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

服用阿斯匹靈可預防心血管疾病?各界看法不一
2014.08.15
服用阿斯匹靈可預防心血管疾病?各界看法不一
  阿斯匹靈對男女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效益不同已得到證實,對男性可預防心臟病,但不能預防中風;對女性可以預防中風,卻不能預防心臟病。但是,對於阿斯匹靈要作為心血管疾病的初級預防與次級預防藥物,國際間各醫學會、政府健康單位及醫學研究出現不同聲音,使得這項爭議持續存在。 根據現今美國心臟醫學會(AHA)針對阿斯匹靈的服用指引,心臟病高風險者可依照醫師指示低劑量服用阿斯匹靈,心臟病患者則應定期低劑量服用。美國預防工作服務小組(USPSTF)評估後的立場是,服用阿斯匹靈的效益仍大於出現腸胃道出血的副作用,因此在初級預防部分,USPSTF建議45-79歲男性服用可以預防心肌梗塞、55-79歲女性服用可以預防中風。AHA與USPSTF基本上認同高風險族群與特定年齡的民眾可以服用阿斯匹靈以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但今年五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向消費者發出一項重要訊息表示,在仔細檢視過多項大型試驗研究後發現,低劑量服用阿斯匹靈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復發(次級預防),但現有證據並不支持有家族病史或動脈血管疾病徵兆的民眾服用,其作為心血管疾病初級預防的效益仍未確立,腦部或胃部出血的副作用卻都是已經肯定的。 同時FDA也提醒,正考慮服用阿斯匹靈的民眾應與醫師針對藥物的效益風險進行溝通瞭解,由醫師建議服用的劑量與頻率。由於阿斯匹靈具有降低凝血的功能,因此民眾須注意它與其他血液稀釋劑併用的危險,而且也不可與其他止痛劑與某些成分長時間併服,這些注意事項民眾應仔細閱讀藥品標示上的說明。 然而,日前一項英國倫大學瑪麗皇后學院的大型回顧性研究在檢視200個研究後卻發現,平均風險的成人在每日服用70至325mg不等的阿斯匹靈長達五年以上,癌症、心肌梗塞、中風、早死的發生風險都有改善。根據研究數據,服用10年以上,合併發生癌症及心血管疾病事件的相對風險,女性降低7%、男性降低9%,以50-65歲年紀的成人服用達10年會達到最佳效果。這項研究雖然發現阿斯匹靈會導致出現出血的副作用(2.2-3.6%),但研究認為這相對於預防心血管疾病與癌症的效益來說仍是極微小的。這個研究最後建議正考慮開始定期服用阿斯匹靈的民眾仍應先請益醫師的意見。這項研究的結論顯然與AHA及USPSTF一致,但與美國FDA相左。 前述爭議焦點著重在到底阿斯匹靈是否適合成為心血管疾病初級預防的藥物,但對於其在次級預防的效果並未出現歧見。不過,就在FDA訊息發布後隔一個月,英國國家醫療標準機構(NICE)公布了新的指引,建議有心房纖維顫動的病患不要服用阿斯匹靈,而改服像是華法林 (Warfarin)或其他較新型的抗凝血劑,因為有許多研究證據都顯示,阿斯匹靈與其他藥物比起來,預防病患發生中風的功效實際上比較小。但英國心血管疾病基金會(BHF)的Peter Weissberg教授表示,這並不代表阿斯匹靈在其他狀況的病患身上也沒有預防心臟病及中風的效益,病患若不清楚是否要繼續服用阿斯匹靈,應與醫師溝通討論。   資料來源:美國FDA、腫瘤學年報、PressTV  
+ read more
年紀輕輕就節食可能埋下健康隱憂
2014.08.12
年紀輕輕就節食可能埋下健康隱憂
  一份新出爐的研究報告指出:女性若在年輕時就有節食的行為,日後容易產生一些傷害健康的惡習。   這項於1982年至2012年間進行的研究訪問了超過2100位平均年齡在20歲左右的大學女生,了解她們的節食行為,包含頻率、何時開始與策略(如減少脂肪攝取或計算卡路里等),並且在間隔10後再次追蹤這些受訪者的狀況。   研究結果發現,越早開始有節食行為的女性,日後越可能選擇催吐、使用瀉藥等極端的手段進行體重控制;同時,研究人員也Holland指出,當這些女性邁入30歲後,越可能會有肥胖、飲食失調與酗酒等問題開始浮現。   研究團隊表示,目前的研究成果僅足以指出關聯,但尚未能看出因果關係。因為還有許多可能的因素並未在此次研究中受到檢視,像是基因、飲食偏好、母親與同儕是否有進行節食等。