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記者會
2023-09-11
痛痛女孩勝訴再三案 家長及婦團籲衛福...
多位接種HPV疫苗後確診風濕免疫疾病的痛痛女孩,因為無法接受衛福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判定疾病與疫苗「無關」的結果,對衛福部提起訴訟。首位痛痛女孩Bella,2019年一審勝訴,衛福部上訴,2020年行政法院廢棄原判決,發回更審,今年6月再獲勝訴,至今仍在訴訟中;2022年,Nichole獲判一審勝訴,衛福部提起上訴,至今未有結果;另有Amber等3案於今年8月再獲勝訴。台灣女人連線與立法委員林淑芬辦公室於今日(11日)召開記者會,呼籲衛福部不要再上訴。
家長淚訴孩子苦痛 請衛福部不要再上訴
Amber在國中二年級時接種了HPV疫苗,而後確診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Amber每週都要吃滅殺除癌錠和止痛藥,造成她頭髮掉落、嘴巴破到沒感覺。更因外表看不出病況,無法出席體育課時還被同學霸凌。
Amber爸爸說:「我的家庭籠罩在這個惡夢四年了.....我知道我孩子的病是不會好的......」講到激動處,Amber爸爸一度哽咽,只要天氣變化,Amber的關節就會先知道,她的身體變得跟氣象站一樣。Amber爸爸強調,痛痛女孩不是只有一個,而是有數十位,有的孩子甚至自殘臥軌,只希望結束這一切。雖然他知道衛福部一定會上訴,還是希望能給他們一條路走。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表示:「我們誠懇、沈痛地呼籲薛部長停下來想,為什麼這些小孩會發生這些事?」對於衛福部一再以「以人口群體為研究基礎」的實證強調「HPV疫苗不會增加自體免疫疾病風險」的說法,黃淑英理事長強調對大多數人不會有影響,不能以此來推論對少數人不會有影響。痛痛女孩有多起的案例、發生的時序、症狀的相似性,所謂的醫學實證並非絕對,有罕見的例外,也時常在多年後被推翻。目前的案例,無法確認受害情形與疫苗「有因果關係」,但也無法說絕對與疫苗「無關」,應屬於「無法確定」。
立法委員林淑芬指出,根據《傳染病防治法》第30條,因預防接種而受害者,得請求救濟補償,立法精神是民眾因群體健康特別犧牲補償的精神。勝訴案件中,法官肯認個人因政府推廣、輔導、或強制接種疫苗發生無法預期的損害時,是屬於為公共福祉而產生的「特別犧牲」,不應由個人承擔,國家有制定法律給予社會補償的責任,受害者得請求救濟補償。但衛福部一邊打官司一邊修改遊戲規則,將審議辦法中受害情形與疫苗「無關」的範疇擴大,令人無法接受。
衛福部疾管署專委張育綾回應,不論是什麼制度,結果都未必能盡如人意。要上訴的原因是法官的判決理由會讓之後的審議滯礙難行,而不是針對個案。對此,黃淑英理事長及林淑芬委員都表示無法接受,Amber爸爸沈痛地說請衛福部來看看這些受苦的孩子,幫幫她們,讓她們的日子好過一點!
完整新聞稿:[記者會]
HPV疫苗痛痛女孩勝訴再三案!衛福部,你還要上訴嗎?
記者會直播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twlandtwh/videos/260457543563586/
+ read more
2023-07-14
消脂針違反規定 立委與婦團要求衛福部...
