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吃止痛藥,恐傷男嬰生育力
2010.11.10
孕婦吃止痛藥,恐傷男嬰生育力
來自芬蘭、丹麥與法國的科學家研究發現,孕婦單獨或混合服用一般溫和止痛藥,產下隱睪症男嬰的機率將會大增,懷孕4到6個月時尤其是高危險期。隱睪症恐導致精子品質不良,增加男嬰日後罹患睪丸癌風險。   醫師通常會告訴孕婦應避免服用藥物,然而諸如阿斯匹靈、撲熱息痛(paracetamol)與布洛芬(ibuprofen)等溫和止痛藥,在某些情況下被認為是安全的。據調查,西方國家半數孕婦服用藥性溫和的止痛劑。   這項研究對兩組婦女進行調查,一組在丹麥,受測婦女為834人;另一組則在芬蘭,受測婦女達1463人,她們被詢問懷孕期間使用藥物的情形,而她們的男嬰則在出生時接受隱睪症檢查。   援助該研究的丹麥與法國科學家也曾進行老鼠研究,結果發現母鼠在胎兒器官成形的懷孕關鍵時期服用止痛劑,其產下的公鼠有男性荷爾蒙睪丸酮不足的問題。這表示這類止痛劑也是內分泌干擾物,即所謂的「環境荷爾蒙」,是造成男性生殖力下降的元凶之一。   這項人體研究顯示,孕婦同時服用1種以上止痛劑,產下隱睪症男嬰的風險,要比沒有服用止痛劑的孕婦高出7倍。懷孕4至6個月的孕婦是高危險群,在此期間服用任何止痛劑,男嬰罹患隱睪症的風險將倍增,服用布洛芬或阿斯匹靈可能增加4倍,若混用1種以上止痛劑,這類風險更將增加高達16倍。但在懷孕首3個月及第7至9個月時,單獨服用1種止痛劑,並未發現造成影響。   主持這項研究計畫的丹麥哥本哈根國王醫院醫師拉弗斯說,孕婦或想服用止痛劑減輕疼痛,但站在生物學家立場不會建議她們如此做,「因此我們呼籲孕婦用藥前徵詢醫師」。研究發現刊登於「人類生育」期刊上。   英國皇家藥劑師協會的帕特認為,上述研究顯示止痛劑對胎兒發展的影響,但仍須進行進一步研究,以確定止痛藥對男性生育能力的影響程度。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報導    
+ read more
重複剖腹產增加健康風險
2009.05.27
重複剖腹產增加健康風險
根據一份2006年的研究發現,美國約有31%的孕婦以剖腹產的方式生產;若第一次懷孕以剖腹產生產,90%的孕婦第二胎也會用剖腹的方式生產。因此,有專家學者開始質疑孕婦第二胎應該回歸自然產比較好還是繼續剖腹產? 最近一篇研究發現,如果第一胎都是經由剖腹生產,第二胎經由剖腹產出生的新生兒,進入加護病房的機率比第二胎自然生產的新生兒高出兩倍,產生呼吸系統疾病而需要氧氣筒輔助呼吸的比例也較高。此外,照護剖腹產母親和新生兒所需的花費也高於自然產的母親與新生兒的支出。 為了進一步瞭解重複剖腹產的風險,研究人員使用科羅拉多大學的資料庫,分析2005-2008年的新生兒資料,其中包括428位進行重複剖腹產的孕婦和244位第一胎剖腹產、第二胎自然產的孕婦。研究人員分析的皆為生產第二胎的資料,結果發現有41.5%的剖腹產新生兒出生時需要氧氣筒幫助呼吸,自然產的新生兒只有23.2%需要;9.3%的剖腹產新生兒被送入加護病房,但自然產新生兒只有4.9%;在進入加護病房後,5.8%的剖腹產新生兒仍需要氧氣筒,自然產的新生兒只有2.4%。此外,剖腹產的新生兒平均住院天數為四天,自然產則為三天。 研究人員表示,婦女在決定進行剖腹產之前,都應該要獲得這些資訊,瞭解剖腹產和自然產的風險與差異。 資料來源:婦產科期刊(Obstetrics & Gynecology)
+ read more
太早剖腹影響胎兒健康
2009.01.13
太早剖腹影響胎兒健康
