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差異

心臟病死亡的性別差異
2012.10.25
心臟病死亡的性別差異
  近日一項法國研究檢視5,000位急性ST節段升高性心肌梗塞(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在症狀發作24小時內不同性別的處理方式,發現女性發生心肌梗塞的院內死亡率比男性高(9%: 4.4%, P<0.0001),原因可能是她們常延遲了治療心肌梗塞的時間。   這項研究還發現,所有病患的性別比例來看,女性只有佔其中的四分之一,且比男性年長9歲。女性出現高血壓的狀況比男性多,但血脂異常則比男性少。   以平均狀況而言,女性在症狀出現後尋求醫療協助的時間較男性延後16分鐘、女性入院後接受急性心肌梗塞再灌流的時間也比男性慢5分鐘、女性的併發症比男性多且住院時間比男性多一天。此外,一般建議的治療藥物,女性被醫師開以處方的比率也比男性低。   研究表示,女性延遲就醫的原因可能是一般人會誤以為心肌梗塞是男性才會有的問題,這個研究結果提醒女性也應注意胸痛症狀並立即求醫。針對這項研究,Friederike Keating博士評論認為,延遲就醫並非造成女性罹患心肌梗塞後狀況較男性差的唯一原因,因為即使這個因素被調整後,心肌梗塞的性別差異仍然存在,她認為醫師應給予女性與男性相同的積極性治療。      資料來源:急性心血管照護大會會議(Acute Cardiac Care Congress meeting)    
+ read more
美國平價照顧法案保險給付的性別差異
2012.09.06
美國平價照顧法案保險給付的性別差異
數月前,美國聯邦政府健康照護政策擴大女性取得免費預防性健康服務的項目,在平價照顧法案(Affordable Care Act)中包括應提供女性避孕、HIV、披衣菌及淋病與妊娠糖尿病的篩檢、以及母乳哺育支持與諮商等項目的給付,但近日美國葛特馬赫協會(Guttmacher Institute)指出,女性爭取到她們想要的,男性卻沒有在預防性健康服務上得到相同的關注。   新法要求大多數在今年秋天或明年開始的健康計劃,應提供女性避孕藥/方式的全額保險給付,其中也包含永久性的輸卵管結紮手術,但針對男性的輸精管結紮卻沒有相同給付。有男性健康專家表示,輸精管結紮對男女雙方要避孕都有益處,雖然輸精管結紮手術的費用比輸卵管結紮來得低,但費用確實也可能成為阻礙男性結紮的因素之一。   另外,在性傳染病免費篩檢部分,同樣也只有女性能得到給付,但男性卻沒有,例如:性生活活躍的女性每年可以免費接受HIV篩檢,但只有高危險群的男性,如有男男之間的性行為或多重性伴侶者,才得到篩檢的給付。類似的狀況也發生在美國預防工作服務小組(USPSTF)對性病篩檢的建議,認為25歲性生活活躍的女性應接受披衣菌及淋病的篩檢,但男性部分由於證據不足,USPSTF並未提出前述的建議。不過,部分新的預防性服務也開始重視男性的性健康,像是美國疾病管制局(CDC)將在12月生效的建議,要求新的健康計劃必須給付11或12歲男孩免費施打三劑的HPV疫苗。   美國社會健康協會(American Social Health Association)副理事長Deborah Arrindell表示,女性通常在防治性病或避孕上承擔不成比例的壓力,男女的就醫行為也呈現差異,女性一旦進入生育年紀,她們開始會去看一般照顧提供者,通常會是婦產科醫師,進行例行性檢查或希望能得到避孕方法,但男性卻沒有這樣的習慣。   有專家認為造成男性性與生殖健康沒有保險給付的部份原因是,相關研究非常缺乏且完整的臨床指引也未建立,但諷刺的是,其他大部分的醫學研究卻都以男性受試者為主,長久以來一直將女性排除在外。不過,無論如何,在性與生殖健康服務上,還是應調整男女間的落差才合理。     資料來源:美國凱瑟家庭基金會(Kaiser Family Foundation)    
+ read more
愛滋病療法效益的性別差異
2012.08.16
愛滋病療法效益的性別差異