台灣女人連線與林淑芬立法委員於今(14)日召開記者會,要求衛福部說明消脂針等藥劑是否可以用在醫美療程上。
打消脂針 脂肪壞死只得動刀切除
為了想消除腹部脂肪,陳小姐2021年在醫美診所建議下注射「肝得健」。術後打針處持續紅腫漲痛,向院方詢問,被告知是正常現象,要持續「熱敷、按摩」,但狀況沒有緩解。同年9月接受診所注射「消疤針」,時間超過一年。腹部的紅腫漲痛逐漸形成4處腫塊,但院方不斷表示腫塊與個人體質有關、會隨時間消散。2023年3月陳小姐於新竹臺大分院診斷為「腹壁脂肪壞死併疤痕形成」,有兩處不僅壞死甚至鈣化,只能以手術方式切除。目前陳小姐與診所訴訟中。
陳小姐委任律師張佳瑋說明,在術前,院方完全沒有適應症外使用的說明,相關衛教不足,讓陳小姐飽受身心煎熬。醫療診所應該據實以告,並詳細說明「適應症外使用」的情況,以保護民眾健康。
消脂針違反規定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指出,台灣常見消脂針劑有「肝得健」、「倍克脂」與「卡妮丁」等,只有「倍克脂」通過衛福部核可,用於下巴消脂。「肝得健」是核准用來治療「肝炎、肝硬變」,不是消脂。醫療院所以「肝得健」或「卡妮丁」減脂屬「適應症外使用」。但是,根據衛福部公告的藥品「適應症外使用」原則必須是疾病治療,且不得廣告宣傳,消脂針用於醫美多是違反規定。若是目前的使用原則脫離現實,衛福部應該重新檢討修正,而不是對這些違規情況視而不見,讓民眾自己承擔風險面對傷害。
立委林淑芬對醫美產業強調行銷,卻對療程風險避重就輕的現象感到憂心。「很多民眾不知道自己打了什麼!」林淑芬強調,政府應該負起管理責任,不應放任產業氾濫使用,「適應症外使用」的管理要有更積極的態度。
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回應,將會召集專家進行討論「適應症外使用」原則,並處理違規廣告。簡任技正呂念慈呼籲,為了管理美容醫學的品質,衛福部對美容醫學醫療院所有認證制度。民眾若有需求,可尋找經過認證的機構。
+ read more
2023-06-01
凍卵是保險還是樂透?婦團呼籲女人想清...
近來,因為媒體的報導、名人的分享、業者的行銷,以及民意代表的質詢等原因,凍卵、AMH檢測及政府補助成為社會熱門的話題。台灣女人連線與立法委員林淑芬辦公室於今日(1日)召開記者會,呼籲女性對相關資訊有更多理解後再做決定,而政府應該做更多以保障凍卵者的權益。
停止恐嚇!女性需要更多資訊
台灣女人連線黃淑英理事長指出,目前有關凍卵後的解凍使用率、解凍成功率、活產率等數據有限。並且,凍卵費用不是只有凍卵及「保存」,還有後續的相關檢測及人工生殖費用。如需要多次取卵或施行多次人工生殖,則費用會大大增加。此外,根據目前國內法規,僅有「不孕夫妻」可施行人工生殖。但是在生育力下降的壓力、業者的行銷語言包裝下,女性可能在資訊不足的情況下凍卵。
20歲起一年一檢AMH?婦產科醫學會:沒意義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表示,AMH數值在2到5之間屬正常,數值大於5有多囊性卵巢的可能、小於2則有可能是卵巢衰退。
黃建霈秘書長指出,AMH能作為卵子庫存量的參考,但無法評估卵的品質,更不能預測女性的生育力。AMH低並不表示不容易懷孕,高也不表示生育力強,懷孕還有許多其他因素要考慮,包含子宮、輸卵管等器官狀態,以及伴侶的健康情形等。美國婦產科學會曾建議不要對未診斷為不孕症的女性進行AMH檢測,並表示不應將其用於向女性提供「當前或未來的生育能力」的諮詢。英國生殖醫學會亦反對將AMH
檢測行銷為預測受孕的方法。
凍卵者權益誰來保障?
國內目前沒有法規規範社會性凍卵的保存、使用及棄用,而對於凍卵機構的設備及警示系統等部分更缺乏監管機制,凍卵者的權益缺乏保障。
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承諾研議法規及資訊的補強。魏副署長強調,適齡婚育是政策目標,母嬰的健康更是重點。凍卵屬於醫療行為,有其副作用及風險,民眾考慮凍卵前要瞭解相關資訊。
+ read more
2023-04-11
爸媽等到了!台灣一歲以下奶粉網購上路...
過去一歲以下配方奶粉無法在網路上購買,相關資訊也不透明,許多家長為了查找資訊、購買奶粉費盡心力。
台灣女人連線與立法委員王婉諭國會辦公室去年9月召開記者會,針對配方奶無法網購,要求衛福部釐清相關法規,有條件開放一歲以下嬰兒奶粉可於網路購買,並允許公開奶粉的營養成分標示。
衛福部於今年2月公告相關處理原則,只要依循規定,廠商便可以在網站上販售奶粉。
奶粉網購專區陸續上架
近日,部分嬰兒奶粉廠商官方網站陸續設置了0-1歲奶粉專區,營養標示與價格都公開透明,相信對有需求的家長有所幫助。
然而,目前在電商平台與大賣場的線上購物網站則還沒有看到相關品項,台灣女人連線會繼續去瞭解是否有困難或滯礙難行的部分,為更友善的育兒環境努力!
