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4
女性比男性更多頭痛,為什麼?
如果你因頭痛而受苦,你並不孤單。新的研究報告指出,頭痛影響全球一半人口,而女人比男人更普遍。
研究人員檢視1961年到2020年底發表的357個研究的數據,發現世界上超過一半的人口
(52%) 患有一種頭痛,包括14%偏頭痛、26
%壓力型頭痛及5 %的人一個月中超過15天的頭痛。
此外,研究人員估計,全球每天都有近16
%的人有頭痛,而其中約一半的人 (7 %)
患的是偏頭痛。
所有類型的頭痛,女人都比男人更普遍,特別是偏頭痛
(女17%,男9%),和一個月超過15天的頭痛
(女6%,男少於3%)。
為什麼女性較會頭痛?
女性比男性更常見頭痛有幾個原因。首先,荷爾蒙變化在頭痛和偏頭痛發作中起著重要作用。有些人在他們的月經期間因為雌激素下降而經歷偏頭痛。
其次,女性可能有姿勢的問題,導致頸部和肩部緊張,這些都會轉移到你的頭上。
睡眠不足和壓力會導致更頻繁的頭痛。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遭受這兩種現象的折磨。
挪威科技大學研究主導作者Lars Jacob
Stovner:「我們發現全球頭痛疾病很普遍,不同類型的頭痛負擔可能衝擊許多人。我們應該經由預防和較好的治療來減輕這個負擔。」
這項分析中大部分的研究,包括成人20-65歲,但有些包括超過65歲的成人,和兒童,年紀最小的只有5歲。
此研究發表在4月12日《頭痛和疼痛》期刊。
編譯來源:Health Day (2022.04.12)
+ read more
2022.05.04
人工流產即將遭禁?美國各地湧現抗議
(美國時間2022年5月3日加州抗議現場)
一份內部外流文件顯示,美國最高法院準備推翻1973年「羅訴韋德案」的歷史性裁決,人工流產可能即將遭禁。此一消息持續延燒,憤怒的群眾聚集在華盛頓最高法院前抗議,加州等地也陸續出現抗議群眾,聲援女性自主。
最高法院將從根本否定人工流產權?
目前在美國,女性懷孕24週內可選擇人工流產,最高法院正在討論州政府是否可以禁止女性進行人工流產。
這份從最高法院內部外流的文件,是針對密西西比州反人工流產法案「Dobbs
v. Jackson Women's Health
Organization」的意見書草案,根據這份意見書,大法官們將允許密西西比州反人工流產法生效,並宣告人工流產權的保護失效。
台灣會如此發展嗎?
在台灣,一般情況下,成年女性懷孕24週內可選擇人工流產。
前兩、三年也曾有宗教團體提出要限縮人工流產的執行,例如「懷孕8週後禁止人工流產」的公投提案。人工流產在台灣是否可能遭到禁止,引發關切。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表示:「因為國情不同,台灣不太可能有這樣的發展。美國最高法院宗教意識形態的操作罔顧女人健康和生命,令人遺憾!這幾年來,天主教大國,如:哥倫比亞、墨西哥、阿根廷等中南美洲國家,都逐漸對人工流產鬆綁,這是在宗教以外看見人民的需求,並以具體的方式來回應,這才是政府保障人民健康與生命負責任的作法。」
+ read more
2022.05.03
BMI值沒有告訴你的事!
身體質量指數
(BMI)一直是醫療體系用來衡量健康的指標。但是,越來越多的專家質疑它的準確性以及健康從業者將其用作健康單一指標的執著。
這是您需要了解的有關 BMI
的所有信息,以及為什麼將其用作衡量您健康的唯一指標是無稽之談,從快速的歷史課開始。
BMI 是從哪裡來的,為什麼它與健康有關?
BMI 的概念是由比利時統計學家Lambert Adolphe Quetelet於
1832 年 (是的,差不多 200 年前!)
