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3.05
為什麼阿茲海默症患者女多於男?
目前已知大腦中的兩種異常結構:「Amyloid(斑塊)」和「Tau(糾結纖維)」會破壞和殺死神經細胞,可能導致阿茲海默症。而最近研究發現,認知正常女性比認知正常男性容易在大腦中沉積「糾結的纖維」。
這份新研究支持越來越多文獻所揭示的阿茲海默症風險性別差異的生物學基礎。
「Amyloid」是β類澱粉蛋白質在神經細胞之間堆積的斑塊,「Tau」是糾結於神經細胞內的蛋白質纖維。這兩種物質的沉積會隨著年紀增長而變多,不過阿茲海默症患者的沉積量遠大於一般人,並且其擴散模式是可以預測的,從影響記憶的部位開始擴散至其他部位。
早期大多數研究將阿茲海默症的性別差異距歸咎於年長—人越老就越容易罹病,而男性比女性較早死亡。但是許多科學家認為事情並不那麼簡單,一定有其他機制參與其中。
這項針對300名平均年齡為74歲且認知正常的老年人的研究,就是企圖證明這個看法。結果發現,相較於女性的大腦,男性大腦中會引發阿茲海默症的tau蛋白質較少。
編譯來源:
* Daily Mail(2019.02.04)
* _Sex Differences in the Association of Global Amyloid and Regional
Tau Deposition Measured By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in Clinically
Normal Older Adults. Rachel F. Buckley et al. JAMA Neurol.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4, 2019._
+ read more

2019.02.28
藍莓的「藍」可以降低血壓
一項新研究發現,每天吃200克藍莓持續一個月可以改善血管功能和降低血壓。藍莓的潛在健康益處可能是由於可能自它的「藍」─花青素對血管影響。
研究如何進行?
40名健康參與者隨機分成兩組,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實驗。
實驗組:每天喝含有200公克藍莓的飲料;
對照組:每天喝含有與藍莓飲料相似纖維、礦物質及維生素水平但沒有花青素的飲料。
研究團隊監測參與者的血液和尿液中的化學物質以及血壓和血流增加時血管的擴張程度(FMD)FMD是呈現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生物標誌。
研究發現,參與者喝了藍莓飲料2小時後血管功能就受到影響,這個現象持續了一個月。在實驗過程中,喝藍莓飲料的參與者收縮壓降低了5mmHg,這種效果與服用降血壓藥物相似。
研究者更進一步瞭解純化的花青素的影響。發現它改善了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內皮細胞是血液或淋巴與周圍身體組織之間的屏障,它在血液凝結及調節血壓上扮演重要腳色。這種影響與含有一樣花青素水平的藍莓的效果相似。而含有相似纖維、礦物質及維生素水平的飲料則對血管功能無顯著影響。
研究員Ana
Rodriguez-Mateos博士表示,雖然最好吃整個藍莓以獲得全部益處,不過我們的研究發現大部分效應可以用花青素來解釋。如果每天吃藍莓對血管功能的影響可以維持一輩子,那麼它可以降低20%的心血管疾病風險。
編譯來源:
* Eurekalert(2019.02.20)
* Circulating anthocyanin metabolites mediate vascular benefits of
blueberries: insights from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metabolomics,
and nutrigenomics. Ana Rodriguez-Mateos, PhD et al. _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A_. Published: 16 February 2019
+ read more

