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FDA加強對RU-486的警告
2004.11.17
美FDA加強對RU-486的警告
 2003年9月間,美國加州一名18歲少女在服用RU-486之後,因子宮發炎造成敗血性休克死亡,成為美國境內第三起可能與RU-486有關的死亡案件。雖然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認為這起死亡案例與RU-486之間的關連並不明確,但反墮胎人士卻緊抓住這一個案,要求美國政府禁止這類人工流產藥物上市。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則在2004/11/15表示,除了原有以加黑框的警告之外,將再加上可能引起嚴重發炎、大量出血等併發症的警語。   在美國,RU-486從2000年核准至今,已有36萬名女性曾經使用過,並有676件使用後出現不良反應的通報,其中包括這三起的死亡案件、17件輸卵管外孕、72件嚴重出血、7件的細菌感染發炎、及不同程度的暈眩、不適。   在台灣則尚未有任何不良反應通報。然而台灣女人連線祕書長蔡宛芬表示,由於目前優生保健法對於人工流產的規定,許多青少女因為不敢告知父母,所以私下用非法的管道取得藥物進行人工流產。而這則新聞事實上會讓我們憂慮青少女因私用藥物而可能發生意外或不幸。我們應該檢討優生保健法中對於人工流產的規定,以確保青少女的健康及生命安全。   目前為管制用藥,也就是一定要有醫師開處方籤才可購買服用。無論如何,為了妳的健康著想,請不要自行購買藥物服用,一定要由合格的婦產科專科醫師指示使用。    
+ read more
卵巢「搬家」,育齡癌症婦女可保住生育力
2004.11.08
卵巢「搬家」,育齡癌症婦女可保住生育力
 育齡婦女在接受癌症治療,如放射線、化療與外科手術後,可能導致提前停經或喪失生育能力。但是現在接受癌症治療的女性,仍然有機會可以保留生育力。荷蘭醫界全球首例成功地將整個卵巢移植至手臂,讓一位罹患子宮頸癌的婦女在接受化療後,仍然能以自己的卵巢製造卵子,用來作試管嬰兒。   為避免育齡癌症婦女因放射線治療使卵巢功能遭到破壞,過去醫界曾經將患者的卵巢吊高一點,懸於小腸後面;如今則是整個卵巢乾坤大挪移至手臂上。這項全球首例的手術兩年前首次刊載在美國「癌症」期刊上,依據目前的文獻記載,卵巢組織移植最長存活時間約為18個月,原因是重新移植的卵巢組織遭到破壞,容易缺血死亡。    除了將卵巢移至身體其他部位以外,還有另一種方式是將卵巢組織先取出冷凍,待患者結束療程後,再將卵巢組織植回肚皮下方或原來的卵巢。依據醫學期刊「刺胳針」報導,比利時在今年9月宣布一名罹患淋巴癌並接受癌症治療的婦女,在經過卵巢組織切除、冷凍與再接回卵巢與輸卵管後,仍然能順利懷孕產子的案例。不過,卵巢組織經過冰凍再解凍,都會損害到原來正常的功能,透過這種方式生下的小孩則需要接受特別的醫療照護,以確保健康。   目前國內醫界已完成冷凍卵巢重新植回體內的動物實驗,並在一週後發現卵巢成功地恢復功能,這項研究預計在明年展開人體實驗。醫界表示,以國內的顯微手術發展,將人類卵巢移植至身體其他部位,或是將冷凍卵巢組織植回體內並不困難,未來真正要突破的是移植後的卵巢仍能維持正常的生育功能,且不會提早死亡。    
+ read more
偏頭痛與子宮內膜異位症的關聯 
2004.11.01
偏頭痛與子宮內膜異位症的關聯 
刊登在最新一期_Human Reproduction_的一篇義大利研究報告表示,已有證據顯示偏頭痛與子宮內膜異位症之間是有關聯的。   義大利Genoa大學的研究員在調查133位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婦女、以及166位的對照組婦女之後發現,子宮內膜異位症婦女偏頭痛的人數是對照組婦女的兩倍。子宮內膜異位症婦女當中,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有偏頭痛的問題,而對照組,也就是無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婦女中,只有15%(約七分之一)的婦女有偏頭痛的問題。   雖然如此,但目前並無證據認為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婦女偏頭痛的次數或強度比其他婦女多。然而就年齡上來說,子宮內膜異位症婦女出現偏頭痛問題的年紀平均約在16.4歲,而對照組則是21.9歲。   偏頭痛與子宮內膜異位症之間的確切原因目前尚在調查當中,但學者們認為可能是和子宮內膜異位症所系統性釋放的前列腺素有關,除此之外,體內氧化氮合成的控管也扮演重要角色。    
+ read more
青少女過瘦容易導致日後罹患乳癌
2004.10.15
青少女過瘦容易導致日後罹患乳癌
