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差異

氣喘的性別差異
2008.08.27
氣喘的性別差異
最近一份研究發現,在青春期前,男孩比女孩容易有氣喘的問題,但是一過青春期,情勢就逆轉了,男性有氣喘問題的比例逐漸下降,女性的比例卻不見減少,因此,青春期之後反而女性有氣喘問題的比例比較高。 這份研究的對象是1,041位有輕微或中度氣喘的孩童,年齡於研究之初界於5-12歲,其中有四成女性。研究人員每年都進行Methacholine試驗,Methacholine是一種會引起呼吸道輕微收縮的藥物,研究人員藉此來檢視孩童呼吸道和氣喘的狀況,平均進行了8.6年。結果發現在10歲時,男孩和女孩使用2mg/ml的Methacholine,都會減少20%的最大呼氣量(FEV),但是到了12歲,女孩仍維持在2mg/ml,但是男孩卻需要3mg/ml才能達到一樣的結果,且隨著年紀越大,差異性越大。 氣管的「過度敏感度」是氣喘的一個指標,從這份研究可以發現,男孩的過度敏感度隨著年齡逐漸降低,但是女孩卻幾乎維持不變。 雖然研究人員沒有受試者詳細的荷爾蒙濃度資料,但是由於此時間點正好是青春期,因此,研究人員猜測這樣的差異應該跟荷爾蒙有關,特別是雌激素和黃體激素,且更年期婦女在使用荷爾蒙療法時,也會增加氣喘的風險。 研究人員表示,這份研究的重要性,在於醫生開藥時,應針對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患者調整藥品的劑量,特別是青春期的青少年、青少女。 資料來源: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 read more
營養攝取,男女不同
2008.07.24
營養攝取,男女不同
飲食和我們的壽命、健康、生育力有很大的相關性,現在有科學家發現在攝取營養上也有性別差異,也就是說吃了對男性好的食物不見得對女性會有一樣的效果。 這份澳洲的研究發現對女性和對男性來說,食用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質的食物能使壽命的期限達到最長。但是若就生育力來說,飲食對女性和男性的影響就有很大的差異性,對男性來說,當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攝取比例達到八比一時,生育力是最好的;但是女性的攝取比例達到一比一時是最好的。不過,研究也發現,即使如此,女性和男性對食物的偏好是很類似的。 當我們在選擇食物時,必須要注意到每一個個體的特質,包括,性別、年齡等,在根據這些特質選擇適當的食物,例如,懷孕婦女和更年期婦女所需要攝取的營養素便不一樣。此外,也必須要留意到我們喜歡吃或想要吃的食物,並不一定就是對我們好的食物。  資料來源:近代生物學期刊(Current Biology)
+ read more
降血壓藥物效果有性別差異
2008.07.15
降血壓藥物效果有性別差異
左心室肥大(Left-Ventricular Hypertrophy, LVH)是心臟疾病的先兆,其症狀包括:呼吸短促、胸痛、暈眩、心跳不規律等,但是這些症狀通常不太明顯、且容易受到忽略。現市面上有兩種普遍的降血壓藥物-阿廷諾膜衣錠(Atenolol)、諾莎鉀(Losartan)對改善左心室肥大的狀況有性別差異。根據紐約康乃爾醫療中心(New York Weil Cornell Medical Center)的一份研究發現,這兩種藥物對女性的效果可能不如男性。 這份針對人體血壓狀況所做的著名研究稱為Losartan Intervention For Endpoint(LIFE),總共追蹤了五年,有超過九千位的參與者。結果發現女性和男性使用這兩種藥物,所達到降低血壓的效果是差不多的,但是,就改善左心室肥大的狀況來說,男性的效果明顯比女性好許多。 資料來源:美國心臟協會(AHA)所出版的「高血壓期刊」(Hypertension)
+ read more
醫學研究仍充滿性別盲
2008.05.27
醫學研究仍充滿性別盲
現今的醫學研究真的有注意到女性的健康需求嗎?最近有一組來自澳洲的研究人員及心臟病學家提出了這樣的質疑。為了瞭解現況,研究人員分析了400份於2003-2006年間在澳洲進行的醫學研究,且這些研究結果都曾刊登於醫學期刊。研究人員針對「這些研究的參與者的性別比」、「參與者全是男性與全是女性的比例」,以及「研究是否進行性別統計與分析」等面向進行檢視。 結果發現,乍看之下女性參與者的比例並不比男性低,所有的參與者中有73%是女性,但是,女性參與者的比例較高是因為有些大型研究僅以女性為主。若分析男、女參與者皆包含在內的研究的話,便會發現男性參與者平均是女性的三倍。而且雖然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性別是研究中很重要的變因,但是真正有做性別統計與分析的研究甚少,在藥物研究中尤其缺乏。 研究人員表示,傳統醫學研究將白人男性視為「標準的樣本」,因此認為適用於白人男性的藥物與醫療器材,便理所當然的也適用於女性和其他種族的人,但是有越來越多研究發現事實並非如此,許多疾病的發生率、對治療的反應、長期使用藥物的結果等都有著顯著的性別差異。也就是說傳統醫學的研究模型存在著很多性別盲和種族盲。此外,醫學研究仍然將女性健康的焦點放在生殖健康,而男性健康則包含所有疾病,也因此除了有關生育健康的研究之外,有關各種疾病的研究,女性參與者的比例都是很低的。 另外一組來自美國的研究人員也針對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做了檢視,結果發現只有25%的研究有做性別分析,此發現與澳洲的研究相呼應。該研究人員表示,分別針對女性和男性病人提供適合的治療和照護,是實踐全人醫療的第一步。 資料來源:Mayo Clinic Proceedings
