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9.12
益生菌有效的證據不足!
在過去的十年中,益生菌補充劑已經變成了價值數百萬美元的產業,近400萬成年人有在吃益生菌補充劑,並且高達60%的醫療照護者開出益生菌的處方箋。然而,科學界很少知道它們是否真正起作用。不過,最近兩項接連出現的研究對這高度商業化的益生菌產品拋出質疑。
研究作者Eran
Elinav表示,人們很推崇益生菌,儘管我們對益生菌的理解是非常有爭議的。研究團隊想確定人們在超市購買的益生菌是否會像他們預期的那樣在胃腸道內定居?對人類宿主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什麼是益生菌?
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通常加入在食品(如優格)或製成補充劑銷售。雖然大多數人認為細菌是不好的(導致疾病),但許多細菌在我們的生命及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在腸道中幫助分解和吸收食物及讓人能抵禦感染的細菌。
益生菌的功能在於模仿和強化這些「好」細菌的作用,被吹捧為能夠找回消化系統的平衡的細菌。益生菌產業聲稱的功能很廣泛,從預防感冒到治療過敏性疾病如異位性皮炎。由於益生菌是以食物補充劑而不是藥物來銷售,美國食藥局(FDA)從未認可益生菌用於預防或治療任何健康狀況,根據法律,益生菌也不需要被認可。
新的研究使益生菌有益健康的宣稱站不住腳
雖然絕大多數過去關於益生菌的研究都仰賴分析糞便以了解人的腸道微生物,但Elinav的研究團隊用內視鏡實際觀察了結腸中的細菌—無論是小鼠還是人類的。
25名健康志願者吃了含有11種「好」菌的益生菌後,他們的糞便中都有益生菌,正如研究團隊所預估的。但是,當他們進行內視鏡檢查志願者的腸子時,他們發現益生菌實際上只在少數人身上「卡住」及生長。
Weizmann研究所的計算生物學家Eran
Segal表示,雖然我們在志願者的糞便中都找到益生菌,但只有一些人的腸道中顯示出益生菌存在,而腸道正是益生菌被期待應該存在的地方。如果益生菌不在結腸中,很難說它們有任何好處。
益生菌最常見的用途之一是抵禦使用抗生素後有時會出現的腹瀉。抗生素可以殺死引起疾病的「壞」細菌,但在這個過程中,結腸中的許多「好」細菌也會被殺死,因此容易導致腹瀉和關鍵營養素的吸收不良。這就是為什麼一些醫師告訴他們的患者吃抗生素同時或之後服用益生菌,以防止完全喪失「好」細菌。這些醫師認為,雖然並非100%有效,但健康成人使用益生菌至少是相對沒有風險的。
研究人員要求志願者完成廣效性的抗生素治療,並在他們服用益生菌後觀察他們的腸道。益生菌確實有效地寄宿於他們的胃腸道,但這是以犧牲正常的腸道微生物為代價,並且延遲了幾個月才恢復到正常的、服用抗生素前的狀態。
雖然這個證據並不表示有害,但眾所周知,服用抗生素後胃腸道的微生物多樣性低會增加無數慢性和傳染性疾病的風險。因此,益生菌導致的低多樣性及延遲腸道微生物群恢復到抗生素前的狀態表明,益生菌可能並非像大多數人認為的那樣無害。
編譯來源:abc NEWS(2018.09.06)
+ read more

2018.09.10
【座談會】實證科學的迷思:他們沒有告訴你的膽固醇!...
膽固醇是身體不可或缺的物質。沒有它,細胞膜無法維持完整的結構;沒有它,性荷爾蒙不能合成,身體就無法正常運作。但是,人們對於膽固醇的認識大多止於它和心血管健康的關連。
他們說:膽固醇太高會引起心血管疾病,
他們又說,膽固醇有「好」,也有「壞」!!
他們說,避免攝入高膽固醇的食物,
他們又說,盡情享受蛋黃和大蝦吧!!
他們說,史達汀會降低膽固醇,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
他們又說,史達汀會降低膽固醇,但可能引起老人痴呆!!
1970─1980年代膽固醇的代謝有突破性的發現,也開啟了以後膽固醇、心血管疾病及史達汀間關連長久的爭辯。這顯示了科學研究的迷思及侷限!!
人體非常的複雜,以醫學研究想要瞭解人的健康及疾病,就像瞎子摸象,即使眾多的研究,也只能看到一部份。昨是今非,因為科學實證只是表象的驗證,不是全貌,也不是真象。
每天和我們息息相關的膽固醇的迷思,就讓膽固醇專家來告訴我們吧!
