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差異

男生和女生憂鬱地很不一樣?
2017.07.28
男生和女生憂鬱地很不一樣?
女性罹患憂鬱症是男性的兩倍,但是男性比女性多自殺身亡!這個差異,有社會因素,也有生理因素。   近日,劍橋大學的研究發現,男性和女性的大腦對憂鬱症的反應非常不同,可能意味著不同性別應接受不同的藥物治療。   研究對患有憂鬱症的82名女性和24名男性進行實驗,對照組為健康的24名女性和10名男性,年齡在11至18歲之間。研究人員以特定順序在屏幕上閃爍快樂、悲傷或中性的字眼,受試者在特定類型的字眼出現時會按下或不按下按鈕,研究人員同時使用核磁共振成像對青少年做腦部造影以測量他們的大腦活動。   研究發現,當屏幕上閃爍特定的字眼組合時,憂鬱症對男女腦部活動影響不同,例如男性接收到負面字眼的刺激時,supramarginal gyrus的活動大於女性的,並且男性接受到正面字眼刺激時,supramarginal gyrus的活動則較低。   青少年到了15歲,女性憂鬱症的風險是男性的2倍,而女性憂鬱症發病率較高與身體意象、荷爾蒙變化或基因有關。此外,女性也較容易有消極的思考模式,傾向於將生活中不好的事物歸因到自己身上。不過,雖然憂鬱症發病率女性較高,男性較可能因憂鬱症而濫用藥物、酒精及自殺。   研究表示,在青春期早期,憂鬱症對女孩及男孩的腦部影響不同,因此在青春期早期就應設計以性別量身訂做的憂鬱症預防策略及治療方式,在情況惡化之前改善青春期男女的憂鬱傾向。   編譯來源:Frontiers in Psychiatry(2017.7.11)、The Daily Mail(2017.7.11)    
+ read more
性別盲誤導醫學研究!
2017.07.18
性別盲誤導醫學研究!
為了了解動物的性別對生物醫學研究產生的影響,Wellcome Trust Sanger研究所等10個中心進行最大型的研究。研究量化雄性和雌性小鼠之間的差異(稱為性二態dimorphism),發現雄性和雌性小鼠的差異影響了一半以上的研究結果,這對未來動物研究的設計具有重要意義,而這些動物研究是人類疾病治療研究依據的基礎。   性別會影響大多數疾病和官能失常的盛行、病程和嚴重程度,包括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哮喘。然而,一直以來,女人被認為是醫學和生物醫學研究的中一個小男人。因此,生物醫學研究中通常的做法是忽視性別或僅分析一種性別(主要為男性),並將結果應用於其他性別(通常是女性)。由於這種以男性為主的研究偏頗,醫療處置對女性而言是比男性缺乏實證的。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量化了雄性和雌性小鼠的差異,科學家分析了超過50,000隻小鼠的234種身體特徵,包括身體組成、代謝特徵、血液成分、行為特徵和全身特徵—頭部形狀、皮毛、爪子等身體的正常或異常。   在上半部分的研究中,科學家研究了對照雄性和雌性小鼠的身體特徵之間的差異,看他們的性別是否有影響。   在第二部分的研究,科學家們研究了小鼠的性別如何影響基因改造的作用。例如,研究人員關閉了一個基因,評估所產生的差異是否取決於小鼠的性別。   研究發現,在標準小鼠組—對照小鼠組中,其性別對56.6%量性特徵(如骨質)有影響,而質性特徵則為9.9%,包括頭部形狀是否為正常或異常;在突變基因小鼠組—實驗小鼠組中,他們的性別改變了13.3%的質性特徵和高達17.7%的定性特徵。   Judith Mank教授(倫敦大學學院)表示,「我們一直假設男性和女性的身體特徵是不分性別的,這項研究說明身體特徵的性別差異發生的頻率。更重要的是,小鼠的性別影響基因改造作用的事實顯示,男性和女性的差異是深植在特徵背後的基因裡,這意味著只有研究男性只是畫出一半的畫面。」   Natasha Karp博士(Wellcome Trust Sanger研究所)表示,這是一個科學的盲點,我們真的需要探索。我們錯過了性別對許多常見疾病的過程和嚴重程度以及治療的副作用有很大的影響。現在我們由量化研究瞭解性二態性對生物醫學研究的影響。在精確醫學的推動中,我們不僅要考慮到疾病的基因差異,還要考慮他們的性別。」   本研究對未來動物研究和臨床試驗的設計做出了提示。在美國,爭取女性納入臨床試驗已經二十多年,雖然有更多臨床試驗的參與,但從1970年的9%增加到2006年的41%,女性的代表性仍然不足。   這個偏差在生物醫學研究的早期階段更加嚴重。回顧 2011年至2012年間,國際的動物研究發現,22%的研究沒有說明動物的性別,而80%的研究僅使用雄性,只有3%的研究包括雄性和雌性。   Steve Brown教授(MRC哈威爾研究所)表示,“因為沒能徹底地調查生醫研究中男性和女性的差異,我們很可能錯失了重要的科學資訊。此研究結果是建議實驗設計應將兩性納入疾病研究,而不是將單一性別的研究結果推斷到另一性別。這項研究是突顯「性別影響研究」的重要一步,將有助於解釋未來生物醫學的這些差異。”     編譯來源:Sanger Institute、Nature Communications20170626、Medical News Today20170629    
+ read more
心臟病:女人和男人應給予不同劑量的處方!
