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指出懷孕期間服用抗憂鬱藥劑對嬰兒是安全的
2017.06.13
研究指出懷孕期間服用抗憂鬱藥劑對嬰兒是安全的
許多女性擔心在懷孕期間服用抗憂鬱藥劑會傷害她們的胎兒,但《臨床精神病學期刊》上發表的最新研究指出事實並非如此。   西北大學研究人員將214名新手媽媽分為三組:一組是有情緒障礙但不使用抗憂鬱藥劑、一組是有情緒障礙且服用血清素回收抑制劑或抗憂鬱藥劑,另一組則是沒有情緒障礙且未服用抗憂鬱藥劑。   研究發現,所有的新生兒在出生後2至4週內,有著相似的易怒率、餵食困難、睡眠障礙及呼吸問題。每一組的嬰兒中,有30%機率出現上述情形。相反,「早產」是新生兒戒斷症候群症(NDS,Neonatal Discontinuation Syndrome)的主要風險因素。患有NDS的嬰兒容易激動、躁動、過度哭鬧,以及可能會產生肢體僵硬或有震顫的情形。   研究的第一作者、憂鬱症研究和治療中心的生物統計學家Amy Yang表示,比起自身的健康狀況,大多數懷孕的婦女更擔心嬰兒的健康,而且可能會放棄服用抗憂鬱藥劑以避免新生兒症狀。但根據這項研究的訊息,她們大可以放心,嬰兒在出生2至4週內的行為不大可能是由於接觸藥物或憂鬱症所導致的。     資料來源:Clinical Psychiatry、UPI      
+ read more
請不請產假,女人兩面都不是人
2017.06.12
請不請產假,女人兩面都不是人
英國Exeter大學發表在「實驗社會心理學」期刊的一項研究,指出婦女無論是否拿產假,都會受到負面的評價。   請了產假的女性被認為對工作不投入或不勝任;如果不請產假,就被認為對孩子的愛心不夠。   所以,請不請產假,女人就是雙輸!   這項研究分析美國和英國上班族對產假的態度,其中女子137位、男子157位,平均年齡33歲,70%的人全職、71%無孩子。   參與研究者分成三組,回答有關一個虛構女性的問題。第一組知道這女子請了產假、第二組知道她沒有請產假,第三組是控制組,沒有出現產假的議題。參與者必須評價這位虛構的女性在工作上和在家庭裡的能力。   研究發現如果這名女性繼續工作,在家庭方面有負面的評價;如果她請了產假,則在工作上的能力也會有負面的評價。   Exeter大學的Dr. Thekla Morgenorth指出,產假的決定,使得婦女在職場或在家庭裡的能力,遭受眨損的印象。在政策上,讓女性能平衡工作和家庭生活是很重要,但同樣重要的是了解人們實行這些政策時,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Dr. Morgenorth表示此研究結論是普世的看法。然而,台灣女人連線認為,此研究有71%的試驗者沒有小孩,缺乏同理心可能是得到此研究結論的一個偏差變數。但某種程度上,也的確反應了一群人的想法。如何為女人除去這種「雙輸」的壓力,是重要的社會課題!     產假小知識 英國工會總會(Trade's Union Congress)指出,剛生產完的婦女常為了錢,被迫早些回去工作。   英國的產假,在24個歐洲國家裡排名22。英國有6個星期帶薪產假。   克羅埃西亞有6個月的產假;波蘭、匈牙利和捷克有4個多月的產徦;愛沙尼亞、義大利、西班牙、比利時、丹麥、法國、馬爾他和瑞士有3個月的產假。   愛爾蘭和斯洛伐克的產假在歐洲各國裡是唯一比英國還少的。   美國聯邦政府規定產假可拿到3個月(12個星期),但沒有規定帶薪,只是保障原有的工作職位。英國獨立報曾報導,美國的帶薪產假平均少於3個星期。     來源: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Mail online、The Independent    