【時間】2018年9月28日 (五) 19:00–21:00
【地點】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孫友聯|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理事長
【主講】張博淵│台大醫院心臟血管科內科主治醫師
【與談】黃淑英│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
+ read more

2018.09.07
他們沒有告訴你的膽固醇
太多動物脂肪及高膽固醇對你的心血管是危險的,這樣的觀念其實是個迷思。其實,你需要了解一些可能令你感到驚訝的事實:
*
膽固醇並非致命的毒藥,而是對所有哺乳類的細胞重要的物質。根本沒有所謂好與壞的膽固醇,只有精神壓力、身體活動與體重變化可能影響血液中膽固醇的水平。膽固醇高事實上是好的,可能是因為它參與了免疫系統。
*
血液中膽固醇太高被認為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進一步導致冠心病。但是許多研究顯示,許多血液中膽固醇低的人動脈粥樣化的情形也會變得跟膽固醇高的人一樣。
*
你的身體會產出比你所吃的膽固醇多四至五倍多的膽固醇。身體產出的膽固醇會因為你吃的膽固醇少而增加、吃得多而減少。這解釋了為什麼謹慎飲食無法降低膽固醇。
*
沒有證據顯示太多動物脂肪和飲食中太多膽固醇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或心臟疾病。舉例來說,20多個研究指出,有心臟病的人並沒有比一般人吃更多任何種類的脂肪,並且動脈粥樣硬化的程度與飲食無關。
*
現代降血脂藥物–史達汀類藥物,確實能預防心血管疾病,但是影響很小,並且不是因為降低了膽固醇而造成的影響。不幸的是,史達汀類藥物還會引發癌症、干擾肌肉、心臟及腦部的功能,孕婦服用史達汀類藥物還可能產出畸形兒。
*
許多事實已呈現在科學期刊及書籍中長達多年,但卻鮮少被民眾所知。
*
醫師及多數科學家長期被誤導的原因是,反對及不同意的觀點被系統地忽略或在研究記者會上被錯誤地引用。
完整內容請見「The first and most detailed one, The Cholesterol
Myths」一書,這本書在網路上取得電子版本。
+ read more

2018.09.06
妊娠糖尿病者易有產後憂鬱症狀
根據芬蘭的一項新研究,被診斷患有妊娠糖尿病的母親患產後憂鬱症的風險增加。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間葡萄糖代謝功能受損。通常,患有妊娠糖尿病的母親的血糖水平過高,這會增加胎兒產生不良反應的風險。此外,妊娠糖尿病也增加了母親以後患上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
過去研究指出,分娩後有10-15%的母親會產生產後憂鬱症狀。為了瞭解妊娠晚期和分娩後8週的憂鬱症狀況,東芬蘭大學、赫爾辛基大學、庫奧皮奧大學醫院和芬蘭國家健康與福利研究所共同合作。他們分析了庫奧皮奧生產資料庫的數據,該資料庫從懷孕初期開始對婦女進行的持續追蹤。
總共有1,066名沒有心理健康問題的母親被選中進行研究,其中14.1%有妊娠糖尿病,10.3%有產後憂鬱症狀。
研究發現,確診患有妊娠糖尿病的母親有16%有產後憂鬱症狀,沒有妊娠糖尿病的母親則大約9%有症狀。(研究人員已經調整可能導致妊娠糖尿病和產後憂鬱症狀風險增加的因素,例如分娩時的母親年齡、身體質量指數(BMI)和妊娠期間出現的憂鬱症狀等)
研究作者AleksiRuohomäki表示,心理機制可能部分解釋了觀察到的妊娠糖尿病與產後憂鬱症狀之間的關聯,在懷孕期間被診斷患有可能傷害胎兒的疾病可能是一種壓力感,這可能導致憂鬱症狀。
Soili
Lehto博士補充,生理機制也可能有助於解釋這種關係。葡萄糖代謝功能受損可能會增加細胞激素(cytokine)調節的低度發炎,這也與憂鬱有關。過去的研究還表明,第2型糖尿病者易患憂鬱症,憂鬱症者也容易患第2型糖尿病。
關於妊娠糖尿病可能對產後憂鬱症狀產生影響的研究證據很少,這項芬蘭的新研究對這一新興研究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未來研究要調查女性是否能因為孕期和產後的追蹤及支持而降低產後憂鬱症狀。
編譯來源:
* Eurekalert(2018.09.04)
* Ruohomäki A, Toffol E, Upadhyaya S et al, 2018. _The association
between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and postpartum depressive
symptomatology: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_. J. Affect. Disord. 241,
263-268.
