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新聞
2016-05-18
挨針比挨刀好?醫美風險無處不在!
瘋打玻尿酸,降鼻不成反而「印堂發黑」還得忍受「挖肉」之苦。一名30歲女性上班族嫌自己的鼻子不夠高挺,花了1萬5千元打玻尿酸隆鼻,沒想到下手的位置偏了,黏稠的玻尿酸阻塞動脈,眉心發黑、潰爛,趕緊到大醫院求助挽救,醫師不得已只能挖開壞死組織取出。食藥署提醒,類似注射手術得當心。
食藥署今(18)天召開記者會,提醒愛美民眾在進行玻尿酸注射處置之前,一定要慎選合格醫療院所,並認清玻尿酸皮下植入物是否為合法產品。
幫這名女性收拾爛攤子的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楊志勛說,女子就醫時整個山根、眉心的皮膚已經因為動脈阻塞潰爛,還跑出黑色結痂,只好手術挖開壞死組織。
女子還算幸運,楊志勛指出,過去南部甚至有人因此損及視力、失明,而臨床觀察,玻尿酸阻塞血管最容易出事的部位前幾名就是:鼻尖、山根、額頭以及鼻翼。
楊志勛建議,民眾注射玻尿酸有自保之道,記得術後向醫師索取藥品包裝的外盒,拿回家後可先行上網查詢是否為合法產品之外,萬一出現後遺症,也有證據在手。一旦注射玻尿酸後出現視力模糊、口齒不清、臉部麻痺等異常,則需儘速就醫。
食藥署醫療器材及化粧品組科長吳亭瑤強調,在進行玻尿酸注射處置之前,民眾務必牢記「醫材安心三步驟,一認二看三諮詢」,「一認」認識玻尿酸皮下植入物為醫療器材;「二看」與醫師確認玻尿酸皮下植入物是否為合法產品,看清包裝上是否有衛福部核准的「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及完整標示內容;「三諮詢」慎選合格醫療院所,詳細地與醫師諮詢、討論,了解完整步驟、效益、術後可能出現的併發症及處理方法,以及復原期可能出現的問題等。
【以上內容轉自今日新聞】
在美容醫學日益盛行之際,我們不時在新聞上會看到醫美的不良事件,台灣女人連線至今亦不斷接獲發生醫美不良事件之個案來電尋求協助。從中我們發現民眾容易輕信施術者具施術資格,並且容易受到行銷話術影響而在短時間內便決定施術,對於手術同意書之內容、手術風險及術後副作用、併發症與術後效果與期望是否有落差等,往往未有充分了解。因此在食藥署提醒民眾應「一認二看三諮詢」外,我們更鼓勵大家好好思考施做醫美手術的必要性。若真的有需求,也千萬不要輕忽遭遇醫美不良事件的可能性;給予自己充分時間了解、思考手術之內容、風險、效果、副作用及術後照護等資訊。
+ read more
2016-04-13
12名日本女性控告HPV疫苗藥廠,反觀台...
