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差異

中風症狀,女男不同
2007.03.05
中風症狀,女男不同
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的會議中,有一份研究發現,女性中風病患所出現的症狀常和教科書上所舉的例子不同,也就是說,女性中風常出現的都不是典型的症狀。過去醫學研究及臨床實驗都是以男性為主,因此,所謂「中風的典型症狀」就是指「男性中風的症狀」,而女性的症狀就只能被歸類為「非典型症狀」。 這份研究包含了16個醫學中心的急診室資料,其中中風病患有1724位,醫護人員將病患所轉述的中風症狀登入資料庫中,研究人員再將資料庫中的紀錄和典型的中風症狀做比較。結果發現其中女性出現典型中風症狀的機率,比男性低三分之一。因此,若女性出現非典型的中風症狀,醫護人員便有可能認為病患不需要做腦部掃瞄,而錯過了後續的重要治療。研究人員相信,這有可能是女性的中風病患較容易接受不積極的治療的原因。 根據這份研究,女性最常出現的五大症狀為: 1. 失去意識或是昏厥 2. 呼吸困難 3. 常跌倒或是發生意外 4. 身體不適或是疼痛 5. 抽筋 而根據美國心臟協會,典型的中風症狀為: 1. 臉部、手臂和腳突然的麻痺或是無力,這個症狀女性和男性反應有出現的機率大致相同。 2. 突然暈眩,有言語和理解上的困難,這個症狀女性和男性反應有出現的機率大致相同。 3. 突然視力變差,這個症狀較少出現在女性身上。 4. 突然頭昏,失去平衡或協調,而無法行走,這個症狀較少出現在女性身上。 5. 突然因為不明原因頭痛的很厲害,這個症狀女性和男性反應有出現的機率大致相同。
+ read more
男女自殺風險大不同
2007.01.31
男女自殺風險大不同
      一份發表於美國精神病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的研究發現,預測重鬱症後的自殺因子男女大不同。自殺行為中的性別差異其實很早就被發現了,過去研究顯示男性的自殺死亡率較高,而女性嘗試自殺的比例較高。   為了瞭解自殺危險因子是否存在性別差異,研究者檢視314名重鬱發作(major depressive episode)後尋求治療的重鬱症、躁鬱症患者,其中女性184名、男性130名。   研究過程中,4位病患自殺身亡、48位患者嘗試自殺,共佔總人數的16.6%,其中女性企圖自殺人數比例為男性的兩倍。綜觀研究結果,發現男女自殺風險的因子確實不同(見表一),對男性而言,涉及下列相關因子將提高至少三倍的自殺風險,對女性而言,曾經嘗試自殺者將提高六倍的自殺風險,且每多一次嘗試自殺將提高三倍的自殺風險。   男女自殺風險因子 男性 女性 1.          個人與家族的自殺史 2.          藥物使用史 3.          吸菸 4.          邊緣性人格疾患 5.          早期與家人分離 1.          自殺意念 2.          先前自殺的致死率 3.          敵意 4.          個人的憂鬱症狀 5.          生存意念低落 6.          邊緣性人格疾患 7.          吸菸     由Oquendo’s領導的研究團隊更進一步指出,在上述因子中能夠有效作為未來預測自殺風險者,在男性為吸菸和家族自殺史,在女性為個人自殺史、自殺意念和吸菸。預期該研究可以改善目前對於重鬱患者自殺風險的評估,並可作為未來自殺評估與預防相關研究的指引。
+ read more
心血管疾病男女大不同
2007.01.22
心血管疾病男女大不同
過去有關心血管疾病的研究,陸陸續續都發現對於心臟病的存活率、檢測工具、發生率、治療和症狀都有明顯的性別差異,由加拿大健康研究中心(Canadian Institute of Health Research)和加拿大心臟與中風基金會(Heart and Stroke Foundation of Canada)所資助的研究計畫-GENISIS project,將過去有關心血管疾病的研究重新整合,並全面檢視性別在心血管疾病中扮演的角色。 這樣研究計畫發現了以下幾項結果: 1. 青少年的血壓普遍比青少女高,成年男性的血壓也較高,女性通常要到了更年期之後血壓才會超過男性。 2. 過去一直認為心臟病的症狀就是胸口有壓迫感或是胸痛,但是後來發現女性心臟病的症狀卻不是如此,女性反而比較容易感到暈眩或是作嘔。 3. 通常用來檢查心血管疾病的造影術,在檢測女性的心血管疾病病患時,無法檢查出異狀。 4. 大部分用來治療心臟衰竭的藥物,雖然對男性和女性都有效,但是發揮藥效的程度卻不一樣;例如,血管升壓素轉換媒抑制劑(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yme)對男性較有效,血管升壓素接受器拮抗劑(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則對女性較有效。 研究負責人表示,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深入地瞭解心血管疾病中,包括發生率、症狀、檢測方式、治療方法等的性別差異,和這些差異究竟有多少、差異點在哪裡;未來甚至很有可能是根據病患的性別來選擇心血管疾病的藥物、診斷和治療方法,此外,研究人員也呼籲,應該要正視女性健康自覺的重要性,讓女性瞭解心血管疾病的性別差異,以免因為自己的症狀不是「典型的」心臟病症狀,而延誤就醫。 這項計畫目前持續在研究其他檢測心臟疾病的方法,讓女性病患檢測的準確度能和男性一樣,另外,也檢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指標-高血壓和肥胖,是否也有性別差異。
