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差異

糖尿病縮短平均壽命
2007.06.15
糖尿病縮短平均壽命
根據六月份美國內科學誌(Archive of Internal Medicine)期刊的一份研究發現,女性和男性50歲以上罹患糖尿病的話,女性糖尿病病患的平均壽命比一般女性短8.2年、男性則短7.5年;且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會增加。 這份研究的Oscar H. Franco教授和其研究團隊,使用的是Framinghan Heart Study的資料,這份資料是針對1948-1951年間5,209位28-62歲的女性和男性,後續追蹤超過46年。研究人員大約每間隔12年做一次追蹤,至今已於1956-1958、1969-1973、1985-1989年間追蹤過三次;追蹤的工作一直維持到參與者罹患心血管疾病或是死亡,而研究人員在每一次追蹤後,都會評估這些參與者的糖尿病病況。 結果發現,若有糖尿病的話,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兩倍;而若糖尿病病患本身原本就已經有心血管疾病的話,女性死亡的風險比一般女性高兩倍、男性則高1.7倍;女性的平均壽命會縮短8.4年、男性則會縮短7.8年。 患有糖尿病的病患,若年齡超過50歲,不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和死亡率會明顯的上升;而不論有沒有心血管疾病,平均壽命也都會比一般人短。可見老年健康的議題宣導和政策推動上,應該要注意預防糖尿病的重要性,而增加運動量和健康飲食就是預防糖尿病很關鍵的策略。
+ read more
性別影響癌症發展
2007.06.11
性別影響癌症發展
美國南加州大學醫學院教授Heinz-Josef Lenz所主導的一項研究發現,女性和男性的直腸結腸癌病患,因為生理上的差異,腫瘤發展或轉移的狀況也會有所不同。這項研究結果在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於6月4日在芝加哥所舉辦的年會上發表。 這份研究的參與者是74位女性和78位男性病患,這些病患都有使用5-fluorouracil和oxaliplatin抗癌藥物;研究人員使用分子標誌(molecular marker)來檢視與癌症腫瘤發展相關的12個基因,再分析這些基因與存活率和腫瘤生長狀況的相關性。結果發現會影響直腸結腸癌發展的基因,對女性和對男性來說是不一樣的。 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性別在直腸結腸癌的發展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這次的研究結果是很關鍵的,因為這是在分子生物的研究領域裡,第一次以基因表現來預測直腸結腸癌的存活率和發展狀況,也確實發現其中會有性別差異。
+ read more
兒時過重增加氣喘風險
2007.04.09
兒時過重增加氣喘風險
最近一篇發表在歐洲呼吸系統期刊(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的研究發現,女性若在兒童時期過重或肥胖的話,成人後罹患氣喘的風險就會增加。 這份研究的參與者,包括365位男孩和388位女孩,這些孩童在研究開始時都沒有氣喘的徵兆;研究從1968年開始,從孩童7歲一直追蹤到32歲,結果發現,若以孩童七歲時的體重為準,過重或肥胖的女孩,長大後罹患氣喘的機率比一般女孩高出三倍,但是這個現象在男性身上卻沒有觀察到。 研究人員表示,肥胖會影響肺功能,也可能因此影響氣喘的風險;此外,也可能和荷爾蒙有關。
+ read more
阿斯匹靈降低女性死亡率
2007.03.29
阿斯匹靈降低女性死亡率
最近美國一份發表在美國內科學誌(Archive of Internal Medicine)期刊的研究發現,婦女若每天使用中低劑量的阿斯匹靈,除了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死亡率之外,還可以降低總死亡率。但是,這份研究和先前其他研究的結果並不相同,特別是健康的婦女是否適合使用阿斯匹靈來預防心血管疾病,更是引起相當大的爭議,先前一份Women’s Health Study的研究,追蹤了40,000位婦女11年,就沒有發現阿斯匹靈的使用和總死亡率有相關性。 這份研究所分析的資料是擷取自另一份叫做Nurses’ Health Study(NHS)的研究,總共包括80,000位女性護士,研究人員從1976年開始追蹤了20年,這些參與者在研究一開始時,都沒有罹患心血管疾病或癌症。結果發現,和沒有服用阿斯匹靈的女性比較起來,有服用的人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降低38%、癌症降低12%、總死亡率降低25%。而且服用阿斯匹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只要五年的服用期便能有顯著的差異,但是在降低癌症的死亡率上,則需要十年。 研究人員強調,根據這份研究,阿斯匹靈的效益僅侷限在中低劑量的使用量,而且是在年長和心臟疾病高風險的婦女身上較有效。 阿斯匹靈最初只建議給年長和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的婦女使用,例如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肥胖的女性,雖然NHS的研究結果發現阿斯匹靈可以降低總死亡率,但是,專家仍表示,不能因為NHS的研究結果就推翻先前的理論,阿斯匹靈不能被視為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也不建議所有的女性使用,更何況阿斯匹靈還可能會有消化道出血等副作用,應該要和醫生諮詢過後,再決定要不要服用。此外,也要注意到阿斯匹靈對於女性和男性的效益不同,根據目前的研究結論,阿斯匹靈能預防女性中風,尤其是65歲以上的女性,但不能預防心臟病,男性則剛好相反。
+ read more
高血糖增加癌症罹患率
2007.03.26
高血糖增加癌症罹患率
一份發表在「糖尿病照護」(Diabetes Care)期刊的瑞典研究發現,女性空腹時的血糖濃度過高,罹患癌症的風險也越高,但是對男性而言卻沒有影響。 研究人員追蹤了2,478位40-69歲的癌症病患長達13年,其間紀錄了病患空腹和注射葡萄糖後的血糖濃度,發現若按照女性空腹時的血糖濃度高低來排序,血糖濃度於前四分之一的女性比後四分之一的女性,罹患癌症的風險高出26%;此外,女性空腹血糖濃度過高和胰臟癌、乳癌、子宮內膜癌的相關性特別高。 研究人員表示,研究結果不會受到BMI值的影響,因此,每個人都應該注意隨時注意自己的血糖濃度,若血糖濃度未在標準範圍內,可以藉由生活方式來降低血糖濃度和癌症的罹患率。
+ read more
肥胖≠心血管疾病?
2007.03.20
肥胖≠心血管疾病?
在2005年11月時,女性健康研究協會(Society of Women’s Health Research)舉辦了有關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工作坊,並針對美國健康與肥胖研究協會的工作小組報告(U.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Obesity Research Task Force report)提出建議,整份工作坊完整的結論報告發表在今年3月份的醫學研究期刊(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Medicine)。 學者於工作坊中表示,肥胖和心血管疾病一直以來都被劃上等號,但是,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關係是很複雜的,其對健康的影響也是很廣泛、甚至個別差異性很大,而我們對其間的瞭解卻很貧乏;因此,應該要有更多的研究來釐清其相關性,尤其是針對男性和女性生理上的不同,將性別納入研究分析將會是未來很重要的方向。 此外,學者也針對未來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未來的研究應該要多瞭解男性和女性的脂肪組織,其形成與分佈有何不同。 二、男性和女性生命週期的不同,研究其差異有助於瞭解,為何女性心臟疾病的好發年齡通常比男性晚十年。 三、計算熱量攝取、消耗和定義肥胖及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工具應該要重新定義,並且針對不同性別發展。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肥胖一直被視為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如今有學者對此提出質疑,同時,也強調過去研究中性別分析的不足;究竟肥胖與心血管疾病的相關性有多高?其間有沒有性別差異?有關疾病的研究、風險測量的工具夠不夠客觀?這些都值得我們思考。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