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08
父親的心理健康恐影響孩童發展
過去多數研究都指出,母親在懷孕期間及生產後的心理健康狀況,可能會對孩童健康造成影響,但近日一項挪威研究提出另一種論點,認為父親心理健康狀況也是孩童發展狀況的風險因子之一,不如過去將所有責任都擺在母親身上。
這項研究分析3萬1千名挪威孩童及他們的家長,調查父親在母親懷孕第4-5個月之間的心理健康狀況,同時也瞭解母親狀況,及孩子在三歲時的行為、社會、情緒發展情形,包括是否曾經驗情緒不穩、吵架或出現焦慮感。
結果有3%的父親表示曾有高度的沮喪憂鬱感覺,而三歲時有嚴重情緒問題的孩童,正好他們的父親也是最憂鬱的一群,但這項研究並非呈現兩者間有直接的因果關係,目前僅發現存在關連性。研究推測,可能是父親將心理疾病的風險遺傳給小孩,也可能是母親受到父親憂鬱情緒的影響,進而傷害到未出生的胎兒。同時,母親的荷爾蒙分泌也可能受到改變,使得自己的睡眠及心理狀態變差。
這項研究的資料屬於參與者自我呈報性質,成為研究的限制之一。但這項研究提醒了醫師,當一個母親因心理問題就診時,醫師也應詢問並瞭解孩子父親的狀況,這是過去可能從未被注意的問題。
資料來源:小兒科學期刊(Pediatrics)
+ read more
2012.09.20
美研究:孩童血壓測量常被忽略
在孩童時期早期診斷出高血壓相當重要,因為通常若有高血壓症狀將會持續伴隨病患直到成年,進而導致心血管疾病及末端器官損壞。然而,近日一項美國加州大學研究發現,小兒科門診並不常替孩童進行例行性血壓測量。
愈來愈多證據促使國際相關健康團體訂立小兒科高血壓測量建議,但各團體指引對於頻率的建議並未一致,因此這項研究的團隊欲探究實際狀況為何。研究檢視2000-2009年間美國3-18歲孩童的國家門診資料,結果發現,高血壓測量的篩檢頻率從第一年的26%上升至最後一年的41%(p<0.0001),其中以3-7歲孩童的比例最低,過重診斷的預防性門診量血壓的比例為84%,而小兒門診則為35%。且年紀愈長、門診時間長及過重診斷的患者進行血壓測量的機會較大。
研究調整過重或肥胖因子後,發現孩童的性別或族群並未影響研究結果,而研究的限制則包括有些孩童可能接受了血壓測量卻未登錄在調查系統中、研究無法界定在不同門診中篩檢的適切性、以及無法找出每年至少測量一次血壓的病患等。
研究表示,在研究中有幾乎一半的3-7歲孩童沒有在預防照顧門診時測量血壓,但年紀愈小的孩童若有高血壓,較有可能本身有潛在的病症以及造成高血壓的其他問題存在,因此更須強調幼小孩童量血壓的重要性。
資料來源:兒科醫學期刊(Pediatrics)
+ read more
2012.08.27
父親生育年紀愈大恐增加孩子罹患心智疾病風險
過去一般認為遺傳疾病與母親有關,但近日一項冰島研究表示,男性年紀愈長,精蟲中的遺傳基因突變的數量將增加愈多,提高生出患有自閉症及精神分裂等遺傳疾病孩子的機率。
研究團隊蒐集冰島78個有自閉症或精神分裂孩子的家庭資料,將家庭成員的基因組進行定序比對,結果發現,父親的年齡對孩子發生前述疾病的基因風險有重大影響,且父親自青春期開始的年齡平均每增加一歲,後代就會增加兩個基因突變的發生。不過由於造成後代健康問題的因素眾多,研究認為很難去界定對男性來說在哪個年紀這會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但研究強調,過去研究發現女性愈晚生小孩,寶寶罹患唐氏症及其他罕見染色體異常的病症風險將增加,但這項研究呈現的是,年長男性將會比女性傳遞更多突變的基因給小孩。
資料來源:自然期刊(Nature)
+ read more
2011.03.23
服用避孕藥並未增加孩子氣喘風險
一項在21日美國過敏、氣喘與免疫學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Allergy, Asthma &
Immunology)年會發表的挪威研究指出,過去有限的資料顯示母親於懷孕前使用口服避孕藥,會增加孩子氣喘的風險,但這項研究發現推翻了這個論點。
研究檢視挪威母親服用的避孕藥類型,與60,225位小孩是否罹患下呼吸道感染與氣喘之間的關連性。結果發現懷孕前服用複合式荷爾蒙藥物,與孩子下呼吸道感染或氣喘之間並無關連;僅僅在懷孕前一年服用雌激素藥物的母親身上,發現孩子在出生後第6-8個月有發生哮喘(wheezing)的輕微風險,但是該類型的藥物並不常見。
此研究讓許多正處生育年齡的女性能安心使用口服避孕藥,並提醒後續仍需針對會引發孩子哮喘的避孕藥類型作進一步研究。
資料來源:美國過敏、氣喘與免疫學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Allergy, Asthma & Immunology)
+ read more
2010.11.04
父親年齡與小孩罹患精神分裂症有關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精神疾病中常見的一種類型,醫界一般認為精神分裂症發生的原因和基因與環境都有關係。一份丹麥的大型研究發現,男性在有第一個小孩時的年紀越大,小孩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風險越高。
這份研究分析了超過兩百萬位在1955-1992年間於丹麥出生的小孩,研究人員在父親初次有小孩的年齡與小孩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風險中找到相關性,但是父親的年齡對第二胎之後的小孩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風險就沒有產生影響。數據發現:25-29歲父親的小孩罹患精神分裂症的比率為0.5%、30餘歲的比率為0.7%、40餘歲的比率為1.2%、50餘歲為2%。
過去有不少研究排除了母親年齡的因素,直指父親的年齡與小孩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風險有關;大部分的研究人員推測,有可能是因為年紀較大的男性,精子中的基因出現異常的機率較高,因此與精神分裂症相關的基因亦較可能出現異常。但是這份研究對這樣的說法提出質疑,因為如果這個理論成立的話,所有高齡男性的小孩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風險都會提高,而不是只有第一胎小孩。因此,丹麥奧胡斯大學(Aarhus
University)的Liselotte
Petersen教授,也是這份研究的負責人表示:我們的研究結果支持另外一種理論:有先天淺在精神分裂症傾向、但本身沒有罹患精神分裂症的男性傾向較晚有小孩,而其原因目前未明。
研究人員強調,絕大部分年紀較大的男性所生的小孩並不會罹患精神分裂症,這份研究只是幫助釐清父母親年齡與精神分裂症的相關性,以及試圖瞭解精神分裂症的原因。
資料來源:美國精神病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 read more
2010.06.11
父親年紀也會影響小孩健康風險
最近一篇研究初次檢視了父親年齡與成年小孩罹患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
NHL)的風險的相關性,結果發現胎兒的父親若年紀較大的話,小孩成年後罹患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風險較高。
研究人員蒐集了將近11萬2千位加州婦女的資料,分析之後發現父親的年齡大於40歲的胎兒比父親年齡小於25歲的胎兒罹患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風險高59%。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結果再次證實了父親的年齡也很可能在小孩的健康上造成重要的影響,過去也有研究發現父親年齡較大,小孩較容易罹患前列腺癌、乳癌或是某些血液相關的癌症。研究人員認為這有可能是因為男性年紀越大,生殖細胞突變的風險也越高,因此,將異常的細胞傳給下一代的風險也相對提高。
資料來源:美國流行病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