2017.06.23
心臟病:女人和男人應給予不同劑量的處方!
最新的研究指出,男女心臟病藥物的處方應有不同的劑量,以減少女性發生嚴重的副作用。   男女因為身體的組成及生理現象(荷爾蒙等)不同,對於藥物的吸收、分佈、分解、排出、效力、副作用等呈現出性別差異。過去已有研究指出女性服藥後,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是男性的1.5-1.7倍,並且程度上比男性還嚴重。   研究人員Juan Tamargo博士認為這樣的性別差異可能肇因於醫師不論患者體重差異都給予一樣劑量的藥物,並且藥盒上也未說明不同性別適合的服藥劑量,導致女性服藥過量。例如:男女體內的生物催化劑-酶含量不同,女性服用阿斯匹靈會有較多成分進入血液中,又如女性對止痛藥較具抗藥性等。   此外,心/血管藥物的用藥建議所依據的臨床試驗是以中年男性為主要研究對象,因此用來治療女性時較沒有實證基礎,讓女性不僅無法獲得最理想的治療、容易有嚴重副作用,也較不被臨床試驗計畫所重視。   再者,女性比男性較不容易獲得預防心/血管疾病的藥物,且在診斷時較不會被給予積極治療。2016年研究指出女性心臟疾病患者在初次診斷時被誤診的風險 比男性患者高出50%,另外還有研究發現當發生嚴重心臟疾病時女性較不容易獲得立即的醫療照護。 女性服用心/血管藥物較男性容易有副作用,且副作用嚴重程度比男性高。研究建議,應有更多女性被納入心/血管疾病藥物的臨床試驗,並且要有依據性別差異撰寫的心臟疾病藥物指引。   研究團隊建議,降低女性服藥之不良反應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有更多女性被納入藥物臨床試驗中、訂定心/血藥物性別差異的指引,並且提供醫師用藥性別差異的教育訓練。     資料來源:European Heart Journal Cardiovascular Pharmacotherapy、The Daily Mail、UPI        
+ read more
說到吃,男女真的來自不同星球
2017.06.23
說到吃,男女真的來自不同星球
男女因為荷爾蒙、生殖功能、消化及身體組成不同,飲食上的需求也有性別差異。最新飲食指引,根據近來諸多飲食研究做出已性別量身訂做的建議。 -------------------------  女性應 — 少吃麵食 2014年哈佛大學衛生研究院歷時12年的研究指出,攝取很多精緻穀物的女性,如白義大利麵,情緒低落的風險高出三分之一。2015年又有一篇涵蓋7萬多名更年期女性的研究,支持了上述哈佛大學的研究,發現精緻澱粉攝取越多,血糖就越高,憂鬱風險也跟著增加。婦產科醫師Nitu Bajekal說明這可能與血糖會影響雌激素有關,因為女性體內雌激素濃度會影響其情緒起伏。   應多吃起士 女性骨質密度天生比男性低,並且隨著年紀增長流失速度也較快,當進入更年期,因為失去雌激素的保護,更加影響女性的骨頭健康。雖然英國國民健康署建議不論男女每日攝取700毫克的鈣,但是一些組織包括美國Linus Pauling 研究院建議女性在停經後增加到每日1200毫克。   要吃早餐 女性的消化較男性緩慢,原因可能在於女性性荷爾蒙會減緩腸胃的蠕動,因此較容易出現便秘問題。緩解這個問題,女性宜每天吃早餐,當早晨進食後,胃會傳信號給大腸,使大腸收縮,促使排泄物向直腸運送,此為胃結腸反射(gastrocolic response)。   宜少飲酒 男性身體能產生5倍於女性的酒精分解物–酒精脫氫酶(alcohol dehydrogenase),可以避免太多酒精進入血液中,減緩酒醉的感受。此外,2013年的研究指出,女性每周喝7-13份酒可能增加酒精相關的肝疾病的風險,而這樣的酒精份量是男性達到相同風險程度的一半。因此,相對於男性,女性的身體對酒精的承受能力較低,女性宜適量飲酒。   男性應 — 多吃巧克力 不論男女都能受益於黑巧克力來改善血管健康,不過2012年研究指出,70%的黑巧克力讓男性的血小板流動較女性沒有阻礙,可以降低中風風險。