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女人的膝蓋比男人脆弱?
2016.03.28
為什麼女人的膝蓋比男人脆弱?
位於膝蓋處的前十字韌帶(或稱ACL,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是連接股骨(大腿)和脛骨(小腿)的重要韌帶,若此韌帶受傷,將是項嚴重的運動損傷。以足球員為例,前十字韌帶受傷者能重返球場的機率不到一半;此外,亦會造成一些永久性的傷害,如膝關節不穩、改變步態和早發性關節炎,對日常生活影響甚鉅。據統計,女性運動員的前十字韌帶受傷的機率是男性運動員的1.5~2倍。造成此種差異的原因為何?近日一份美國的研究報告或許提供了解釋。   來自德州大學醫學分部(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edical Branch at Galveston)的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國家保險理賠與處方開立資料庫中23,428名年齡15~19歲且ACL損傷女性的數據,分析結果指出,平日有服用生育控制藥物者較不需要接受矯正手術。   研究人員說明,女性雌激素會使ACL較為脆弱,造成女性更容易遭遇ACL損傷。過去曾有研究指出,許多女性的ACL損傷發生在月經週期中雌激素分泌旺盛的時間點。而由於生育控制藥物能夠減少並穩定女性體內的雌激素濃度,這可能可以阻止ACL週期性弱點的發生。   研究人員說明,在所有的年齡組中,15~19歲女性的ACL損傷發生率是最高的。青春期時女性身體經歷的變化-體內雌激素分泌急遽上升以及腿部骨骼發育-或許可以解釋這個年齡層的年輕女性大量發生ACL損傷的原因。但同時,與其他年齡組相較,這個階段的女性使用生育控制藥物的可能性也較小,低了22%。   計畫主持人Aaron Gray表示,考慮到生育控制藥物能夠對於雌激素分泌產生的影響,接下來他們將會檢驗投以口服避孕藥是否是減輕女性ACL損傷程度的可行療法。   資料來源: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Exercise(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 read more
胖就一定性早熟?對男孩而言並非如此
2016.02.02
胖就一定性早熟?對男孩而言並非如此
過多的體重往往會讓女孩的青春期提早開始,不過,發生在男孩身上的狀況可能就不是那麼簡單了;根據美國密西根大學C.S.莫特兒童醫院的最新研究發現,雖然過重的男孩跟女孩一樣都較早步入青春期,但是,肥胖的男孩卻有青春期延後發生的現象。   這份研究總共分析了超過3600名年齡介於6~16歲男孩的資料,其中49.9%為白人、25.8%非裔以及24.3%西班牙裔;這些資料皆來自於美國小兒科醫學會臨床醫師的評估報告。資料內容包含身高、體重與青春期發展狀況的測量值,如睪丸的大小,以及於英國兒童發展學者James Mourilyan Tanner所提出之「青春期性徵分期(Tanner stage)」中所屬的階段。   研究人員將身高體重換算為BMI值,並依其將資料分為正常、過重以及肥胖3個組別,並以Tanner的發展階段比較分析不同組別男孩的發育狀況。   分析結果可以看到,與正常體重的男孩相比,過重的男孩較早步入青春期,而肥胖男孩的青春期卻開始的較晚。   不過,研究者補充,這樣的狀況雖然在白人與非裔男孩身上可見,但是在西班牙裔男孩身上卻不顯著。同時,研究者也強調此次研究唯一探索性研究,僅能呈現有這樣的差異,但尚未能探究原因。呼籲未來應進行涵蓋更多種族、性別、BMI值與青春期各發展階段的相關研究。   雖然這次的研究未涵蓋亞洲全體,也未能確定台灣的孩童是否會發生一樣的狀況,但過去確實已有研究證實:過多的身體脂肪會導致男孩的身體過量分泌女性荷爾蒙激素,研究者也推測這是導致青春期延遲的可能原因。而除了對於發育的影響之外,肥胖也確實會造成身體負擔,提高內分泌失調、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因此,仍要在此提醒大家多加注意家中孩童的身體狀況。     資料來源:Pediatrics    
+ read more
從3個研究看預防孕婦、小孩高血壓的新觀點
2015.11.27
從3個研究看預防孕婦、小孩高血壓的新觀點
