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證實割包皮有助於預防愛滋
2009.04.23
再次證實割包皮有助於預防愛滋
最近有三項針對非裔異性戀男性的研究結果證實,割包皮可降低50%感染愛滋的機率。但手術兩年後的影響目前還無法評估,此外,割包皮降低的是「女性」感染愛滋的風險還是「男男性行為」間的風險,目前也仍屬未知。 本次研究發表於The Cochrane Library,由合作研究機構(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出版,共回顧了三個於2002-2006年在南非、烏干達及肯亞的研究,總共有11,054名男性,年紀分別為18-24歲或15-49歲。經過後測分析發現,割包皮可讓男性在接受手術後一年間,降低50%感染愛滋的機率;在一年後(21-24個月)亦可降低54%的感染機率。而研究人員也發現,南非的研究顯示,男性接受割包皮後一年間性伴侶有略微增加的趨勢,平均從5.0上升至5.9。 研究者雖然還不清楚為何割包皮可預防愛滋,也不瞭解為何對於一些男人才有效果,但本研究已經可以證實,包皮使病毒更容易附著及侵入人體。 雖然訓練醫護人員幫嬰兒割包皮只需不到二十分鐘的時間,但要將割包皮列為防治方式之一,仍面臨非常大的阻礙。研究人員認為決策者應多方考慮能降低感染機率的預防措施,而本研究已證實割包皮的確有降低愛滋感染機率的效果。
+ read more
割包皮降低感染HPV風險
2009.03.30
割包皮降低感染HPV風險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2006年資助的兩項大型研究發現,在異性性行為間,男性割包皮的話,可以降低50%感染愛滋病毒的機率。最新一份亦由NIH資助的大型研究發現,異性戀男性割包皮可以有效降低「第二型單純皰疹病毒」(HSV-2)和「人類乳突病毒」(HPV)的感染率,前者會引發生殖器疱疹,後者會導致生殖器疣和癌症;但是,對梅毒則沒有影響。 這項試驗的參與者包括3,393位15-49歲的男性,這些男性都尚未割包皮且HIV和HSV-2的篩檢皆呈現陰性反應。研究人員隨機將參與者分成兩組:實驗組為立刻接受割包皮手術的1,684位男性,對照組為24個月後才接受割包皮手術的1,709位男性。研究人員分別在6、12、24個月時針對受試者是否感染HSV-2和梅毒進行評估。此外,另一個子群組(352位實驗組成員和345位對照組成員)則在研究開始和24個月後檢測是否感染HPV。 在24個月的追蹤期後,研究結果發現實驗組有7.8%的人感染HSV-2,對照組則有10.3%的人感染;整體來說,男性割包皮降低28%的HSV-2感染率,高風險的HPV菌株感染率則降低35%,但是,對梅毒的感染率則沒有影響,24個月後,實驗組有50位成員感染梅毒、對照組有45位。 近年來累積了相當多有關男性割包皮的研究,這份新的研究再次證實了男性割包皮對健康的益處,包括:降低愛滋病、生殖器疱疹、HPV、生殖器潰瘍疾病的風險。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研究結果已經可以提供公共衛生專家、政府單位做為衛生政策參考。研究接下來的目標是要瞭解男性割包皮是否可以降低HPV傳染給女性伴侶的機率。 資料來源: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延伸閱讀: 割包皮 防愛滋 再次證實割包皮有助於預防愛滋    
+ read more
女模也會影響男性身體意象
2008.11.14
女模也會影響男性身體意象
過去許多研究已經發現,出現在媒體上的女模特兒對女性自己的身體意象會產生負面的影響,但是,男模特兒對男性是否會產生一樣的影響,卻沒有研究進行過。最近美國密蘇里大學的Jennifer Aubrey教授便針對此進行了一連串的研究,結果意外的發現,會影響男性對自己身體的感受與想法的不是男模特兒,而是女模特兒。 Aubrey在第一份研究中分析以男大學生為讀者群的男性雜誌,其所包含的元素和呈現的訊息大致上可分為兩類:一是「圖片」:這些圖片大多為女模特兒的影像;二是「文字」:這些文字則是用男性的口吻談論時尚、性、科技、大眾文化等議題。研究人員也藉由訪談評估男性讀者在閱讀雜誌後對自我意象的影響。結果發現這些雜誌會影響男性的自我意象,但是,雜誌中主要都是女性的圖片,為什麼女性的圖片會對男性有影響?為了進一步確認研究結果,並解釋這樣的現象,研究人員做了接下來的實驗。 Aubrey先將參與實驗的男性分成三組,一組閱讀有女模特兒圖文的雜誌,一組閱讀有時尚男模圖片的雜誌,最後一組則是閱讀一般較中性的電影雜誌等。