近日,日本有12名接種HPV疫苗後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的女性召開記者會,表示將於今年6月對日本政府及疫苗製造藥廠提出集體訴訟,也呼籲其他受害者出面。
HPV疫苗在日本引起的爭議早在2013年3月就開始,據當時的通報資料,接種HPV疫苗後出現嚴重不良反應事件的機率較其他疫苗高出許多;同年6月,日本政府也正式宣布要求地方政府不再鼓勵民眾施打HPV疫苗。2015年,日本名古屋市政府更針對HPV疫苗所引起的不良反應展開罕見的大規模調查。
在日本甫傳出HPV疫苗接種者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時,台灣曾有醫生於受訪時表示日本所施打的疫苗與台灣的不相同。事實上,目前有在生產HPV疫苗的兩家藥廠的疫苗,台灣都有引進;因此,「台灣施打的疫苗與日本不同」這樣的認知是不正確的,該名醫師發表此言論亦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另一方面,每當國際上出現HPV疫苗引起嚴重不良反應的新聞時,我們的政府總會出面表示台灣並沒有這麼多不良反應的案例。而事實上,雖然衛福部確實建立了「HPV疫苗注射通報系統」,但是,這個系統並沒有跟各地方政府良好的串聯。據台灣女人連線2015年追蹤所得的資料,甚至有中央與地方數據不一致的狀況發生;而根據該年衛福部的回應:「有關公費施打縣市不良事件通報及追蹤由各縣市衛生局依權責處理」。可知目前台灣根本沒有一個整合完善、可以提供有效數據的通報及追蹤系統,更遑論能夠準確地了解HPV疫苗在台灣的施打成效以及不良反應事件的發生率。
台灣女人連線在此提醒大家,雖然HPV疫苗已通過政府核准上市,許多醫療院所與機構也都鼓勵民眾施打,但其有效性與安全性在國際上也確實存有許多爭議尚待更嚴謹的觀察與驗證。接種疫苗並非是防範感染HPV或子宮頸癌發生唯一途徑,確實做到安全性行為(全程使用保險套)並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是比接種疫苗來得更為踏實的作法。
更多HPV疫苗的相關訊息請參見台灣女人健康網【HPV疫苗/子宮頸癌】專區
+ read more
2016-03-11
要懂女人心,為女著紅
為提醒社會注意女性心/血管健康,台灣女人連線響應國際「GO
RED FOR
WOMEN」行動,訂每年3月的第2個星期五為「為女著紅日」(2016年為3月11日)。
記者會
在當天,台灣女人連線與政府、企業、醫界與一起召開記者會,呼籲民眾重視心/血管疾病的性別差異,進而重視女性心/血管健康,同時也要求投入更多資源去研究、宣導及改善女性心/血管健康政策。新聞稿請見:http://twl.ngo.org.tw/category/1/article/2579
[311為女著紅記者會合影]
左起: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太平洋SOGO董事長黃晴雯、衛福部次長李玉春、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最高顧問王金平、台大醫院心臟內科加護病房主任張博淵、台新金控總經理饒世湛
FACEBOOK串聯參與宣導活動
在3月11日下午也於太平洋SOGO忠孝店中大門前舉辦「Facebook串聯參與宣導活動」,邀請金鐘影后陸弈靜女士擔任公益大使,藉此宣導「心/血管疾病
男女大不同」之衛教資訊,提醒民眾注意心/血管健康。
[311為女著紅下午SOGO臉書串連活動]
左起:徐佳青女士、金鐘影后陸弈靜女士、太平洋SOGO忠孝館副理、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
企業的公益推廣
為了讓更多民眾知道「為女著紅日」,台新銀行秉持關心女性、最懂女人心的精神,號召所有分行同仁在311這一天共同貼上「為女著紅」之貼紙,藉此提醒女性注意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性;而太平洋SOGO百貨在3月期間也在其所有分店服務台放置心/血管衛教單張,供民眾自由取閱。
文宣品
為了傳遞女性心/血管健康重要的知識,台灣女人連線製作了衛教單張,強調看見女性心/血管健康與男性不同之處,期待透過推廣這些知識,讓台灣社會重視女性心/血管疾病,不要再以傳統男性心/血管健康的方式來對待女性,進而降低女性被誤診、延誤就醫等風險。衛教單張請見:http://www.twh.org.tw/uploads/20160304185558_DM.pdf
此外,台灣女人連線亦製作了短片,透過網路讓民眾能在短時間內了解心/血管健康的性別差異。影片請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vTjz9BqgZA
+ read more
2016-03-08
AHA女性心臟病聲明:心臟病治療、症狀...
