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04.18
女性壓力大 延遲受孕時間、提高不孕風險
造成現代人不孕問題的原因非常複雜,較常見的生理因素有排卵異常、輸卵管堵塞、精蟲數量與活動力不足等,過去研究也曾指出飲食失調、工作型態及環境荷爾蒙等會造成女性不易懷孕,另外還有一部分則為不明原因的不孕。
事實上,生活中無形壓力也是造成不孕的重要因子之一,最近一項由美國俄亥俄州大學Wexner醫學中心所進行的研究從女性身上再次得到證實。
研究追蹤501位18-40歲健康且嘗試想受孕的女性,時間長12個月或直至她們懷孕,同時也收集這些女性的唾液並測量唾液中α澱粉酶與皮質醇,這兩項數值是壓力程度的生物標記,當數值愈高,代表壓力愈大。最後結果發現,研究中女性這兩項生物標記的數值較高者,比數值低者,每個月受孕機率減低29%,而且符合臨床診斷不孕定義的機會高出一倍以上。
不過研究也存在一些限制,包括樣本數不多;參與研究的女性種族與學歷同質性高;半數女性在參與研究前已有生產經驗;以及研究蒐集唾液樣本次數過少,導致難以釐清壓力程度的變化與受孕時間長度之間的關連性。
資料來源:人類生殖期刊(Human Reproduction online)
+ read more

2014.04.18
國內出現女性服骨鬆藥物發生嚴重顎骨壞死
一名退休女老師因患有骨質疏鬆症,醫師開立「雙磷酸鹽」藥品治療並提醒應注意口腔衛生,隨時注意口腔不適相關症狀;用藥13個月後,女老師因牙痛、下巴腫至牙醫診所就醫,竟然發現下顎骨嚴重發炎,並有大片壞死和化膿,經多次拔牙、清創治療,仍無法遏止壞死範圍擴大,直到至骨科回診時,才立刻停藥並轉口腔外科積極治療。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提醒,雖然服用該類藥品發生顎骨壞死的風險並不常見,然一旦發生卻可能造成十分嚴重的困擾,用藥者應注意口腔衛生,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倘若需進行拔牙、植牙等牙科手術,必須告知醫師正在使用雙磷酸鹽藥物,一旦出現不適症狀(如:牙齦腫脹、牙齒鬆動、顎骨疼痛…等),應儘速回診原處方醫師。
雙磷酸鹽類(bisphosphonates)的治療骨質疏鬆藥品,如:福善美錠、克骨鬆錠、可骨華錠、骨維壯膜衣錠、善骨實'山德士'膜衣錠、骨力強注射液…等,除具有潛在導致嚴重顎骨壞死之風險,近期研究亦發現,該風險會隨著用藥時間增加而提高,亦有可能發生非典型股骨骨折的風險;我國於94年起,曾多次發布相關安全訊息提醒民眾及醫療人員注意,包含:
(一)
100年2月公告應加刊非典型股骨骨折之警語,提醒使用此類藥品後,病人如感覺大腿或鼠蹊部疼痛,醫師應評估是否為股骨骨折;
(二)
100年4月加強該類藥品之藥袋標示,包含加刊有關「顎骨壞死」及「非典型股骨骨折」之警語,於處方或交付藥品時提醒病人注意;
(三)
100年12月提醒醫療人員注意,處方該類藥品治療前,應考慮先行進行預防性口腔檢查,針對具危險因子(如癌症、接受化療或放射治療、使用類固醇、接受口腔手術、口腔衛生不佳、牙科疾病、貧血、凝血病變、感染…等)之病人,謹慎評估臨床效益及風險,定期為病人安排或提醒其進行口腔檢查。
食藥署提醒,骨鬆藥並非保骨本的保健品,民眾切勿聽信親友介紹,未經醫師處方自行取得藥品服用,不但無法健骨強身,反而讓身體不自覺暴露於高風險狀態,倘不幸發生藥害時亦無法獲得救濟。此外,食藥署提醒醫療人員及病人,發現懷疑因使用(服用)藥品發生不良反應時,請立即通報衛生福利部建置之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藥物不良反應通報專線02-2396-0100,網站:https://adr.fda.gov.tw/。
資料來源:食品藥物管理署
+ read more

