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9.25
美研究︰乳癌分四種 發現基因標記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領導的大型研究顯示,乳癌其實可根據基因類型不同細分為四種,而且這四種乳癌中,也發現有其他癌症的基因標記,換言之,其他癌症藥物或許也能用於治療乳癌。
這是歷來針對乳癌最廣泛的基因分析,重新塑造了我們對乳癌的了解,也可望為乳癌療法開啟新道路;但研究團隊表示,目前還需要更廣泛的臨床研究才能證實相關成果,因此可能還要數年時間,此份研究成果才能真正應用在乳癌治療上。
這份研究觀察最常見的、乳腺管引起的乳癌,著重觀察尚未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的初期乳癌,藉此判定可攻擊的基因改變,以在癌細胞轉移前加以阻止。研究辨識出至少四十種藥物可攻擊的基因變異,而其中多數是已有藥物可供治療、其他癌症的基因變異。
研究最驚人的發現,就是找到腫瘤細胞與皮膚以及汗腺基底癌細胞類似的乳癌。這種乳癌罹患率最低,與其他乳癌也截然不同,反而比較像是卵巢癌與一種肺癌。
也就是說,未來這種乳癌或許能以卵巢癌用藥、例如新型的PARP抑制劑來治療。
第二與第三種乳癌最常見,其表面有蛋白質,會攫取雌激素,加速癌細胞成長。由於此種乳癌產生自乳腺的管細胞,因此稱為管狀A型與管狀B型乳癌。管狀A型預後佳,管狀B型則否,因此管狀A型乳癌或許能以荷爾蒙療法,來抑制雌激素刺激癌細胞生長,管狀B型乳癌則需化療。
第四種癌症稱為HER2陽性乳癌,這類乳癌患者通常擁有兩對HER2基因,一種稱為賀癌平(Herceptin)的藥物可阻止這種基因,並改變病患預後。
這份二十三日刊登於「自然」期刊的研究,是分析八百二十五名乳癌病患的腫瘤後得出的成果。此份研究是大型聯邦計畫癌症基因組地圖(Cancer
Genome
Atlas)的一部分,同一計畫內針對肺癌與大腸癌的基因分析最近也已公布。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Medpage Today
+ read more

2012.09.21
提早停經恐增加心臟病與中風風險
過去曾有研究表示,女性在47歲之前就已停經的話,在停經後的三十年間,發生骨質疏鬆、脆弱性骨折以及早發性死亡的風險將顯著增加。近日又有另一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指出,女性如果在46歲前提早停經,罹患心血管疾病與中風的風險也將增加。
該研究分析2,509位不同族裔、年紀在45-84歲的女性,研究從2000年或2002年開始追蹤這群女性,直到2008年結束,最後有50位發生心血管事件、37位中風。結果分析發現,當中有28%的女性在46歲之前開始停經,之後這群女性罹患心臟病與中風的風險為其他女性的兩倍,其中尤以西班牙裔及非裔美人提早停經的比例較白人高。不過這項研究並未探究使用HRT與否對提早停經的影響。
研究表示,多項因素都會影響停經發生的時間,包括吸菸、飲食、運動及遺傳,因此盡可能避免提早停經對女性很重要,要預防可以透過戒菸、延後卵巢移除的時間等等方式,而一旦女性提早進入停經階段,醫護人員應警覺並時常評估她們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提供女性適當的建議與預防性治療,不要認為女性只有在老年才有可能罹患心血管疾病。
資料來源:停經期刊(Menopause)
延伸閱讀
提早停經恐增加死亡風險
+ read more

2012.09.20
患有第二型糖尿病恐增加停經女性的乳癌風險
近日一項法國回溯性研究表示,患有第二型糖尿病將顯著增加停經女性的乳癌發生風險,不過,這項研究沒有找到乳癌風險增加與停經前的女性、第一型糖尿病之間的關聯性。
這項研究全面性回顧40個有關第二型糖尿病與乳癌關連的研究,資料包括來自四大洲的56,000位乳癌患者,研究結果發現,有第二型糖尿病的停經女性患者得到乳癌的風險,高出27%。研究推測BMI值較高可能是一個影響因子,因為肥胖同時是第二型糖尿病與乳癌的風險因子,但確切的生物機轉仍未清楚,也有可能是糖尿病的其他風險因子在乳癌癌細胞發展的過程中發生影響作用,因此有待後續進一步的研究以釐清。
研究相關評論認為,雖然這項研究沒有表明糖尿病是否為增加停經女性乳癌風險的直接因素,但高BMI值確實為兩項疾病的共同風險因子,所以建議女性維持健康體重、注意飲食與運動仍是合理且重要的。
資料來源:英國癌症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 read more