日前,美國心臟科醫學會(AHA)首次對女性心臟病發表聲明,我們也透過國外新聞與訪問了解到,不論國內外目前女性心血管疾病仍未受重視。但除了評論之外,為了讓讀者了解聲明的內容,我們也分享這份聲明中提到心臟病的症狀與治療等方面的性別差異。
男性及女性都會因為冠狀動脈阻塞而引發心臟病,但是冠狀動脈形成血栓的方式卻有性別差異,以致於女性冠狀動脈阻塞的程度較不嚴重。然而,目前的醫療並未依據心臟病發生的原因及血栓的嚴重程度而有不同,且女性所獲得的治療相較於男性較不完整。
再者,女性因為血管較細、罹患心臟病的年齡較大以及伴隨較多風險因子如糖尿病、高血壓等,但是目前與心臟病相關的指引或建議如心臟康復計畫(cardiac
rehabilitation)等尚未充分地應用在女性身上,因此女性在術後發生併發症的可能性較高。
此外,男女在心臟病的風險及症狀上也有差異。男性及女性心臟病的主要症狀雖然都是胸痛或胸口不舒適,但是女性較容易有非典型症狀:胸口感到一陣陣地或持續幾秒的緊縮、壓迫或疼痛;單/雙臂、背部、脖子、下巴或肚子疼痛或不舒適;呼吸急促;冒冷汗、感到疲憊或頭暈。而風險因子影響男女罹患心臟病的程度也不一樣,例如:高血壓較容易使女性罹患心臟病、患有糖尿病的女性罹患心臟病的風險較年輕的男性糖尿病患者高出4-5倍。
非侵入性心臟病學家及俄亥俄州立大學女性心血管健康計畫的主任Laxmi
Mehta是出版此份聲明的編輯小組主編,她認為了解疾病的性別差異有助於改善女性心臟病的預防及治療,並且提醒女性不要害怕詢問醫療專業人員相關問題,應與醫事人員討論心臟病的用藥及治療方法來預防或治療心臟病。
資料來源: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read more
2015-12-14
飲食與肥胖的關係?可口可樂公司說了算...
近日,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公布了可口可樂公司跟「全球能量平衡聯盟」(Global
Energy Balance Network,
GEBN)主席間往來的電郵信件。從中可以發現,可口可樂公司不但主導了GEBN主席的人選,甚至參與了GEBN的任務宣言並對其網站上的文章與影片提供意見。甚至,連團體的LOGO顏色可口可樂公司都插上一手,要求不要使用藍色;可口可樂公司的首席科學與健康主任Applebaum在寄給GEBN的信件中寫到:「顏色不是問題,除了藍色,希望你理解原因。」(藍色是其對手百事可樂的罐子顏色)。
雖然GEBN一直強調,可口可樂公司沒有介入團體的運作,然在去年11月雙方來往的MAIL中,GEBN主席告訴可口可樂主管將會協助他們避免「人們將可樂視為是問題」的形象;可口可樂公司也在信中表示,希望團體能盡速在媒體中建立其對於肥胖議題的發言權,並且善用媒體資源以對抗想要對不健康食物課稅或限制的倡議者。
事實上,早在今年八月,紐約時報就披露2014年以科學家為主成立的GEBN,是由可口可樂公司贊助,該公司透過財務及後勤包括協助架設及管理網站支持GEBN的運作。另一方面,早在2008年,可口可樂公司就開始贊助該聯盟的兩位成員以及主席研究經費,以傳達「解決肥胖的關鍵在於運動而非飲食」的訊息。
事實上,許多研究證實減少體重的最好方式是減少攝取高糖份食物,運動雖然也是減重的重要因子,但研究發現運動可能會增加食慾反而讓我們攝取更多的卡路里,而且人們對於運動所能消耗的熱量也太過樂觀,如:一罐12盎司的可樂大約有140卡路里及10湯匙的糖,如果要消耗這些熱量必須走三英里的路。另一個以200位過重者為研究對象的研究中發現,一個星期運動5-6個小時且不改變其飲食習慣(比建議量多出一倍),雖然在一年後男性平均減少3-5磅,而女性平均減少2.5磅,但幾乎所有人仍是過重或肥胖。
食品工業贊助科學研究已不是新聞了,令人擔心的是這些研究都有淡化飲食與肥胖關係的傾向。依據一篇最近的研究,由可口可樂公司、百事可樂公司、美國飲料協會等含糖食品工業所贊助的研究,認為含糖飲料跟體重增加沒有關係的研究比沒有這些廠商贊助的研究多了五倍。
資料來源:Associated Press、The New York Times
+ read more
2015-12-08
【台灣女人健康網】新版網站上線公告
大家好:
歷經一整年的評估、規劃到重新架設,新版的【台灣女人健康網】終於上線啦!
