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8.09
果蠅基因研究可能發現為何女性比男性活得久
近日一項澳洲與英國的共同研究指出,雄性果蠅的粒線體DNA突變會影響老化死亡的速度,這將可提供線索以解釋為何在動物界雌性多半比雄性長壽的現象。
研究團隊使用果蠅進行基因與老化的研究,主要由於果蠅的生物程序與其他動物類似,人類也包括在內,而果蠅的生命週期約一個月,若要研究世代影響所需花費的時間不長。
研究結果發現,粒線體DNA突變使雄性老化,同樣的突變對雌性老化卻沒有影響,且粒線體DNA是透過卵子傳給後代,導致物競天擇的過程也無法篩選出那些不利於雄性的粒線體DNA突變,代代遺傳後這些只傷害雄性的突變便會持續累積。再者,突變並不是只存在於一處,而是散佈在粒線體基因組的各處。
主要作者Damian
Dowling研究員表示,這項研究也發現粒線體DNA突變與雄性不孕之間有關連性,顯示在基因突變對男性健康的影響上,粒線體扮演重要角色。研究現階段的任務將進一步瞭解雄性是否有哪些基因機制能產生自我保護的作用,以抵抗這些具有傷害性的基因突變。
資料來源: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
+ read more

2012.08.06
戒菸的性別差異
近日一項刊登於菸草控制期刊(Tobacco
Control)的研究指出,不論年紀的男女在戒菸成功與否的表現上差異非常小,這項研究結果迥異於過去的研究發現。
該研究作者表示,過去都指出,在五十歲以下,女性比男性較有可能成功戒菸,但在更年長的群體中,男性成功的機率反比女性高。不過這次研究團隊檢視加拿大、美國及英國國內主要的國家調查,卻沒有發現年長女性戒菸比較不易成功的證據,並認為過去研究的論點對男女戒菸都會有不好的影響,女性可能因此輕易就放棄戒菸,男性則可能因覺得戒菸並不那麼困難而不願積極行動。
然而,過去的研究發現戒菸行為存在性別差異也不可忽視,例如:女性比男性不易戒菸成功、戒斷症狀更不舒服,且尼古丁替代治療對女性來說效果不如男性,增加女性戒菸的難度。而女性吸菸行為復發的原因也與男性不同,女性較多因為壓力、體重控制與負面情緒而又開始吸菸,研究作者認為戒菸相關計畫與政策應將這部分的性別差異列入考量。
資料來源:Medical News Today
+ read more

2012.07.18
美醫師薪資與工時的性別差異
近日一項美國耶魯管理學院(the Yale School of
Management)研究表示,男女醫師的薪資呈現性別差異,女醫師的平均時薪比男醫師低,且女醫師的工作時數低於男性同事。
M. Keith Chen及Judith
Chevalier教授分析上千筆男女醫師及男女醫師助理的薪資與工時資料,計算兩項職業的淨現值(Net
present
Value),評估長期投資的獲利對照成本花費是否值得。結果顯示,成為醫師的淨現值中位數,男醫師約2.3百萬美元、女醫師約1.67百萬美元;而醫師助理的淨現值中位數,男性約1.9百萬美元、女性為1.68百萬美元。顯然男性成為醫師會比當醫師助理的所得高出許多,但女性卻不見這樣的現象。
淨現值會出現性別差異,除了薪資不平等之外,男女在工時上也有差距。研究發現,在職業生涯的高峰階段,女性的工時比男性短,31-35歲男醫師的每週工時中位數為50小時,但女性只有40小時,這個差距持續維持到55歲左右。
研究表示,女醫師在職業初期的工時與男醫師差異不大,但到了結婚生育後會縮短工時,這可能是造成醫師的薪資與工時出現性別差異的原因之一,而決定成為醫師的理性因素相當多,但就經濟層面來說,仍對女性不利。
資料來源:人力資本期刊(Journal of Human Capital)
+ read more

