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12.10
腦震盪的症狀可能有性別差異
在美國中學校園裡,每年有超過六萬位運動員的腦部受到傷害,雖然男性參與運動的人數較多,但是女性因運動導致腦震盪的比例卻比較高。最近一份研究發現,青少年和青少女發生腦震盪時可能會出現不同的症狀,青少年比較可能出現失憶、迷失方向感的症狀,青少女則較常出現嗜睡、睏倦、對聲音敏感的現象。
維吉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一個記錄有關中學生運動傷害的資料庫,檢視2005-2006以及2006-2007年間九項運動(籃球、壘球、棒球、足球、摔角等)所造成的腦震盪,並且針對資料庫中所記錄的症狀、復原時間等進一步分析。結果發現這兩個學年最常回報的症狀是「頭痛」,這個部分沒有性別上的差異;但是,第一年有13%的男性回報有迷失方向感的症狀,相較於女性只有6%;有9%的男性有失憶的狀況,女性只有3%。而在第二年,男性在上述兩個症狀的發生率仍舊高於女性,不過有31%的女性出現睏倦的現象,男性則是有20%;另外有14%的女性對聲音感到敏感,男性只有5%。
這項研究顯示女性發生腦震盪時常會被忽視,因為像睏倦、對聲音敏感這些症狀很可能在評估是否發生腦震盪時就被忽略,或者可能被認為是其他原因造成的。
研究人員表示,這份研究也有一些限制,例如:這個系統無法解釋受傷的過程。雖然這份研究的發現還不具最後的結論性,不過不論是教練、家長、運動員、醫師對腦震盪的徵狀都應該要很敏感,而且應該認知到男性和女性所表現出的症狀很可能是不同的。
未來的研究也應該在運動傷害的性別差異上多所著墨,像這次研究的初步分析就發現,男性足球員較容易在正面臉受傷,女性橄欖球員或是籃球員則較容易在頭的側面受到撞擊。
資料來源:運動訓練期刊(Journal of Athletic Training)
+ read more

2010.12.07
女人天生善妒?
去年六月,南卡羅來納州長與情婦自阿根廷幽會回國時,在機場被記者們當場逮到。當時他告訴美聯社記者說,他遇上了他的「心靈伴侶」。他的遣詞用字似乎暗示著他與情婦間心靈相通,好像也使他肉體上的出軌看起來不那麼地庸俗;但是,這位腳踏兩條船的州長沒搞清楚的是:對於大部分的女人而言,精神出軌比肉體出軌更糟!這或許可以解釋希拉蕊在柯林頓發生性醜聞後,為何仍願意待在他身邊,且似乎毫不在意先生與陸文斯基間的性出軌。
很多研究顯示,大多數的男性對肉體出軌的嫉妒比精神出軌更為強烈,而女性卻正好相反。這樣的性別差異可以用一個很普遍的理論來解釋它:男女在演化上的差異;也就是說男人自古以來學到對「性」產生高度警覺,因為他們總是無法確定自己是小孩的親生父親;但對女人來說,她們則更關注於找到一個可以忠心養家的伴侶。不過最近一份新的研究顯示,這類的差異更可能是因為個別人格特質差異所致,而每個人的人格特質則是建構在過去情感關係的經驗累積上,只是這樣的人格發展有可能正好落入性別角色的框架中。
賓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演化無法完全解釋這樣的現象,因為仍有一些男性和女性一樣無法接受精神背叛,因此他們推測這可能與情感關係中的信任感有關。不論是男性或女性,某些人會與別人建立起安穩的情感關係,而某些人則抗拒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心理學家認為這種強迫自己獨立的態度可能是一種自我防衛機制-避免與人建立深刻情感,就能避免自己受到傷害。因此,研究人員做了一項假設:自我防衛機制較強的人比較在意「性關係」,而非情感的親密程度。
他們訪問受試的男女,肉體出軌與精神出軌那一種較令他們痛心?並且對受試者在戀愛關係中的依附性進行一些評估。如同原先的假設,研究結果顯示自我防衛機制較強的受試者認為「性關係勝於承諾」,他們較無法忍受另一半肉體上的出軌。相反地,會安穩依附他人的受試者,不論男性、女性都較無法忍受精神上的出軌。
研究人員認為這些結果意味著:關於嫉妒的性別差異這件事,「心理」與「文化環境」的影響比以往所認知的佔有更重要的角色。此外,藉由促進伴侶間安穩的依附關係,或許將有助於降低某些因嫉妒所引發的家庭暴力。
資料來源:心理科學期刊(Psychological Science)
+ read more

2010.11.17
性別影響心血管治療
美國一篇研究指出,雖然整體來說已經有進步,但是在周邊動脈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PAD)的治療成果上仍存在著性別差異,亦即性別在周邊動脈疾病的治療成果上是一個重要的風險因素,身為女性有可能使病人得到較差的術後結果。
這份研究檢視了372,692位在1998-2007年間因周邊動脈疾病而住院的病人,其中43.7%為女性;和男性相較之下,女性平均年齡高三歲、肥胖的比例多7%、肢體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的比例高1.7%。結果發現女性的死亡率比男性高1.1%,其中落差最大的是腦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女性的死亡率在調整變因後比男性高出33%;女性冠狀動脈心臟病(CAD)的死亡率也比男性高21%;此外,手術副作用的比例女性也比男性高,特別是出血(10.62
% vs 8.19%)與感染(3.23% vs 2.88%)。
研究人員認為在死亡率上會有性別差異,可能是因為忽略了女性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和高風險的女性族群。
資料來源: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
+ read more

