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486.jpg)
2018.08.15
英國醫團呼籲允許女性在家人工流產
2017年10月蘇格蘭成為英國境內允許女性在家服用人工流產藥的國家,2018年6月威爾士也通過了修法內容。7月初,英國「皇家婦產科學院」、「性與生殖健康學院」等單位呼籲英國衛生部長傑里米‧亨特跟進。
目前,希望人工流產的英國女性必須在診所或醫院裡在護士監督下服用兩種藥片,但是這經常導致女性在回家途中面臨痙攣或出血,有時發生在公共交通過程中。
蘇格蘭和威爾士最近修改了法律,允許女性在家中服用第二種藥丸。而英國有兩個醫療機構與人工流產照護提供者聯手敦促英國衛生部長傑里米‧亨特也這樣做。對此,支持胎兒生命的人們聲稱這種修法類似於許可「人工流產DIY」或「在暗巷人工流產」。
提出呼籲的團體來自「皇家婦產科學院」、「性與生殖健康學院」和英國「人工流產護理協會」。他們要求衛生部長傑里米‧亨特給予女性同理、尊重與尊嚴。他們表示政府沒有理由不採取行動,除非目的是懲罰合法接受人工流產的女性。
皇家婦產科學院主席Lesley
Regan教授說表示,女性必須在第二次服藥時來診所,經常成為女性獲得安全、有規範的人工流產護理的障礙,並且在醫學上是不必要的,還會產生大量的國家健康照護的費用。許多女性在由診所回家途中也會遇到出血和痙攣的痛苦和尷尬。
但是,「未出生兒童保護協會」安東尼麥卡錫博士說表示,醫務人員急於與人工流產行業聯手背叛婦女及其未出生的嬰兒,這是可恥的。藥物人工流產不僅對身體非常痛苦,而且有時會導致女性流血至死。該協會已經對蘇格蘭政府的政策提起司法審查(judicial
review),確認其合法性,將在幾週內作出判決。
「皇家婦產科學院」及「性與生殖健康學院」共有21,000名醫生和護士,他們指出,如果婦女面臨胎兒在懷孕期間不再生長,但身體並沒有自然地排出胎兒,他們已經被允許在家中服用第二顆藥丸。面對英國醫療團體的呼籲,英國衛生部發言人表示,他們會繼續追蹤相關證據,並會等待蘇格蘭司法審查的結果。
編譯來源:
* Daily Mail(2018.07.10)
* RCOG/FSRH statement on taking misoprostol at home(2018.06.29)
* Anti-abortion charity launches action to stop home
abortions(2018.01.07)
+ read more
/weight.jpg)
2018.08.14
及早減重緩解第2型糖尿病
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在診斷出的6年內積極地減重的治療後,將近有一半達到緩解或無糖尿病的狀態!
2018年8月2日在《細胞新陳代謝期刊》發表的研究指出:減重後的疾病緩解反應要歸功於胰臟β細胞能及早以及持續地改善它的功能。這個發現挑戰了先前基本觀念,認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β細胞的功能,遭到破壞後就不可挽回。
這項觀察對於初步臨床治療的處理有潛在重要的意涵。Newcastle
大學資深作者Roy
Taylor指出,目前第二型糖尿病初期處置傾向於「先一段時間適應診斷,再加上藥物治療,生活型態改變」。在執行上是溫和的。研究資料建議,在診斷後初期大幅度地減重是適當的,因為可以挽救β細胞。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糖尿病影響全球大約四億兩千兩百萬人,其中90%是第二型糖尿病,因為身體無法製造足夠的胰島素,或無法對胰島素有適當的反應。這個由胰臓β細胞製造的荷爾蒙,幫助血糖進入肌肉、脂肪和肝臟的細胞中,為能源之用。第二型糖尿病一直被認為是一輩子的,且會隨時間惡化。
由Taylor主導的DiRECT (Diabetes Remission Clinical Trial)
研究結果, 挑戰了這項傳統的觀點。
研究方法、結果及限制
參與者都是6年內診斷出第二型糖尿病。隨機分為控制組和試驗組,控制組接受目前治療糖尿病的最佳方法;試驗組,也接受同樣的方法,但增加了參與密集體重管理的訓練。一年後,試驗組中有46%的人減重成功,恢復且維持血糖濃度。一些病情無緩解的人當中,有些的體重未減,但也有減重成功的,但並不清楚他們如何不同於有緩解的人。
為了處理這個問題,Taylor和他合作的夥伴檢視潛在相關的新陳代謝的因素,如:肝脂肪含量、胰臟脂肪含量,血液中脂肪(三酸甘油酯)的濃度和β細胞功能。結果顯示,減重可以正常化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新陳代謝。但是如果快速失去恢復β細胞的功能,會阻礙一些患者回到無糖尿病的狀態。
因為參與者98%是白種人,需要更多不同族群的受試者,才能評估這個結論的普遍性。而且參與者體重的衡量只維持了12個月,也需要更長期的研究。
由於胰臟β細胞的重新分化,翻轉了對第二型糖尿病的認知,可以引導更多針對性的研究,以促進對這個過程的了解。
編譯來源:Medical Express(2018.08.02)
+ read more

2018.08.13
流產並不罕見 比活產更常見!