2014.04.17
老年女性做有氧運動 有益大腦健康
日前我們才從一項研究看到如果久坐不動,中老年女性死亡的機率將提高,另一項研究也提到,有良好運動習慣,老年時骨骼才能保持強健有力,這些研究都告訴我們運動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呼應這樣的論點,最近又出現研究指出-老年女性規律的做有氧運動,大腦內的海馬迴區塊將會增大。
海馬迴是大腦中主要掌管語言記憶與學習能力的構造,它和我們形成長期記憶的過程有關,且對老化作用與神經學的傷害非常敏感,是失智症研究的重點之一。
此次這項研究將86位70-80歲患有輕微認知功能障礙的老年女性分為從事不同運動的三組,追蹤時間六個月。研究整理在研究一開始與最後所蒐集到的資料,針對不同運動類型與海馬迴容量之間的關係進行分析。
分析結果呈現,進行有氧運動訓練者,大腦中的海馬迴容量,比接受阻力訓練、平衡與增強訓練者要大。而過去曾有研究指出運動會改善語言記憶力,但在這項研究中卻出現海馬迴容量增加但語言記憶能力卻愈差,因此研究認為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可能比過去認為的還要更加複雜,這將是未來研究應該繼續深入探究的部分。
不過研究確實表示,有鑑於許多研究都已顯示運動對認知功能、腦部整體健康與改善失智症有益處,因此仍建議女性定期做有氧運動可以減緩海馬迴的萎縮,以避免輕微認知退化的發生。
資料來源:英國運動醫學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 read more

2014.04.16
小心抗凝血劑與疾病、藥物交互作用
台大醫院內科 林信男醫師、張博淵醫師 編譯
最新一項研究指出,長期使用抗凝血劑沃法令(WARFARIN)的病人,當罹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合併使用抗生素,都有可能會造成過度抗凝血作用。
美國科羅拉多凱薩醫療機構(Kaiser Permanente
Colarado)的藥劑師納桑.克拉克(Nathan
Clark)在最近一期發表於美國醫學會內科期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的文章顯示:上呼吸道感染,或使用抗生素治療,皆有超過兩倍以上的機會,會使病人的凝血功能的國際標準化比值(INR,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增加到大於或等於5。這種過度抗凝血作用特別出現在同時使用某些會干擾沃法令代謝的抗生素,像是甲硝唑(METRONIDAZOLE)
和磺胺類抗生素(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
克拉克和他的同事們檢視從2005年1月到2011年3月,共12006位服用沃法令病人的醫療記錄,分析INR大於5或INR大於3.5兩個族群。一般服用沃法令病患其INR會大5的機會只有1.2%;但若同時有上呼吸道感染則提高至2.6%,合併使用抗生素者更提升到3.2%,幾乎是二到三倍的增加!若以INR大於3.5來分析,一般病患有9.2%的機會,同時有上呼吸道感染增加為15.1%,合併使用抗生素者升高到13.5%,也幾乎是倍數增加!
不過研究團隊也注意到,雖然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使用抗生素的病患,其INR值確有增高的風險,然而大部分先前接受沃法令治療穩定的患者,即使在使用抗生素或是上呼吸道感染的情況下,其INR的變動也不會太大。同時,臨床上相關的出血、血栓栓塞所造成的併發症及死亡也並沒有顯著的增加,因此服用抗生素造成嚴重傷害的絕對風險其實不高。
這篇研究的結論是:原來已經接受沃法令治療的病患,在罹患呼吸道疾病或合併使用抗生素治療時,可能會有過度抗凝血作用的風險,須更密集監測其INR的變化,但卻不需要刻意預先降低沃法令的劑量。
重點整理:
1. 上呼吸道感染會增加過度抗凝血作用的風險。
2.
會干擾沃法令代謝的抗生素,例如:甲硝唑(metronidazole)
和磺胺類抗生素(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等,較可能造成國際標準化比值(INR)增加。
資料來源:Medpage Today
參考文章:
Clark N, et al 'Warfarin interactions with antibiotics in the
ambulatory care setting' JAMA Intern Med 2014; DOI:
10.1001/jamainternmed.2013.13957.
Katz M 'Data for a common clinical dilemma' JAMA Intern Med 2014; DOI:
10.1001/jamainternmed.2013.13480.
+ read more