+ read more
妊娠性高血壓增加中風的風險
2017.06.07
妊娠性高血壓增加中風的風險
約3-6%的孕婦有妊娠性高血壓,雖然是很普通的症狀,包含:高血壓、嘔吐感、尿蛋白,臉、腳和足踝腫脹,但很多人不知道這也和中風有關。如果不及時治療,母體和胎兒皆可能有嚴重的併發症。   為了瞭解妊娠性高血壓與中風的關係,美國哥倫比亞醫學中心Dr. Eliza C. Miller領導的研究團隊分析紐約州健康資料庫中197個和妊娠性高血壓相關的中風婦女以及591位有妊娠性高血壓,但沒有中風婦女的醫療資料。結果顯示,在十萬個分娩裡,就有200位以上的妊娠性高血壓的孕婦中風,其中超過十分之一的婦女中風後死亡。而與妊娠性高血壓相關的中風,有三分之二發生在產後回家後。   研究更指出,有妊娠性高血壓的孕婦,如果有感染、尿道炎、慢性高血壓或失血凝血異常等因素,中風的風險比正常的孕婦多了六倍。特別是她們產後從醫院回家後,風險更高。   Dr, Miller表示,發炎是已知導致中風重要的因子,妊娠性高血壓也是一種發炎的疾病。感染會引起發炎,特別是尿道炎,會顯著地增加中風的風險,尤其是在年輕人身上。   Dr. Miller呼籲,很多女性初為人母,有妊娠性高血壓,但卻疏忽神經方面的症狀,例如產後嚴重的頭痛,以為只是照顧嬰兒而疲勞,但很可能是中風的前兆。   因此,有妊娠性高血壓的孕婦,需特別注意這些中風的風險因素。而且一定要了解這個風險,並不會在產後就消失了!     來源:中風期刊、Mail  Online、 UPI    
+ read more
媽媽們的超音波掃描焦慮有損胎兒健康
2017.05.26
媽媽們的超音波掃描焦慮有損胎兒健康
超音波掃描對胎兒可能有危險已非秘密,婦產科醫生有義務要向準媽媽解釋這個風險,不過超音波使用比率似乎不斷上升中。最新研究指出,有三分之一的媽媽患有「掃描焦慮」,進行額外的掃描。專家警告,過於頻繁的無線電波可能對胎兒有所損害。   育兒網站ChannelMum.com對2,000名媽媽進行調查,發現三分之一的準媽媽由於對胎兒健康感到焦慮,付出額外費用進行超音波掃描,專家們稱之為「掃描焦慮」。   研究指出,有三分之一的媽媽進一步承認,她們只是想「檢查」寶寶,並沒有特定的醫療原因。而進行額外掃描的人之中有20%進行了兩次,而18%的人進行了三次以上。2%的人甚至承認到從懷孕到分娩之前,會進行9-10次額外的超音波掃描,一個月超過一次以上。   令人擔憂的是,某些診所提供的超音波掃描時間超過30分鐘,這與醫療指導原則不符。   在美國和英國的醫療指南中,建議在懷孕第12和20週進行超音波掃描,以監測胎兒發展情況。這些建議是建立於相關的研究上,並考慮到超音波掃描的危害及好處。除了這些建議之外,進一步的超音波掃描應在臨床上根據婦女與胎兒的需求而定。   然而,需要進一步思考的是,女性需要這種額外的胎兒「確認」可能反應了其對懷孕有許多不安,需要更多支持。而這些支持可以透過產前衛教、生產計畫等方式協助提供。   目前,我國產檢只有一次在20週的超音波,婦產科醫學會則建議產前3次超音波檢查,最後一次在32─34週,檢測胎兒的大小及狀況,確保分娩的安全。   資料來源:Daily Mail      
+ read more
抗生素會引發流產?
2017.05.08
抗生素會引發流產?