  過去預防高血壓一直著重在中高齡人士的健康,但是最近有一些研究針對孕婦及小孩的高血壓提出新觀點,呼籲大眾重視、了解此事的重要性。   第一項研究目的在了解過重及肥胖青少年被診斷有高血壓的程度。醫學博士Brian Sykes與其團隊檢視美國Nemours健康照顧系統(Nemours Health Care System) 的電子醫療紀錄,並找出6,604名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在前15%且在2010-2014年間有3次以上血壓高於120/80毫米汞柱的記錄的12-17歲青少年。研究發現,當中只有255名(3.8%)在研究期間被診斷有高血壓,而未被診斷出來的(96.2%)較不屬非裔美國人、較沒有醫療補助或較不會找專科醫師看診。Sykes博士說明,未來應有更多的資源與努力投入在改善青少年高血壓的監測與診斷上,以降低屬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的青少年的罹病率及死亡率。   第二項研究在了解到鉛金屬會導致腎臟中毒,進而影響血壓的控制後,想要了解懷孕期間或處於襁褓中的寶寶暴露於鉛金屬,是否能預測4歲小孩的高血壓。他們運用397名母子的資料,分析母親在妊娠二、三期及生產時及小孩在出生、一歲及兩歲時所採集的血液樣本。研究發現,小孩的高血壓與在懷孕期間暴露於鉛金屬中相關,但是與襁褓中暴露於鉛金屬中無關。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Icahn School of Medicine at Mount Sinai)的博士Alison Sanders說明,這些發現顯示妊娠期間可能是疾病發展的關鍵,進一步指出或許有機會利用妊娠期間來預防高血壓。   最後一項研究則欲了解由細胞演化出的微粒體(cell-derived microparticles)對妊娠毒血症(preeclamsia)的影響,即一種孕婦罹患高血壓且尿液中有蛋白時會發生的疾病。由Berend Isermann帶領的研究團隊當中,Shrey Kohli發現促進凝血的微粒體(procoagulant microparticles)會導致老鼠胎兒死亡、妊娠毒血症、胚胎生長受限及胎盤異常,這種由微粒體產生的變化也與胎盤發炎及腎臟異常有關。Kohli說明,研究發現建立了微粒體在懷孕期間的角色及對疾病發展的重要性,並且他們也運用各種方式預防微粒體產生的傷害,進一步提供了相關藥物的治療目標與具潛力的治療策略。   過去在高血壓這個議題上主要被關注的對象是中高齡的男性,但是這些研究的結果提醒了我們也應該重視女性、青少年及嬰兒的高血壓風險,且三者皆因特殊的風險導致高血壓。透過了解這些風險,我們才能進一步有效預防疾病發生。     資料來源: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        
+ read more
網路是增加青少年高血壓風險的原因?
2015.10.14
網路是增加青少年高血壓風險的原因?
  對許多年輕人而言,網路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事物,與同儕互動、休閒娛樂都仰賴網路。不過,近日一份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花費過多時間使用網路的青少年較可能有不健康的體重增加,最終將導致較高的高血壓風險。   這項由美國底特律(Detroit)亨利福特(Henry Ford)醫院的Andrea Cassidy-Bushrow所主持的研究總共有335位年齡介於14~17歲的青少年參與。研究人員安排每位參與者接受體能測驗,並於測驗過程中測量他們的血壓。同時,也要求每位參與者完成總計有55道題項的問卷,以利研究人員蒐集其過去一週的網路使用狀況。根據此份研究的定義,造訪網站、收送電子郵件、即時通訊、玩遊戲、做作業、購物、下載軟體與製作、維護網頁等都屬「網路使用」的範疇。一週使用網路達25小時者被視為是重度網路使用者。   根據研究分析結果,335位青少年當中總共有134位為重度網路使用者,其中26人的血壓高升;同時,與輕度網路使用者相比,43%的重度網路使用者有過重的問題。   Cassidy-Bushrow強調,青少年不論是在使用電腦或智慧型手機上網時,都應該定時休息;也應養成體能活動的習慣。她建議孩童與青少年使用網路的時間應控制在一天不超過2小時,一週不超過5天的範圍內。       資料來源:Journal of School Nursing      
+ read more