+ read more
基因性別差異影響血壓
2007.01.11
基因性別差異影響血壓
人體的心臟和腎臟內有許多不同的基因,這些基因在調節心臟的速度和腎臟的功能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最近一份新的研究發表在高血壓期刊(Hypertension),發現這些基因會影響血壓的升降,但影響血壓的基因種類,和其影響的程度在男性和女性身上是不相同的。 這份研究的參與者是611位男性和656位女性,全部為白人,其中包括高血壓和低血壓患者;研究人員總共分析了50種基因,其中有六種基因對血壓有顯著的影響,但是這些影響血壓的基因在男性和女性身上卻不是同一種基因,換句話說,就是控制腎上接收器的beta-1和alpha-2基因會影響女性的血壓,而beta-2和控制體內一種叫做血管加壓素原(angiotensinogen)的基因則會影響男性的血壓。 研究結果再次證實,在某些特定的基因裡的確存在著性別差異,以這篇研究為例,即發現在接受高血壓治療時,體內會有接收器吸收藥物,但是由於基因的差異使這些接收器的反應程度不一,因此,同樣的藥物在男性和女性身上影響的程度也不一樣,這個發現對於醫師在選擇降血壓的藥物時,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 read more
心臟病存活率的性別差異
2006.11.23
心臟病存活率的性別差異
不久前有研究指出女性心臟病的短期存活率較低,近期也有兩篇關於性別與心臟疾病的研究發表,再次驗證前述的論點,也重申性別差異在預防和治療疾病上的重要。 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醫學中心的心臟學家蒐集了過去五個臨床試驗有關心臟疾病的藥物使用和治療方法的資料,總共包含11,642位病患,其中大約有24%是女性;結果發現女性罹患的心血管疾病較男性輕微,而且在病患出現心臟衰竭症狀後,女性通常活的比男性久。 另一份研究是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的研究,樣本是21,565位在1995年因為心臟病而住院的病患;研究結果發現女性在出現第一次心臟病症狀後,28天內死亡的機率比男性高出70%,5年內死亡的機率比男性高出52%,但是,5年之後,女性心臟病的死亡率卻大幅下降;研究人員解釋,年長的女性在短期死亡率高的原因有可能是因為年齡較高、附帶有其他疾病的比例較高(例如:糖尿病)等,較年經的女性則有可能因為不願就醫或是不容易被診斷出心臟疾病而延誤病情,而女性長期存活率高有可能反映了女性生理上對抗心臟病的優勢。
+ read more
女性心臟病的短期存活率較低
2006.10.19
女性心臟病的短期存活率較低
雖然女性和男性相較之下,較不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但是在西方社會裡,心血管疾病卻是很多女性的死因,而且近年來女性死於心血管疾病的人數已經超越男性;一篇發表在歐洲心臟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的研究發現,就長期的觀察來說,性別並不會影響心臟病存活率,但是,如果是短期的話,女性的死亡率會比男性高。 研究人員追蹤了1,575名女性和3,902名男性病患2.7年,研究目的是為了要瞭解在高風險的心臟病病患中,性別會不會影響其存活率;在研究期間,有327位女性和619位男性去世,就長期的存活率而言,是沒有性別差異的,但是,若就住院期間的死亡率來說的話,女性的死亡率要比男性高57%;此外,研究也發現,和男性比較起來,女性的平均年齡較高、有較多心臟衰竭的症狀,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膽固醇的風險也比較高,而且較不容易獲得血栓溶解劑的治療。 研究人員推測,以短期來說,女性心臟病的高死亡率有可能是因為性別差異,也有可能是因為住院接受治療時的差異,最近有研究就表示罹患心臟病的女性在醫院較無法得到積極的治療;此外,由於醫學一向為男性所主導,許多心血管疾病的症狀皆以男性的症狀為主,女性的症狀被忽略,而導致延誤就醫。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