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6
妊娠糖尿病增加多年後的心血管疾病風險
你懷孕時發生過糖尿病嗎?
請不要掉以輕「心」!
懷孕時發生糖尿病,產後多會復原。一項新研究顯示,即使是這樣,未來罹患心臟病的風險仍然會增加。
我们已經知道,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婦女後來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其心臟病的風險會增加。但是對於產後後血糖值恢復健康標準的女性則還不清楚其風險。
這項研究掀開了謎底:沒有糖尿病的婦女在懷孕期間患糖尿病(即妊娠糖尿病。)平均到48歲時,她們動脈中有鈣化物沉積的可能性是一般人的2倍,而血管中的鈣化物是預測心臟病的重要指標。
研究指出,即使她們的血糖值在懷孕後恢復到健康標準也是如此。
在美國,有9%的孕婦有妊娠糖尿病、台灣約為10%、全球則為20%。
研究作者Gunderson說:「心臟病的風險評估不應等到女性進入糖尿過渡期或罹患第二型糖尿病才進行。懷孕期間出現的糖尿病和其他健康問題是未來慢性病風險的兆頭。」
「醫療體系需要將個人的妊娠糖尿病史納入健康記錄。在建議定期對這些女性進行糖尿病檢查的同時,也要監測心臟病的風險因子。這對於女性心血管疾病預防措施至關重要。」
編譯來源:Healthday(2021.02.08)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1.03.15
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後還要戴口罩嗎?
接種了疫苗,不是應該受到疫苗的保護嗎?
目前的疫苗可防生病,但不一定防傳染
隨著強生公司的一次性疫苗即將在美國施打,似乎已經向新冠肺炎(COVID-19)大流行的終結邁出了一大步。但並不代表一切都會立即恢復正常
公共衛生部門希望人們即使接種了疫苗也要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這似乎違反直覺,畢竟,如果有人接種了疫苗,他們不是應該受到疫苗的保護嗎?
答案很複雜:絕大多數接種疫苗的人都將不會罹患新冠病毒(SARS-CoV-2)引起的疾病。但是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真正了解它是否可以防止擴散。也就是說,接種疫苗的人即使沒有任何症狀,新冠病毒仍可能在呼吸道中留駐,仍可能傳播病毒。
我什麼時候可以停止戴口罩?
目前,存在許多未知因素,這使得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對保護整個社區至關重要。
首先,科學家們不知道新冠病毒疫苗如何預防病毒的無症狀傳播。雖然有令人振奮的跡象,但研究仍未完成。研究人員還不知道新冠病毒疫苗可以保護人們免受病毒感染多長時間。
科學家還將密切關注病毒變種的演變如何影響疫苗的效力。研究人員已經發現,存在B1351病毒變體的南非,Johnson
& Johnson疫苗的功效有所降低。
但是,最重要的因素可能是符合接種條件的成年人接種疫苗的程度。兒童會傳播疾病,但不符合接種疫苗的條件;有些人可能免疫力低下而不適合接種;其他人可能會面臨因官僚主義而來疫苗接種阻礙。
我們什麼時候會有這些答案?
關於疫苗防止傳播的程度的研究仍在繼續,並且目前的結果看起來很有希望,但是還不完整。疫苗不太可能提供完整的或「滅菌級」的保護。只有少數疫苗能夠宣稱有這樣功效,例如天花疫苗。但是,如果疫苗大大減少了傳播,那對於全世界遏制該病毒的能力將是一個好消息。
在正常情況下,這類問題可能會在長達數年的疫苗臨床試驗中得到解答。但如今面臨的緊急情況,遏止疾病傳播是一個更重要的目標,並且可用的疫苗可以非常有效地做到這一點。
August說:「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疫苗-大約在9月中旬左右,我們可能會知道答案。」。
但是重要的是,疫苗不一定需要提供全面的保護來幫助對抗這種流行病。如果每個人都接種了疫苗,那麼存在於我們生活中的病毒就變少,自然不易引起大的流行。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21.02.26)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1.03.13
瞭解女性心血管健康仍然是科學研究的重點
美國心臟學會自2004年起每兩年發行《Go Red for
Women》特刊,以增進對心血管照護和心血管疾病預後中性別差異的了解。
今年發表於《Go Red for
Women》特刊上有關心血管疾病男女差異的研究數量破紀錄,共有100多篇,這是過去5年發行此特刊以來最多的。顯示此主題仍然是美國心臟學會標誌性期刊《循環(Circulation)》重要的優先項目。
《循環》總編輯Joseph A.