+ read more
2023-03-05
貧血不輕忽!婦團醫界齊護女人心
在台灣,女性多擔心死於乳癌、子宮頸癌等婦癌,卻不知心血管疾病是女性主要的健康殺手。每年女性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是婦癌的3至4倍。近幾十年越來越多研究、指引指出,由於男女生理結構、生命經驗及特殊疾病的差異,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症狀、診斷及治療也有不同,若忽略這些差異可能導致女性被誤診、延遲就醫及存活率低等。
為提高社會對於女性心血管健康的關注,台灣女人連線自2016年響應國際社會GO
RED FOR
WOMEN行動,訂定每年3月的第2個星期五為「為女著紅日」,每年會就不同主題促進社會對女性心血管健康的認識;同時,邀請民眾於當天穿著紅色衣飾響應「為女著紅」,提升對女性心血管健康的重視。
2023年第八屆「為女著紅」主題為「貧血-女人心最重要的小事」,台灣女人連線與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及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將透過各項活動來宣導女性貧血與心血管健康的重要。
貧血是女人心最重要的小事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出席記者會表示,2017年至2020年國內育齡婦女(15-49歲)貧血盛行率為19.08%,平均每5名育齡婦女就有1人貧血。然女性卻容易因症狀(頭暈、疲累、臉色蒼白、心悸等)短暫且恢復快,便認為不嚴重,且習以為常。吳署長呼籲婦女,應把小事當大事,留意自身健康狀況。
然而,貧血反映的可能是生理現象,也可能是營養不良或是體內有潰瘍、腫瘤等重大疾病。再者,貧血的結果更可能對於女性健康有重大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孕產婦。因此,這個被忽略為小事的貧血其實是事關緊要的心血管現象!
貧血是女性健康的重要警訊
貧血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因為鐵流失過多或吸收不足,也可能是營養不良或身體有重大疾病造成血液流失或製造不足。若長期處於貧血狀態,對於心臟是一種負擔,可能引起心臟衰竭,亦會影響免疫系統導致更容易感染。此外,腦受損或失智症的風險都將提高,最嚴重的情況,也有可能造成死亡。
台灣周產期醫學會詹德富理事長表示,部分女性因為月經量多或營養不足的狀況下容易出現貧血的問題。如果發生在孕產婦身上,會導致胎兒體重不足,生長遲緩以及早產等風險增加。更重要的是,貧血是引發嚴重產後大出血重要危險因子。傷口癒合不良或感染也與貧血有關係。
有貧血現象建議儘速就醫對症治療
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陳思原表示,婦女比較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主要是和月經懷孕和哺乳有關。其它如婦科疾病、甚至婦科癌症等都是比較容易發生貧血的可能原因。婦女常常因為工作繁忙或不敢面對醫生,延誤了診斷和治療。貧血的檢查很容易,也沒有侵入性,不必害怕,提早治療,能得到很好的結果。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周文堅理事長指出,孕齡與接近停經的婦女,有至少10%的機會發生缺鐵性貧血,這種貧血最常見也最容易治療。缺鐵就要補鐵,對症下藥。但是,並非所有貧血都需要補充鐵劑,大部分非缺鐵性貧血患者體內鐵質是過多的,如果再補充鐵劑,恐造成更多問題。因此,若有貧血的問題,務必諮詢專業醫師,才能得到適切的治療。
響應國際GO RED FOR WOMEN,#TAIWAN為女著紅
為提高女性對自身心血管健康意識及對貧血的警覺,台灣女人連線黃淑英理事長邀請大家3/10(五)為女著紅日當天,全民Dress
code穿戴紅色衣飾,拍照上傳臉書或IG平台打卡標註「#TAIWAN為女著紅」響應活動,一起關心女性貧血及心血管健康!
+ read more
2023-02-15
爸媽福音!一歲以下奶粉開放網購!
衛福部於2月14日情人節當天公布好消息!回應婦團及立委要求,一歲以下配方奶粉開放網購,爸媽們的育兒之路可以減輕些壓力了!