提出的,他被要求創建對「普通人」的描述,以幫助政府估計普通人群中的肥胖人數。
100
年後在美國,人壽保險公司開始將人們的體重與類似個體人口的平均體重進行比較,以預測死亡風險,作為計算保險費的依據。
美國生理學家安塞爾·凱斯 (Ancel Keys)
對這種有點不科學的方法感到惱火,他使用 Quetelet
的測量方法完成了對 7,000
名健康男性的研究,發現這種方法是一種更準確、更簡單的健康預測指標,而且價格也不貴。
Quetelet 的計算隨後更名為
BMI,並被用作健康的主要指標,這要歸功於隨後的研究證實,隨著
BMI
的增加,心臟病、肝病、關節炎、某些癌症、糖尿病和睡眠呼吸中止的風險增加。
它的使用很快就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今天,從醫生的手術室到健身房,BMI
無處不在。
那麼BMI是衡量健康的準確指標嗎?
簡而言之:不是。這就是為什麼:
1.BMI錯過了一個更重要的衡量標準 —體脂百分比
BMI
是基於體重,但一個人的疾病風險與體脂有關,而不是體重。
雖然體重包含了體脂及肌肉,而肌肉比脂肪密度大得多。
因為 BMI
計算器無法區分脂肪和肌肉,所以人們很容易被錯誤分類。在極端情況下,BMI
將處於健康顛峰狀態的運動員分類為幾乎超重,例如短跑運動員Usain
Bolt,而美國足球運動員Tom Brady則為肥胖。
2.BMI不測量體脂分佈
大量研究發現,具有相同 BMI
的人可能具有非常不同的疾病風險特徵,這主要取決於脂肪在體內的分佈位置。這是因為並非所有的脂肪都是平等的。
如果你的腹部有脂肪,你患慢性病的風險比臀部周圍有脂肪的人高得多,因為這是你有多少內臟脂肪的指標
—腹部深處的脂肪類型會增加您患中風、2
型糖尿病和心臟病的風險。
在白人人群中,女性腰圍超過 80 厘米,男性腰圍超過
94
厘米與慢性病風險增加有關,而對於亞洲人群則為,女性腰圍超過
80 厘米,男性腰圍超過 90 厘米。
3.BMI沒有考慮人口統計學差異
BMI 是我們都不喜歡的東西 —種族主義和性別歧視。
當 Quetelet 創建和 Keys 驗證 BMI
時,他們主要研究男性、中年盎格魯-撒克遜人口。儘管今天普遍使用
BMI 的計算和分類,但他們的方法仍然佔上風。
從本質上講,我們的身體具有一些由我們的性別而有的明顯特徵,包括女性通常比男性肌肉量少,脂肪量多。我們也知道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質量會減少並在身體周圍移動。
研究還證實,不同種族的體重、成分和疾病風險存在顯著差異。這包括2000
年代初期關於最佳健康的測量,亞洲人的 BMI
應該較低,而波利尼西亞人的 BMI
較高時可能更健康。
那麼我們應該使用什麼來代替呢?
體重和健康是相關,這是明確的,無數研究表顯示,肥胖或超重的人患疾病的風險增加。
我們需要關注能夠告訴我們更多關於體內脂肪及其分佈位置的方法,測量體重、腰圍、腰臀比和體脂,以更好地了解健康和風險。
我們還需要考慮許多其他方法來衡量健康和疾病的可能性,包括三酸甘油酯、血壓、血糖、心率、發炎的存在和壓力程度。
作為一個單一的衡量標準,BMI
並不是衡量健康的良好衡量標準
—它缺乏準確性和清晰度,並且以目前的形式,錯過了衡量影響疾病風險的許多重要因素。
儘管 BMI
可以成為了解您的健康狀況的有用起點,但它絕不應該是您使用的唯一測量方法。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2022.05.01)
+ read more
2022.05.02
過重是子宮內膜癌明確的風險
研究顯示,超重或肥胖會大大增加患子宮癌的風險。
他們發現BMI增加 5 點,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增加
88%,例如:如果一個165
公分的女性體重比健康標準高出12.7
公斤,她的子宮內膜癌風險幾乎翻了一倍。
英國癌症研究中心 (CRUK)
資助的研究涉及英國、美國和其他五個國家的 120,000
名女性。這是研究脂肪與子宮內膜癌之間關聯的最大研究之一。
此項研究量化了高 BMI
女性患子宮內膜癌風險的增加,並提出了這種聯繫的機制。
BMI如何影響激素和癌症風險
研究分析長期過重的影響,發現兩種荷爾蒙
─即空腹胰島素和睾丸素─ 與肥胖和子宮癌有關。