2010.10.01
心臟瓣膜置換術的性別差異
最近一份研究發現,和男性相較之下,女性在接受心臟主動脈瓣膜置換術(aortic
valve replacement)後,心室肥厚(ventricular
hypertrophy)的狀況可以較快獲得改善。
這份研究總共包括53位女性和39位男性,這些病人都患有嚴重的主動脈瓣狹窄(Aortic
stenosis),且都已經安排接受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所有病人在術前一週和術後三天都接受心臟超音波(echocardiography)檢查。整體來說,女性的平均年齡較男性高(72歲與67歲)、腎臟功能較差、出現呼吸困難和甲狀腺失調的情形也較嚴重;但男性和女性術前的心射出率(ejection
fractions)和左心室內徑(left ventricular
diameters)大致是相同的。
在置換手術前,約有86%的女性和56%的男性出現左心室肥厚的現象。在接受瓣膜置換術的三天後,女性心室肥厚的比例下降至45%,男性則下降至36%;在統計上來看,女性心室肥厚的比例有顯著的下降,男性則沒有。
研究人員表示,從分子學研究來看,男性心室肥厚的狀況改善較慢有可能是因為男性的前纖維化基因(profibrotic
genes)表現較明顯。瞭解心室肥厚的分子特徵(molecular
signature)和性別差異,有助於醫界瞭解手術時分子變動與疾病的相關性,也才有可能發展出新的方法介入治療。
資料來源:Circul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read more

2010.09.27
女性比男性更輕忽心臟病
雖然男性心肌梗塞的發生率為女性的2倍,但衛生署指出,在知道自己有心臟病的民眾中,女性較不會採取自我保健行為。衛生署呼籲女性心臟病患者加強自我照護工作。
衛生署指出,根據民國85至98年健保住院資料分析發現,國人急性心肌梗塞發生率快速上升。從85年每10萬人的39.2人上升至98年的79.8人,13年間增加為2倍。即使調整了人口老化因素,國人心肌梗塞發生率仍呈現大幅上升趨勢。而性別分析發現,男性心肌梗塞的發生率為女性的2倍,但知道自己有心臟病的民眾中,女性較不會採取自我保健行為。
根據國民健康局最近完成的「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發現,相較於沒有罹患心臟病者,自述經醫師診斷有心臟病的民眾,力行運動及體重控制之比率較一般人高,但吸菸率接近。在吸菸方面,一般人吸菸率為21.4%,心臟病人仍有20.9%在吸菸。女性方面,一般人吸菸率僅5.5%,心臟病女性的吸菸率高達9.1%,顯著高於一般女性。而在運動及體重控制的比率方面,男性心臟病患者有運動以及有控制體重的比率都顯著比一般男性高,但女性心臟病患者則與一般女性無顯著差異,可見女性心臟病患者採取自我保健的情況,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國民健康局強調,吸菸者在戒菸20分鐘後血壓降低,心跳減慢至正常的頻率;戒菸8小時血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濃度減半,氧氣濃度回到正常值。而戒菸2週至3個月心臟病危險性下降,肺功能開始改善。戒菸1年後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機率可減少一半,而戒菸5年後中風之機率甚至可降低至與不吸菸的人一樣,因此希望有心臟病的民眾開始展開戒菸行動。
衛生署指出,國民健康局目前已於各縣市特約有1千8百多家醫療院所提供門診戒菸服務,吸菸者可接受醫師的諮詢及戒治菸癮的藥物,如貼片以及嚼錠等,政府也補助每人每週250元的費用,需要的民眾可上網查詢提供服務的醫療院所,就近多加利用。
資料來源:立報
+ read more

2010.07.20
男女健康指標比一比
國民健康局發現,台灣男女性壽命越差越多,50年來從相差4.1歲擴大到6.6歲。男性健康狀況普遍比女性差,但自覺健康良好的比率卻高於女性、接受健康檢查的比率也低於女性,門診就醫比女性少,掛急診比率與女性接近,但住院比率與住院醫療花費則比女性高。
根據我國十大死因的統計,除糖尿病之外,其他九大死因(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事故傷害,肺炎,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自殺,腎臟病)男性死亡率皆高於女性;其中,男性死亡率為女性兩倍以上的有:慢性下呼吸道疾病2.9倍,事故傷害2.6倍,慢性肝病及肝硬化2.4倍,自殺2.2倍。
三高、代謝症候群、慢性腎臟病等慢性病盛行率也都是男性比女性高。三高與代謝症候群是造成心臟病、中風、洗腎的主要原因,根據96年20歲以上民眾三高及代謝症候群盛行率調查發現,男性高血壓盛行率比女性高5.8%,高血糖盛行率比女性高1.2%,高膽固醇盛行率比女性高1.1%,代謝症候群盛行率比女性高0.7%,慢性腎臟病比女性高出0.8%。
在健康行為方面,男性吸菸、嚼食檳榔及肥胖的盛行率均較女性高。成年男性吸菸率約為成年女性的8.4倍,嚼檳榔率為女性的14倍。成年男性肥胖或過重的比率為51.6%,女性則為36.4%。男性有29.5%每天吃五份蔬果,女性則有37.4%。男性只有在運動量較女性高。
雖然男性擁有較多的不健康行為、更多慢性病、較高的死亡率與較短的壽命,但不論是老、中、青任何一輩的男性,其自覺健康良好的比率都比女性高;在醫療資源的利用上,不論是門診就醫次數或成人健檢的使用比率,男性都比女性低;但是住院比率、住院花費和平均每次門診之費用,卻都比女性高。
資料來源: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