2019.02.27
五種實現醫學和科學界性別平等的方案
過去幾十年來,女性在科學和醫學界的代表性逐漸增加。然而,性別包容性的提高仍未跟上女性人數或性別多樣性的增加。與這些領域的男性相比,女性在各種包括在學校和工作上的待遇、招聘、薪酬、評鑑和升遷仍然遭到偏見和歧視。
在一篇發表於
_LANCET_ 特刊中的「促進女性在科學、醫學和全球健康方面發展」評論指出了五個讓性別偏見長期存在的迷思,並提供可以增進醫學從業女性的人數及改善她們的生活經歷、立定志向的能力和成功機會的五個策略。
多倫多大學的康教授(Sonia Kang) 和卡普蘭教授(Sarah
Kaplan)
表示,我們主張從針對個人態度和行為的干預措施轉向專注於結構和系統變化的更全面的干預措施。
評論揭露了關於多樣性和包容性的迷思,包括
:偏見是一個只有少數人獨有的問題、促進多樣性違反精英管理等。通過管理研究,作者提供了五種改善醫學從業女性經驗的策略,包括:將性別不平等視為創新挑戰、改變制度規範、創造一種讓人們感到自己對變革有責任的文化、實施行為準則和行動計劃來幫助人們將目標轉化為行動、將組織工作融入到以支持和監控多樣性和包容性進展為目標的大型系統中。
_LANCET_ 用了整本特刊來論述促進科學、醫學和全球衛生領域的性別平等。特刊中的文集突顯了科學界的性別平等不僅是正義和權利的問題,更對於產生最佳研究至關重要。通過發表新的證據、評論和分析,該期刊呼籲研究人員、臨床醫生、資助者、機構領導者和醫學期刊要檢視及解決存在於推動女性科學、醫學和全球健康方面的系統性障礙。
該特刊可於以下網址查閱:http://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issue/vol393no10171/PIIS0140-6736(19)X0006-9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8.08)
+ read more

2019.02.25
「兵工廠」年久失修,老年人無力抗流感
理論上隨著人們年紀增長,會因著接觸過的流感病毒越多而使免疫系統越聰明,讓免疫系統可以識別更多的敵人,並立即處於防禦狀態。不過,為什麼老人死於流感的風險高於其他年齡層的人口,包括剛出生的兒童?最近科學家找到了關鍵原因,並表示這可能為未來研發流感疫苗鋪路。
研究作者Wilson博士表示:當老人感染了新型的流感病毒,老人的身體沒有適合的工具來抵抗病毒,其抗體不具有足夠的保護作用。
關鍵:抗病戰士B 細胞失憶
B細胞是免疫系統中負責產生抗體的細胞,可以對抗入侵者。 研究發現年輕人的B細胞較複雜,能辨識更多病毒的突變及有能力釋放出多種抗體來抵禦多種病毒。而老年人的B細胞對生命早期的記憶變差,因此發揮的功能則變得較有限,其釋放出的抗體效果較差。
簡而言之,在老年人身體中用來產生不同武器所需的「兵工廠」已被削減,他們只能使用舊的武器來對付舊的病毒株。
優化「兵工廠」以產生有力武器
既然流感病毒不斷變化,靈活多樣的免疫系統就是關鍵。研究團隊認為,有一種方法可以修復「兵工廠」以產生對抗病毒所需的抗體。
雖然,目前有針對50歲以上及65歲以上年長者的疫苗。不過研究團隊表示,研究經費應該投資於如何引發B細胞產生保護性的突變,以提高老年人的流感免疫力。
Wilson博士表示,最近針對老年人群開發的最新疫苗已上市,可能有助於誘導更多的保護性抗體。下一步將是評估接種過的老年人他們的抗體抵禦病毒的能力。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9.02.19)
+ read more