沉溺3C產品  青少年骨骼健康恐受損
2015.06.24
沉溺3C產品 青少年骨骼健康恐受損
  3C產品日新月異發展快速,因擔心3C產品對孩子身心可能有不良影響,身為家長可能常花盡心思避免讓家中正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沉溺於其中。根據多項研究指出過度使用3C工具(如:電視、電腦及智慧型手機等)會對健康有負面效應,美國兒科醫學會已經建議,孩童及青少年/女每天使用時間應少於兩小時,同時兩歲以下的孩童則應避免接觸。   過去已有研究指出,兒童及青少年花過多時間坐在這些 3C產品的螢幕前,將可能使血壓、焦慮感升高,且會造成睡眠品質變差,對身體健康有害。日前一項挪威研究針對以螢幕為主的3C數位媒體進行研究,發現青少年花愈多時間在這些東西上面,他們整體的骨骼健康表現愈差,但在青少女身上並沒有相同情形。   在這項研究中,主要研究者Anne Winther與她的研究團隊選擇骨骼健康這個過去少有研究且未有明確定論的主題,對961位15-17歲的青少年/女展開調查,分別在2010-11及2012-13年進行兩階段的研究。參與者在研究中被詢問包括平日在放學後及假日時使用電腦、看電視及電影的時間長度;菸酒、軟性飲料及鈣攝取狀況等與骨骼健康相關因子的資料;以及每周活動量。之後並用X光吸收儀測量參與者的骨密度,同時BMI值及體內維生素D含量資料都一併加入進行評估。   研究分析發現,青少年平日(4小時)及假日(5小時)都比青少女(3小時;4小時)花較多時間待在3C產品螢幕前,且無論男女,只要花愈多時間在3C產品上,進行其他體能活動的時間就愈少。同時,這些久坐於螢幕前的青少年,全身所有部位的骨密度也比較低,但青少女則無相同情形,青少女久坐於螢幕前,只輕微與發生股骨頸部位骨密度下降有關,研究推測造成性別差異的原因,可能是男女體內脂肪的分布與荷爾蒙不同所影響。   研究團隊表示,雖然這項研究屬於觀察性質,卻是首個以重複測量方式來呈現青少年/女骨骼健康與久坐於3C產品螢幕前之間關連性的研究,對公共衛生來說具有重要意義,未來應密切追蹤發展。英國兒科學及兒童健康皇家學院Benjamin Jacobs博士針對此研究結果也強調,兒童及青少年/女應透過適度運動、限制每天待在3C產品螢幕前應少於4小時、並適度補充鈣補充品,來改善骨骼與整體健康。       資料來源:BMJ Open期刊      
+ read more
能量飲料:少年人的「戕」心劑?!
2015.04.13
能量飲料:少年人的「戕」心劑?!
  能量飲料(又稱機能性飲料,如X牛一類宣稱能提振精神、減少疲勞的飲品)素來被認為能減輕疲勞、提升身體與精神上的表現,然而最近來自加拿大一篇文章指出,能量飲料的行銷策略可能使人忽略其成分對心臟健康的不良影響。   能量飲料有高含量的咖啡因,同時也可能含有其他成分,同樣有咖啡因的效果卻不易被察覺,如瓜拿納(guarana),一個作用與咖啡豆中的咖啡因極為相像的巴西植物,但濃度卻比前者高兩倍。雖然普遍認為咖啡因對人體來說是安全的,但是仍有研究持相反意見。另一方面,瓜拿納與能量飲料中其他成分如人蔘、能抑制神經作用而減緩焦慮的牛磺酸(Taurine)等交互作用下,可能引發更多心臟風險。   由醫學博士Fabian Sanchis-Gomar帶領的研究團隊指出,能量飲料可能引發健康的年輕人死於心臟疾病;而對有潛在心臟疾病的人來說,突發性心律失常死亡症候群或心律不整的風險也會顯著提高。甚而,連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好發的心房顫動,也出現在一位踢完足球後喝下能量飲料的13歲男孩身上。   根據研究,2007年美國有5,448人被診斷為咖啡因過量,其中有46%為19歲以下的年輕人。研究數據反映除了能量飲料外,生活中充斥著其他含有咖啡因的食物,如口香糖、喉糖、口溶片,導致年輕人容易食用過量的咖啡因。   面對這種危機,Sanchis-Gomar博士建議醫療人員應主動了解年輕病患是否飲用能量飲料,注意攝取過量的症狀;並且應與之討論單獨飲用能量飲料及與酒精混合飲用的危險。同時,醫療人員也應了解目前市面對咖啡因的管制不足以及能量飲料成分彼此作用後對身體產生的不良影響,讓家長及孩童知道過量咖啡因背後存在引發心律不整、焦慮、恐慌症等風險。Sanchis-Gomar強調這份衛教知識傳遞極其重要,因為家長與老師經常不經意地傳遞與能量飲料有關的錯誤觀念。       資料來源:Canadi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