2012.09.19
具有基因突變的年輕女性接受胸部X光檢查 恐增加乳癌...
最近一項英國研究指出,具有BRCA1與BRCA2基因突變的女性若在30歲前接受胸部X光檢查,將比同樣有基因突變但未接受該檢查的女性,罹患乳癌之風險高出43%。
BRCA基因對於修復DNA受損具有重要作用,放射線如X光即會傷害DNA,且DNA的受損將可能導致癌症發生,而帶有BRCA基因突變的女性較無法修復因X光而受損的DNA,因此罹患乳癌的機率將會增加。
這項研究的團隊檢視在2006-2009年間參加荷蘭、法國及英國三項研究的女性資料,她們都具有BRCA1與BRCA2基因突變,這些研究詢問參與者有關接受胸部X光及乳房攝影檢查的問題。研究結果分析發現,在20-29歲間接受過胸部X光檢查的女性,乳癌罹患的風險增加43%,在20歲以前接受過檢查的話,則該風險增加62%。
研究表示,具有BRCA1與BRCA2基因突變者罹患乳癌的風險仍存在某些差異尚未清楚,未來研究應關注在此部分差異的釐清,同時醫師應盡量建議具有基因突變的女性使用非游離輻射成像技術進行檢查,如核磁共振攝影(MRI)。
資料來源:BMJ(英國醫學期刊)
+ read more

2012.09.14
某些篩檢工具找出乳癌擴散的偵測率低
近日一項在2012年乳癌研討會(2012 Breast Cancer
Symposium)上發表的研究表示,骨骼掃描、肝臟超音波及胸部X光檢查都只能找到小部分已轉移的癌細胞而已。
乳癌一旦開始擴散,將可能轉移至骨頭、肝臟與肺部,因此通常需要藉助其他的篩檢工具以偵測癌細胞轉移的狀況。骨骼掃描、肝臟超音波及胸部X光檢查三項工具,是目前相較於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s)、核磁共振攝影(MRIs),比較不昂貴的篩檢方式。
但這項研究比較過去八項研究的結果發現,這三項篩檢工具的癌細胞偵測率非常低,骨骼掃描、肝臟超音波及胸部X光檢查的偵測率分別為2.43%、0.82%及2.43%,而且尤其以在乳癌第一及第二期的偵測率較低。研究認為後續應有更多相關研究,特別是將上述三項檢查與電腦斷層掃描、核磁共振攝影、以及正子掃描(PET
scans)進行比較。
資料來源:HealthDay
+ read more

2012.09.12
美國預防工作小組:不須進行卵巢癌例行檢查
今年四月,美國預防工作小組(USPSTF)曾提出聲明草稿建議大部分的女性不須進行例行性卵巢癌檢查,近日該單位再次表示目前無證據支持改變先前的建議,且現有證據都指出例行檢查帶來的傷害大過益處,因此仍確定該立場。
USPSTF找到足夠證據顯示每年進行一次陰道超音波或CA-125檢查,並不會降低卵巢癌的死亡數,反而因檢查出現偽陽性的結果,導致許多沒有罹癌的女性必須接受侵入性的手術治療,手術後又可能面臨併發症的發生。再者,有些女性因接受檢查被列為可能的卵巢癌中度危險群,但在確診其為低危險群之前,她們還須再接受額外的五次檢查,或是因為異常的檢查結果進行手術,但手術時卻沒有發現卵巢癌癌細胞。
USPSTF的建議結論認為,使用陰道超音波或CA-125檢查的例行性卵巢癌檢查,對死亡率的改善並無益處,且通常對女性造成傷害,不過如有BRCA1基因變異、遺傳性結腸癌或卵巢癌家族病史的女性則不在此建議對象之內。其他主要的醫學團體也與USPSTF的建議一致,包括美國癌症學會及美國婦產科學會,同樣認為沒有症狀的女性不須做例行性的卵巢癌檢查。
資料來源:Medpage Today
延伸閱讀
美國預防工作小組建議:不須作例行性卵巢癌檢查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