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06
美研究找到預測女性心房纖維顫動的六項風險因子
心房纖維顫動是心律不整中最常見的一種,若沒有適當治療將可能變成中風,但目前要判別一個人可能罹患心房纖維顫動的風險是否增加,仍有困難,尤其是沒有心臟病的女性。
最近一項研究發現能夠預測女性未來可能罹患心房纖維顫動的簡單方式,這個方式主要看女性身上的六項風險因子情形,包括年齡、體重、血壓、酒精攝取量及抽菸史。
研究者從婦女健康研究(Women’s Health
Study)隨機選取19,940位參與者的資料,參與者的年齡中位數為52歲、BMI值中位數為25,研究追蹤時間中位數為14年,最後心房纖維顫動每年每一千人的發生率為2.23。
研究分析資料發現,以年齡、體重、血壓、酒精攝取量及抽菸史6個風險因子作為評估女性罹患心房纖維顫動的指標,可預測未來十年罹患的風險,且比只以年齡作為唯一風險因子,要來得準確。在這項研究中,以這個新的模式進行評估,有22.5%的女性因此被重新分配到更正確的風險範疇內。
研究最後表示,對於如何降低女性首次發生心房纖維顫動風險的特定介入方式還在研發中,醫師應多注意病患這些風險資訊,並強調健康生活型態的重要性,如:維持正常體重、飲酒應適量。
資料來源:歐洲心臟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
+ read more
2013.02.26
肥胖女性使用特定避孕方式 恐增加第二型糖尿病風險
過去有關避孕藥的研究多半只針對正常範圍體重的女性,肥胖女性使用避孕藥的風險與安全性資料較少見,近日一項美國南加州大學特別針對肥胖女性避孕的研究發現,比起使用不含荷爾蒙的避孕方式,長效可逆性避孕方式(LARC)有可能輕微提高肥胖女性第二型糖尿病罹患風險。
過重女性發生懷孕相關併發症的機率較高,且有時醫師會建議不要服用含雌激素的各類避孕藥,因為可能會增加發生血栓的風險,所以肥胖女性需要有其他的避孕選擇。因此,這項研究特別將肥胖女性分為三組,包括使用非荷爾蒙方式避孕方法(保險套、子宮內避孕器及男性或女性結紮)、會釋放黃體素的子宮內長效可逆性避孕裝置、以及會釋放黃體素的皮下長效可逆性避孕裝置。
結果顯示在使用後追蹤六個月,這三項避孕方式都沒有造成血壓、體重或膽固醇的改變,基本上屬於有效益、安全的避孕方式,但研究有發現使用後空腹血糖值上升的趨勢,上升幅度各為2%、5%及10%,不過這樣的影響是否會持續存在還須延長研究的追蹤時間才能瞭解。
此外,研究特別指出,目前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已核准會釋放黃體素的子宮內長效回復性避孕裝置可用於治療經血過多,以及也具預防子宮內膜癌作用,這兩者都是常影響肥胖女性的問題。研究最後也提醒,女性應經過評估多方因素後再決定自己要選擇的避孕方法。
資料來源:避孕期刊(Contraception)
+ read more
2013.02.25
美研究:使用自體組織進行乳房重建短期併發症少
使用組織擴張器之後再植入義乳為乳房切除後最常見的重建方式,但許多女人其實偏好以自體組織進行乳房重建,以保有較自然的樣子,最近一項美國研究指出,進行自體組織移植重建後發生短期併發症很少,此類手術一般而言是安全的。
這個研究分析近3,300名在美國進行三種不同類型自體組織乳房重建手術女性的資料,在手術結束的30天內發生併發症的整體比率是12.5%,其中以使用病患闊背肌取下的皮瓣進行移植發生併發症的風險最低(7%)。
研究表示,這些手術仍可能發生可被治癒的併發症,如:傷口感染,但並沒有發現像是心臟病的嚴重併發症,整體來說,自體組織乳房重建手術安全性高。
資料來源:美國外科醫學會期刊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
