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08.02
摘除卵巢會影響心臟
在美國,每年約有615,000名婦女作子宮切除手術,其中有上千人提早面臨心臟病的威脅,且死於過早的心臟病。而一項新的研究發現,這可能是因為這些婦女的卵巢被摘除的緣故。
40或45歲以上的女性在做子宮切除手術時,大部分醫師會把她們的卵巢也同時
摘除,原因是為了預防少見卻致命的卵巢癌。然而刊登在這期美國婦產科期刊
(Obstetrics & Gynecology)的一項研究結果建議,醫師及女性病患在作子宮切除
手術時,先別忙著把卵巢也「順便」切除,而要多注意卵巢對於其他身體部位
的好處。因為卵巢甚至在女性停經之後,對於女性骨骼及心臟的好處仍然是不
容忽略的!
這項研究雖仍然需要更多證據來支持,但從目前所看到的數字中發現,50-54歲時拿掉子宮及卵巢的女性活過80歲的、比只拿掉子宮的女性少9%。領導這項研究的Dr.
William H.
Parker表示,摘除卵巢的年紀越大,對於壽命的影響越小。
切除卵巢的手術一向頗具爭議。當面臨癌症的威脅時摘除卵巢當然沒有話說,但現在的情況是,醫師連纖維腫瘤、過多的月經出血、甚至沒有問題的健康卵巢等,都會建議或要求病人將她們的卵巢拿掉。美國每年615,000名作子宮切除手術的婦女中,90%就是因為非癌症因素,其中半數以上連卵巢都摘除的婦女,但並非因為她們的卵巢有問題,而是想預防將來卵巢癌發生的可能性。
其實作子宮切除手術但保留卵巢的婦女,其罹患卵巢癌的機率比沒有作子宮切除術的婦女已經少了40%。如果摘除卵巢,當然就不會罹患卵巢癌,但是摘除卵巢所帶來的健康傷害其實是得不償失的。此外,之前醫師可能仰賴荷爾蒙補充療法可以彌補卵巢缺少,但荷爾蒙補充療法已被發現有越來越多的問題。因此建議醫師及婦女,在作卵巢切除手術之前,還要三思而行!
+ read more

2005.07.29
更年期荷爾蒙療法會導致癌症
聯合國國際癌症研究組織表示,由於過去數年的研究一致的證據,他們將重新分類更年期荷爾蒙療法,由對人類「可能致癌」改為「會致癌」,特別是乳癌及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已有充分研究證明。
此外,避孕藥在過去被認為會導致肝癌,現在發現也會增加子宮癌及乳癌的風險,雖然它也會降低子宮內膜癌及卵巢癌的機率。
專家指出,這是一個複雜的議題,雖然如此,婦女也不必因此而停止服用荷爾蒙。但必要的時候,婦女應和醫師討論利弊,再決定是否使用。
+ read more

2005.06.03
更年期且已切除子宮之婦女不應服用雌激素
內科年鑑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發表美國預防工作小組(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最新一項建議表示,曾做過子宮切除手術之更年期婦女,最好不要是為了預防骨質疏鬆、中風、或心臟病而使用雌激素補充療法。因為雖然雌激素可以減少骨折風險,但固定服用雌激素所帶來的傷害,如:血栓、中風、癡呆、及認知能力損害等,卻是得不償失的。
這相報告主要是以美國大型的婦女健康促進計畫(WHI)臨床實驗及其它一些研究為基礎。美國預防工作小組負責人Dr.
Ned
Calonge也表示,女性如要預防如骨質疏鬆等疾病,最好還是與醫師個別商討適合自己身體狀況的預防方式才好。
+ read more

