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年齡影響流產風險
2008.07.09
男性年齡影響流產風險
生理時鐘可不是只有女性才有的,最近一份研究發現,男性過了35歲以後,生育力會開始下降,其伴侶流產的風險也會增加。 研究人員分析了巴黎一間生育中心的資料,總共包含1萬2千對伴侶,並將男性和女性的年齡分別統計。結果發現不論女性年齡的高低,男性的年齡若大於35歲的話,女性流產的風險便會增加。30-34歲的男性,其伴侶發生流產的風險平均為16.7%,35-39歲的男性為19.5%,40歲以上的男性會增加到33%。 胚胎學者Yves Menezo表示,年輕男性的精子若有損壞的話,較沒有危險性且可自行修復;但是,隨著年紀的增長,自身修復的功能也會逐漸下降,直到自身的機制無法再修復損壞的基因時,便會影響精子的品質,使流產的風險大幅增加。 資料來源:Journal of Rare Books, Manuscrts, and Cultural Heritage
+ read more
男性避孕的關鍵:正確的荷爾蒙組合
2008.04.28
男性避孕的關鍵:正確的荷爾蒙組合
男性的荷爾蒙避孕法將變成安全、有效且可恢復生殖功能的生育控制方案!根據最新的一份研究指出,混合使用睪固酮(testosterone)與黃體脂酮(progestin),比單獨使用睪固酮更能快速且有效地抑制精子的生成,使精子的濃度降至無法導致懷孕的程度,效果可比輸精管結紮。 這份研究分析了1990年至2006年所有持續三個月以上的研究,總共包括30份研究、1,756位18-51歲的男性,結果指出睪固酮和黃體脂酮混合使用,不但更能有效抑制精子生成,也可以降低為了維持避孕效果所需的睪固酮劑量,使得長期使用荷爾蒙避孕法更為安全。 研究也發現使用荷爾蒙避孕法的白人男性,服用後產生效果的速度較快,但是在非白人男性身上,抑制精子濃度的效果較為徹底。天生體內睪固酮濃度較低的年輕男性,在抑制的速度上也比其它男性來得快。然而,每個男性使用荷爾蒙避孕法的效果都有差異,而且難以精確預測哪些男性能夠繼續維持避孕效果。 研究最後指出,混合荷爾蒙避孕法是一大進步,然而其它形式的黃體素是否可能達到更好的效果,還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以找出更好、更適合的荷爾蒙避孕法。 資料來源:臨床內分泌與代謝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 read more
男孩也打子宮頸癌疫苗?
2008.03.07
男孩也打子宮頸癌疫苗?
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FDA)於2006年6月通過第一支子宮頸癌疫苗「嘉喜」(Gardisil),台灣亦於2006年12月通過。世界各地針對此疫苗的施打對象、施打經費來源等問題,引起相當多的爭議。其中包括此疫苗是否適用於男性、是否應全面施打? 「嘉喜」目前在澳洲、墨西哥和歐盟國家是可以讓男性施打的,默克藥廠現正也提供FDA資料,希望在美國也可以讓男性施打。研究發現「嘉喜」可以讓男性預防菜花,但是男性施打子宮頸癌疫苗,能否降低子宮頸癌的發生率,則還在研究中。可以確定的是在將來的疫苗行銷上,男孩也將被列入「嘉喜」的施打對象,理由包括疫苗可預防男性菜花,也可以預防HPV病毒傳染給女孩。 目前美國的父母親對此事的態度與立場還不清楚,但是,不少父母因為擔心新疫苗的安全性或是認為藥廠行銷的成分居多,而不考慮接種。
+ read more
男性對胎兒的影響
2008.02.29
男性對胎兒的影響
  懷孕期間母體因接觸有毒物質或暴露在不良環境下,可能對胎兒所造成的影響,一直都是醫學界研究的重點之一。不過目前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會對胎兒產生不良影響的並不只限於來自母體的因素,男性接觸有毒物質也會對胎兒產生負面的影響,而且這些影響是有可能遺傳的。   在一場由美國科學促進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dvancement Science)所主辦的,名為「重新檢視父親與胎兒」(The Father and Fetus Revisited)的跨領域論壇會議中,許多研究發現,男性若暴露在含有潛在有毒物質之環境,或使用治療性或休閒性的藥物,都有可能對胎兒產生不好的影響,整體來說可能使新生兒體重過輕、增加幼兒癌症發生的機率以及各種發展上、行為上與內分泌方面的異常;其中抽煙有可能會增加脊柱分裂(spina bifida)與顎裂(cleft palate)的風險,而喝酒則和心臟疾病有相關性。且這樣的影響效果甚至可能是持續數代的。   我們的社會長久以來將胎兒的健康單獨視為母親的責任,這顯然不是正確的概念。
+ read more
男性年齡影響後代?