其他相關研究也指出:在發育期曾有顯著減重成果的人,日後可能會因此投注更多心力控制飲食,反易導致飲食失調的問題發生。   針對上述發現,邁阿密兒童醫院的Comkornruecha博士補充說明並非所有年輕時的節食行為都會發展成飲食失調。許多飲食失調患者同時受到焦慮症、強迫症等病症困擾。但是這篇研究並未將焦慮與其他心理狀況納入分析。   Comkornruecha博士認為這項研究要傳遞的訊息是鼓勵有肥胖問題的青少年使用健康、適當的方式控制體重,避免迅速的減重;不要錯誤的迷戀「理想體重」;謹慎交友,避免因為同儕影響而選用不適當的減重方式或染上惡習。   資料來源:the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Ingestive Behavior    
+ read more
降血脂藥物立普妥疑致女性糖尿病
2014.08.11
降血脂藥物立普妥疑致女性糖尿病
全球第一大藥廠輝瑞(Pfizer)即將面臨千人集體訴訟,提告婦女宣稱該藥廠明知生產的降膽固醇藥「立普妥」(Lipitor)可能導致糖尿病卻從未警告大眾。    路透報導,過去五個月內聯邦法院紀錄顯示,美國婦女因服用「立普妥」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案件從56件激增至千件,包含4000名女性。2012年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對外警告立普妥與其他「史達汀類藥物」(statins)與記憶減退和「小幅提升罹患糖尿病風險」有關,當時並未提到增加糖尿病風險主要以女性病患為主,但此次受害者涉及女性病患人數眾多,顯示服用「立普妥」導致發生糖尿病可能主要是與女性有關。原告律師也表示,女性服用立普妥導致糖尿病的機會大於男性,從該藥獲得較少益處。 近日提告數激增是因為聯邦司法審判庭先前決議合併全國所有立普妥糖尿病訴訟案,統一在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聯邦法院審理,預計明年7月第一次開庭。輝瑞反對該決議,擔心會有更多人模仿跟進,並在聲明裡否認有責,表示會打贏這場訴訟。 立普妥一直是最暢銷的處方藥,自1996年上市起全球銷售額超過1300億元,全美逾2900萬病患被開過該處方藥,意謂潛在的原告人數非常多。此外,即便FDA曾於2012年警告史達汀類藥物的可能副作用,卻仍強調對心臟的好處大於小幅增加的糖尿病風險,這項事實可能不利原告。 代表原告的首席律師(H. Blair Hahn)韓恩表示,婦女因服用立普妥患糖尿病,影響生活品質與壽命。他說:「我們會讓陪審團決定服用減少五年的壽命值多少錢。」對此輝瑞藥廠回應,他們相信立普妥不會導致這些原告發生糖尿病,服用立普妥的女性可能本身就有其他風險因子才使得她們容易有高血壓或肥胖等疾病。   資料來源:世界新聞網、Reuters
+ read more
降血脂藥物立普妥疑致女性糖尿病
2014.08.11
降血脂藥物立普妥疑致女性糖尿病
  全球第一大藥廠輝瑞(Pfizer)即將面臨千人集體訴訟,提告婦女宣稱該藥廠明知生產的降膽固醇藥「立普妥」(Lipitor)可能導致糖尿病卻從未警告大眾。    路透報導,過去五個月內聯邦法院紀錄顯示,美國婦女因服用「立普妥」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案件從56件激增至千件,包含4000名女性。2012年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對外警告立普妥與其他「史達汀類藥物」(statins)與記憶減退和「小幅提升罹患糖尿病風險」有關,當時並未提到增加糖尿病風險主要以女性病患為主,但此次受害者涉及女性病患人數眾多,顯示服用「立普妥」導致發生糖尿病可能主要是與女性有關。原告律師也表示,女性服用立普妥導致糖尿病的機會大於男性,從該藥獲得較少益處。   近日提告數激增是因為聯邦司法審判庭先前決議合併全國所有立普妥糖尿病訴訟案,統一在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聯邦法院審理,預計明年7月第一次開庭。輝瑞反對該決議,擔心會有更多人模仿跟進,並在聲明裡否認有責,表示會打贏這場訴訟。   立普妥一直是最暢銷的處方藥,自1996年上市起全球銷售額超過1300億元,全美逾2900萬病患被開過該處方藥,意謂潛在的原告人數非常多。