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行動
2019-03-06
防曬用品安全將有新規定
美國藥物管理局打算加緊防曬用品的安全規定 —
新的建議改善廣光譜(BROAD SPECTRUM)防曬和UVA保護。
今年2月21曰,美國藥物管理局(FDA)建議更新現有的防曬用品的規定。
在16種防曬用品的普通成分中,對胺苯甲酸(PABA:para-aminobenzoic
acid)和三乙醇胺水楊酸塩(trolamine
salicylate)並不安全或無效。只有氧化鋅(zinc
oxide)和二氧化鈦(titanium
dioxide)安全且有效,而其他12種普通成分的安全和效果目前仍未知。
為了確保防曬用品提供給消費者所期待的保護,FDA也建議防曬係數(SPF)15或更高也要提供廣光譜保護。廣光譜製品的防曬係數越高,防UVA的規模也增加了。
FDA所建議的一些增加防曬用品安全和效果的步驟包括:
1)限制防曬係數的標示最多60
2)新的測試標準以增進UVA和廣光譜防曬的保護
3)禁止在防曬用品中添加除蟲劑
4)
防曬噴劑需要有更多的評估,為了避免吸入時受到傷害
5)有效成分的標示要清楚易辨識,且標示在前方
6)對有效化學成分做安全測試
美國環境組織 (EWG-Environmental Working
Group)指出,超過了40年,FDA終於嚴肅的採取行動敲定了規則,要求防曬用品公司製造安全有效的產品。EWG十年來致力於引起注意有關防曬用品中的二苯甲酮(oxybenzone),存在幾乎所有美國人的體內,也在母乳內偵測到,潛在的會干擾內分泌。現在FDA認知到這些需要關切的問題,將二苯甲酮和其他13個成分的使用,分類為無效且不安全。
EWG提供推薦200個防曬用品,有效成分的礦物是氧化鋅和二氧化鈦,使人們可以選擇安全又有效的產品,不必因為新的規定就停止使用防曬製品。
編譯來源:Medpage Today(2019.02.22)
+ read more
2019-02-27
五種實現醫學和科學界性別平等的方案
過去幾十年來,女性在科學和醫學界的代表性逐漸增加。然而,性別包容性的提高仍未跟上女性人數或性別多樣性的增加。與這些領域的男性相比,女性在各種包括在學校和工作上的待遇、招聘、薪酬、評鑑和升遷仍然遭到偏見和歧視。
在一篇發表於
_LANCET_ 特刊中的「促進女性在科學、醫學和全球健康方面發展」評論指出了五個讓性別偏見長期存在的迷思,並提供可以增進醫學從業女性的人數及改善她們的生活經歷、立定志向的能力和成功機會的五個策略。
多倫多大學的康教授(Sonia Kang) 和卡普蘭教授(Sarah
Kaplan)
表示,我們主張從針對個人態度和行為的干預措施轉向專注於結構和系統變化的更全面的干預措施。
評論揭露了關於多樣性和包容性的迷思,包括
:偏見是一個只有少數人獨有的問題、促進多樣性違反精英管理等。通過管理研究,作者提供了五種改善醫學從業女性經驗的策略,包括:將性別不平等視為創新挑戰、改變制度規範、創造一種讓人們感到自己對變革有責任的文化、實施行為準則和行動計劃來幫助人們將目標轉化為行動、將組織工作融入到以支持和監控多樣性和包容性進展為目標的大型系統中。
_LANCET_ 用了整本特刊來論述促進科學、醫學和全球衛生領域的性別平等。特刊中的文集突顯了科學界的性別平等不僅是正義和權利的問題,更對於產生最佳研究至關重要。通過發表新的證據、評論和分析,該期刊呼籲研究人員、臨床醫生、資助者、機構領導者和醫學期刊要檢視及解決存在於推動女性科學、醫學和全球健康方面的系統性障礙。
該特刊可於以下網址查閱:http://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issue/vol393no10171/PIIS0140-6736(19)X0006-9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8.08)
+ read more
2019-02-25
健康「心」主張 男女很不同
【緣起】
心血管疾病是女性主要健康殺手,2013-2017年女性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更增加了14%。但是,女性常因不了解風險與症狀而錯失預防、檢查或治療的機會。
其實,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與臨床反應有性別差異,女性應了解這些差異以提升對心血管健康的警覺,進而做預防及檢查。同時,培養活躍的生活習慣,促進心血管健康。
2019年「為女著紅」—健康「心」主張
男女很不同,了解心血管疾病的性別差異,一起為女性的心血管健康把關!