視流產為罕見的是錯誤的,流產比生出嬰兒更常見。這是因為卵子中致命的基因異常導致它們不能成長。多數的流產發生在懷孕的早期,女性常常渾然不覺。
對於懷抱希望的父母而言,流產可能讓人非常沮喪,不過即使是20多歲的女性也大約只有一半的機會讓受精卵發育成為嬰兒。隨著女性年齡的增長,流產與活產的比值上升,40歲以上的女性平均30多例流產才有1例活產嬰兒。
進化生物學家威廉‧賴斯(William
Rice)研究過去的資料與文獻,比較流產頻率與出生嬰兒的數量。賴斯表示,流產確實是女性一生中受孕最常見的結果。大多數受精卵實際上從未成長為嬰兒。這不是一種異常,這是常態。即使20多歲的女性也一樣會流產。
人類生殖是一個低效率的過程
大多數自然流產的原因是基因異常。有些卵子的DNA即使被破壞或不夠健康仍然會受精。而流產與活產的比例取決於女性的生活時間和地點。賴斯教授舉了19世紀美國的丹麥婦女和摩門教徒的例子。
丹麥婦女可以免費獲得節育的資源,並可在12週內進行人工流產,他們平均有1.7個孩子、2.1次自然流產和0.4次人工流產。19世紀美國的摩門教女性沒有節育,平均每個人有8個孩子,一生中有16.8次自然流產。
蘇格蘭艾伯丁大學的Sohinee
Bhattacharya教授表示,人類生殖是一個非常低效的過程。
自然流產協會主任Ruth
Atik認為,如果有更多關於這方面的教育將非常有幫助,人們將能了解到懷孕需要時間,並且許多懷孕以流產告終。畢竟,自然流產通常會讓女性及其伴侶感到震驚及沮喪。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80801)
+ read more
/20160429172218_Aspirin-1200x600.jpg)
2018.08.10
止孕吐藥─沙利竇邁─60年未解之謎大解密!
科學家們終於發現了為什麼過去常用於快速治療孕吐的藥物—沙利竇邁(Thalidomide)—會導致成千上萬嬰兒出生時出現嚴重缺陷。
沙利竇邁曾經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但在1950-60年代許多婦女在服用該藥後流產或生下了四肢缺失或畸形的嬰兒。幾十年來,沒有人知道為什麼沙利竇邁會導致嬰兒四肢缺陷。
1980年代這種藥物後來被重新用於治療某些癌症、麻風病和狼瘡,而最近科學家們發現這種藥物會干擾轉錄蛋白(transcription
proteins),這些轉錄蛋白可以關閉對肢體發育至關重要的基因,導致嬰兒四肢缺陷。這個發現讓科學家有重新研發此藥物用於其他治療的可能。
沙利竇邁事件
沙利竇邁於1957年首次出現在德國西部,它被用於治療焦慮、失眠、胃部不適和緊張。此藥後來也很快就用於治療孕吐,尤其是噁心,並成為了非處方藥物。不過,沙利竇邁的危險很快地就被發現。
當這種藥物在西德被廣泛服用後,就有5,000到7,000名嬰兒出生時患有畸形的腿和手臂,這種症狀稱為海豹肢症(phocomelia)。有些人沒有胳膊或腿、肢體極短、手部或腳部畸形或者身體部位未發育完全以致於看起來像是腳蹼。
世界各地約有10萬名嬰兒在出生時有同樣的病情。西德嬰兒佔了40%,其他國家存活的的嬰兒則佔了50%。 在英國,在1957年至1960年代初期,出生了2000名所謂的沙利竇邁嬰兒。成千上萬的婦女在1950年代末和1960年代初期流產,這種現像也歸因於這種藥物。
到1962年,藥物引起的恐怖事件廣為人知,並開始從貨架上消失。 美國食藥局的Frances
Oldham
Kelsey曾監督沙利竇邁的病例並將其從市場上撤下,後來被譽為女英雄。儘管如此,該藥物的美國製造商Richardson-Merrell仍設法將樣品突破Kelsey的監管,以進行藥物測試。 經銷商申請六次,但由於沒有充分證明其有效和安全,因此被拒絕。
老藥新用
雖然沙利竇邁被禁止治療孕吐,醫生們發現它對治療麻風病有一定的效果,並且在1980年代重新用於治療叫做多發性骨髓瘤的癌症,阻止血管增生來防止腫瘤發展。
這一發現使沙利竇邁重獲新機,這表示它可以成為抗癌的有力工具,但其神秘而令人毛骨悚然的副作用—先天四肢缺陷仍然是使用和開發更多相關藥物的障礙。
近年來,Dana Farber癌症研究所的Eric
