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04
雙薪時代還是男人的天下!
隨著社會的進步,女性在工作職場上漸漸掙得一席之地,但是在家庭裡,卻無法贏得與男性伴侶間平等的關係,這讓職業婦女在與同儕競爭時,處於非常不利的位置。
一份美國研究便發現,婦女如果有一個每週工作超過50小時的老公,有可能會阻礙婦女在職場上的發展;因為婦女被期待應該要做家事還要承擔大部分的照顧工作,使她可以支配使用在工作上的時間比較少。
這份研究的參與者包含8,484位從事專業工作和17,648位從事非專業工作的工作者,這些參與者都來自雙薪家庭,研究所使用的數據來自美國人口普查中心(U.S.
Census
Bureau)。研究結果發現,先生每週工作超過60小時的話,太太辭去工作的機率會增加42%;但是,如果太太每週工作超過60小時,並不影響先生辭職的機率。此外,同樣有一個每週工作超過60小時的先生,職業婦女辭職的機率增加51%,職業母親辭職的機率增加112%;相反的,不論有沒有小孩,太太長時間的工作並不會影響先生辭職的機率。
研究人員表示,對雙薪家庭來說,長時間的工作會引起職場與家庭的衝突,許多夫妻在解決這個衝突時,常把先生的職業放在第一順位;這種現象在管理階層和職業工作者的家庭中特別明顯,因為這些工作者常會過度工作,對教養子女也非常嚴謹。
資料來源: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 read more
2010.04.21
為什麼女生不能像男生一樣喝酒?
美國科學促進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最近針對酒精攝取進行了一項計畫,其中的幾項結果可以提供給青少女作為飲酒的參考:
一、青少女體內脂肪與肌肉組織的比率較青少年高,且體內所含的水分也較少,因此,喝酒以後體內的酒精濃度會比較高,也就是說青少女即便喝較少的酒,也有可能比較容易喝醉。
二、醇脫氫酶(Alcohol dehydrogenases,
ADH)是人體內的一種消化酵素,大部分的酒精都是經由醇脫氫酶分解,但是,青少女體內的醇脫氫酶較少,因此,較不容易代謝酒精。
三、青少女的體型和體重通常較青少年小,若喝相同濃度的酒精,青少女血液中的酒精濃度會上升的比較快;喝醉之後,酒精退去所需的時間也比較長。因此,青少女若酗酒,酒精中毒的風險也會比較高。
四、青少女通常偏好較甜或是和碳酸飲料混合喝的調酒,這類的酒精飲料會增加酒精滲入血管的速度。
+ read more
2010.04.08
女性和男性對麻醉劑的反應不同
最近在藥物動力學領域裡再度興起一股有關性別差異的討論,也就是女性和男性身體對各種藥物會產生怎樣不同的反應與作用,許多研究人員都已經提出相當多證據來支持性別差異的論點,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麻醉藥。
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在1999年時曾經對一份研究報告進行評估,結果發現以一般全身麻醉的狀況而言的話,相較於男性,女性較容易從麻醉中醒來,這表示在手術中女性需要的麻醉劑量應該要比男性多。另外也有研究發現在麻醉劑退去後,女性出現噁心、嘔吐等副作用的比例較男性高。
過去研發藥物的臨床試驗通常都以男性受試者為主,試驗結果則直接套用在女性身上;但是,過去的研究發現,即便控制體重的變因,麻醉效果從女性身上退去的時間較男性快兩倍,女性使用麻醉藥品所出現的副作用也較多。這樣的性別差異是藥物臨床研究者,甚至是藥品行銷人員都應該要注意的。
為了確保新藥研發也會注重女性用藥者的權益,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在1993年推行了兩項重要政策:一、FDA研擬了一份正式的臨床試驗指引,其中強調臨床試驗應該要納入一定比例的女性受試者,且應有性別分析,以瞭解藥物的作用與效益是否有性別差異。二、FDA撤銷了1977年規定將女性排除在臨床試驗外的政策。
女性和男性的生理結構、機能不一樣,因此,在使用藥物時也可能出現不同的反應,除了女性體重較輕之外,研究人員也提出許多看法來解釋這些性別差異,包括:吸收藥物、代謝藥物的差異、肝臟酵素的影響、性荷爾蒙等。這些差異都有可能導致女性在服藥後出現較多副作用。此外,藥物臨床試驗的設計應該要能確保男性和女性用藥者的安全,但是,光是將女性納入臨床試驗是不夠的,在後續的資料使用、分析、應用時也應該要隨時注意性別所產生的影響。
資料來源:The World Anesthesia Drug Market
+ read more
2010.03.31
女性痛風的風險因子
痛風是一種普遍的關節炎,因為血液中尿酸的濃度過高所引起,當關節液中的尿酸濃度過高時,會形成尿酸結晶,引起關節腫脹與發炎。過去一般認為痛風是男性的疾病,但是有越來越多研究顯示老年女性痛風的問題也相當嚴重。最近有一篇研究發現肥胖、高血壓、飲酒等是女性痛風的主要風險因子。
研究人員分析了美國佛明罕心臟研究(_Framingham Heart
Study_)中部分參與者的資料,總共包括的2,476位女性和1,951位男性;研究開始時,參與者都沒有痛風的症狀,女性的平均年齡為47歲,男性為46歲。研究人員長期追蹤了參與者的尿酸濃度和痛風相關的風險因子,包括身體質量指數(BMI值)、飲酒、用藥、血壓、血糖、膽固醇和更年期狀態。這份研究總共追蹤了52年,大約在研究追蹤了28年後,女性出現104個痛風個案,男性則有200個;痛風的發生率在男性約是4‰,女性則是1.4‰。