但英國飲食協會的發言人Helen Bond提醒,巧克力含有脂肪與熱量,不宜過度食用巧克力。   多吃淡菜 淡菜含有豐富的「鋅」,是人體細胞分裂、生長、修復與維持健康免疫系統的重要元素,而男性因為製造精子因此比女性需要更多的「鋅」。男性每日需要9.5毫克,女性則須7毫克,因此男性宜多吃淡菜、核桃、貝類、蛤蜊等來補充。   少量多餐 男性的消化較女性快速,且在飢餓時消化更有效率,因此男性宜少量多餐,讓腸胃能充分地消化所攝取的食物又能避免經常感到飢餓。   資料來源:The Daily Mail        
+ read more
女寶寶比男寶寶更強?關鍵在基因!
2017.06.21
女寶寶比男寶寶更強?關鍵在基因!
女性在生理上較男性有生存優勢,這樣的優勢差異在新生兒階段尤其明顯。   最近一項研究指出,因為女性基因上的優勢,相較於男新生兒,女新生兒在面對急性感染疾病時有良好的結果。   研究團隊檢視新生兒的臍帶血,發現在女性臍帶血中有較多對抗感染的免疫因子IRAK1 (interleukin-1 receptor-associated kinase 1),並認為這可能解釋為何相同妊娠年齡的男新生兒與女新生兒,男新生兒容易被感染或有敗血症,並且存活機會較低。   研究說明,這樣的差異可能肇因於染色體,X染色體持有較多與免疫有關的基因。由於女性擁有兩個X染色體,男性擁有一個X、一個Y染色體,因此女性的免疫力較男性高,讓她們在面對急性感染疾病時較具優勢。   這還可能解釋有些疾病為何有性別差異,這樣的性別差異可能是為何女性一生面對感染與疾病時身體的反應較有效率的原因。   研究作者O'Driscoll 教授進一步指出,這個研究是針對著足月新生兒做的,相信在早產兒身上會更顯著。     資料來源:Pediatric Research、Medical Press      
+ read more
性別影響腎臟移植成功率?
2017.06.19
性別影響腎臟移植成功率?
根據最新研究顯示,腎臟移植的成功與否受到捐贈者及病患之年齡及性別的影響。年輕女性的移植結果比年輕男性差;而老年女性則與同齡男性相似或更好。   這個研究主要由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McGill University Health Centre(RI-MUHC)和University of Montreal Hospital Research Center(CRCHUM)合作進行。   科學家們評估了涵蓋全美約160,000起腎臟移植的案例,發現當捐贈者為男性時,女性接受者的成功率比男性為低。但當捐贈者為女性時,只有15~24歲的女性接受者的成功率較低,事實上,只要捐贈者為女性,45歲以上的女性接受者的結果甚至比男性還要好。   科學家們認為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差異,是因為性賀爾蒙。性荷爾蒙影響免疫系統的功能。女性賀爾蒙「雌激素」傾向活化免疫系統,抵制外來物體,男性賀爾蒙「睪固酮」則會試圖壓制免疫系統,不排斥外來物體。   15~24歲的女性其女性荷爾蒙分泌 最為旺盛,在器官移植後,最易促使其身體排斥移植器官,而45歲以上的女性分泌量則已漸漸減少。另一項可能的解釋,則是賀爾蒙可能會影響「抗排斥藥物」的藥效,使服用的女性比男性效果更差。   科學家們表示,需要更多研究找出影響移植成功率的生物性和社會行因素。然而,他們也認為研究結果十分具有價值,可以讓醫療團隊依據年齡與性別做更妥善的後續免疫抑制,以提高腎臟移植的成功率。     資料來源:Medical News Today、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 (201706)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