【知識補給站+】
➔➔心血管疾病有哪些性別差異?點我了解詳情
➔➔哪些運動可以促進女性心血管健康?點我了解詳情
➔➔女性有哪些特殊的心血管疾病風險?點我了解詳情
【為女著紅,抽好禮】
❤ 活動步驟:
* 於3/8(五)「為女著紅日」穿上紅色衣飾並拍照
* 於3/8(五)將照片上傳個人臉書,同時標籤
#TAIWAN為女著紅
*
在「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臉書粉絲專頁的置頂貼文下方留言:「健康心主張
男女很不同」
貼文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1501887220103594/posts/2049368112022166/
❤ 獎項:參加上述活動,關心女性心血管健康,有機會獲得:
* 歐姆龍血壓計(1名)
* 500元7-ELEVEN禮券(50名)
❤ 抽獎方式:
我們將從「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臉書粉絲專頁的置頂貼文下方的留言者中抽出幸運得獎者,同時看所抽出的人是否有在3/8(五)上傳穿紅色衣飾的照片於個人臉書,因此請記得將上傳照片的貼文設為【公開】,以便參加抽獎活動。
【注意事項】
*
「著紅行動」臉書抽獎活動至2019年3月8日24:00截止,得獎名單於3月13日公布於「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臉書」粉絲專頁。
*
得獎者請於3月18日前私訊回覆得獎人資料,包括:收件者姓名、地址及電話,逾時不補。
* 贈品將於3月底前以郵局掛號寄出
*
贈品寄送僅限台灣地區,若因資料不全、有誤,而導致贈品郵件退回、冒領、遺失者,恕不另行補發。
* 主辦單位台灣女人連線保留活動修改之權利
+ read more
2019-02-11
【座談會】健康新主張,男女大不同
* 時間:02/24 (日) 14:00
* 地點:女書店
*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56巷7號2樓
* 報名:https://goo.gl/forms/tCLlQb1bUHmkERd63
* 簡介:
你知道嗎?高血壓與糖尿病都與賀爾蒙有關,並且有高血壓或糖尿病的女性病患比男性病患更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
受到男性思維主導影響,加上文化價值觀之故,男女生理上的性別差異經常被忽視,並且婦女健康常被窄化成生育健康及婦癌防治,使女性相較於男性面臨更多的健康風險。隨著「性別主流化」成為全球健康行動的主流,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由於性染色體、性荷爾蒙等生理差異,許多疾病在臨床上的表現或風險方面都會受到性別影響。
然而,雖然不斷有相關研究產出讓更多人看見性別在健康上的重要性,但我國醫療體系及衛生政策普遍仍缺乏健康上的性別意識,導致民眾無法獲得正確的健康知識與適當的健康照護。因此,為讓社會了解性別X健康的關係,我們邀請大家一起來討論健康新主張,男女大不同!
+ read more
2019-01-02
醫療植入物是患者的希望還是夢魘的開始...
2014年,歐洲的醫療監管機構表示,他們有意批准一個治療尿失禁的新型醫療器材的申請。不過若仔細檢查就可能會發現它其實和裝橘子的袋子的一部分沒兩樣。
這個用於治療尿失禁的醫療器材製造商提供一份完全虛構的臨床證據文件給醫療監管機構,這份文件指出,沒有數據支持產品的安全性且三分之一的女性使用者會受到傷害。而有權決定醫療器材是否能在歐洲銷售的組織中有三個組織認為這個醫療器材進入市場沒有問題!