2005.05.19
年長者定期服用阿斯匹靈可能無法獲得益處
一直以來,醫師都會建議每天服用一些阿斯匹靈來預防心臟病或中風,但一項新的研究表示,對於70歲以上之年長者而言,定期服用阿斯匹靈所可能產生的出血風險可能大於從中可獲得的益處。
澳洲Tasmania大學的Dr. Mark R.
Nelson及其團隊,在網路英國醫藥期刊(online British
Medical
Journal)表示,目前關於阿斯匹靈用以預防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都是針對中年人為主,但其實對於年長者而言,服用阿斯匹靈其實會增加負面影響的風險。
為了長久觀察,Dr. Mark R.
Nelson及其團隊用臨床實驗及人口統計建立了一個數學模式,比較10,000名70-74歲同齡群男性、及10,000名同齡群女性定期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的風險及益處,並追蹤觀察至100歲或死亡為止。這個模式中顯示,對於男性而言,定期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可預防389起心臟病及19起中風;對於女性而言,則預防了321起心臟病及35起中風。然而,男性卻因此多了499起胃部出血;女性則多了572起。
研究員表示,報告並無法顯示因服用阿斯匹靈造成的死亡傷害、增加的壽命或健康的生活。尤其對於年長者使用阿斯匹靈的影響,更需要隨機的臨床實驗才行。
+ read more

2005.02.24
荷爾蒙使年長婦女的尿失禁更嚴重
荷爾蒙療法的副作用又被發現多了一項,即會增加更年期婦女罹患尿失禁的風險,而已有尿失禁困擾之婦女也會因為荷爾蒙更加嚴重。
發表在美國醫藥期刊(JAMA)上的這篇報導是來自WHI的研究,共有27,347名50-79歲之更年期婦女參與。結果顯示,單獨服用雌激素一年之婦女罹患尿失禁的風險,比服用安慰劑的婦女多了約53%;服用雌激素加黃體素一年之婦女,則比服用安慰劑的婦女多了39%。
而本身已有尿失禁之更年期婦女,在單獨服用雌激素一年後,會增加近60%的風險使尿失禁更嚴重;服用一年雌激素加黃體素之婦女則是增加20%的風險。
服用荷爾蒙對於不同種類的尿失禁影響中,以應力性尿失禁(stress
incontinence)的風險最大。應力性尿失禁症狀為打噴嚏、咳嗽、大笑、甚至走路時,因壓迫到下腹部而發生漏尿的情形。無論是單獨雌激素、或雌激素加黃體素的荷爾蒙,其對於罹患應力性尿失禁的風險都為沒有服用者的2倍!
提供研究所需藥物的惠氏(Wyeth)藥廠表示,此研究結果不能當結論看待,因為當初整個研究所設計的方向是為了探討荷爾蒙對於健康的風險,而非針對尿失禁所設計。此外,惠氏藥廠也重申,從未針對治療尿失禁功效而推廣荷爾蒙藥物。
+ read more

2005.02.02
對於女性心臟病的診斷治療仍然不足
雖然一直有證據指出,女性罹患心臟病的風險與男性相等,但美國有最近的研究卻顯示,醫師對於女性心臟病的診斷及治療態度遠不如對男性積極,因此導致女性心臟病及中風的存活率比男性低。
刊登在2005年2月1日的Circulation期刊中,有一項研究是由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Lori
Mosca及其同僚,在要求500名美國各地的醫師來評估男女病患的病例,並建議治療方式時發現,當一名女性的心臟病風險和男性相等時,有40%的醫師並不認為這名女性屬高危險群,結果就是該名婦女連最基本的治療都得不到。此外,只有少於5分之1的醫師知道在美國每年死於心臟病的女性多於男性。
在Mosca的第二項研究中則發現,在追蹤了8,353名高危險群婦女3年的時間後,只有其中約3分之1的婦女受到必要的膽固醇治療。
專家學者們建議制定新的政策,要求讓婦女接受與男性相同程度之診斷及治療方式。然而,「台灣女人連線」前理事長黃淑英認為,由於男女身體本身就會因為性別而有所差異,因此對於男女身體診斷及治療方式的不同是因為醫師的警覺性不夠、亦或是因為早已注意到此身體差異而選擇不同的治療方式,則還有待觀察。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