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8.01
美研究:因懷孕出現中風住院比例有增加趨勢
過去已有研究指出中風的多項危險因子在懷孕婦女身上出現的比例逐漸增加,包括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與產後大量出血。近日一項美國研究表示,近年來懷孕婦女因中風而住院的比例不斷增加,尤以產後階段中風住院的狀況攀升最快。
這項研究檢視美國全國與懷孕相關的住院記錄當中在1994-1995及2006-2007年間,出現在產前、生產與產後階段發生中風的資料。結果顯示,與1994年每1,000個生產數中有0.15位母親中風相比,2007年的數據增加了47%;產後發生中風的情況則相對大幅增加83%;而生產過程中的中風住院數,維持在每1,000個生產數有0.27位母親中風。整體而言,與懷孕相關牽涉到中風因素而住院的總數增加54%。
此外,還特別指出在研究最後一年的紀錄中,32%的產前住院、53%的產後住院原因都同時包括中風、高血壓疾病或心臟病,後兩者與促使中風發生有極大的關連。
而該研究的研究限制在於其主要使用這些記錄資料中的診斷代碼,而非完整的醫療記錄,因此研究結果無法說明單一婦女多次住院的實際情形,有可能會低估住院次數。
研究團隊提到,這個研究提醒臨床醫師與研究社群應進一步追蹤醫師與婦女使用抗凝血與血栓溶解療法的情形,以及這些療法對胎兒、新生兒的影響、對母體的效益與安全性,並持續尋找出其他懷孕婦女可能發生中風的風險因子。
資料來源:《中風:美國心臟學會期刊》(Stroke: Journal
of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read more

2011.07.21
美國婦產科學院建議 40歲以上女性每年1次乳房攝影檢查
之前美國婦產科學院(ACOG)建議,40歲以上婦女每1-2年做一次乳房攝影檢查、50歲以上則為每年1次。但由於年輕女性癌症惡化的速度較年長女性快,因此近日ACOG針對女性進行乳房攝影檢查提出最新的年齡與頻率建議。
根據ACOG表示,雖然40歲世代的女性乳癌的整體發生率比起年長女性低,但無症狀腫瘤進展期到癌症出現症狀的時間僅須2-2.4年,相較於70-74歲間女性的4-4.1年,明顯來得短,所以每年1次的乳房攝影檢查可幫助已罹癌卻尚未發現的女性,在腫瘤惡化擴散前儘早查出腫瘤的存在。而20-39歲的女性則可每1-3年進行1次檢查。
乳房攝影檢查的問題各方存在歧見,兩年前美國預防工作服務小組(USPSTF)曾明確提出女性應每2年1次而非每年都做檢查,但這項建議並未受到全面的認同。近日ACOG最新的檢查指引則獲得其他團體支持,包括美國癌症學會(ACS)與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絡(NCCN)也贊成ACOG的建議、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NCI)則建議每1-2年進行1次檢查。
然在指引中,ACOG雖然建議醫師提供40歲以上婦女每年1次的檢查,卻也提到目前關於乳房攝影檢查問題仍具爭議。同時,醫師應告知婦女檢查可能出現潛在的僞陽性或偽陰性結果,還有婦女可能根據檢查結果被要求進行其他進一步的檢查項目等狀況。除了40歲以上女性之外,ACOG亦鼓勵20歲以上的女性進行乳房自我檢查,並通報乳房出現變化的情形。
資料來源:美國婦產科學院(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 read more

2011.07.11
英醫生研發可預測流產的新模式
所有孕婦中約20%有流產風險,她們當中又有1/5的人真的發生流產。上週二(5日)於一場歐洲生殖會議中,英國醫生透露他們已研發出一套新的模式,可幫助預測流產高風險。
研究團隊抽樣追蹤112位在2009-2010年間處於流產風險的女性,對多項因素與流產風險做衡量判定,其中包括懷孕困難的歷史、母體內黃體素與人類絨毛膜性腺激素(hcG)分泌量、胎兒身長、懷孕過程中的出血量與胎兒妊娠週數等。
結果發現,在有限少量的樣本中,結合出血量與hcG分泌量這兩項因素可產生一項預測誰較可能會流產的「懷孕生存力指數」(Pregnancy
Viability
Index)。在抽樣的研究中,這項指數能正確判斷94%生產女性的懷孕結果,並預測到其中77%的流產案例。
研究最後表示,藉由找出對懷孕結果會產生影響的因素,我們將可以對流產威脅的過程有更佳掌握與瞭解,這樣才能設計出更有效的介入方式去挽救那些可能流產的案例。
資料來源:Yahoo! Health
+ read more