研究發現女性尿酸濃度超過8mg/dL(每百毫升血液8毫克)時,罹患痛風的風險比尿酸濃度低於5mg/dL的女性高出46倍;而在同樣的尿酸濃度下,女性罹患痛風的風險比男性低許多。此外,和女性痛風有關的主要風險因子包括年齡的增加、肥胖、飲酒、利尿劑的使用和高血壓。
資料來源:關節炎與風濕病期刊(Arthritis & Rheumatism)
+ read more
2010.03.18
糖尿病病人對心血管疾病的治療與控制
最近一份臨床試驗的研究結果發現,雖然糖尿病病人屬於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但是,控制血壓使其低於平均值,並無法有效降低糖尿病病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此外,同時使用降血脂藥物fibrate和statin來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效果並不比單獨使用statin有效。
這份具有指標性的重要臨床試驗名為「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風險研究」(Action
to Control Cardiovascular Risk in
Diabetes),簡稱ACCORD;這份研究是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所資助,總共有超過一萬位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病患參與此試驗,且這些參與者都屬於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這是目前為止有關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研究中最大型的一份。
這份研究針對三種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方法進行研究:降低血糖、控制血壓、治療高血脂。有關降低血糖的研究結果已經於2008年出爐,而有關血壓和血脂的研究則到今年才結束。
有關控制血壓的部分,研究人員將參與者分成兩組,兩組都使用藥物控制血壓,一組將收縮壓控制在120mmHg以下,另一組則控制在140mmHg以下。追蹤五年後,研究人員發現兩組的心臟病發生率與死亡率並沒有顯著差異,不過前者中風的風險降低了約40%,但是,出現血壓不穩定、高血鈉等副作用的比例較高,腎臟功能的評估結果也較差,但腎衰竭的比率沒有差異。
有關治療高血脂的部分,參與者也是被分成兩組,一組同時服用降血脂藥物statin和fibrate,另一組則服用statin和安慰劑。研究結果發現,同時服用statin和fibrate是安全的,但是對降低心臟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和死亡率的效益並不比單獨使用statin好。此外,研究亦發現同時使用statin和fibrate對男性似乎較有效,因為女性使用statin和fibrate出現心血管問題的比例比單獨使用statin高。
整體來說,研究結果並不建議糖尿病病人同時使用statin和fibrate來降低心血管風險,過度抑制血壓對降低心血管風險也沒有幫助。這份研究的重要之處在於提供屬於心血管疾病高風險的糖尿病患者治療的建議,避免不必要的治療和降低發生潛在副作用的風險。研究結果也顯示目前治療的方法是適當的,並不需要做更積極的治療;不過研究人員也強調,這樣的研究結果不見得適用在心血管疾病低風險等其他族群的病人身上,因此,病人的治療與用藥最好依個人情況與醫師討論。
資料來源: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read more
2009.12.18
荷爾蒙決定妳的行為?
社會上不少人認為男性荷爾蒙-睪丸素是造成好鬥、具侵略性、本位主義、反社會等人格特質和行為的主因,過去也曾經有動物實驗發現:去勢的雄性老鼠較不具攻擊性。但是,最近一份人類行為研究的結果卻發現,在動物身上觀察到的現象,卻不見得適用在人類行為上,也因此推翻了這項迷思。
為了要瞭解荷爾蒙如何影響人類的社會行為,研究人員招募了120位女性受試者,並給予一半的受試者0.5毫克的睪丸素,其他受試者則給予安慰劑。這些受試者被安排參與一項行為實驗,受試者以兩人為一組,雙方必須協調分攤一定金額的報酬,分攤的方式可能合理、也可能不合理,因此,協調的結果也可能雙方都接受或破局。研究人員預期接受睪丸素的受試者較容易不顧後果的使用較激進、冒險、利己的策略,但是研究結果卻不是如此。
研究發現睪丸素的迷思其實已經影響受試者的行為反應,因為認為自己接受睪丸素的受試者常表現出較激進、具侵略性的行為,即使她們接受的是安慰劑。此外,研究亦發現接受睪丸素的受試者通常會提出較公平的分攤方式,且即使分攤的金額不公平,她們也傾向於接受結果,而非讓協商破局。
研究人員表示,這樣的研究結果顯示,導致好鬥、反社會、侵略性、危險等行為的主因並不是荷爾蒙本身,而是社會對睪丸素的迷思。現今社會上,許多人將行為反應歸因於生理因素,進而合理化自己的行為,這份研究結果顯示:荷爾蒙是展現人類行為的基本要件,但是相較於社會文化,荷爾蒙恐怕不是影響人類行為決定的主要因素。
資料來源:自然期刊(Nature)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