最近美國一份研究比較了懷孕37週後進行選擇性剖腹產的差異,結果發現非初次剖腹產的婦女,如果在39週內就剖腹的話,胎兒發生呼吸困難等嚴重併發症的風險比較大,進入早產兒加護病房的機會也較高。 這份研究總共包含13,258位曾經在1999-2002年間進行非初次剖腹產的婦女,這些婦女都是在37週以後進行剖腹產的,而且都是進行選擇性剖腹產,也就是說這些婦女剖腹產的原因並非醫療需求。研究人員比較了每一週所產下的胎兒的存活率和健康狀況,例如:呼吸窘迫(RDS)、呼吸急促(TTNB)、腸炎(NEC)等。 結果發現,13,258位婦女中,有35.8%的婦女是在39週前就進行剖腹產的,而在37週剖腹生產的胎兒發生呼吸困難、生產感染、低血糖等症狀的機率較一般胎兒高兩倍、在38週剖腹生產的則高1.5倍。 研究人員表示,在39週前剖腹生產的胎兒出現的併發症其實都是可以避免的,提早剖腹生產不但增加醫療與自己的經濟負擔,也影響胎兒的健康;因此,如同美國婦產科醫學會(ACOG)所建議:婦女若要進行剖腹產應該在39週後再生產;如果堅持在39週前生產,則應進行羊膜穿刺檢查,以確定胎兒肺部功能已發展健全。 資料來源: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
+ read more
剖腹產增加糖尿病風險
2008.09.01
剖腹產增加糖尿病風險
最近一份英國的研究發現,剖腹產的嬰兒罹患第一型糖尿病的風險較高。 這份研究回顧了過去20份相關的文獻,總共包括16國的資料和超過一萬位罹患第一型糖尿病的兒童。研究人員也分別就出生體重、胎次、哺餵母乳與否、母親年齡、母親是否有妊娠糖尿病等變因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剖腹生產的嬰兒,罹患第一型糖尿病的風險,比自然產的嬰兒高出20%。 研究負責人Chris Cardwell表示,第一型糖尿病的發生是因為胰臟內分泌胰島素的細胞遭到破壞。有學者猜測,剖腹產的嬰兒首次接觸到的細菌來自醫院,和自然產的嬰兒首次接觸到的細菌來自母親的陰道是不一樣的,而這有可能影響嬰兒免疫系統的發展。但是,這個理論仍處於假設的階段,糖尿病與剖腹產的生理機制目前仍不清楚。
+ read more
男嬰的高死亡率是生理因素
2008.04.01
男嬰的高死亡率是生理因素
美國賓州大學和南加州大學的研究團隊,根據1751-2004年來自3大洲15個國家的數據發現,在已開發國家中男嬰的死亡率較女嬰高,而這個性別差異在1970年代時達到高峰,當時男嬰的死亡率比女嬰高出將近30%。   這個差距隨著如剖腹產、新生兒加護中心等醫學的進步而逐漸縮小。尤其新生兒加護中心所帶給男嬰的益處遠大於女嬰,因為研究發現男嬰早產的機率較女嬰高出60%,因此較容易受早產的併發症所苦。且男嬰的免疫系統較虛弱,容易受到感染。此外,由於男嬰的頭型和體型較大,死亡率和生產併發症的發生率也較高。而過去幾年來醫療科技與服務的進步,則大幅降低了這些因子對新生兒的影響。   這份研究的其中一位研究員Eileen Crimmins表示,許多數據皆指出各個年齡層的男性死亡率都較女性高,一般人將此歸因於行為因素。但是在嬰兒時期,行為尚不足以成為影響因子,因為初生嬰兒的行為還未有明顯的性別差異。這也是這份研究的發現:男嬰的高死亡率其實是生理因素。     資料來源: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 read more
剖腹產增加嬰兒呼吸問題
2007.12.18
剖腹產增加嬰兒呼吸問題
  一份研究發現,剖腹生產的嬰兒會產生呼吸問題的風險,是自然產嬰兒的四倍,進入加護病房的比例也較高。且越早進行剖腹產,風險越高。許多剖腹產都安排在第37或38週進行,也因此多了早產的風險。而對於嬰兒的長期影響目前還是未知數。   這份研究分析了34,000個在丹麥Aarhus University附設醫院所出生的嬰兒,這些嬰兒都是獨生子女,且出生時沒有缺陷。其中有2,687個嬰兒是經由選擇性剖腹產所出生的。   這份研究的負責人Anne Hansen表示,有高風險的呼吸問題的嬰兒,大多是在第37週剖腹生產的嬰兒,醫師猜測是因為第37週時嬰兒的肺部可能尚未發展健全。根據其他研究結果顯示,在第37週剖腹產的嬰兒中,有10%的嬰兒會出現呼吸問題,自然產的話,相對只有2.8%;若是在第39週的話,則分別是2.1%和1.1%。目前並沒有任何正面的理由支持剖腹產在懷孕第37週進行,若非要剖腹產不可,也最好在39週後再進行。   資料來源: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