+ read more
2013.02.22
美國心臟協會:女性的心血管疾病認知仍須加強
今日雖然愈來愈多的女性瞭解到心臟病可能是生命中的重大健康威脅,但根據一項美國心臟協會的調查報告顯示,少數特定族群的女性對心血管疾病的認知仍不足。
研究在2012年以電話及網路方式調查近2,500位25歲以上美國女性的生活型態、以及她們對主要死因與心臟病的認識,並將這份資料與過去1997-2009年間的資料進行比較。
在過去,女性多可能認為癌症才是健康的最主要殺手而非心臟病,在1997年只有30%知道心臟病才是首要殺手,到了2012年該比例上升至56%,顯示整體女性對心臟病的認知程度已慢慢在改善。然而,在黑人女性及西班牙裔女性部分,該比例仍未超過40%,同時,在所有女性中以25-34歲年輕女性的認知程度最低(44%)。
在這個報告中,研究者建議應針對特定族群女性重新思考如何傳達正確的訊息給她們,如:黑人相信教會與上帝對她們健康的重要性,也比較信任醫師,但西班牙裔女性就認為醫師對她們的文化敏感度太低。對年輕族群則應強調有多少人因為關心心臟的健康而活得更有品質,而不要只將焦點放在死亡人數上。
資料來源:美國心臟協會循環期刊(Circulation)
+ read more
2013.02.04
肥胖增加年輕女孩罹患多發性硬化症風險
多發性硬化症雖為罕見疾病,但近日一項針對美國兒童健康的研究發現,過重及肥胖的年輕女孩發生該疾病的風險非常高,研究提醒家長及孩童的照顧者應留意這些女孩是否出現麻痺、刺麻感的症狀。
多發性硬化症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會傷害腦中神經纖維及脊隨,造成肌肉控制、觸覺、視覺及行動的功能退化及不便,每個人受影響所顯現的症狀不一,常見症狀包括視力模糊、麻痺或刺麻感、肌肉弱化及緊繃、及平衡與行動問題。
這項研究對南加州一項包括近一百萬名孩童的研究進行資料分析,這些小孩都在研究開始時測量過BMI值,將體重分為四個範圍,最後比較罹病與未罹病孩童狀況。在資料中最後共有75名2-18歲的孩童有小兒多發性硬化症或臨床單一症候群(多發性硬化的初發表現)。
結果發現,51%多發性硬化症及臨床單一症候群孩童為過重或肥胖,未罹病孩童為過重或肥胖者比例不及37%。分析顯示,過重的女孩罹患多發性硬化症或臨床單一症候群風險,為正常體重女孩的1.5倍(odds
ratio=1.58, 95% CI 0.71 to
3.50);輕微肥胖者,該風險增為1.8倍(odds ratio=1.78, 95%
CI 0.70 to 4.49);非常肥胖者,風險更攀升至4倍(odds
ratio=3.76, 95% CI 1.54 to
9.16)。研究並未在男孩身上發現這樣的關連。
資料來源:神經學期刊(Neurology)
+ read more
2013.01.31
IVF婦女有較高血栓風險
刊登在最新一期線上英國醫學期刊(BMJ)的一項瑞典所做橫斷面研究發現,作試管嬰兒胚胎植入術(IVF)的婦女,其靜脈血管栓篩及肺栓塞的風險較一般懷孕婦女高,特別是在第一孕期(懷孕前三個月)時。
研究者在調整抽菸、懷孕年齡、教育及年份後,比較23,498名做IVF的婦女中所出現的栓篩事件,及116,960名年齡配對的控制組,發現IVF婦女在第一孕期發生靜脈血管栓篩的風險是自然懷孕婦女的4倍(HR4.05,
95%CI
2.54-6.46),而IVF婦女在第一孕期發生肺栓塞的風險是自然懷孕婦女的將近7倍
(HR6.97, 95%CI 2.21-21.96)。
研究認為,栓塞原因可能與療程中的刺激階段造成內源性雌激素明顯增加所造成。未來則應該著重在找出高危險群婦女並考慮預防型抗凝治療計畫的可能性。
資料來源:Medpage Toda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