這次的改版在「版面」、「文章分類」與「搜尋功能」上都做了非常大的更新,為的是希望讓大家能夠更方便的閱讀到自己有興趣、喜愛的新聞,同時接觸到更多其他同樣重要、有趣的新知。
當然,新網站還有許多細節待改進。近日大家在使用網站時可能會發現有些過去未曾看到的分類、專區連結,點選之後卻未見資料,那可能是因為相關的文章或頁面還在舊的分類下,尚未被重新分類。諸如此類的問題,台灣女人健康網編輯部的工作人員們在持續更新新聞的同時,也會努力編輯、整理既有的資料。我們期望在今年結束之前能將所有的資料統整完畢。
這段期間,造成大家的不便,我們深感抱歉,也感謝大家的體諒。如果有任何問題,都歡迎使用留言板或私訊至台灣女人健康網FB粉絲專頁與我們聯繫。
希望大家能繼續給予我們支持、鼓勵,讓我們一起成長,一起在未來的每個日子常伴彼此。
台灣女人健康網編輯部 敬上
+ read more
2015-10-16
有苦說不出?心血管疾病患者性健康被忽...
妳/你知道嗎?心血管疾病不只是心臟、血管的問題,他還會影響患者的性生活。但是由於社會文化使然,患者的性健康需求始終難以被聽見。最近便有一份研究計畫正尋找相關研究對象,試圖打破沉默讓患者的性生活不被疾病犧牲。
研究者Leah East博士為澳大利亞迪肯大學(Deakin
University)護理與助產學院的資深講師,他提到心血管疾病不只是心臟的問題,有87%的澳大利亞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也經歷著性功能障礙。而這方面的障礙與用來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藥物有關,若未重視可能會有憂鬱、焦慮、低自尊與影響親密關係的問題。然而,由於性健康的議題不常出現在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以致於這方面的問題始終未獲重視。
為了打破沉默,Leah
East目前正執行一項研究計畫,藉此發展出能讓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討論性健康的工具。Leah
East博士說明,許多研究顯示患者希望獲得與性健康相關的資訊與照護,因此若能提供醫護人員一個篩檢患者性健康的工具,就可以讓患者的需求被聽見並進一步提供他們相關的照護。
這個研究計畫目前正尋找18歲以上被診斷有心血管疾病的自願人士參與研究,希望透過訪談來了解患者對於性生活的期待與資訊需求。此外,研究計畫也會諮詢健康照護專業人員,如:醫師、護士、心理醫師、社會工作者與性健康諮詢師等,請他們提供關於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性健康、風險因子的意見,並了解提供性健康照護時應注意的細節為何。
若您想多了解相關的訊息或參與研究計畫,可以透過email:l.east@deakin.edu.au或電話:03
5227 8256聯繫Leah
East博士。台灣女人健康網也會持續關注這份研究計畫的發展,所以請不時地關注我們,我們會不斷為大家提供攸關女性心血管健康的新聞。最後,若您也面臨類似的問題,鼓勵您主動向相關醫護人員諮詢,讓自己有機會瞭解可以如何改善自己的性健康生活。
資料來源:Deakin University
+ read more
2015-10-08
Go Red Taiwan!看見女「心」記者會
GO RED, TAIWAN!看見女「心」
10/8(四)台灣女人連線與病友團體中華民國思樂醫之友協會及社團法人乳癌病友協會召開記者會,強調政府應正視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特殊需求。會中病友團體現身說法,分享政府未重視他們的疾病所增加的心血管疾病風險,與會的台大醫院內科部心臟血管內科張博淵醫師也說明,台灣醫界至今對心血管疾病的性別差異敏感度仍不夠,容易使女性因為誤診或延誤就醫而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並且在所有女性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中,女性缺乏對疾病的警覺是最主要的風險因子。最後,與會團體與醫師一同要求政府響應婦女團體所推動的「Go
Red Day
TAIWAN」行動日,呼籲政府、醫界加強對女性的心血管疾病宣導,以提升女性對疾病的警覺並降低女性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
詳細新聞稿如下所述:
台灣女人連線、中華民國思樂醫之友協會、社團法人乳癌病友協會
聯合記者會
9月27日是世界心臟日,但我們看到政府的宣導仍強調男性的心/血管健康,忽視女性。事實上,它一直是女性前二、三大死因!根據衛福部統計,2014年女性死於心/血管疾病有12,670人,遠多於死於婦癌的3,259人!近20年來,眾多的研究指出女性由於和男性有生理的差異及不同的生命經驗,其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預防及診斷/治療上也和男性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今天記者會與會者特別身著紅色上衣及領帶,以響應國際關懷女性心臟病的「Go
Red」行動,希望讓社會看到女人的「心」,提醒女性對自身心/血管疾病的認知及警覺,更呼籲政府更要有性別差異的防治政策,從生理、心理、社會的層面確實照顧女人的「心」!
