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獨服用雌激素的風險
2006.05.09
單獨服用雌激素的風險
婦女單獨服用雌激素可能面臨的問題,目前為止已知有提高中風、靜脈栓塞及癡呆等風險。2005年一項曾刊登在刺胳針(The Lancet)的分析報告更顯示,單獨服用雌激素Tibolone (台灣譯:利飛亞) 會增加子宮內膜癌的風險,但可減少乳癌的罹患率。然而,單獨服用雌激素是否真能減少乳癌的罹患率,最近又有一份更詳細的分析結果出爐。    刊登在2006年5月8日內科檔案(_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_) 期刊的報告顯示,移除子宮卵巢的婦女如果服用雌激素的時間超過15年,罹患乳癌的機率會增加48%,但如果服用時間在10年內則可以不用太擔心。     這項研究(Nurses’ Health Study)是從1976年開始追蹤121,700位30-55歲已婚護士,曾在2004年發現單獨服用雌激素的婦女當中,約有1%的婦女在晚年有發生氣喘的情形。而這次由Harvard-affiliated針對28,835名切除子宮的護士分析,強烈建議婦女如果要舒緩更年期症狀的不適,短期間服用雌激素是可以不用太擔心,但是針對長期服用雌激素的婦女而言,最好能夠重新衡量利弊,及思考服用的原因,是否真的別無選擇,以免得不償失。  
+ read more
雌激素會增加血凝塊的風險
2006.04.18
雌激素會增加血凝塊的風險
根據美國政府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年長的婦女服用只含雌激素(Estrogen)的藥丸會增加血凝塊的風險,而且若使用雌激素和黃體素(Progestin)的綜合藥丸的話,風險會更高。大部分的血凝塊發生在靜脈,尤其是大腿的地方,而且血凝塊會轉移到肺部,嚴重的話甚至可能致死。   這份研究包含10739位已切除子宮的婦女,年齡大約介於50至79歲;結果發現服用只含雌激素藥丸的女性得血凝塊的機率比其他女性高出32%,而且雌激素藥丸會增加子宮癌的風險,所以只建議已切除子宮的婦女使用。   曾經發生過血凝塊的婦女,是研究中的高危險群,因此,並不建議使用雌激素,除非她們自己有在服用抗凝血劑,防止血塊形成。其他更年期婦女如果要補充賀爾蒙,最好只在有嚴重的熱潮紅或是其他更年期症狀的時候服用,而且只要服用短期就好了。
+ read more
更年期的女性比較憂鬱?
2006.04.11
更年期的女性比較憂鬱?
最近有兩份研究分別指出女性越接近更年期,得憂鬱症的風險越高。雖然有許多女性即使進入更年期,也沒有憂鬱症的症狀,但是這兩份研究都表示,因為許多不特定的原因,有些女性對於更年期這段過度時期是比較敏感和脆弱的。   其中一份研究追蹤了231位居住在費城的女性長達八年,研究之初,這些女性約三、四十歲,而且都沒有憂鬱症的紀錄;結果發現當女性的賀爾蒙值改變時,其步入憂鬱症的機率也會增加,數據顯示因更年期而有憂鬱症症狀的女性是其他的五倍;此外,有經前症候群的女性在接近更年期時較容易經歷憂鬱症。   另一份研究則由哈佛大學醫學院所進行,其追蹤了460位住在波士頓的女性長達六年;結果發現接近更年期的女性患憂鬱症的機率是一般女性的兩倍,其研究團隊表示那些受憂鬱症所苦的更年期女性應該要接受治療,不論是談話治療或是賀爾蒙療法,甚至是兩者都要;這份研究也指出大部分患憂鬱症的更年期女性都有熱潮紅的症狀,並且經歷人生中的重大事件,例如,家庭成員的逝世或是離婚等。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閱讀這則新聞時應特別注意到,哈佛大學這份研究的經費是由幾家抗憂鬱藥廠所贊助的;此外,更年期女性的憂鬱症不應只歸因於生理和賀爾蒙因素,更年期對女性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轉折,女性在本身角色的定位和家庭關係上都面臨很大的轉變,所要面對的問題和心理壓力也相對變大,因此,社會應提供女性更友善的生活空間,女性也該正視並接受自己的生理現象,這才是治癒憂鬱症的根本之道。    
+ read more
更年期越早使用雌激素對心臟越好?