加拿大蒙特利奧大學於加拿大醫學協會期刊中發表了一項研究,發現常用的一些抗生素,和懷孕初期流產的增加有關連。   根據Eunice Kennedy Shriver幼兒健康和人類發展機構的報告,知道自己懷孕的婦女中,約有15-20%會流產,而35歳以上的婦女最普遍。一半以上的流產源於胎兒染色體的不正常,其他增加流產風險的原因有糖尿病,多囊性卵巢綜合症,肥胖和感染。   以前的研究也指出過,流產的風險和懷孕時使用抗生素有關。但是這些研究的規模小,回憶易有偏差。而 Dr. Anick Benard和蒙特利奧大學的同事針對這些限制,設計了一個新的研究,檢視1998-2009年間魁北克有關懷孕的追蹤。   在8702位15-45歲間的婦女中,平均在14個禮拜時流產,其中16.4%在懷孕初期服用抗生素。比較87020位正常懷孕、沒有流產的婦女,其中有12.6%服用抗生素。   進一步分析,不同的抗生素會增加流產的風險比率各有差異。 奎諾酮類(Quinolones): 172% (治療泌尿道感染) 四環黴素(Tetracycline): 159% (治療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感染) 開羅理黴素(Clarithromycin): 135% (治療與幽門螺旋桿菌有關之消化性潰瘍) 磺胺類(Sulphonamide): 101% (治療尿道、呼吸道感染) 咪唑尼達(Metronidazole): 70% (治療陰道滴蟲病、阿米巴痢) 阿奇黴素(Azithromycin): 65% (治療許多細菌感染:中耳感染、咽喉炎、淋病等) 紅黴素Erythromycin 治療鏈球菌咽喉炎,和Nitrofurantoin 預防治療尿道炎的抗生素,則無增加流產風險的關連。   在英國,懷孕期時不得使用四環黴素。   這項研究的優點在於規模大、抗生素處方的資料確切、以及定期收集流產的診斷。但最明顯的限制在於:無法排除感染的嚴重性,可能對流產的影響。   專家警告懷孕時,許多抗生素是安全的,有感染不治療會有危險。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閔照表示,感染時身體會有免疫反應,也可能是造成流產的原因。   然而加拿大的研究團隊仍質疑,懷孕初期服用抗生素的安全性,認為這項研究結果,可使政策制定的人做為更新準則的參考。     資料來源:Medical News Today、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    
+ read more
不要再跟產婦說:用力!!
2017.05.03
不要再跟產婦說:用力!!
約有九成的女性在分娩時會發生各種形式的撕裂傷,有些生產造成的損害可能在幾十年間都無法察覺,嚴重時可能導致失禁與終身的神經問題。   2014年英國國民保健署醫院一份針對會陰撕裂的研究發現,在第一胎出生時發生撕裂的女性,比起沒有發生的女性,在第二次生產時發生嚴重會陰撕裂的情形多了5倍。   在2013至20414年間,英國有將近14000名女性發生嚴重的會陰撕裂,皇家婦產科學院(RCOG)與皇家助產士學院為此提出呼籲,重視生產的撕裂傷害。   Medway基金會一項由助產師主導的計畫,鼓勵女性在生產過程中放慢速度,並且可以考慮不同的生產姿勢,成功降低了85%女性身體在生產過程中受到的傷害,並且創傷性撕裂由7%降低至1%。   Medway基金會的助產師DOT Smith女士表示,醫事人員與大眾都認為女性在生產過程中需要用力推擠,這是嚴重的迷思,「我們曾在一個月內見到22起3度撕裂傷的案例,令人非常難過。」   這項新的生產指引,並不鼓勵女性躺著生產。Smith女士說:「一直到1950年代,女性生產的姿勢是有些選擇的,例如站著、斜臥或跪著,我們支持女性選擇不同的姿勢生產。」   其他還包括,在生產過程中指導女性配合著子宮收縮呼吸,而不是像過去一樣敦促她們用力推擠。並且也鼓勵接生人員在嬰兒出現時支撐著嬰兒的重量,減少會陰的壓力。在這個計畫的過程中,所有仍然發生撕裂傷的女性,都會接受掃描,以評估是否因為腸道問題受到影響。   在台灣,多元生產的需求一直存在,然而,醫事人員與環境設施卻跟不上需求的腳步。例如,當產婦想要以不同的姿勢生產時,醫事人員是否有接受過不同接生姿勢的訓練?生產機構的環境與設施是否能符合不同生產姿勢的需求?因此「多元生產」的需求及規劃是重要的議題,亟需相關單位的重視,以提供媽媽們更舒適、自在的生產環境,並減少身體上的傷害與後遺症。     來源:Daily Mail、Europe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ecology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