Hill說:「不可否認地,心血管疾病仍然是全球女性的頭號殺手,每3名女性就有1名因此死亡。即使一個生命因此逝去都嫌太多,因為我們知道心臟疾病和中風很多是可以預防和治療的。支持目前正在進行的研究以及女性參與關鍵的臨床試驗,對於有效改善男女在心臟病和中風照護上的落差至關重要,這是我們改善婦女心血管健康的一部分。」。
此特刊中一些研究的重點包括:
2008年至2017年美國男女發生心肌梗塞後冠心病復發的趨勢、男女心房顫動患者使用抗凝血藥Edoxaban之療效和安全性的比較、對院外心臟驟停的患者進行心肺復甦術結果的性別差異、COVID-19對女性心臟病的連鎖效應、呼籲重視孕產婦中風等。
Hill說:「通過刊登一些女性心血管疾病的最佳研究,我們希望,這一期《循環》將促進這一領域有更多能帶來變革的研究,讓我們進一步了解不同性別在心血管疾病表現和結果上的差異並有效地處理心血管保健方面的性別差異。
為了讓人們認識參與研究如何能進一步促進科學界更了解心血管健康,美國心臟學會和Google母公司「Alphabet」正在合作Research
Goes
Red計畫。該計畫的目標是提升女性對健康研究的參與及貢獻。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1.02.16)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1.03.09
經血知多少
在月經期間,經血的狀態通常會有些變化,例如:黏稠度、出現血塊、顏色改變等等,第一次看到可能會感到困惑甚至害怕,不過多數時候這都是正常的現象!
濃稠的經血
月經是伴隨卵巢周期變化而出現的子宮內膜剝落及出血,經血是子宮內膜、血液、陰道液體等混合物。多數情況下,出現濃稠經血或小血塊都是正常的,不需要太過擔心
生理期的頭一兩天往往是出血最多的日子,這時候的經血因為有較多的子宮內膜,通常會出現伴隨著黏稠體液的長長血絲,這種濃密的血液通常是深紅色或鮮紅色。
有血塊的經血
生理期的幾天後,當經血流量開始減慢時,可能會出現果凍狀或破碎成塊的血塊,這都是正常的,這些血塊可能是鮮紅色、深紅色或棕色。
含水經血
在月經週期即將結束時,經血可能會越來越稀薄。隨著血液開始氧化,它的顏色也可能變深。
鮮紅色且呈水狀的血液,可能是直接來自子宮的新鮮血液,可能代表受傷或流產,需要向醫生諮詢,如果是在懷孕時候,更需要儘速就醫。
如果持續出現大塊的血塊,則應儘速諮詢醫師。更頻繁地出現更大的血塊可能是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症、子宮內膜異位症、多囊卵巢症候群、子宮內避孕器引起之併發症、維生素K缺乏症等疾病的徵兆。
什麼時候應該就醫
每個人的月經週期都不一樣,持續的時間長短、隨之而來的症狀以及出血的程度都不盡相同。既使是同一個人,每次的狀況可能也都有所不同,
然而,若是月經週期明顯延長,或發生重大變化,例如出現從未發生過或持續的大血塊,則應與醫生討論。
另外,還需要注意的症狀包括:
容易瘀傷、疲勞或呼吸急促,所有這些都可能與貧血有關
在月經期間抽筋次數增加
性交時或性交後疼痛、出血
出血量過大,例如每小時浸透衛生棉或滲入衣褲
淡紅色或灰色的水狀分泌物
在7天後持續或加重出血
編譯來源: Health Line (2020.10.28)
+ read more
2021.03.05
所謂的「正常血壓」可能不適用於女性!
