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7.14
計算女性心跳率的新公式
最近一份研究針對女性最高心跳速率計算出一個新公式,這個公式能讓女性瞭解在健康的狀態下,運動時的最高心跳速率大約應維持多少,此外,這個公式也能讓女性利用壓力測試所預測出的心臟相關風險更準確。
許多男性和女性都會利用「最高心跳速率乘以65%-85%」來預估運動時的最大心跳速率。一個簡單的公式:「220-年齡
=
最高心跳速率」一直以來都被用於計算最高心跳速率,但是這個公式其實是以男性為研究對象所設計出來的。而這份研究計算出的新公式則是專門為女性設計的:206-(年齡
×
88%)。亦即過去的公式顯示:一般人在50歲時的最高心跳速率是170(次/分),然而新的公式顯示出50歲女性的最高心跳速率應為162(次/分)。
這份研究的對象是5,437位35歲以上的健康女性,平均年齡約52歲,這些女性都從1992年開始就參與在芝加哥地區進行的St.
James Women Take Heart
Project計畫。參與者都有進行壓力測試和其他相關的測試來評估心臟風險,平均追蹤了15.9年。
這份研究的負責人Dr. Martha
Gulati,也是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醫學和預防醫學的助理博士表示:若用原本的公式計算的話,我們發現女性的預後會比較差;但若是用新公式的話,我們就能比較準確的預測女性的風險,如果女性在運動時出現異常的心跳速率,這可能是女性心臟風險的一個指標或警訊。
一直以來,醫學都假設男性和女性是一樣的,因此,男性和女性都用一樣的最高心跳速率公式,使許多女性無論如何都無法達到標準的心跳速率;現在有了針對女性計算出來的公式,女性終於可以計算出真正符合自己標準的心跳速率。這也再次說明了女性不是縮小版的男性,女性在生理的反應上是有別於男性的。
資料來源:Circul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read more

2010.05.17
疫苗反應也有性別差異
女性和男性的生理差異有可能是疫苗反應的重要指標。為了佐證這項理論,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進行了一項研究計畫,檢視了多項過去發表過的疫苗臨床試驗,包括:黃熱病、流感、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肝炎、單純泡疹。研究結果發現「性別」是評估疫苗有效性的重要指標,但是,研究人員往往都忽略了「性別」的重要性,大部分的研究都沒有針對特定性別紀錄疫苗的反應和有效性。
這項研究的負責人表示,「性別」是影響發燒、疼痛、感染等疫苗副作用的頻率和嚴重度的重要指標。這份研究發現,通常女性施打疫苗後的防疫反應較男性好,在某些情況裡,女性只要使用較少的劑量就能達到和男性相同的防疫力;若能瞭解疫苗對男性和女性生理所產生的不同程度的反應,在傳染病流行之際,疫苗的分配和使用就能更有效率且更安全
資料來源: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 read more

2010.05.04
雙薪時代還是男人的天下!
隨著社會的進步,女性在工作職場上漸漸掙得一席之地,但是在家庭裡,卻無法贏得與男性伴侶間平等的關係,這讓職業婦女在與同儕競爭時,處於非常不利的位置。
一份美國研究便發現,婦女如果有一個每週工作超過50小時的老公,有可能會阻礙婦女在職場上的發展;因為婦女被期待應該要做家事還要承擔大部分的照顧工作,使她可以支配使用在工作上的時間比較少。
這份研究的參與者包含8,484位從事專業工作和17,648位從事非專業工作的工作者,這些參與者都來自雙薪家庭,研究所使用的數據來自美國人口普查中心(U.S.
Census
Bureau)。研究結果發現,先生每週工作超過60小時的話,太太辭去工作的機率會增加42%;但是,如果太太每週工作超過60小時,並不影響先生辭職的機率。此外,同樣有一個每週工作超過60小時的先生,職業婦女辭職的機率增加51%,職業母親辭職的機率增加112%;相反的,不論有沒有小孩,太太長時間的工作並不會影響先生辭職的機率。
研究人員表示,對雙薪家庭來說,長時間的工作會引起職場與家庭的衝突,許多夫妻在解決這個衝突時,常把先生的職業放在第一順位;這種現象在管理階層和職業工作者的家庭中特別明顯,因為這些工作者常會過度工作,對教養子女也非常嚴謹。
資料來源: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 read more