女人的風險:更年期及特殊疾病
更年期是女性必經的生命過程,而此時,女性面臨了多重心/血管的風險:首先,雌激素減少降低對心/血管的保護,使女性血壓上升;其次,此時期女性易罹患糖尿病,研究指出女性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臟病是男性患者的7倍;再者,更年期也正值女性離婚好發年齡(45-55歲),離婚女性因為心理壓力,其罹患心臟病風險是未曾離婚的女性的1.24倍。
以女性居多的疾病,如紅斑性狼瘡、乳癌,其心臟病的風險也較高。紅斑性狼瘡患者好發於年輕女性且有越來越年輕的趨勢,而國外文獻指出,患者之主要死亡原因為心/血管疾病,原因是除了體內常有變異且容易發炎的高密度脂蛋白外,腎臟疾病、肥胖及患者長期服用的類固醇也會導致高血壓進而增加心/血管疾病,但是目前針對患者心/血管疾病的藥物仍不多,思樂醫之友協會理事長龔麗娟表示,從她們服務的經驗來看也的確發現有許多個案是腎炎所引發的心臟病。
乳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療,因心臟位居在其照射部位之後方,也會增加心臟病風險,如:動脈硬化、心包膜疾病或心衰竭等,特定的化療藥物更會惡化這些放射線所引起的副作用。然而,目前許多患者主要是從國外文獻了解到放射治療所增加的心臟風險,且乳癌病友團體表示當他們經心臟科醫師轉介至腫瘤科後,竟獲得腫瘤科醫師否定放射治療會增加心臟疾病風險的答覆,顯示在缺乏心臟科與腫瘤科跨部門合作下,腫瘤科對乳癌患者心臟疾病風險的意識仍不足。
因此,政府應該加強對中/高齡女性、自體免疫疾病及乳癌患者之心/血管健康的宣導,並提出合宜的政策。病友團體也強調需要醫療體系更關注疾病本身對心/血管健康的影響,並在治療上尋找能降低心/血管風險的策略。
心/血管疾病臨床上男女大不同
女性和男性在生理、結構上的不同,心臟病的呈現處置也不一樣。在病情上,有1/4女性的心/血管疾病呈現特有的「非典型」的症狀,如:噁心嘔吐、氣喘、背痛等;在診斷上,以「踏步機測試」的女性偽陽性(10─40%)遠高於男性(10%-20%);在用藥上,阿斯匹靈可以預防男性心臟病,卻不能預防女性心臟病等;在治療上,支架對於男性的效果較好。台大醫院心臟內科張博淵醫師說明,至今美國重視女性心血管疾病已20年之久,但台灣醫療領域仍缺乏心/血管疾病具性別差異的意識,再加上女性「非典型」症狀難以辨識以及繁忙醫療,台灣女性病患可能被診斷錯誤或延誤就醫,導致女性一旦罹患心臟性疾病死亡率就會比男性高。並且張醫師強調,除了男女共有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如:三高、吸菸及肥胖外,女性還有更年期、特殊疾病的風險,更重要的是,女性缺乏對心/血管疾病的警覺才是最大的風險因子。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李麗芬表示,雖然心/血管疾病一直是女性主要死因,但是,政府對於女性健康政策主要是「生育健康」及「婦癌」,忽視女性特殊的心/血管疾病風險,以及此疾病之男女性別臨床差異。因此,將推動三月的第一個禮拜五為「Go
Red Day
TAIWAN」行動日,以提醒國人、醫界與政府對於女性心/血管健康的重視,藉此加強對女性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宣導,並要求政府制訂具性別差異的心血管疾病防治政策,及訂定女性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指引。
+ read more
2015-10-05
校園制服:物化女性身體的幫兇