上述是荷蘭記者Jet
Schouten的調查,他指出,醫療器材領域出現了一些非常錯誤的問題。還有其他事件顯示出這些問題的嚴重性。
2017年,英國《衛報》報導了陰道網在英國和澳洲造成的傷害,有數千名婦女必須接受手術以移除這個導致併發症的產品。
永久避孕器Essure在數千名女性使用者指出穿孔、鎳中毒及慢性疼痛等問題後,其製造商「拜耳」已將Essure從世界各地的市場撤下。在澳洲,那些有鎳中毒和慢性疼痛的女性使用者,被鼓勵參加集體訴訟來控告製造商。
在英國和美國,因為金屬髖關節植入物而疼痛和受傷的患者正在採取法律行動。而受苦於不良乳房植入物的患者,目前仍在向法國製造商PIP爭取賠償。
光是在歐洲,醫療科技市場估計每年價值1100億歐元(約為38兆新台幣)。而這份調查僅關注其中的一部分,即那些植入人體的醫療器材。
《衛報》的調查
從永久避孕器到金屬髖關節,製造這些醫療器材提供了大量工作並改善了許多人的生活。但是當出現問題時,結果可能是災難性的:患有慢性疼痛的患者,需要手術才能解決問題;患者的餘生都需要與其體內不良的醫療器材共存,甚至導致死亡。
有時這些問題是一次性的,但在其他情況下,醫療器材一直被使用者爆出存在問題,而這些正是調查的重點。
醫療器材監管機構要等到多少人指出問題後才會介入處理?這些監管機構介入後會帶來怎樣的改變?不良的植入物一開始又是如何進入市場的?民眾又該如何在同意植入醫療器材前了解醫療器材是安全的?
《衛報》檢視了一系列已知會對患者造成傷害的醫療器材,希望找出問題所在,並了解這些問題是否可以提前發現。
記者們追蹤了這些醫療器材的歷史:他們是在何時及何地被監管機構批准的、發現第一個警示的時間及這些警示所引起的反應。同時,也檢視整個監管醫療器材的系統是否有問題?是否可以進行改進?
各國的醫療保健系統非常不同,但製造商的市場擴及全球。在歐洲,製造商只需要得到一個被授權的機構的批准,即獲得CE標誌(Conformité
Européenne),就能讓他們的產品銷售於歐盟國家。這些指定機構如「英國標準協會」等掌握著醫療器材觸及數百萬患者的關鍵。
記者們研究了各個允許廠商的產品進入市場的監管機構,他們爬梳了來自全球數千份與產品召回有關的文件,並聽取了數十名患有與其醫療植入物相關併發症的患者的經驗。
調查的發現與困難
他們發現有產品未經測時即被允許進入市場,因為它們類似於另一個已經在銷售的產品,並且看到有醫療植入物被召回但患者沒有被告知他們體內的植入物是被召回的醫療植入物之一。
一些患者表示,他們一再向醫生陳述症狀卻被忽略或被告知其症狀與植入物無關,直到他們忍受了數月的痛苦。
調查的過程也遇到了許多困難,包括:醫療植入物的登記資料不完整或完全沒有資料;監管機構工作人員基於保密原則而無法透露他們曾收到哪些產品的不良反應通報;及因為患者接受了不公開的和解條件而無法通報其不良反應。
當然,有許多植入物可以改善人們的生活。醫療創新挽救了人們的生命,並幫助他們延長壽命。
醫療器材規範之現況
在美國目前的政策是放鬆監管,使製造商更容易將醫療器材更快地推向市場。而在澳洲,2016年一份對醫療器材進行獨立檢視的報告建議,應為所有高風險醫療植入物(如乳房植入物和心律調整器)創建登記表,但至今政府尚未採納這一建議。
相比之下,歐洲的規範正趨嚴格,新的醫療器材法規(MDR)將於2020年生效。但《衛報》的調查顯示,由於產業遊說導致提案被淡化,可能使解決許多問題的機會消失。
因此,調查所發現的一些問題不會在新法規出現後消失。與醫療器材相關的傷害和事故的報告將無法受公眾監督,製造商仍然可以在未完成測試下獲得銷售植入物的批准,而批准他們的指定機構仍然缺乏醫學專家,患者也仍然很難了解真相。
為了讓民眾能掌握醫療器材相關資訊,「國際調查記者聯合會」正透過「國際醫療器材數據庫(IMDD)」提供來自世界各地合作夥伴的信息。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18.11.25)
相關報導
* 你使用的醫療植入物可能只有經過老鼠實驗
* 為何數百名英國女性聯合控告政府?