+ read more

2018.09.04
每天睡6-8小時最護心!
研究指出,每晚睡6到8個小時對心臟最有益,而多於或少於此可能增加冠狀動脈疾病或中風的風險。應避免睡眠不足和睡過久,以達到最佳的心臟健康狀態。
研究分析來自11項研究的100多萬名成年人的資料,發現與每晚睡眠時間為6至8小時的成年人相比,「短睡眠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了11%,而「長睡眠者」在未來九年內風險增加了33%。
研究作者Epameinondas
Fountas表示,偶而的短眠或是睡懶覺不太可能對健康有害,不過越來越多證據顯示應避免長期睡眠被剝奪或是睡眠時間過長。雖然還需要有更多研究來釐清睡眠過短或過長對心血管健康有害的原因,但是已知睡眠會影響血糖代謝、血壓和發炎等與心血管疾病有關的生理過程。
英國心臟基金會的資深心臟科護理師Emily
McGrath表示,當涉及到我們的心臟和循環系統健康時,這項大型研究表明,過多睡眠和睡眠過少之間可能會有一個最佳點。
對於偶爾失眠或周末會睡懶覺的人,不需要因為此研究而敲響警鐘。但是,如果經常在睡眠中掙扎,那麼向醫生諮詢是一個重要的提醒。缺乏睡眠除了對生活品質產生負面影響外,也可能使心臟問題進一步惡化。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18.08.26)
+ read more
/20161201174246_afterpill.jpg)
2018.08.31
英國宣布2019年起女性可於家中服用人工流產藥
在英國醫團呼籲下,英格蘭國政府於8月25日宣布,依循蘇格蘭和威爾士的決定,英國女性也將首次獲准在家中服用人工流產藥。
英格蘭國政府表示,新法規定將於年底生效,女性能夠「在安全且熟悉的家中服用兩種早期人工流產藥中的第二種misoprostol」。
目前,在懷孕前10週內終止妊娠的婦女必須在診所服用兩種藥:mifepristone和misoprostol,兩種藥服用時間需間隔24至48小時。
英格蘭國政府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目前的規定意味著女性必須前往診所兩次才能完整服用人工流產藥,然後回家完成終止妊娠,這對女性來說可能很難辦到,而且經常會感到不舒服或痛苦。在某些情況下,女性可能尚未到家前就開始流產。該聲明稱,政府將與皇家婦產科學院等機構合作,指導醫療專業人員提供患者在家服藥的選擇。
英國皇家婦產科學院院長Lesley
Regan表示:這改變是「女性醫療保健的重要一步」。這種簡單、實用的措施將為女性提供更多選擇,是我們能給予她們最富有同情心的照顧,這將避免婦女在從診所或醫院的回家途中經歷出血和疼痛的痛苦和尷尬。
不過,「保護未出生兒童協會」批評了這一政策,並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此舉「輕忽了人工流產的嚴重性」。該組織表示,人工流產藥會讓女性經歷可怕的情感和身體上的磨難,人工流產藥的廠商推動婦女在沒有醫療監督的情況下在自己的家中服藥的做法,說明了他們對待婦女福祉的傲慢態度。
「保護未出生兒童協會」對蘇格蘭政府允許女性在家中服用人工流產藥的決定提出了司法審查,8月15日法官Lady
Wise宣布審查結果:蘇格蘭政府認同女性的家可以是終止妊娠程序一環的場所,這樣的決定具有合法性。法官進一步表示,一般而言患者在家自行服藥仍然是在被醫師治療。
英格蘭國衛生與社會關懷部強調,尋求早期人工流產的女性仍然會被提供常規檢查,並且仍可以依照她們的選擇在診所服用人工流產藥。
自1967年以來,英格蘭國、蘇格蘭和威爾士已經讓人工流產合法,但在北愛爾蘭大多數情況的人工流產仍然違法。不過,2018年5月,愛爾蘭共和黨以壓倒性投票結果,廢除了世界上限制性較強的人工流產禁令之一。政府承諾在年底前通過立法,允許12周內不受限制的終止妊娠。
編譯來源:New York Times(2018.08.25)、The Guardian(2018.08.15)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