2019.02.23
妳知道隆乳可能有淋巴癌的風險嗎?
台灣女人連線與立法委員林淑芬辦公室今日(23日)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對乳房植入物要有更積極的掌握與管理,以照護女性健康。
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癌(ALCL)是一種罕見的T細胞淋巴癌,可能出現在身體的許多部位。美國FDA在2011年指出有些ALCL的發生和乳房植入物可能有關聯,稱之為BIA-ALCL(Breast
Implant-Associated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這是屬於免疫系統的癌症,不是乳癌。由於病例數不斷增加,美、英、澳、加等國皆對國內進行調查,瞭解罹病情形,並持續進行監控。法國去年12月拒絕展延某品牌絨毛型植入物的安全許可,今年2月召開公聽會,與會專家呼籲禁用此品牌絨毛型植入物。在台灣,此廠牌絨毛型矽膠乳房植入物經食藥署核准上市,許多女性正在使用,但因手術同意書無相關說明,民眾對罹患淋巴癌的風險毫無所悉,可能危害女性健康。
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黃淑英表示,相較各國積極作為,食藥署僅在2011年與2016年發公文給包括整形外科醫學會、台灣美容醫學會等,要求醫師進行評估、告知與觀察,2017年發布產品安全警訊,至今沒有積極研議對使用情形進行調查與了解,這讓國內對於乳房植入物與癌症的關聯性無從了解。而台灣105年共有393人確診ALCL,但因不知是否有使用乳房植入物,無法初步瞭解其中相關性。
林淑芬委員說,國家核准乳房植入物進到國內,並植入民眾身體裡,國家就應對風險管理負起責任。相較於各國積極的態度,台灣主管機關並無積極作為,讓女性陷於健康風險之中。
台灣女人連線與立委林淑芬要求,政府應建立全國乳房植入手術登錄制度,以監測植入物與ALCL及其他健康問題的關聯;將BIA-ALCL的相關風險說明,加入乳房整形/手術重建說明書;此外也應加強醫療人員及使用者對BIA-ALCL的認識及保持對疾病的敏感度。
衛福部醫事司簡任技正劉越萍回應,衛福部會將風險訊息加入乳房整形手術同意書中,預計三月中公告。
衛福部食藥署醫粧組副組長王淑芬表示,乳房植入物使屬於風險較高的醫療器材,上市前都有審查。對於上市後的把關,食藥署有提出《醫療器材管理法》修法,要求廠商及醫療診所對醫療器材的流向及病人使用做記錄,但法案還在立法院未完成二、三讀。然而面對林淑芬委員追問目前究竟如何掌握與管理風險,食藥署也無法有確切的回答。
BIA-ALCL示意圖
+ read more

2019.02.22
變性療法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根據最新研究指出,變性手術後過渡療法中接受荷爾蒙治療的患者,其心血管疾病風險可能增加,包括中風、心臟病和血栓。
研究提醒醫師及變性者注意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的現象。在接受治療前減少風險因素可能會有所幫助,如戒菸、運動、健康飲食和減肥等,並且臨床醫生應該在開始治療後持續評估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
過去的研究指出,為了減緩更年期症狀有些人會接受荷爾蒙治療,而荷爾蒙治療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不過,荷爾蒙治療對接受變性療法的人的影響所知甚少。研究表示,儘管接受變性療法的人比接受荷爾蒙補充療法的更年期者年輕,但變性者可能會有更多的社會心理壓力和其他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
研究怎麼做的
研究分析3872名荷蘭人的醫療記錄,有2,517名變性為女性,年齡中位數為30歲,他們接受荷爾蒙並且有些有接受雄激素抑制因子;1,358名變性為男性,年齡中位數為23歲,他們接受了睪銅。
為了評估風險,研究人員確定了他們的急性心血管事件發生次數,包括心臟病發作、中風和深靜脈血栓,並將這群人的心血管事件發生次數與一般人的心血管事件發生次數進行比較。
研究發現
結果顯示,接受荷爾蒙治療以變性為女性的人,其中風次數是一般女性的兩倍(29比12),並且也比一般男性高近乎兩倍(29比16);深層靜脈血栓的次數是一般女性的5倍(73比13),一般男性的4.5倍(73比16);心臟病發作次數是一般女性的兩倍(30比13)。而接受荷爾蒙治療以變性為男性的人,心臟病發作次數比一般女性高了2倍多(11比3)。
研究提醒,研究目的不是要釐清風險增加背後的機制。他們的研究完全是以檢視過去醫療紀錄為基礎,無法評估吸菸、社會心理壓力、飲食和運動習慣等因素對疾病風險有大影響。雖然這些風險因素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但研究人員認為荷爾蒙治療也可能增加風險。
過去研究指出,三酸甘油脂和胰島素水平都由於荷爾蒙治療而增加,並且已知兩者都容易讓血管堵塞和發炎。此外,荷爾蒙治療容易讓血液凝結,這可以解釋為什麼在變性為女性的人當中觀察到的中風和血栓的發生率更高。而在接受睾銅的變性人中觀察到的心臟病發作風險增加,可能部分是由於荷爾蒙讓血液中紅血球濃度增加而變濃稠,同時荷爾蒙也降低了好膽固醇水平和提高壞膽固醇水平。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2.18)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