九月是開學月,學生陸陸續續都返回學校上課,英格蘭有一所中學因為讓150位裙子太短的女學生返家而登上頭條新聞,這所中學的校長事後發表聲明表示:「我們認為學生打扮得體和看起來專業,是評估一個學校是否成功的重要環節之一;我們也相信學生以正確的方式穿著制服,能更有效地專注在教學和學習上。因此,學校一直以來都有穿著制服的規定,大部分的學生也都能遵守,其中最具爭議性的就是女生裙子的樣式和長度,針對這一點,暑假的校務會議後會有更嚴格的規定。」
學校將聲明發佈在臉書上,下方則出現一連串家長的回應,表達了他們的挫折和掙扎,因為不少女孩很難找到符合她們腰圍又要同時符合學校規定的裙子,有些女孩為了穿符合學校規定的裙子,還得在腰圍的地方別好幾個別針;或者有些女孩的身高或體型穿上裙子後,裙子看起來就是會比較短;其中一位家長表示:「我在學校制服專賣店幫我女兒買了『一般』制服褲,不是『貼身』制服褲,但因為褲子沒有符合學校規定要有口袋,我女兒就因為過度展現她的身形而被要求參加課後輔導。」
這所學校並不是唯一的案例,有學校規定女孩不能穿太緊的褲子,有學校規定不能穿裙子和高跟鞋,有學校甚至因為一位男職員表示「不舒服」而禁止女學生穿裙子,甚至有一所學校的校長禁止女學生穿裙子是因為會讓男職員和男學生分心;美國也曾經有一位青少女因為上衣的領口露出鎖骨而被學校要求回家。當然不時也有報導指出學生因為穿錯鞋子或穿錯襪子被學校要求回家,顯示男孩也會因為服裝的規定受罰,但不可否認的,大部分服裝的規定都是為了要規範女孩的外表和穿著。
要求學生「打扮得體」和「看起來專業」聽起來很合理,但若是由有性別歧視的人來規範穿著和定義什麼是「得體」和「專業」的話,那就大有問題了!很多學校對女生的穿著規定比男生嚴格,這並不是巧合,我們就是活在一個女性的身體會被嚴格規訓的世界;而當女孩在學校因為沒有遮住她們的膝蓋、肩膀或上臂,而被學校拒絕時,正好說明了學校對女性身體的規訓看的比她們的受教權還重要。
物化女性身體的人認為女體是性感的、是難以抗拒的危險,而這些學校的作法則強化了這樣的印象跟說法,若有學校可以堅定的立場打破這些物化女性的規定,豈不令人耳目一新!
資料來源:英國衛報
+ read more
2015-08-25
「課綱變調!教材荒謬!檢視國/高中健...
立法委員林淑芬國會辦公室、台灣女人連線
課綱變調!教材荒謬!
檢視國/高中健康教育課綱與教材
新聞稿
台灣女人連線長期關心性別與健康議題,目前國家教育研究院將於10月研修十二年國教健康與體育/護理領域課程綱要,因此,我們檢視了當前國/高中的健康教育,結果發現無論是課綱、教科書或教師手冊出現違反性別教育平等精神,甚至錯誤的內容,而且在自我健康管理也缺乏完整的教學。我們呼籲教育部應重新思考國/高中健康教育課綱,相關出版業者亦應修正教科書與教師手冊內容,以提供國/高中學生與生活接軌的完整、正確之教學內容。
課綱、教材、教師手冊違反性別平等教育法
依據《性別平等教育法》第18條:「教材內容應平衡反映不同性別之歷史貢獻及生活經驗,並呈現多元之性別觀點」,但我們的健康教育卻違反條文精神。首先,國/高中課綱在定訂交往原則時,僅規範要討論異性戀關係,以致於教科書不但缺乏其他性傾向之生活經驗內容,而且還出現將同志定義為「超過18歲,曾和自己同樣性別的伴侶有過多次肉體上接觸並達到性高潮的人」[1]以及將「有罪惡感」、「有孤獨感」[2]列為同志之指標等汙名化內容。其次,教材裡充滿了性別刻板形象,如:教科書討論自慰時,僅談及男性會有自慰行為[3],不提及女性的自慰;而教師手冊,則出現「女性較柔順甜美、輕聲細語,所以比男性適於從事服務業」[4]等,非但未能教導老師如何破除性別刻板印象,反而強化性別刻板印象的內容。
