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差異

阿茲海默症的性別差異
2012.06.22
阿茲海默症的性別差異
  失智症最大的危險因子,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基因組合,例如載脂蛋白E4變異基因(the E4 variant of the apolipoprotein E (APOE) gene)就是失智症中最多的阿茲海默症之最主要的基因風險因子。近日一項研究指出,認知健康的年長女性若有載脂蛋白E4變異基因,將影響腦部網絡連結的能力,但在男性身上卻沒有發現這個關連性。   研究團隊為年齡中位數70歲的131位健康成人進行功能連結核磁共振造影,檢查大腦的預設模式網絡(default mode network)連結狀況。同一研究團隊在過去的研究已發現,阿茲海默症患者的網絡連結功能較弱,而且隨病情加重而惡化。   這次研究結果顯示,有43位研究參與者至少有一組E4變異基因、其餘的有兩組E3變異基因,前者大腦的預測網絡連結明顯較後者退化。進一步再觀察載脂蛋白基因型與性別的關係,發現女性中,帶有E4變異基因者比帶有E3變異基因者,大腦網絡連結的功能較差,且帶有E4變異基因者中,女性的大腦網絡連結功能也比男性的退化。     資料來源:神經科學期刊(Journal of Neuroscience)    
+ read more
高血壓標準值的性別差異
2012.06.11
高血壓標準值的性別差異
  5月一篇在美國高血壓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會議中發表的西班牙研究指出,藉由使用動態血壓監測器(ABPM)紀錄下來的血壓值來診斷是否有高血壓,收縮壓與舒張壓的數值標準可能出現性別差異,女性的標準應比男性低。   這項研究檢視1,718位男性與1,626位女性的高血壓病患,且隨機給予抗高血壓治療藥物。研究最初使用ABPM持續48小時測量病患的血壓值變化,之後每位病患每年至少會再測量一次,如果病患有調整治療的方式,測量的頻率較高。研究追蹤病患的心血管疾病事件發生之情形,追蹤時間的中位數為5.6年。   結果發現,白天血壓值125/75 mm Hg、夜晚血壓值110/70 mm Hg或更高,心血管疾病事件的發生風險會增加,且女性的風險上昇速度比男性快。以白天平均收縮壓值在125-135 mm Hg,男性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危險比為0.93、女性為1.47;血壓值愈高,性別的差距將加劇,如:收縮壓值高於165 mm Hg,男性的危險比為2.99、女性為7.59。   研究表示,目前高血壓指引所使用的診斷血壓標準值沒有性別差異,而研究所發現的男性部份與指引相符,但女性部份的高血壓標準值卻低了10/5 mm Hg,也就是說,男性一早起床所測得的收縮壓值若高於135 mm Hg表示有心血管疾病風險,但女性該數值只需達125 mm Hg就有風險。   目前研究團隊正將研究結果與另一項回顧性研究進行佐證工作,並建議指引內容應針對性別差異有所調整,且其他醫師也認同這項研究的重要性。     資料來源:美國高血壓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 read more
心房纖維顫動提高年長女性中風風險
2012.06.05
心房纖維顫動提高年長女性中風風險
 近日一項瑞典大型研究發現,年長女性被診斷出有心房纖維顫動,將比男性增加47%的機率發生缺血性中風。   該研究追蹤瑞典全國出院登記系統中100,802位的心房纖維顫動病患,女性與男性的平均年齡各為81歲、74歲,追蹤的中位數時間為1.2年。結果顯示,女性發生高血壓、失智症、甲狀腺疾病及跌倒的比例比男性高,男性則較多比例曾有心肌梗塞、腎臟病、臚內出血。   而發生缺血性中風的年比率為5.2%,其中女性比男性多。若以女性年齡區分,65歲以下(HR 1.09)及65-74歲之間(HR 1.04)的心房纖維顫動女性病患,發生缺血性中風的風險並未提高,但75歲以上的女性該風險增加顯著(HR 1.24)。   依目前歐洲中風風險評估指引,只要有一項臨床上的相關風險因子,病患就會被建議服用口服抗凝血劑,但研究團隊認為,65歲以下沒有其他風險因子的女性發生缺血性中風的絕對風險很低,不須接受抗凝血劑治療,不過這部份的其他證據仍缺乏,尚須更多研究以證實。研究限制則包括缺乏評估生活型態的風險因子、疾病嚴重性、及心臟超音波的資料,還有女性中風的其他風險因子。      資料來源:英國醫學期刊(BMJ)    
+ read more
心臟病預後與存活率的性別差異
2012.03.09