開放網購奶粉 打造更友善的育兒環境
台灣女人連線與立法委員王婉諭國會辦公室去年9月召開記者會,針對配方奶無法網購讓民眾育兒困難重重的情況,要求衛福部釐清相關法規,有條件開放一歲以下嬰兒奶粉可於網路購買,並允許公開奶粉的營養成分標示。
台灣女人連線後續於衛福部性平小組提案,提請修改一歲以下嬰兒配方食品資訊揭露與購買管道的規定。
食藥署蒐集相關意見後,於昨日公告,放寬廣告的範疇。未來一歲以下配方食品將可於網路上販售,但仍不得促銷。
為推母乳禁網購 爸媽大不便
許多新手爸媽分享,很難查到一歲以下奶粉的營養成分,詢問討論也要偷偷摸摸地進行,好像在做壞事一樣。不能於網路上購買,對於在偏遠、店家不密集地區的家庭很不方便。尤其是家中有幼兒或單親的家庭,必須要帶著孩子出門買奶粉,更是辛苦。聯繫廠商購買,又只有「箱購」的選項,家庭裡未必需要也不一定有經濟能力大量購買。
而這一切規定只為提高購滿配方奶的門檻,來強推母乳哺育。但配方奶取得困難,餵母乳的人真的變多嗎?這又是一個忽視女性與家庭需求造成的錯誤聯想,母乳哺育率並未因嚴格限制購買而提升。
讓女人和家庭決定怎麼餵小孩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指出,母乳對孩子好大家都知道,日本、韓國、美國等國,在支持母乳哺育之餘,也可便利地在網路上購買配方食品。廠商以促銷或廣告造成誤解或誘導購買是不能接受的,當然要規範,但最基本的資訊應該要透明揭露,否則在資訊不足的情況下,婦女不但無法自主決定,反而更容易被欺騙。
黃淑英理事長進一步表示,這樣的改變很正面,讓女人跟家庭有足夠的資訊來決定餵養方式,但在購買專區揭示母乳哺餵優點的文字則要小心,以免造成選擇配方奶家長的壓力與罪惡感。
延伸閱讀
《育兒更友善,奶粉網購來幫忙》記者會新聞稿
媽媽因為餵孩子配方奶感到羞愧
+ read more
2022-11-14
又一痛痛女孩勝訴 家長及婦團籲衛福部...
台灣女人連線、立法委員林淑芬辦公室 聯合記者會
會後新聞稿
又一痛痛女孩勝訴 家長及婦團籲衛福部不要上訴
2022.11.14
國內首例因HPV疫苗不良反應向衛福部提告的痛痛女孩Bella,2019年一審勝訴,但衛福部持續上訴。上個月,另一位痛痛女孩Nichole的訴訟案獲判勝訴。台灣女人連線與立法委員林淑芬辦公室於今日(14日)召開記者會,呼籲衛福部不要再上訴。
衛福部持續與受害者訴訟
台灣女人連線累積接獲30多起HPV疫苗不良反應申訴,其中25位是11至16歲青少女,12位確診了風濕免疫相關疾病。多位痛痛女孩向衛福部提出預防接種受害救濟申請,審議小組認定不良反應跟HPV疫苗無關。家長們無法接受這樣的結果,對衛福部提起訴訟。
確診「幼年型類風濕關節炎」的Nichole,案件歷經長達兩年半審理,獲判一審勝訴,衛福部應於近日決定是否上訴。
婦團呼籲 回歸預防接種救濟制度「從寬認定」的精神
接種疫苗除了預防個人感染疾病,也和公共衛生、傳染病防治等公眾面向有關,是利他的社會性行為。但疫苗接種風險仍有醫學難測的一面,為了不讓受害者獨自承擔風險,多國有「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制度」。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表示,衛福部審議小組認定痛痛女孩的情況跟疫苗無關,是因為她們本來就有病,而且大規模研究也指出疫苗不會增加疾病發生風險。但這次Nichole案勝訴,法院主要的見解是:第一,政府應負舉證的責任說明疾病發生可能的原因;第二,審議小組以大數據法則或流行病學的機率觀點為論斷依據,犯了以群體推論個體的謬誤;第三,科學有其不確定性及侷限,除非有百分之百的「無關」確信,不應輕易否定有「無法確定」的關聯;最後,預防接種有「利他」的社會性,將疫苗可能發生不明原因副作用的風險歸諸予接種疫苗的個別民眾,背離傷害救濟制度「從寬認定」的宗旨。
家長沈痛聲明 應讓資訊透明 也請不要再上訴
痛痛女孩Bella的爸爸表示,這些風濕免疫疾病是不會好的,需要終身吃藥,對小孩及家庭都是沈重的打擊。他相信疫苗是安全的,也不是反對疫苗,但是政府在施打前應該提供資訊,可能會發生重大疾病的副作用應該要揭露,讓家長及孩子有資訊來做決定。訴訟過程中,衛福部光是Bella案就請了三、四位律師,自己是受到台灣女人連線的支持才有辦法打官司。但衛福部與其花納稅錢來打官司,不如想辦法讓這些小朋友回復正常生活,而不是繼續纏訟下去。