+ read more
副作用因種族與性別而異
2008.05.19
副作用因種族與性別而異
有研究顯示,目前常用來治療HIV的抗逆轉錄病毒療法(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會因為不同種族、性別而產生不同的副作用,但是在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死亡率或停止治療的比率上並沒有顯著的影響。 費城天普大學醫學院(Temple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Ellen M. Tedaldi博士比較了接受ART的1,301名病人,其中黑人佔701名、女性佔273名。五年後,計有409件四級不良反應事件發生、176人死亡、523例ART無法阻斷任何病毒。 此數據經交叉分析後發現,與其他種族患者相較,黑人接受ART後造成心血管疾病及腎臟疾病的不良反應事件分別高出了2.64及3.83倍。而女性發生嚴重貧血的症狀比男性高出2.34倍,但研究者表示這並不意外,因為這些個案中的婦女大部分為停經前的婦女或是黑人女性。 研究者指出,醫師在使用ART治療病人時,必須要考慮到針對不同的族群和性別可能會產生不同的副作用。 資料來源: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期刊(Journal of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s)
+ read more
拉子健康 要妳/你知道
2008.04.21
拉子健康 要妳/你知道
女同志健康行為調查報告 台北市女性權益促進會2007年12月公佈臺灣第一份的女同志健康行為調查報告。台北市女權會於2007年七月至九月間以網路問卷方式,針對臺灣女同志社群的健康行為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含女同志的「婦科醫療」、「安全性行為」、「生育」與「心理支持與老年規劃」等項目。此次調查共有1523份有效樣本,問卷結果勾勒出台灣女同志社群的健康行為及現況。以下為女權會調查的結果與建議。 一、醫療系統服務不友善,醫療照護人員缺乏敏感度 調查指出女同志社群的就醫滿意度未達30%,其中28.2%的受訪者願意向醫護人員告知性傾向,而也有受訪者曾因性別氣質在就醫時造成困擾,顯示台灣現行的醫療系統對女同志並不友善。再者,訪問者中僅有8.7%的受訪者做過婦癌篩檢,曝露了女同志社群對於健康預防的資訊不足。 二、安全性行為的宣導不足 女女之間的性行為,若沒有採取安全措施,經由體液、血液也有感染性傳染病的危險。但在調查中,受訪者僅有5.5%會使用保險套或指套;而口交時確實會使用保險套或口交膜者,僅占1.4%。因政府積極宣導的安全性行為大多針對異性戀性行為和男同志間的性行為,使得女同志對於安全性行為的觀念急需建立。 三、女同志親權關係無保障 在調查中,未來想要有小孩的女同志占了66.5%,但目前社會對同志的污名嚴重影響女同志生育的意願。且台灣的社會環境並無對女同志生育的支持系統,也缺乏女同志親權的法令保障,女同志生育被迫承受高度的風險。 四、需建立心理支持系統 女同志面臨多方的生活壓力,調查中曾使用諮商或輔導機構的比例占18.6%;且50%以上希望能夠找女性或女同志心理諮商師,政府應當針對女同志族群提供相關的諮商輔導服務。 五、同志老年生活的福利制度 數據顯示會擔心未來老年生活的受訪女同志占64.9%,其中90%的受訪者認為理財投資是養老的重要規劃,並最希望獲得老年同志的健康照護資訊。因目前社會的老年制度多以異性戀為主,未將老年女同志加入老年政策之中,使女同志社群對於老年安養十分憂心。 台北市女權會希望藉由這份女同志健康行為調查報告,喚起女同志社群對於自身健康、醫療權益的重視。同時,更希望拋磚引玉,讓大眾、醫療人員、政府更進一步認識女同志的健康、醫療照護需求,並期許專家學者多進行女同志健康的相關研究。以下提供幾點建議,期盼政府及醫療體制能夠共同積極創造對性別多元族群友善的支持環境與服務。 1. 醫療系統需提升服務品質,加強培育醫療照護人員的性別平等教育,提供相關的診療需求與方針。同時也應鼓勵相關研究,提倡符合女同志族群照護需求的服務與福利制度。 2. 政府應落實多元家庭政策綱領,修法認可女同志伴侶的配偶關係,以及保障其與子女的親權;並積極創造同志友善空間與社區,讓社會逐漸打開多元的性別視野。 3. 政府應與心理諮商、輔導機構合作,將性別多元文化納入諮詢輔導培育的課程,使其具備性別敏感度與觀點的服務。 4. 政府應規劃保障老年同志生活的福利政策,並積極宣導現階段的政策措施,使女同志社群了解可享的福利。 詳細報告內容請見「台北市女性權益促進會」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