心臟病預後與存活率的性別差異
根據一項近日歐洲研究指出,無論左心室收縮功能正常與否,與心臟病男性病患相較,心臟病女性患者的全死因死亡率比較低。   過去針對男女心臟病的預後是否有差異未有定論,這主要由於過去研究存在研究方法的缺失,像是臨床上女性佔心臟病患者一半以上的比例,但研究對象卻以男性為主,再者,其他如年紀、發病原因及左心室收縮功能都會影響存活率的性別差異。   為了瞭解性別對心臟病預後的影響,研究團隊檢視31個研究中41,949位病患資料,女性佔其中三分之一。在研究中,女性年紀較長,有高血壓病史、糖尿病與動脈纖維性顫動的比例高,但出現缺血性心臟病、左心室收縮功能減退及心肌梗塞病史的比例較低。   追蹤三年的結果顯示,在調整所有可能干擾因子後,左心室收縮功能正常的女性心臟病的盛行率較高,但左心室收縮功能正常的男性死亡率卻比較高。促成女性死亡率較低的保護因子,包括糖尿病、無缺血性病因、較少服用血管收縮素轉化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斷劑,以及女性心臟對傷害的反應與男性不同等。   研究推測,這些在女性身上發生的益處可能是由於女性懷孕或基因上特定性別的差異所影響,但確切生物因素還須進一步研究。     資料來源:歐洲心臟病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Heart Failure)    
+ read more
女性心肌梗塞多無胸痛症狀 死亡率比男性高
2012.02.22
女性心肌梗塞多無胸痛症狀 死亡率比男性高
  許多研究發現女性和男性患者常出現的心血管疾病症狀是不一樣的,女性較少出現手臂疼痛和胸痛的症狀,而較常出現「非典型」的症狀,例如,消化不良、視力改變、背部疼痛、牙痛、下顎痛、頭痛、不尋常的疲倦感、血壓降低、作嘔、暈眩及呼吸急促等。近日一項美國研究進一步指出,年輕女性出現無胸痛症狀的心肌梗塞機率較高,且死亡率也比男性高。   研究團隊為瞭解年齡、性別與心肌梗塞之間的關係,檢視國家心肌梗塞登入系統(National Registry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的完整資料,共1,143,531位在1994-2006年間因心肌梗塞入院的病患,其中包括481,581位的女性。   結果發現,女性被診斷為心肌梗塞時的年紀明顯比男性年長(73.89歲:66.5歲, p<0.001),35.4%因心肌梗塞到院就醫卻沒有出現胸痛症狀,包括42%的女性與30.7%的男性,無胸痛症狀的心肌梗塞被發現與糖尿病、及延遲送醫具相關性。   此外,分析顯示,不分年齡層的女性發生無胸痛症狀的心肌梗塞風險皆比男性高;死亡率也比男性高,但這個差距會隨年齡增高而縮短,惟在最年長的年齡層中情況則相反。研究提醒,沒有胸痛症狀與增高的死亡率具相關性,尤其在年輕女性族群身上特別明顯。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 read more
AHA:周邊動脈疾病研究缺乏女性分析資料
2012.02.17
AHA:周邊動脈疾病研究缺乏女性分析資料
 周邊動脈疾病是一種動脈部分或全部阻塞的疾病,大約有10%的患者會覺得正常活動的腿部肌肉出現疼痛、易疲累,但疼痛感在休息後會消失,多數人則沒有明顯症狀,因此少有患者接受適當治療,但若沒有治療,嚴重將可能影響行走能力,並增加心臟病與中風風險。   近日美國心臟協會(AHA)發表一篇科學聲明表示,雖然男女罹患周邊動脈疾病的比例相近,但少有研究對疾病的治療、檢查、及症狀表現做性別差異的分析,以性別來描述心血管疾病的死亡與冠心病事件同樣缺乏。   聲明中指出多項與性別相關的問題,包括用來檢是否有下肢動脈疾病的踝肱動脈血壓指數(ABI),無研究真正去檢視其中男女差異,疾病的診斷缺乏性別敏感度。而許多研究聲稱cilostazol藥物可以改善男女跛行問題,但這些研究中女性參與者比例卻只有24-34%。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運動訓練的研究中,這些研究裡女性平約僅占27%,比較不同運動訓練的研究即便有女性參與者,卻沒有一個針對特定性別做分析或報告結果。   而進行手術的再血管化後出現副作用的研究資料亦有限或結論不一,有研究指出女性比男性出現的副作用多,但這可能受到其他如年紀、併發症、解剖學的原因所干擾影響。   聲明表示,未來周邊動脈疾病的研究應特別針對女性、或納入更多女性參與者,以瞭解性別是如何影響周邊動脈疾病的發展、盛行率、風險以及對治療的反應。     資料來源:循環:美國心臟協會期刊(Circul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