2006.03.10
更年期越早使用雌激素對心臟越好?
  耶魯大學婦產科進行了一份名為Kronos Early Estrogen Prevention Study(KEEPS)的研究,這份研究將會促進社會大眾對雌激素的認知,例如,雌激素對心血管的影響和對更年期婦女的生活品質是否有幫助;此外,也會探討在更年期早期(42至58歲)的這段過度時期使用荷爾蒙療法是否能預防動脈硬化,進而預防心臟病。  這份研究結果和「婦女健康計畫」(WHI)所發表的結果是相呼應的,「婦女健康計畫」在2002年就已停止,其研究團隊最初就表示雌激素對動脈硬化的益處是有限的,這項計畫的參與者大多為更年期已結束的婦女,平均年齡為63歲。現今這份研究結果則顯示在50至59歲間使用雌激素能為心臟帶來正面的影響。  KEEPS的主要研究員表示:越早使用雌激素,越有可能獲得正面的效益,如果太晚使用,則會有負面影響。雌激素的作用在於預防動脈硬化的發生,而不是治療已硬化的動脈,因此,在更年期好幾年以後再使用雌激素是沒有用的;即將進入更年期的女性可以考慮使用雌激素減緩熱潮紅等更年期症狀,而且不需擔心雌激素對心臟產生的作用,因為雌激素對她們的心臟甚至可能是有益的。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雖然在更年期早期使用雌激素可能對心臟有益,但是,許多研究也顯示單獨使用雌激素會增加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因此,賀爾蒙療法的使用還是需要再觀察的。 耶魯大學的研究團隊目前正在徵求90名介於42至58歲的更年期健康女性作為將來試驗的參與者,此試驗將研究藥丸和皮膚貼片賀爾蒙療法的影響,一旦被錄取則會提供賠償金給參與者。
+ read more
荷爾蒙補充療法影響肺癌存活率 
2006.02.03
荷爾蒙補充療法影響肺癌存活率 
關於荷爾蒙與肺癌之間的關係,之前的研究常看到相反的結果,有的說雌激素會增加肺癌的風險,有的則認為荷爾蒙其實是有好處。最新一項刊登在一月份臨床腫瘤學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由美國內布拉斯加醫學中心的Dr. Apar Kishor Ganti所做的研究結果則建議,使用過荷爾蒙補充療法(HRT)的婦女,日後如果罹患肺癌存活率會降低。 Dr. Ganti及其團隊在分析了近500名在1994-1999年間診斷出肺癌的婦女,發現其中86%有吸煙的歷史;17%曾經連續服用HRT6週以上。罹患肺癌的年齡平均為68歲,但曾服用HRT的婦女罹患肺癌時的年齡普遍較低,約63歲。目前HRT被發現對身體健康有許多負面影響,專家建議除非更年期症狀嚴重,且沒有別的治療方式,否則還是盡量避免HRT的使用。
+ read more
更年期並非性慾減低的真正原因 
2005.11.11
更年期並非性慾減低的真正原因 
美國性學期刊(Journal of Sex Research)刊登一項研究報告表示,女性更年期後性慾降低的主要原因,可能不是因為荷爾蒙,而是對於自己的身材不滿所致,而文化中對於女性年輕及苗條的強調,則使得大部分女性容易對自己身材不滿。 這項由Dr. Patricia Barthalow Koch所主導的研究共有307位35-55歲之異性戀婦女參與,調查發現大部分的女性對自己的小腹、腰、臀、大腿最不滿意,其中更有21%的女性對自己身上沒有一處滿意。而越是自認為身材不夠有吸引的女人,對於性的渴望及次數就越低。 然而這些女性中有3分之2表示,雖然跟10年前比起來,對性生活的需求較少、也比較不活躍,但是一旦發生性行為時卻更能從中得到樂趣,特別是與性伴侶在情感上更能獲得滿足。 Dr. Koch表示,男性威而剛的崛起改變了中年男女性行為習慣,而為了因應這些變化,藥廠更在中年女性的荷爾蒙身上花足了心思,但研究顯示出,除了一些生理因素之外,女性更年期性慾減低與女性對自己身體意象也有關係,但同時Dr. Koch也表示將來還需有更多更大規模的的研究調查才行。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