結果發現這些雜誌對男性身體意象影響最大的是有女模特兒的雜誌,而影響最小的反而是有時尚男模圖片的雜誌。Aubrey猜測男性的自我意象會被女性圖片影響的原因,在於「女模特兒的圖片」暗示著:「你必須也很性感,否則別想得到我!」為了證實這個假設,Aubrey做了最後一個實驗。 研究人員將男性分成兩組,兩組都閱讀一模一樣的雜誌,唯一不同的是其中一組的雜誌有附上每一位女模的男友照片,並讓她們在雜誌上分享自己為何會被長相普通的男性吸引。結果果然證實了Aubrey的假設。當男性發現女模特兒也會被普通男性吸引時,他們對自己身體意象的壓力便解除了。 資料來源: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 read more
小孩罹患精神疾病受男性年齡影響
2008.09.11
小孩罹患精神疾病受男性年齡影響
雙極症(bipolar disorder)是一種會造成情緒極大起伏的精神疾病,包括出現憂鬱症和躁症的症狀。過去的研究已經發現,精神分裂症、自閉症等精神疾病與父親的年齡是有相關性的。去年則有一份丹麥的研究發現,父親的年紀越大,小孩罹患雙極症的風險越高,今年一份更大型的瑞典研究則再次支持這樣的理論。   這份研究包括13,428位病患,這些病患是在1932-1991年間出生,且都被診斷出罹患雙極症,研究人員同時也取樣相同性別、相同出生年份、但沒有罹患雙極症的人當作對照組。在控制胎次、父母親年齡、社經地位、精神疾病家族史等變因後發現,父親年紀越大,小孩得雙極症的風險越高。大約是在父親年齡40歲時,風險開始明顯上升,到55歲之後,風險大幅提高。父親55歲以上的小孩罹患雙極症的風險,比父親年齡在20餘歲的小孩高1.37倍。   研究人員表示,父親年齡越大會提高小孩罹患精神疾病的風險,過去有學者將此歸因於年紀較大的父親的人格特質,此外,原因也有可能在於老化的精子。男性終其一生要不斷地製造精子,而製造精子的過程便會涉及到基因的複製,基因一旦需要複製就有可能會出錯,特別是當男性老化的時候。而女性出生時卵巢中卵子的數目就已經足夠供其一生使用,所以女性一輩子都不需要再製造卵子,自然不會涉及基因複製的問題,因此,母親的年齡在同樣的情況下不會產生如此大的影響。     資料來源:Archive of General Psychiatry  
+ read more
男性年齡影響流產風險
2008.07.09
男性年齡影響流產風險
生理時鐘可不是只有女性才有的,最近一份研究發現,男性過了35歲以後,生育力會開始下降,其伴侶流產的風險也會增加。 研究人員分析了巴黎一間生育中心的資料,總共包含1萬2千對伴侶,並將男性和女性的年齡分別統計。結果發現不論女性年齡的高低,男性的年齡若大於35歲的話,女性流產的風險便會增加。30-34歲的男性,其伴侶發生流產的風險平均為16.7%,35-39歲的男性為19.5%,40歲以上的男性會增加到33%。 胚胎學者Yves Menezo表示,年輕男性的精子若有損壞的話,較沒有危險性且可自行修復;但是,隨著年紀的增長,自身修復的功能也會逐漸下降,直到自身的機制無法再修復損壞的基因時,便會影響精子的品質,使流產的風險大幅增加。 資料來源:Journal of Rare Books, Manuscrts, and Cultural Heritage
+ read more
男性避孕的關鍵:正確的荷爾蒙組合
2008.04.28
男性避孕的關鍵:正確的荷爾蒙組合
男性的荷爾蒙避孕法將變成安全、有效且可恢復生殖功能的生育控制方案!根據最新的一份研究指出,混合使用睪固酮(testosterone)與黃體脂酮(progestin),比單獨使用睪固酮更能快速且有效地抑制精子的生成,使精子的濃度降至無法導致懷孕的程度,效果可比輸精管結紮。 這份研究分析了1990年至2006年所有持續三個月以上的研究,總共包括30份研究、1,756位18-51歲的男性,結果指出睪固酮和黃體脂酮混合使用,不但更能有效抑制精子生成,也可以降低為了維持避孕效果所需的睪固酮劑量,使得長期使用荷爾蒙避孕法更為安全。 研究也發現使用荷爾蒙避孕法的白人男性,服用後產生效果的速度較快,但是在非白人男性身上,抑制精子濃度的效果較為徹底。天生體內睪固酮濃度較低的年輕男性,在抑制的速度上也比其它男性來得快。然而,每個男性使用荷爾蒙避孕法的效果都有差異,而且難以精確預測哪些男性能夠繼續維持避孕效果。 研究最後指出,混合荷爾蒙避孕法是一大進步,然而其它形式的黃體素是否可能達到更好的效果,還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以找出更好、更適合的荷爾蒙避孕法。 資料來源:臨床內分泌與代謝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