Nichole媽媽說,Nichole從小就很健康,接種疫苗後才生病,怎麼能說跟疫苗無關?當初因為沒有想到疫苗傷害的可能,不只延誤就醫,孩子確診後仍接種疫苗,每回思及此,她都心痛、懊悔不已。Nichole媽媽哽咽表示,法院判定勝訴,讓他們得到公道,但也開心不起來,因為他們最想要的是健康、是正常的生活。希望衛福部能看到這些孩子跟家庭的狀況,不要再上訴。
黃淑英理事長強調,原本健康的孩子,接種疫苗後成了痛痛女孩,在沒有答案下,不斷自問「為什麼是我」?長期飽受身心創傷。現在,法院的判決讓孩子及其父母得到了安慰與抒解,衛福部不應再上訴,在痛痛女孩的傷口上灑鹽。
衛福部疾管署副組長鄭安華回應,會將相關的意見跟建議帶回去討論。
+ read more
2022-09-29
配方奶非藥品 網購禁令造成育兒不便
有鑑於近日公共政策平臺發起開放 1
歲以下配方奶網路購買提案,凸顯了嬰兒奶粉資訊不足及購買困難的問題,台灣女人連線、立法委員王婉諭國會辦公室於今(29)日召開「育兒更友善
奶粉網購來幫忙」記者會,要求主管機關釐清相關法規,在不違反《國際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的前提下,有條件開放
1
歲嬰兒奶粉可於網路購買,並允許公開奶粉的營養成分標示。
網購禁令造成民眾不便
有許多新手爸媽分享,在網路上幾乎很難查到關於 1
歲以下奶粉品牌的營養成分,詢問討論也要偷偷摸摸地進行,好像在做壞事一樣。尤其
1
歲以下奶粉不能網路購買,對於偏遠、店家不密集的地區,甚至家有幼兒、單親的家庭,必須要帶著孩子出門買奶粉,都是相當不方便的一件事。而透過聯繫廠商業務購買,又只有「箱購」的選項,新手爸媽未必需要也不一定有經濟能力大量購買。
網路展售不應等同廣告
王婉諭委員指出,這些不方便的現象肇因於,目前辦法規定
1
歲以下嬰兒奶粉原則上不得廣告,按照主管機關的解釋,只要在網路上涉及
1
歲以下奶粉的內容,就很可能被視為廣告而受到管制。只是,廣告的定義恐怕已被過度延伸,「網路上的商品展售」和「營養成分揭露」是不是等同「廣告」行為,有必要予以釐清。
王婉諭委員強調,相關法規的制定有其緣由,沒有人反對「母乳對寶寶是最好的」,但我們也不能忽視許多新手爸媽有使用配方奶的需求。因此,王婉諭委員呼籲食藥署,應釐清奶粉廣告的定義與範疇,研議在同樣能達成禁止廣告銷售文案與促銷行為的前提下,有條件開放1歲以下奶粉以網購方式取得。
配方奶不是「處方奶」
台灣女人連線黃淑英理事長表示,配方奶是「食品」,對某些家庭來講,是嬰兒賴以為生的食物,國家有相關安全規範,代表有足夠的營養,不解為何管理的強度會比處方藥還嚴格?這反應了政府的態度。配方奶不是「處方奶」,呼籲政府提供爸爸媽媽更多的資訊,讓家長能夠更便利地購買到需要的嬰兒奶粉。
黃淑英理事長表示,母乳對孩子好大家都知道,日本、韓國、美國、澳洲等國,在支持母乳哺育之餘,也可便利地在網路上購買
1
歲以下配方食品,同時管制配方食品廣告。國際對於母乳哺育的態度也從「鼓勵」轉成為「支持」,尊重女性與家庭的選擇,而台灣則還停留在追求母乳哺育率達標
50% 的迷思。
黃淑英理事長進一步強調,廠商用各種促銷造成誤解或誘導購買是不能接受的,當然要規範,但最基本的資訊應該要透明揭露,否則在資訊不足的前提下,婦女不但無法自主決定,反而更容易被欺騙。
關於記者會的訴求,國健署陳麗娟簡任技正則表示,配方奶不得廣告的限制,當時是配合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所制定,也補充《守則》只有限制廣告和促銷,並沒有禁銷售配方奶,也沒有禁止網路購物。食藥署主管的法規,對於促銷禁制和食品標示都有相關的規範,將正確資訊、廣告和促銷加以釐清,應該是適切的方向。食藥署許朝凱組長最後回應,《守則》和管理辦法主要還是限制不能促銷和廣告,食藥署承諾將進一步釐清廣告和網路購物的界定。
完整新聞稿請見:《育兒更友善,奶粉網購來幫忙》記者會新聞稿
+ read more
2022-09-16
【專題報導】乳房植入物再傳與多種癌症...