再者,雖然國/高中課綱明訂須「教導安全性行為及對婚前性行為負責任『作決定』之生活技能」,然大多數的國/高中教科書或教師手冊均以「拒絕婚前性行為」為主,以婚前性行為會導致未婚懷孕、性病、婚後性冷感[5]之內容等負面資訊企圖恫嚇青少年。此舉不但過度美化婚姻關係,導致同志的性被問題化,更弱化了「安全性行為」無論在婚前或婚後的重要性。令人相當錯愕的是,在教師手冊中出現諸如:「曾有過婚前性行為的人較容易發生婚外情,因為他們是較任性、不能自制的」[6]、「教導安全性行為是失敗的性教育的內容」[7]等內容,甚而大量引用某宗教的出版物作為教學參考。
性的美好確實建立在穩定的感情與負責的態度之上,但是結婚卻不一定與穩定的感情與負責的態度畫上等號,在多元選擇的價值下,國家應尊重婚姻是個人生涯規劃的選擇方式之一,國家教育不應再把拒絕婚前性行為作為教導性觀念的核心,而應在尊重多元價值及生活經驗下,更重視安全性行為之教導與實踐,以避免國人曝露於健康風險中。
國/高中教材未建立完整之基本健康知能
國/高中之健康教育是要教導青少年完整之全人健康知識,讓學生具備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然目前國/高中健康教育課綱並沒有完整的規劃。例如:在慢性病防治的課綱中,僅要求「以代謝症候群或癌症任一為例」。然無論癌症或是代謝症候群均是國人重大的疾病,國家也有相關預防政策,如大腸癌、乳癌、口腔癌等篩檢或部分縣市已開始給國中生公費施打HPV疫苗等,因此,每個人都應該要學習並養成這些疾病預防的生活習慣,這是健康教育的根本。再者,老人骨質疏鬆是嚴重的問題,因為骨質隨著老化的流失是一不可逆的過程,因此,必須建立年輕時期「存骨本」的觀念,但在現有之教材版本中,卻僅有1個版本提及。
健康促進我們知道預防勝於治療,從小做好健康習慣可以減少很多醫療資源。
錯誤、荒謬的內容恐誤導學生
令人更遺憾的是教科書及教師手冊中充斥錯誤資訊,例如:「35歲以上不能服用避孕藥」[8]、「菜花的併發症是子宮頸癌」[9]、不存在的法案名稱「生育保健法」、「愛情是當好感和吸引力都喪失時,自己還願意和對方在一起」[10](國中教科書)「每年陰曆七月許多女性憂鬱症發作及各寺廟的嬰靈都與墮胎後遺症有關」[11]、「即使有固定使用保險套,仍有10%─43%的機會感染病毒,而且保險套無法防止其他病毒(如披衣菌)的入侵..」[12](教師手冊)等。然而,教育青少年健康知識應有科學或醫學上的根據,不應出現錯誤或涉及道德、宗教意識型態的內容,因此我們認為健康教育應以更客觀的方式陳述,避免灌輸青少年特定宗教的觀念。
雖然,107年十二年課綱草案並沒有出現目前課綱中偏頗的核心價值,但是,從本會檢視結果來看,由於教育部對於教科書及教師手冊的審查不夠嚴謹,就算課綱條目沒有問題,教材內容仍會出現錯誤及荒謬的狀況,甚而有出現違反課綱之現象。因此,未來直接影響教學的教科書及教師手冊的內容將如何呈現,是我們最擔心的。有鑑於此,本會要求:
1.
課綱之擬定及教材之審查,應邀請女性或具性別敏感度之代表參與,以建立性別平等且多元之健康觀念。
2.
課綱應教導預防癌症及重要慢性病的知識,並落實於生活中,以建立青少年全人的自我健康管理。
3.
國/高中教材中應正視青少年情慾發展,加強安全性行為的教育以及對性負責任的態度。
-------------------------
[1] 高中幼獅版下冊
[2] 高中泰宇版下冊
[3] 高中幼獅版下冊
[4] 高中教師手冊新文京版
[5] 高中教師手冊育達版
[6] 高中教師手冊智業版
[7] 國中教師手冊翰林版
[8] 高中育達版
[9] 國中翰林版二下
[10] 國中翰林版二上
[11] 高中教師手冊智業版
[12] 國中教師手冊翰林版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