  女性佔全球的愛滋病患人口將近一半,但近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及德州大學研究卻發現,在愛滋病治療藥物的臨床試驗中,女性受試者所佔的比例相當低,且藥物的效益可能存在性別差異。   這項研究檢視2000-2008年送至美國FDA資料庫的40個臨床試驗,但在這些研究中女性受試者僅佔所有受試者的20%。研究發現,男女愛滋病患在接受抗反轉錄病毒療法48週後的病毒負荷量,在統計上或臨床上都沒有出現顯著差異,但在一些子群體分析中,發現該療法確實存在對男性比較有利的結果。   研究表示,愈來愈多的研究顯示男女對某些藥物的代謝存在差異,且藥物在男女身上有不同的副作用產生,會影響不同性別患者對同一療法的服藥順從性,而對於發展新的HIV療法來說,這將會是一個重要的研究面向。      資料來源:愛滋病患照護及性傳染病期刊(AIDS Patient Care and STDs)      
+ read more
果蠅基因研究可能發現為何女性比男性活得久
2012.08.09
果蠅基因研究可能發現為何女性比男性活得久
  近日一項澳洲與英國的共同研究指出,雄性果蠅的粒線體DNA突變會影響老化死亡的速度,這將可提供線索以解釋為何在動物界雌性多半比雄性長壽的現象。   研究團隊使用果蠅進行基因與老化的研究,主要由於果蠅的生物程序與其他動物類似,人類也包括在內,而果蠅的生命週期約一個月,若要研究世代影響所需花費的時間不長。   研究結果發現,粒線體DNA突變使雄性老化,同樣的突變對雌性老化卻沒有影響,且粒線體DNA是透過卵子傳給後代,導致物競天擇的過程也無法篩選出那些不利於雄性的粒線體DNA突變,代代遺傳後這些只傷害雄性的突變便會持續累積。再者,突變並不是只存在於一處,而是散佈在粒線體基因組的各處。   主要作者Damian Dowling研究員表示,這項研究也發現粒線體DNA突變與雄性不孕之間有關連性,顯示在基因突變對男性健康的影響上,粒線體扮演重要角色。研究現階段的任務將進一步瞭解雄性是否有哪些基因機制能產生自我保護的作用,以抵抗這些具有傷害性的基因突變。      資料來源: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    
+ read more
戒菸的性別差異
2012.08.06
戒菸的性別差異
  近日一項刊登於菸草控制期刊(Tobacco Control)的研究指出,不論年紀的男女在戒菸成功與否的表現上差異非常小,這項研究結果迥異於過去的研究發現。   該研究作者表示,過去都指出,在五十歲以下,女性比男性較有可能成功戒菸,但在更年長的群體中,男性成功的機率反比女性高。不過這次研究團隊檢視加拿大、美國及英國國內主要的國家調查,卻沒有發現年長女性戒菸比較不易成功的證據,並認為過去研究的論點對男女戒菸都會有不好的影響,女性可能因此輕易就放棄戒菸,男性則可能因覺得戒菸並不那麼困難而不願積極行動。   然而,過去的研究發現戒菸行為存在性別差異也不可忽視,例如:女性比男性不易戒菸成功、戒斷症狀更不舒服,且尼古丁替代治療對女性來說效果不如男性,增加女性戒菸的難度。而女性吸菸行為復發的原因也與男性不同,女性較多因為壓力、體重控制與負面情緒而又開始吸菸,研究作者認為戒菸相關計畫與政策應將這部分的性別差異列入考量。     資料來源:Medical News Today    
+ read more
美醫師薪資與工時的性別差異
2012.07.18
美醫師薪資與工時的性別差異
  近日一項美國耶魯管理學院(the Yale School of Management)研究表示,男女醫師的薪資呈現性別差異,女醫師的平均時薪比男醫師低,且女醫師的工作時數低於男性同事。   M. Keith Chen及Judith Chevalier教授分析上千筆男女醫師及男女醫師助理的薪資與工時資料,計算兩項職業的淨現值(Net present Value),評估長期投資的獲利對照成本花費是否值得。結果顯示,成為醫師的淨現值中位數,男醫師約2.3百萬美元、女醫師約1.67百萬美元;而醫師助理的淨現值中位數,男性約1.9百萬美元、女性為1.68百萬美元。顯然男性成為醫師會比當醫師助理的所得高出許多,但女性卻不見這樣的現象。   淨現值會出現性別差異,除了薪資不平等之外,男女在工時上也有差距。研究發現,在職業生涯的高峰階段,女性的工時比男性短,31-35歲男醫師的每週工時中位數為50小時,但女性只有40小時,這個差距持續維持到55歲左右。   研究表示,女醫師在職業初期的工時與男醫師差異不大,但到了結婚生育後會縮短工時,這可能是造成醫師的薪資與工時出現性別差異的原因之一,而決定成為醫師的理性因素相當多,但就經濟層面來說,仍對女性不利。     資料來源:人力資本期刊(Journal of Human Capital)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