Fischer博士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試圖開始清除這一障礙。他們擴展了以前的工作,發現了沙利竇邁對遺傳物質的確切作用。
在台灣,目前沙利竇邁被核准用於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痲瘋性結節性紅斑或作為抗癌藥的原料。近來國家衛生研究院曾研究此藥對肝癌的治療效果,但目前尚未有結論。
沙利竇邁導致四肢缺陷的原因
Fischer博士和哈佛大學科學家等人發現,沙利竇邁損害了會控制某些基因表達的蛋白質,包括SALL4,一種對妊娠期間嬰兒四肢發展很重要的基因。他們找到有SALL4基因缺陷的人,發現沒有服用沙利竇邁但有SALL4基因缺陷的人,他們的缺陷與沙利竇邁嬰兒極為相似。
Fischer博士表示,了解這些將有助於更好地了解沙利竇邁如何影響多種基因,並可能為新的藥物使用方法鋪路。 科學家們知道沙利竇邁導致出生缺陷的部分原因,他們可以重新配製一種類似的藥物,它具有相同的抗癌作用,而不會產生有害影響。
Fischer博士的實驗室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達蒙‧魯尼恩癌症研究基金會、諾華製藥公司(Novartis)等機構投資了大量資金,用於開發新的治療策略。這些策略與沙利竇邁的作用機制相同,稱之為「標靶蛋白質降解」。目前他們正在了解與開發沙利竇邁相關藥物。
編譯來源:
* Daily Mail(20180803)
* _Thalidomide promotes degradation of SALL4, a transcription factor
implicated in Duane Radial Ray Syndrome. eLife 2018;7:e38430 DOI:
10.7554/eLife.38430_
+ read more

2018.08.09
陰道回春?沒有科學證據!!
在台灣,常見醫美診所廣告可以透過雷射等方式讓陰道回春。但,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署(FDA)於日前提出警告:以雷射或其他電波進行的陰道緊縮手術,並沒有臨床醫學證據的支持,可能對女性造成嚴重傷害。
FDA從未批准雷射設備用於「陰道回春」
「陰道回春」或「陰道緊縮」手術是以雷射或其他電波設備對陰道組織進行破壞或重塑,FDA對此類設備的核准內容,是用以殺死癌前宮頸組織、癌前陰道組織與生殖器疣(俗稱菜花的性感染病)。從未批准用於陰道整型、治療陰道乾澀瘙癢和鬆弛、尿失禁,也未批准用於治療性功能障礙。
FDA表示,越來越多製造商販賣「陰道回春」設備,聲稱可以治療更年期症狀、性功能障礙、尿失禁等。但這些說法並未得到科學證據的支持,這類產品對女性健康有嚴重的威脅,可能導致陰道灼傷、疤痕、性行為疼痛及慢性疼痛。
在某些情況下,這些設備針對經過乳癌治療並正在經歷更年期症狀的女性進行銷售。FDA發言人表示,販賣沒有經過科學證實有效性的危險手術非常惡劣,而且可能會使女性無法接受適當的治療。
FDA向7家設備製造商發出了警告信,包含:Alma
Lasers、BTL Aesthetics、BTL
Industries、Cynosure、InMode、Sciton和Thermigen,詳細說明了對不當販賣「陰道回春」療程的擔憂,並要求廠商回應,否則可能採取法律行動。
FDA鼓勵女性與醫師討論症狀和治療方法,並停止使用能量裝置,也鼓勵提出報告提出不良事件。
台灣情形
在台灣,同樣有廠商販賣雷射設備進行陰道手術,然而這些設備核准的使用內容,同樣沒有陰道整型、治療陰道不適、尿失禁或性功能障礙。主管機關應提高對此類情形的管控,以免女性健康遭受嚴重威脅。
台灣女人連線提醒,女性應拒絕接受沒有醫學證據的陰道回春療程,別因「女人的放鬆是男人出軌的開始」、「私密處老化、影響夫妻關係」等不當廣告產生恐懼。如果有陰道不適、尿失禁等情形,應與醫師討論治療方法。並且,在進行療程前需評估相關效益與風險,別輕易讓自己的健康處於危險之中。
編譯來源:STAT(2018.07.30)、CNN(2018.07.30)
+ read more

2018.08.08
2030年全球女性肺癌死亡率將增加43%!
