染的效果。但可能還有其他影響是我們不知道的。   過去缺乏臨床試驗的可能原因 Hooton博士指出,過去缺乏多喝水有助降低尿道感染的臨床證據,部分原因可能是這樣的研究無法帶來經濟利益。研究顯示,像抗生素這類藥物會使患者買更多藥,這能讓藥廠賺更多錢。而有些醫師能透過多開這類藥物來賺取回扣,因此便宜或免費的預防方法並不吸引藥廠及部分醫師。    那麼誰能因為研究受益? Hooton博士表示,你可以把它提交給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但研究不太可能得到資助。這項研究是由「Danone Research」所資助,「Danone Research」是銷售11種品牌的瓶裝水的公司。Hooton博士強調,研究結論並沒有認為「Danone Research」銷售的瓶裝水是有效的原因,沒有理由認為自來水不會那麼有效,重要的是水本身。   這對全世界數百萬經常與尿道感染打交道的女性來說是個好消息。目前,許多醫生建議那些常在性交後有尿道感染的人在性交前服用抗生素。但這可能會對人們來說是昂貴的,甚至可能導致抗生素耐藥性。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8.10.01)      
+ read more
香腸、漢堡增加乳癌風險?!
2018.10.09
香腸、漢堡增加乳癌風險?!
最近哈佛大學的研究指出,漢堡肉、香腸等加工過的肉類可能增加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   加工過的肉是經過鹽醃、醃製、發酵、燻製或混合製成的肉類,用於製作香腸、熱狗、培根、火腿和鹹牛肉等。 加工過的肉長期以來與胰臟、前列腺和腸道的其他癌症有關,這項哈佛大學的研究是首次顯示出與乳癌有關的研究。   研究分析了過去28項相關研究,包括13項涵蓋1,133,110名婦女關於紅肉的研究,其中有33,493名婦女(3%)患有乳癌;另外15項研究是涵蓋了1,254,452名婦女關於加工肉類的研究,其中37,070名(3%)被診斷患有乳癌。研究說明,飲食內容是透過食物頻率問卷來評估的。   研究發現,攝取加工肉類與乳癌風險增加9%有關,而紅肉或未加工的肉類攝取量與疾病風險之間沒有顯著關聯。哈佛大學陳氏公共衛生學院的Maryam Farvid博士表示,減少加工肉類似乎有利於預防乳癌。   讓加工肉類呈現粉紅色的食品添加劑「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可能是增加乳癌風險的原因;而加工肉類所含的飽和脂肪、膽固醇和一種來自動物蛋白質的鐵也可能與風險增加有關。   Farvid博士表示,過去關於紅肉和加工肉類攝取與乳癌風險的研究結果並不一致。有鑑於國際上乳癌發病率和趨勢的差異,找出生活中可改變的乳癌風險因子被廣泛認為是減少乳癌的一種手段。   雖然研究結果顯示紅肉與乳癌風險沒有顯著相關,但過去它被假設為某些癌症的重要風險因子,並且紅肉也是動物脂肪、血紅素鐵和化學致癌物質的來源,這些物質可能在烹飪和/或加工過程累積於人體中。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的結論是,紅肉的攝取「可能是人類致癌物」,而加工肉被歸類為「對人類具有致癌性」。   不過,推廣紅肉攝取的組織「肉類諮詢小組(The Meat Advisory Panel)」指出,該研究是觀察性的,無法提供任何因果關係。它的發言人,卡迪夫大學神經生物學榮譽教授羅伯特皮卡德說,儘管有越來越多的證據,但「沒有單一的食品可以導致癌症」。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8.10.02)      
+ read more
避孕停看聽
2018.10.08
避孕停看聽
近日新聞報導,一名女大生因避孕知識不足,一個月內服用3次事後避孕藥,導致其異常出血、兩個多月月經都沒來,並有噁心、嘔吐、腹痛等。   其實,事後避孕藥是緊急措施,並且對女性身體負擔較大,應在性行為之前準備其他避孕方法,如保險套、口服避孕藥、子宮內避孕器等。了解這些避孕方式,才能在享受親密時避孕或避病。   認識避孕方法   避孕方法有哪些? 性對於人類而言,已不再單純地只是為了繁衍後代而已了。人類為了能夠享受性愛又不受懷孕之勞,在避孕方式上將想像力與創造力都發揮到了極致。 (閱讀更多)     口服避孕藥十大副作用 由於用途廣泛,口服避孕藥使用率將會增加,因此女性必須知道避孕藥的相關知識,包括用途、副作用、注意事項等,避免承受不必要的健康風險。 (閱讀更多)       認識子宮內避孕器 每一種避孕方法都有優缺點,失敗率也各不相同,子宮內避孕器的優缺點又是什麼呢? (閱讀更多)       事後避孕藥的禁忌與副作用 女性一生中可能會有一些需要使用緊急避孕方法的時候,將簡單介紹事後避孕藥及其禁忌與副作用。 (閱讀更多)       -------------------------    避孕觀念   不套不做 要防止懷孕的方法或許有很多種,但要同時防止懷孕、性病及愛滋病,使能「畢其功於一役」的方法卻只有一種,那就是使用保險套。 (閱讀更多)       事後避孕藥,要醫師開藥才可以取得? 在台灣,事後緊急避孕藥(事後避孕藥)是處方藥,即妳需要找醫師為妳開立處方箋,才能取藥。在國際間如美國、法國、英國、澳洲等將事後緊急避孕藥放寬為非處方藥,但是部分國家有年齡限制。台灣是否也要順應這樣的趨勢?讓我們積極地來思考。 (閱讀更多)       事後避孕藥的思考理路 食藥署於2016年12月公告將「緊急事後避孕藥」由處方藥變更為指示藥的說明。面對一項政策的施行或改變,我們需要思考其對社會產生的效應。 (閱讀更多)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