2010.04.21
為什麼女生不能像男生一樣喝酒?
美國科學促進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最近針對酒精攝取進行了一項計畫,其中的幾項結果可以提供給青少女作為飲酒的參考:
一、青少女體內脂肪與肌肉組織的比率較青少年高,且體內所含的水分也較少,因此,喝酒以後體內的酒精濃度會比較高,也就是說青少女即便喝較少的酒,也有可能比較容易喝醉。
二、醇脫氫酶(Alcohol dehydrogenases,
ADH)是人體內的一種消化酵素,大部分的酒精都是經由醇脫氫酶分解,但是,青少女體內的醇脫氫酶較少,因此,較不容易代謝酒精。
三、青少女的體型和體重通常較青少年小,若喝相同濃度的酒精,青少女血液中的酒精濃度會上升的比較快;喝醉之後,酒精退去所需的時間也比較長。因此,青少女若酗酒,酒精中毒的風險也會比較高。
四、青少女通常偏好較甜或是和碳酸飲料混合喝的調酒,這類的酒精飲料會增加酒精滲入血管的速度。
+ read more

2010.04.08
女性和男性對麻醉劑的反應不同
最近在藥物動力學領域裡再度興起一股有關性別差異的討論,也就是女性和男性身體對各種藥物會產生怎樣不同的反應與作用,許多研究人員都已經提出相當多證據來支持性別差異的論點,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麻醉藥。
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在1999年時曾經對一份研究報告進行評估,結果發現以一般全身麻醉的狀況而言的話,相較於男性,女性較容易從麻醉中醒來,這表示在手術中女性需要的麻醉劑量應該要比男性多。另外也有研究發現在麻醉劑退去後,女性出現噁心、嘔吐等副作用的比例較男性高。
過去研發藥物的臨床試驗通常都以男性受試者為主,試驗結果則直接套用在女性身上;但是,過去的研究發現,即便控制體重的變因,麻醉效果從女性身上退去的時間較男性快兩倍,女性使用麻醉藥品所出現的副作用也較多。這樣的性別差異是藥物臨床研究者,甚至是藥品行銷人員都應該要注意的。
為了確保新藥研發也會注重女性用藥者的權益,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在1993年推行了兩項重要政策:一、FDA研擬了一份正式的臨床試驗指引,其中強調臨床試驗應該要納入一定比例的女性受試者,且應有性別分析,以瞭解藥物的作用與效益是否有性別差異。二、FDA撤銷了1977年規定將女性排除在臨床試驗外的政策。
女性和男性的生理結構、機能不一樣,因此,在使用藥物時也可能出現不同的反應,除了女性體重較輕之外,研究人員也提出許多看法來解釋這些性別差異,包括:吸收藥物、代謝藥物的差異、肝臟酵素的影響、性荷爾蒙等。這些差異都有可能導致女性在服藥後出現較多副作用。此外,藥物臨床試驗的設計應該要能確保男性和女性用藥者的安全,但是,光是將女性納入臨床試驗是不夠的,在後續的資料使用、分析、應用時也應該要隨時注意性別所產生的影響。
資料來源:The World Anesthesia Drug Market
+ read more

2010.03.31
女性痛風的風險因子
痛風是一種普遍的關節炎,因為血液中尿酸的濃度過高所引起,當關節液中的尿酸濃度過高時,會形成尿酸結晶,引起關節腫脹與發炎。過去一般認為痛風是男性的疾病,但是有越來越多研究顯示老年女性痛風的問題也相當嚴重。最近有一篇研究發現肥胖、高血壓、飲酒等是女性痛風的主要風險因子。
研究人員分析了美國佛明罕心臟研究(_Framingham Heart
Study_)中部分參與者的資料,總共包括的2,476位女性和1,951位男性;研究開始時,參與者都沒有痛風的症狀,女性的平均年齡為47歲,男性為46歲。研究人員長期追蹤了參與者的尿酸濃度和痛風相關的風險因子,包括身體質量指數(BMI值)、飲酒、用藥、血壓、血糖、膽固醇和更年期狀態。這份研究總共追蹤了52年,大約在研究追蹤了28年後,女性出現104個痛風個案,男性則有200個;痛風的發生率在男性約是4‰,女性則是1.4‰。
研究發現女性尿酸濃度超過8mg/dL(每百毫升血液8毫克)時,罹患痛風的風險比尿酸濃度低於5mg/dL的女性高出46倍;而在同樣的尿酸濃度下,女性罹患痛風的風險比男性低許多。此外,和女性痛風有關的主要風險因子包括年齡的增加、肥胖、飲酒、利尿劑的使用和高血壓。
資料來源:關節炎與風濕病期刊(Arthritis & Rheumatism)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