文:陳書芳/台灣女人連線秘書長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於日前發出警訊,除了先前指出的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癌(BIA-ALCL),乳房植入物可能還與多種癌症有關,已經或考慮使用的女性,以及醫療保健提供者應該留意相關風險與資訊。
可能發生在所有乳房植入物類型
截至2022年9月1日,FDA收到10例鱗狀細胞癌與12件不同類型淋巴癌的病例報告。不同於BIA-ALCL超過八成發生在絨毛面植入物,這些鱗狀細胞癌與淋巴癌並未集中在某些類型,而是與所有種類的植入物有關,包括填充鹽水或果凍矽膠、表面光滑或有紋理。
FDA目前並不建議女性預防性地移除乳房植入物,但建議持續、定期追蹤,如果發現任何異常就需就醫。
乳房植入物的風險
乳房植入物是一種醫療器材,主要用來增大乳房,或是重建未能正常發育、因癌症/外傷而切除的乳房組織。
在台灣,有鹽水填充和果凍矽膠填充兩種材質獲准銷售,依表面有光滑面和紋裡面的分別。兩種類型都有矽膠外殼,其大小、厚度和形狀不盡相同。
已經或考慮使用的女性需要注意,乳房植入物並非可使用一輩子,隨著植入的時間越長,移除或更換的風險就越高。
除了疼痛、攣縮、滲漏、破裂等常見的併發症和風險,2011年FDA首次確定乳房植入物與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癌存在可能的關聯,開始蒐集病例並提出警訊。隨著病例數的增加,今年七月一項研究指出BIA-ALCL發生率大大高於過去的統計。
2019年2月,台灣女人連線與立委林淑芬召開記者會,提醒民眾BIA-ALCL的風險。相關醫學會的反應是台灣、東亞及東南亞都尚未有確診案例出現,民眾不必驚慌。同年5月,新加坡出現一起病例;6月,日本出現首例BIA-ALCL;8月,韓國衛生部報告首例BIA-ALCL病例,12月出現第二例、隔年7月出現第三例,韓國女性集體對廠商提告;泰國於2020年7月亦傳出病例。
台灣於2020年出現BIA-ALCL首例病例。
隆乳之後一直覺得疲倦?是女人的幻想?
許多女性表示在使用乳房植入物後,出現疲勞、慢性疼痛和睡眠障礙等情況,這些女性認為是植入物引起的。
這些包含記憶力問題、睡眠障礙、疲勞、憂鬱等綜合症狀稱為乳房植入物相關疾病(BII,Breast
Implant
Illness),美國FDA列入使用植入物前應該考慮的風險,雖然目前的醫學不認為這些狀況與植入物有關,但美、英等國皆持續蒐集病例,以累積更多資訊。
美FDA上月公布最新統計,2008年1月1日至2022年4月1日之間蒐集的7,467件病例報告中,最常見的BII症狀描述依序為:疲勞、關節痛和腦霧。在其中657件有提供女性移除植入物後資訊的報告中,577人注意到症狀有所改善,80人的症狀沒有改善或惡化。
除了讓女人用苦痛去試驗 還能做什麼?