2008.02.15
男性年齡影響後代?
  英國的BBC新聞和每日報(Daily Mail)最近報導了一篇有關男性年齡與生育健康的研究,這份研究發表在人類生產醫學期刊(Human Reproduction),其指出男性年紀越大生的小孩會越健康,甚至連60歲以上的男性都不例外。相反的,年輕的男性有小孩的話,胎兒早產和死亡的機率越高,尤其青少年爸爸,胎兒早產、體重過輕、體型過小的風險都比一般人高。但是研究中所分析出來的生產風險差異並未達統計上的顯著意義。   這是一篇回溯性的世代研究,資料來自於1995-2000年美國的人口登記系統,排除不合標準的樣本後,總共包括超過兩百萬筆資料。分析數據時所考量到的變因包括:父母親的背景、過去的生產史、產前健康狀況、母親的生活方式、產檢資訊、孕婦產期、嬰兒一歲前的健康狀況等,但是這些變因並未考量到父親的生活方式,因為缺乏這方面的資料。   雖然研究人員表示這樣的結果有可能是因為生理因素,也就是說年輕男性(20歲以下)精子的品質和成年男性不同,導致日後生產風險的差異。但是也不排除其他可能的社會經濟因素,例如:年輕爸爸來自於經濟弱勢家庭的可能性較高、教育程度較低,此外,家庭暴力、藥物與酒精濫用、吸菸與二手菸等都有可能對生產造成負面的影響。而且這些社會因素對胎兒健康所造成的影響似乎遠大於父親的年齡。
+ read more
乳癌可能遺傳自父親!
2007.06.27
乳癌可能遺傳自父親!
婦女若因為遺傳/基因因素罹患乳癌,但是,身邊只有幾位年長的女性親戚,這些親戚又都沒有乳癌病史的話,這個致死的基因很可能來自於父親家族的遺傳。 這項刊登在美國醫學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的研究,檢視了306位50歲以上的女性乳癌病患,這些病患都沒有乳癌或卵巢癌的家族病史。結果發現,擁有較多女性親戚的婦女,約有5%的機率會因為BRCA基因病變罹患乳癌;但是,如果擁有不到兩位45歲以上的女性親戚的話,因為BRCA基因病變罹患乳癌的機率便增加到14%。這代表後者可能因為家中的女性親戚較少,而未察覺到乳癌風險!而且,引起乳癌病變的基因,是有可能透過父親隔代遺傳的。 有學者表示:半數罹患乳癌的女性,其基因源於女性的父親,而非母親。通常除非父親家族有女性親戚罹患乳癌,否則此缺陷的基因將不會形成乳癌,而繼續遺傳下去。因此,研究人員建議,50歲以前診斷出乳癌的女性病患,若有類似的家族狀況,可以進行基因檢測,因為有BRCA基因的女性,若基因病變的話,癌細胞轉移到另一邊乳房的機率比沒有BRCA基因的病患高四倍、罹患卵巢癌的機率高十倍,而基因檢測可以協助女性選擇適當的醫療方法。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