2014.04.15
女性每天喝牛奶 可延緩膝關節炎惡化
人的身體就像是機器,使用久了會老舊故障,退化性膝關節炎就是常見隨著年齡逐漸惡化的關節疾病。它的發生是由於關節過度使用而造成膝關節面的軟骨磨損,膝關節囊的潤滑液變少,導致膝關節疼痛、腫脹、無力、蹲距困難。
確切病因目前仍未知,而能夠舒緩症狀與改善膝關節功能的方式,包括物理治療、體重控制與藥物治療等。日前一項美國研究再指出,女性每天喝脫脂或低脂牛奶可延緩膝關節炎惡化,但吃起司卻反而會加速惡化。
我們都知道牛奶對維持骨骼健康扮演重要腳色,但對膝關節炎的影響卻仍未知,因此這項研究的團隊針對2,148位膝關節炎患者(1,260位女性、888位男性)收集飲食習慣資料,並以X光測量患者內側股骨與脛骨間的關節間隙。研究每年追蹤一次前述資料變化,追蹤長達四年,最後再將兩種資料進行整理分析。
結果發現,女性每週喝少於3杯至7杯之間的牛奶,隨著牛奶攝取量的增加,膝關節間隙寬度將會遞減(距離約0.38至0.26釐米),此現象只在女性身上可以觀察到,男性則無。此外,由於起司也被發現會提高膝關節炎的惡化程度,研究推測應該是起司含有高濃度不飽和脂肪酸,增加膝蓋骨髓損傷的發生才造成惡化,而肥胖則一直是膝關節炎的已知風險因子之一,在研究結果也同樣得到證實。
資料來源:關節炎的照護與研究期刊(Arthritis Care &
Research)
+ read more

2014.04.10
年輕時多運動 可保老年骨骼強健有力
我們的骨骼是活組織,會對加諸在它們上面的外力產生反應,當我們運動時,骨骼因此會更加強健有力,所以多運動絕對是不必花錢就能維持骨骼健康的最佳方法,在年輕時就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為自己的骨頭存老本,更是不可輕忽的健康常識!
近日一項針對退休棒球選球所進行的研究就指出,老年時我們骨骼中部分比例的大小及強度有多少,是取決於我們在年輕時運動量的多寡。
根據研究數據,已退休50年、目前年齡約85歲的棒球選手,他們的1/2骨骼大小及1/3骨骼強度是來自於從年少開始運動所慢慢累積下來的。不過研究也發現,雖然運動會從外部增加骨密度與骨骼強度,但隨年紀增長,骨密度會慢慢流失,所以年輕時若能靠運動長出愈大愈強健的骨骼,將能確保到老年的骨骼較健康。
此外,研究裡,在退休之後的20年間持續維持運動習慣者,雖然骨骼的大小並未有任何改變,但卻比退休後就不運動者能盡量避免骨質流失,也就是說,即使年輕時沒有多做運動,到了年長的時候才開始運動仍是有幫助的!
研究主要作者Warden教授建議孩童最好每天至少運動1小時,其中1/3的時間應做一些有重量負荷的運動,例如:跑步、跳繩、網球、足球、籃球、排球等,持續運動直到老年,可幫助維持骨骼與肌肉的強度與平衡感,並降低跌倒的機率。
資料來源: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