女人血壓介於80-120MM HG可能不代表心血管健康
在年齡和高血壓相同的情況下,#女性可能比男性有更高的心血管疾病風險
目前所有成年人的正常收縮壓範圍的上限為120毫米汞柱(mm
Hg)。多年來這個上限一直是個標準,血壓超過上限會導致高血壓,進而增加心血管疾病如心臟衰竭和中風的風險。
最近發表在《循環》期刊的一項研究讓此長期確立的正常血壓範圍不再那麼確定!
男女不同的風險門檻
研究發現,儘管每種心血管疾病的具體風險範圍有所不同,但男性始終顯示出比女性更高的風險門檻值。
該研究確定了男性的風險門檻為120 mm
Hg,符合當前的指南。但對於女性,血壓值在110 mm
Hg甚至更低的情況下,心血管疾病風險仍然增加。
此外,研究還確定了特定心臟病的不同風險範圍。對於心臟衰竭,女性血壓值在110–119
mm Hg和男性在120–129 mm
Hg時的風險相似。對於中風,女性的血壓值在120–129
mm Hg時的風險與男性在140–149 mm Hg時相當。
可能的原因是在於血管的解剖結構和生理上的性別差異,例如女性的動脈直徑較小。
研究作者Susan
Cheng說:「我們的最新發現顯示,這種一體適用的血壓評估的方法可能有害女性健康。因此,有必要重新檢視當前的指南,以準確評估女性心血管健康狀況。」。
男性與女性的正常血壓不一樣
過去已有研究指出,當血壓升高超過一定門檻時,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會成比例地增加。
研究團隊分析了27,542名沒有心血管疾病參與者的血壓與心血管事件的相關性。其中14,873名(54%)是女性。
此研究結果發現一個關鍵的性別差異:對於女性來說,心血管風險門檻為較低的血壓值。男性始終顯示出比女性更高的風險閾值。
研究人員還進行了二次分析,按照種族、年齡、是否服用降血壓藥物等分類進行分析,他們觀察到了類似的趨勢。
心臟健康研究的下一步:性別差異的血壓指南
根據這項新研究,專家認為的正常血壓範圍對女性來說並不精確。這種潛在的誤解點出了現在缺乏相關研究的問題,並進一步延伸出有關預防和治療心臟病的關鍵問題。
Cheng表示:「根據我們的研究結果,我們建議醫學界重新檢視未考慮性別差異的血壓指南。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以確定對女性進行高血壓治療的門檻值,無論該門檻值保持在120
mm Hg還是降低至接近110 mm Hg。」。
該研究團隊計劃繼續進行這項研究,以期擴大女性心血管健康相關的科學知識。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2021.02.24)、Circulation(2021.02.15)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1.03.01
人們到了54歲就對生命失去熱忱了嗎?
人生中很多原因讓我們懶散,年記大讓我們變得不積極了嗎??
你需要熱情與毅力的結合,才能保持一個積極的心態。但是挪威的一項研究發現,我們到50歲時,似乎沒了熱情,也沒了毅力。
一項挪威研究調查了人一生中,熱情、毅力和正面心態之間的關聯。研究顯示,在17至53歲之間,毅力和熱情之間的相互關聯性很強,但在54至69歲之間,關聯性卻是「微不足道」。
「毅力」和「熱情」之間相互交織的特性是達成高成就的必要條件,然而53歲以後的人,似乎無法同時兼有兩者。也就是說,一個人可能有很高的毅力,但熱情卻很低落,或是相反情況。
Norweg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心理學系的Hermundur
Sigmundsson教授,也是該研究的主要作者表示:「對於50歲以後的人來說,即使有熱情,要動員毅力和意志力也會變得更加困難。或是我們可能很有毅力和意志力,但是對事物的熱忱卻沒那麼高了。」
然而,一切都不嫌晚。人們可以藉由培養新興趣或維持就嗜好來重拾過去的熱情和火花。
Sigmundsson教授也說:「大家不都這樣說嗎?要嘛就用它(毅力和熱情),不然就失去它。這和神經心理學的觀念也是相符合的。」
此研究發佈在_New Ideas in Psychology_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 (2020.10.28)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