從2015年到2030年,全球女性年齡標準化的肺癌死亡率預計將增加43%,而乳癌死亡率在同一時間內將下降9%。
這是8月1日發表於「癌症研究」的52國研究所揭示的。
雖然在降低全球乳癌死亡率方面有了很大進展,但全球女性肺癌死亡率卻呈上升趨勢。如果不採取措施減少這一人群的吸菸行為,全世界的肺癌死亡率將繼續增加。研究作者Martínez-Sánchez指出,過去的研究重點是預測單個國家或大洲的女性肺癌和乳癌死亡率,但很少有研究估計這兩種常見癌症的全球死亡率趨勢。
研究如何進行
Martínez-Sánchez等研究人員分析了2008年至2014年世界衛生組織資料庫中乳癌和女性肺癌死亡率。納入研究的國家必須有2008年至2014年之間至少四年的數據,且人口必須超過100萬。共有52個國家符合這些標準:29個來自歐洲、14個來自美洲、7個來自亞洲、2個來自大洋洲。
世界衛生組織計算乳癌及肺癌死亡率的方式是看每年每10萬人中有多少人死於這兩種癌症,並進行年齡標準化以消除各國年齡分布不同而混淆預估值的問題。
研究結果
2015年到2030年女性肺癌的死亡率預計從11.2增加到16.0。預計2030年肺癌死亡率最高的是歐洲和大洋洲,最低的是美國和亞洲。只有大洋洲的肺癌死亡率預計會下降,預從2015年的17.8降至2030年的17.6。
Martínez-Sánchez表示,全球吸菸狀況呈現出不同的時間表,早在美國和亞洲開始普遍習慣吸菸以前,歐洲和大洋洲國家已經接受女性吸菸,這反映了為什麼歐洲和大洋洲的肺癌死亡率較高的原因。
而乳癌死亡率預計2015年到2030年間會從16.1降至14.7。歐洲乳癌死亡率最高,但整體呈下降趨勢,而亞洲預測乳癌死亡率最低,但整體呈上升趨勢。
Martínez-Sánchez解釋,乳癌與許多生活方式因素有關,亞洲乳癌死亡率上升是因為正在適應西方的生活方式,這往往導致肥胖和酒精攝取增加,兩者都可能導致乳癌。另一方面,歐洲乳癌死亡率減少可能與對乳癌的認識提升有關,導致人們積極參與篩檢和改善治療的計畫。
此外,與中等收入國家相比,高收入國家在2030年預測的肺癌和乳癌年齡標準化死亡率最高。不過,高收入國家更有可能降低乳癌死亡率,而肺癌死亡率超過乳癌死亡率的大多是已發展國家。
研究的限制
Martínez-Sánchez表示,這項研究是以未來20年內目前肺癌及乳癌死亡率的趨勢仍會持續為基礎,但是特定習慣,例如從傳統菸改為電子菸,可能改變肺癌死亡率的趨勢,並且未來的篩檢技術及治療方法可能也會降低死亡率,這是這項研究的限制。
此外,由於缺乏非洲的資料及當地人口數小,研究無法對非洲的狀況進行預測。不過,這項研究為衛生專業人員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證據,幫助他們決定全球戰略,以減少女性肺癌對社會、經濟和健康的影響。
小知識
編譯來源:
* Eurekalert(2018.08.01)
* Healthday(2018.08.01)
* Juan Carlos Martín-Sánchez et al. _Projections in Breast and
Lung Cancer Mortality among Women: A Bayesian Analysis of 52 Countries
Worldwide._ Cancer Res; 78(15); 4436–42.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