2012.06.28
降血脂藥物Statins對男女同等有效?
近日一項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回顧分析研究指出,使用Statins作為心血管疾病的初級與次級預防藥物對男女同等有效,但這項研究納入過少比例的女性受試者受到質疑,且女性服用藥物後的全死因死亡率及對中風風險的效益,並不如男性顯著。
這項研究分析11個使用Statins作為次級預防藥物的隨機雙盲控制研究,共包括43,193位病患,結果發現,使用Statins的男女在發生心血管事件與心肌梗塞、以及執行心血管介入治療術的機率,都比較低。但女性使用Statins後,全死因死亡率下降的數據(RR
0.92, 95% CI 0.76 to 1.13),與男性(RR 0.79, 95% CI 0.72 to
0.87)相較,並不具統計顯著性,中風下降的數據亦出現相同情形(RR
0.92: 0.72)。
有評論認為,性別與statins治療的交互作用_p_值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意義,意謂著statins對男女一樣有效。然這項研究出現一個最大的問題是,女性僅佔所有試驗參與者中的20%,這將會使研究結果的代表性降低,該篇研究文章的編輯指出,試驗研究應增加納入女性受試者的比例,並報告性別相關的資料,否則將無法達到顧及病患最佳照顧品質的目的。
有關statins的副作用,稍早則有另一項美國研究,包括1,016位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在115-190mg/dL的男女,但他們沒有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研究進行每日隨機給予病患20毫克simvastation、40毫克pravastatin、或安慰劑六個月,結果發現,與沒有使用藥物治療相比,高達40%的simvastatin使用者,在活動過程中會出現疲勞與昏厥情形,尤其是女性。該研究建議醫師在開立處方前應先評估初級預防的高風險族群、女性、年長者及冠心病患者的風險狀況,並提醒病患通報藥物使用的副作用。如果要建議年輕族群使用statins,也應進行長期追蹤的試驗研究。
資料來源:內科醫學年鑑(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2012.06.22
阿茲海默症的性別差異
失智症最大的危險因子,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基因組合,例如載脂蛋白E4變異基因(the
E4 variant of the apolipoprotein E (APOE)
gene)就是失智症中最多的阿茲海默症之最主要的基因風險因子。近日一項研究指出,認知健康的年長女性若有載脂蛋白E4變異基因,將影響腦部網絡連結的能力,但在男性身上卻沒有發現這個關連性。
研究團隊為年齡中位數70歲的131位健康成人進行功能連結核磁共振造影,檢查大腦的預設模式網絡(default
mode
network)連結狀況。同一研究團隊在過去的研究已發現,阿茲海默症患者的網絡連結功能較弱,而且隨病情加重而惡化。
這次研究結果顯示,有43位研究參與者至少有一組E4變異基因、其餘的有兩組E3變異基因,前者大腦的預測網絡連結明顯較後者退化。進一步再觀察載脂蛋白基因型與性別的關係,發現女性中,帶有E4變異基因者比帶有E3變異基因者,大腦網絡連結的功能較差,且帶有E4變異基因者中,女性的大腦網絡連結功能也比男性的退化。
資料來源:神經科學期刊(Journal of Neuroscience)
+ read more

2012.06.11
高血壓標準值的性別差異
5月一篇在美國高血壓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會議中發表的西班牙研究指出,藉由使用動態血壓監測器(ABPM)紀錄下來的血壓值來診斷是否有高血壓,收縮壓與舒張壓的數值標準可能出現性別差異,女性的標準應比男性低。
這項研究檢視1,718位男性與1,626位女性的高血壓病患,且隨機給予抗高血壓治療藥物。研究最初使用ABPM持續48小時測量病患的血壓值變化,之後每位病患每年至少會再測量一次,如果病患有調整治療的方式,測量的頻率較高。研究追蹤病患的心血管疾病事件發生之情形,追蹤時間的中位數為5.6年。
結果發現,白天血壓值125/75 mm Hg、夜晚血壓值110/70 mm
Hg或更高,心血管疾病事件的發生風險會增加,且女性的風險上昇速度比男性快。以白天平均收縮壓值在125-135
mm
Hg,男性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危險比為0.93、女性為1.47;血壓值愈高,性別的差距將加劇,如:收縮壓值高於165
mm Hg,男性的危險比為2.99、女性為7.59。
研究表示,目前高血壓指引所使用的診斷血壓標準值沒有性別差異,而研究所發現的男性部份與指引相符,但女性部份的高血壓標準值卻低了10/5
mm
Hg,也就是說,男性一早起床所測得的收縮壓值若高於135
mm Hg表示有心血管疾病風險,但女性該數值只需達125
mm Hg就有風險。
目前研究團隊正將研究結果與另一項回顧性研究進行佐證工作,並建議指引內容應針對性別差異有所調整,且其他醫師也認同這項研究的重要性。
資料來源:美國高血壓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