此外,即便FDA曾於2012年警告史達汀類藥物的可能副作用,卻仍強調對心臟的好處大於小幅增加的糖尿病風險,這項事實可能不利原告。   代表原告的首席律師(H. Blair Hahn)韓恩表示,婦女因服用立普妥患糖尿病,影響生活品質與壽命。他說:「我們會讓陪審團決定服用減少五年的壽命值多少錢。」對此輝瑞藥廠回應,他們相信立普妥不會導致這些原告發生糖尿病,服用立普妥的女性可能本身就有其他風險因子,使得她們容易有高血壓或肥胖等疾病,但在醫界對史達汀類藥物的效益仍有共識。     資料來源:世界新聞網、Reuters    
+ read more
世衛公報:男性健康落差需被重視
2014.08.08
世衛公報:男性健康落差需被重視
  近日一個由國際研究專家與健康慈善工作者組成的團隊在《世界衛生組織公報》發表一篇觀點文章指出,在全球男性的平均餘命比女性要短、各項健康指標男性表現也比女性差,可是國際間健康政策卻鮮少關注男性健康落差(men’s health gap),因此呼籲各國政府及衛生組織應注意這個問題。   文章作者之一Gavin Yamey博士表示,當男性健康受威脅,婦女及兒童也會遭受影響,此情形在許多研究中已得到證實。例如:男性酗酒與孩子出現情緒與行為問題相關連;男性生病、受傷或死亡將可能影響家庭的經濟穩定與女性伴侶的心理健康等。   該文章提及,多數婦女仰賴男性是主要養家者,也在男性生病時擔任照顧者,但國際間的健康社群卻對「改善男性健康也會對婦女及兒童有利」的觀念意識發展得很慢。   最主要造成性別健康差異的原因乃由於性別規範要求男性展現陽剛特質,使得男性較不願求醫或遵照醫囑。例如:非洲男性不願接受HIV感染篩檢或治療;男性比女性更常出現過度飲酒等高風險行為;美國男性比女性較常從事高風險的工作,如農業及礦業,因此容易暴露於造成身體傷害或有化學污染的環境。   至今只有澳洲、巴西與愛爾蘭政府從政策制定面致力於推動男性健康的改善,不過一些小規模的研究也都有相當不錯的成果,該團隊因此提出3項可行的策略供全球健康照護相關單位參考:   (1)幫助男性進行健康生活型態的改變,如:戒菸、戒酒或減重。   (2)讓男性與女性伴侶可以一起討論健康議題,如:避孕、性健康以及孩子接種疫苗的問題。   (3)挑戰傳統的性別角色,讓男性重新思考陽剛特質對他們健康的傷害,藉此也可以促進男女情感關係的平等。       資料來源:世界衛生組織公報(the 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read more
世衛公報:男性健康落差需被重視
2014.08.08
世衛公報:男性健康落差需被重視
近日一個由國際研究專家與健康慈善工作者組成的團隊在《世界衛生組織公報》發表一篇觀點文章指出,在全球男性的平均餘命比女性要短、各項健康指標男性表現也比女性差,可是國際間健康政策卻鮮少關注男性健康落差(men’s health gap),因此呼籲各國政府及衛生組織應注意這個問題。   文章作者之一Gavin Yamey博士表示,當男性健康受威脅,婦女及兒童也會遭受影響,此情形在許多研究中已得到證實。例如:男性酗酒與孩子出現情緒與行為問題相關連;男性生病、受傷或死亡將可能影響家庭的經濟穩定與女性伴侶的心理健康等。   該文章提及,多數婦女仰賴男性是主要養家者,也在男性生病時擔任照顧者,但國際間的健康社群卻對「改善男性健康也會對婦女及兒童有利」的觀念意識發展得很慢。   最主要造成性別健康差異的原因乃由於性別規範要求男性展現陽剛特質,使男性健康受害。例如:非洲男性不願接受HIV感染篩檢或治療;男性比女性更常出現過度飲酒等高風險行為;美國男性比女性較常從事高風險的工作,如農業、礦業及漁業,因此容易暴露於充滿物理或化學污染的環境。   至今只有澳洲、巴西與愛爾蘭政府從政策制定面致力於推動男性健康的改善,不過一些小規模的研究也都有相當不錯的成果,該團隊因此提出3項可行的策略供全球健康照護相關單位參考:   (1)幫助男性進行健康生活型態的改變,如:戒菸、戒酒或減重。   (2)讓男性與女性伴侶可以一起討論健康議題,如:避孕、性健康以及孩子接種疫苗的問題。   (3)挑戰傳統的性別角色,讓男性重新思考陽剛特質對他們健康的傷害,藉此也可以促進男女情感關係的平等。       資料來源:世界衛生組織公報(the 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