一種理論是脂肪細胞可以發出信號,告訴其他細胞更頻繁地分裂,這可能導致癌症。一些乳腺癌的發生與女性荷爾蒙雌激素有關,而脂肪細胞會產生這種荷爾蒙。
研究人員希望科學家們將來可以使用藥物來調節有患癌症風險者體內的這些荷爾蒙的數量。
CRUK 健康資訊負責人 Julie Sharp
博士說:「這樣的研究支持了一個事實,即超重或肥胖是英國癌症的第二大因素。這可以幫助我們開始查明相關的病理機制是什麼。這將在未來如何預防和治療癌症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此研究發表在BMC MEDICINE
編譯來源:編譯來源:BBC News(2022.04.19)
+ read more
2022.04.29
使用阿斯匹靈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新建議出爐
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 (USPSTF)
在4月26日更新並更改了其關於使用低劑量阿斯匹靈預防心血管疾病
(CVD) 的建議:
60 歲或以上的成年人不要以低劑量阿斯匹靈作為 CVD
的一級預防,因為內出血的風險大於好處。
對於40 至 59 歲成年人,其10 年 CVD 風險為 10%
或更高的,是否開始使用低劑量阿斯匹靈作為 CVD
一級預防應由個人決定。但是,有證據顯示,在該組中使用阿斯匹靈的淨收益很小。那些沒有增加出血風險並願意每天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的人較有可能受益。
對於40歲以下或70歲以上的人,目前並沒有足夠的研究證據做利弊的評估。
USPSTF
還作出結論,尚不清楚使用阿斯匹靈是否會降低結直腸癌發病率或死亡的風險。
此建議草案在去年11月預告,徵詢各方意見。目前公告的內容與當時一致。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2.04.26)
+ read more
2022.04.27
接種哪種疫苗最不可能得COVID19的「突破性感染」?
在完全接種疫苗的人群中,突破性的 COVID
感染最不可能發生在那些接受過 mRNA
疫苗並且在接種疫苗前感染了冠狀病毒的人群中。
該研究包括比利時超過
800萬18歲及以上的成年人,他們在 2021 年 2 月 1 日至
12 月 5 日期間完全接種了疫苗。從第二劑接種後的 14
天起,他們平均被追蹤了150 天。
突破性感染:不同的疫苗比一比
突破性感染的發病率為每 100 人/年有11.2
人。這是說,如果 100 名參與者追蹤一年,預計有 11.2
人發生突破性感染。
接受病毒載體疫苗 (Oxford/AstraZeneca 或 Johnson &
Johnson/Janssen) 的人比接受 mRNA 疫苗
(Pfizer/BNT或Moderna莫德納)
的人發生突破性感染的風險更高。
研究結果顯示,與輝瑞/BNT疫苗相比,AZ疫苗的突破性感染風險高出
68%,強生疫苗的風險高出 54%。
該研究還發現,接種莫德納疫苗的人發生突破性感染的風險比接種BNT疫苗的人低
32%。
此外,與從未感染過的人相比,那些在接種疫苗前感染了冠狀病毒的人,發生突破性感染的可能性要低
77%。
研究人員表示,18 至 64 歲人群的突破性感染率高於 65
歲及以上人群,這可能是由於社會行為的差異。
與非醫護人員相比,醫護人員發生突破性感染的可能性要低
40%,這可能是因為醫護人員在工作時的疫苗接種率高且廣泛使用個人防護設備。
感染症狀比一比
在近 217,000 例突破性感染中, 70%
有症狀,最常見的症狀是流鼻涕、咳嗽和頭痛。在接種疫苗前曾經感染的人出現突破性感染症狀的可能性比以前沒有感染的人低
62%。
先前感染、疫苗接種的混合免疫不僅降低了突破性感染的風險,而且還降低了突破性感染時出現症狀的風險,突出了其保護作用。
此研究中包括的大多數突破性感染發生在 Delta
變體占主導地位的時期,目前Omicron
變體引起的突破性感染是否也呈現類似模式,我們需要繼續監測。
此研究於 4 月 23 日至 26
日在葡萄牙里斯本舉行的歐洲臨床微生物學和傳染病大會上發表,並發表在Viruses雜誌上。
編譯來源:HealthDay(2022.04.26)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