日前有研究發現,女性身高過高、以及出生時體重過重,是兩項日後罹患乳癌的危險因子。新英格蘭醫藥期刊(_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_)在2004年10月14日發表了一項丹麥的研究,除了再次確認了這個說法,還另外發現了兩樣新的危險因子:幼年時、和青春期時成長速度太快,也容易增加日後乳癌的風險。   這項新的研究是追蹤了117,000位生於1930-1975年間的丹麥女姓,看看這些女性童年時的成長模式對於成年後乳癌的影響。研究員在這些女性幼年時用幾種方式測量她們的身高體重,發現,出生時體重過重、乳腺發展期間身體迅速成長、身材偏高、14歲時BMI值偏低(較瘦)、以及在8-14歲之間急速長高等,都是日後容易發生乳癌的因素。而女生在青春期稍微體重過重則罹患乳癌的機率會較低喔!   有趣的是,這項研究並不考慮初經的年齡。而飲食習慣及營養則在報告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Karin B. Michels 表示:這些女孩的乳房可能由於身體成長太迅速而暴露在較高濃度的成長荷爾蒙(如insulin胰島素)之中,因而增加罹患乳癌的潛在因子。絕對身高及出生體重也會導致類似的機制。而成長荷爾蒙則是跟我們的飲食習慣有關。Michels認為,我們身體的成長在基因中已有所決定,但是後天環境飲食的影響也應該要好好探究。   例如研究員發現,由於日本人飲食習慣的改變,尤其是喝牛奶的人口增加,她們平均身高比以前高,而得乳癌的機率也增加。   畢竟我們幼年時的健康飲食習慣對於日後的身體是會造成影響的。女孩子早年的成長模式、甚至她出生時的體重,對於日後發展乳癌有很大的關連!因此我們應該開始多花點時間教育下一代從小養成健康的飲食觀念,尤其是現在青少女對於瘦身的狂熱可能會導致日後增加罹患乳癌風險的喔!    
+ read more
青少女過瘦容易導致日後罹患乳癌
2004.10.15
青少女過瘦容易導致日後罹患乳癌
日前有研究發現,女性身高過高、以及出生時體重過重,是兩項日後罹患乳癌的危險因子。新英格蘭醫藥期刊(_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_)在2004年10月14日發表了一項丹麥的研究,除了再次確認了這個說法,還另外發現了兩樣新的危險因子:幼年時、和青春期時成長速度太快,也容易增加日後乳癌的風險。   這項新的研究是追蹤了117,000位生於1930-1975年間的丹麥女姓,看看這些女性童年時的成長模式對於成年後乳癌的影響。研究員在這些女性幼年時用幾種方式測量她們的身高體重,發現,出生時體重過重、乳腺發展期間身體迅速成長、身材偏高、14歲時BMI值偏低(較瘦)、以及在8-14歲之間急速長高等,都是日後容易發生乳癌的因素。而女生在青春期稍微體重過重則罹患乳癌的機率會較低喔!   有趣的是,這項研究並不考慮初經的年齡。而飲食習慣及營養則在報告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Karin B. Michels 表示:這些女孩的乳房可能由於身體成長太迅速而暴露在較高濃度的成長荷爾蒙(如insulin胰島素)之中,因而增加罹患乳癌的潛在因子。絕對身高及出生體重也會導致類似的機制。而成長荷爾蒙則是跟我們的飲食習慣有關。Michels認為,我們身體的成長在基因中已有所決定,但是後天環境飲食的影響也應該要好好探究。   例如研究員發現,由於日本人飲食習慣的改變,尤其是喝牛奶的人口增加,她們平均身高比以前高,而得乳癌的機率也增加。   畢竟我們幼年時的健康飲食習慣對於日後的身體是會造成影響的。女孩子早年的成長模式、甚至她出生時的體重,對於日後發展乳癌有很大的關連!因此我們應該開始多花點時間教育下一代從小養成健康的飲食觀念,尤其是現在青少女對於瘦身的狂熱可能會導致日後增加罹患乳癌風險的喔!  
+ read more
研究再次確認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HRT)的風險
2004.10.07
研究再次確認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HRT)的風險
美國女性健康啟蒙(Women’s Health Initiative, WHI)於2004年10月6日在美國醫學期刊 (JAMA)發表了對於荷爾蒙補充療法(HRT)研究調查的最後結果,也就是再次確認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HRT)對於靜脈血管栓塞的風險。而血管栓塞則容易引發心臟病、中風等問題。   報告同時顯示,年紀越高以及體重過重的婦女要特別注意血栓的風險。例如60-69歲的更年期婦女服用HRT時所承擔的風險,比50-59歲的婦女高出4.3倍;而70-79的婦女則比50-59歲的婦女高出7.5倍。至於體重過重的婦女則會比正常體重的婦女高出5.6倍的風險。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