2011.05.25
在第一與第二胎間過度增重 將增加妊娠糖尿病風險
妊娠糖尿病會發生在懷孕期間,可能導致婦女在懷孕最後數週與生產過後發生嚴重併發症,如孕婦及其胎兒皆得到糖尿病。近日一項美國研究指出,婦女在一次的懷孕生產過程中若曾得到妊娠糖尿病,則下次懷孕生產該病症復發的機率很高,再加上在懷孕前與過程中,增加過多的體重也會使該機率大幅提高。
這項來自北加州的研究採樣22,351位女性,追蹤時間長達十年之久。結果發現,在懷頭兩胎之間,體重增加達12-17磅(5.4-7.7公斤)的女性,與體重無太大變化的婦女相比,得到妊娠糖尿病的風險將高出兩倍以上;超過18磅(8.2公斤)以上者,該風險將高出三倍以上。
此外,如果在生產後減重達6磅(2.7公斤)以上,可降低50%以上妊娠糖尿病的罹患風險,但這個風險數據的改變主要在過重女性減重後身上可發現,因此建議有妊娠糖尿病史的過重女性,可透過生活形態的改變健康減重。
研究最後特別表示,若一般正常體重的女性被診斷出有妊娠糖尿病,有可能是基因本身就易罹患該病症,如想要透過減重以降低下次懷孕再次罹患妊娠糖尿病的機率,效果將可能並不顯著。
資料來源:產科學與婦科學期刊(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 read more

2011.05.23
子宮頸癌檢查結果為陰性 可每3年一測
依據美國癌症學會的現行建議,婦女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如果連續三年都是陰性結果,則可每隔2-3年檢查一次。目前子宮頸癌的罹病風險可透過子宮頸抹片檢查與人類乳突病毒(HPV)DNA檢驗兩項檢查方式得知。
近日一項美國新的研究進一步指出,超過30歲的婦女,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與人類乳突病毒(HPV)DNA檢驗,兩項的其中一項為陰性,則往後可安全地每三年一測。該項研究取樣參與北加州健康計畫的331,818位女性,她們在2003-2005年間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與人類乳突病毒(HPV)DNA檢驗,之後追蹤時間長達五年。
結果發現,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結果正常者,之後五年罹患子宮頸癌的風險為十萬人口之7.5人;接受HPV
DNA檢驗結果為陰性,之後五年的罹患風險為十萬人口之3.8人;兩項同時檢查,結果皆為陰性,該風險則為十萬人口之3.2人。數據顯示單獨進行HPV
DNA檢驗,與兩項檢查同時進行的結果一樣佳,且暗示HPV
DNA檢驗比抹片檢查的正確性更高,可較易找出罹癌高風險的女性;但這並不表示抹片檢查完全無用,因為若同時進行兩項檢查,則可更加確定罹癌風險的高低。
資料來源: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merican Society for Clinical
Oncology)
+ read more

2011.05.18
過重孕婦健康減重可降低剖腹產機率
過去已有研究指出,嚴重過重的女性在懷孕期間,可在不傷害她們身體健康的前提之下,增加較少的體重,甚至減重。近日又有一項新的研究表示,過重女性在懷孕期間安全減重,能降低孕婦須要剖腹產的機率。
美國國家科學院醫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
IOM)建議,過重女性懷孕時增重磅數的範圍應在11-20磅之間,一般正常值體重的女性則在25-35磅之間。
在這項瑞典的新研究中,檢視超過46,000位、1993-2008年間生產的過重孕婦之醫療記錄,將她們分為三組,為BMI值在30-35之間、35-40之間及40以上。結果發現,在後兩組中懷孕間增重磅數低於IOM建議值、或甚至減重的孕婦,與其他孕婦相比,產下過重的嬰孩、或須要進行剖腹產的機率較低。舉例來說,BMI值在35-40之間的孕婦,體重增重範圍在IOM建議值內的女性,進行剖腹產的比例為24%,但健康減重的女性剖腹產的比例僅有17%。
且她們產下的嬰兒,在呼吸與心跳率等等其他健康指標上,都與其他增重在建議正常值內的孕婦所產下的嬰兒一樣佳。然減重也可能發生產下比正常胎齡嬰兒體重輕的小孩,但與整體瑞典國內產下體重過輕的嬰兒總比例相較,僅高出0.1%(3.7%:3.6%)。
研究最後表示,目前到底減重多少才是安全的仍未明確清楚,尚待整理過去相關研究以釐清,同時也提醒孕婦不要在懷孕期間依照減肥食譜減重,而是應該保持均衡、健康的飲食,並規律適度地運動,如每天走路半小時等方式。過重的懷孕女性也可以主動與醫師討論,透過飲食或生活形式的改變來維持體重。
資料來源:產科學與婦科學期刊(Obstetrics & Gynecolog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