隨著BIA-ALCL的病例數持續增加,以及陸續出現的醫療器材管理問題,多國都有積極的追蹤與管理計畫。
美國於2019年要求乳房植入物製造廠Allergan將特定幾款「絨毛面乳房植入物」下架,2020年為了加強與患者/使用者的溝通,在乳房植入物的包裝加上「黑盒標籤」,說明植入物與ALCL及許多慢性疾病有關,包括自體免疫性疾病、關節疼痛、肌肉酸痛和慢性疲勞等。
台灣女人連線亦持續倡議台灣相關手術說明書應載明可能的併發症,並以「檢核表」(check
list)的方式加強溝通強度。經過多年爭取,BIA-ALCL已於2019年加入相關文件,但有關BII的資訊或檢核表形式,都尚未定案。
然而,那些沒有納入說明書、目前還未知的風險又該怎麼辦?不論是BIA-ALCL,或是此次FDA提出的鱗狀細胞癌、或是BII,在症狀疾病出現的早期,都並未得到重視,或者根本不知道與植入物有關,難道要不斷用女人的健康去試驗嗎?
使用者登錄制度可能是解方。
登錄制度是國際趨勢
高風險醫療植入物(例如心律調節器或人工髖關節)雖經核准上市,但上市前蒐集的臨床資料多為短期追蹤且人數有限,因此,上市後的監測或追蹤很重要。目前有不良事件通報、安全監視及警訊蒐集等方式,但這些方法都相對被動,仰賴醫師或廠商的通報。也因為無法長期追蹤使用資訊,很難完整評估醫療器材的長期安全性。「使用者登錄制度」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對使用特定醫療器材的患者進行「使用者登錄」,建置其基本資料、使用的醫材、手術資訊、後續健康情形等內容。透過系統,可長期追蹤使用者健康狀況,主管機關亦可掌握並蒐集器材的安全資訊。而當器材有下架或健康疑慮時,也可主動聯繫使用者,即早通知,進行健康管理。
隨著乳房植入物與罕見癌症及各種不良反應有關的訊息越來越清晰、罹病人數越來越多,各國的管理舉措也愈發積極,澳洲、英國、美國、荷蘭等國皆有乳房植入物登錄制度。
在台灣,「乳房植入物登錄制度」經過台灣女人連線多年推動,衛福部於2020年委託臺北醫學大學研究建置,今年邁入第三年,系統逐漸成形,醫師對此大多也都持正面態度,期待系統正式上路,守護女人健康!
+ read more
2022-05-26
走出迷思 調查近9成贊成「處女膜」正名
台灣女人連線與林淑芬委員辦公室今(26)日召開記者會公布「處女膜正名」徵名及連署行動成果,近九成回覆者支持改名。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戴浩志表示,醫學會支持正名,因為處女膜與是不是處女毫無關係。
「處女膜正名」徵名行動約有1220名民眾參與,88.9%贊成重新命名、6.3%不贊成。贊成重新命名者中,38.9%認為應正名為「陰道冠」、27%認為應改為「陰道膜」或「陰道前膜」,另有15.8%支持改為「陰道瓣」。另外也有「不要有『膜』就好」這樣的意見,因為有「膜」就有「破」的意涵。回覆者中生理女性佔76.97%、20-29歲佔了45%,顯示女性及較年輕的族群對自身權益的關注及重視,也更願意付諸行動。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表示,數十個團體支持處女膜正名,涵蓋婦女、性別、勞工、新住民及醫事團體等類型,代表著「處女膜正名」有社會共識,期待政府正面回應。教育部於5月開會討論辭典中「處女膜」的處理方式,令人遺憾的是,並未移除「處女膜」,而是在解釋中增加「陰道前膜」等說明。黃淑英理事長指出,這項更名應由衛福部召開專家會議,決定最合適的醫學名稱,教育部再修改辭典,將「處女膜」三個字移除,並於新的名稱項下說明「舊稱處女膜,因涉歧視及物化女性故更名」等具性平意涵的解釋,而非自行定義。
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戴浩志理事長表示,「處女膜」並沒有什麼功能,但這個名詞非常容易造成誤解,「處女膜」是否完整與是否為「處女」也沒有關係。為了「處女」這個意念去進行「處女膜修復」更是沒有意義,因為醫生不知道原來長什麼樣子,也無法保證性行為會落紅。
明(27)日台灣女人連線與婦團代表及林淑芬立法委員將於第二十五屆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會後拜會衛生福利部,提交行動宣言,表達社會對處女膜正名的支持與意見,再度要求政府積極回應與處理。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