* 英格蘭宣布:暫停使用陰道網治療尿失禁
+ read more
2018-12-11
你使用的醫療植入物可能只有經過老鼠實...
一項最新調查發現,醫療植入器材(例如心律調節器、乳房植入物等)進入市場的過程存在系統性問題,包括監管不力、檢測規則鬆懈和缺乏透明度等,許多人因醫療植入物出狀況而死。在某些情況下,醫療器材進入市場前甚至沒有在人體進行測試。
醫療器材的監管漏洞百出
這項調查由國際調查記者協會協調進行,來自36個國家59家媒體機構(包括英國BBC,法國世界報、德國德意志報等)252名記者,搜索了數千份文件,並採訪患者和醫師,挖掘出醫療器材的相關問題,揭示監管方式的缺陷。
醫療器材的上市過程充滿漏洞,調查提到以下例子:
*
外科醫生承認因為缺乏統一登記與追蹤,他們無法告訴患者植入物的風險
*
人工髖關節和陰道人工網膜在沒有任何臨床試驗的情況下上市
* 既使製造商知道有問題,還是出售心律調節器
* 經過核准的人工椎間盤在患者體內解體並游移
這些調查結果引發大家的擔憂:醫療器材進入市場之前和之後是經過怎樣的審查,以及監管機關是否能夠快速發現問題並採取行動。在許多國家,有關醫療器材不良的資訊被掩蓋,使得患者很難取得這方面的資料。
醫療植入物不良事件
在英國,2015年至2018年間醫療植入物回報了62,000個問題,超過1,000人死亡,這些植入物包含心律調節器、髖關節置換、乳房植入物和陰道人工網膜等。這是因為目前的制度不足以保護患者不受植入物的傷害。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在過去10年中收集全球540萬份「不良事件報告」,指出有170萬人受傷和近83,000人死亡,將近500,000人再次進行手術將植入物移除。
專家指出,相對於藥品上市的規定,醫療器材的審查就沒那麼嚴格。我們需要對所有使用醫療植入物的患者進行隨訪,了解這些植入物如何影響他們的健康。並且,醫療器材報告的併發症必須得到認真對待,並及時徹底調查,以保護公眾免於醫療器材的危害。
英國皇家外科醫學院院長Alderson表示,所有醫療植入器材都應進行登記和追蹤,以追蹤長期療效和監控患者安全。這需要政府資助和支持,以及引入新的國家指導方針。
台灣情形?
台灣雖有「藥物不良反應通報系統」,但並沒有強制性,無法落實,因此,缺乏完整的資料瞭解患者後續情況及發併發症等問題。
台灣女人連線在追查國內陰道人工網膜使用情形過程中,發現當醫療器材生問題時,患者第一時間都會歸咎於自己的生活習慣,而非懷疑器材設備出狀況,造成醫療器材的不良事件隱藏許多看不見的黑數。
更多相關報導
英格蘭宣布:暫停使用陰道網治療尿失禁
為何數百名英國女性聯合控告政府?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8.11.26)、Guardian(2018.11.25)
+ read more
2018-11-29
冷凍卵子生育治療的趨勢
去年阿莉西亞29歲,花了幾千美元冷凍她的卵子。為了等到她準備好時,保有生孩子的機會。她説:「我的卵子永遠是29歲。」
美國有兩萬名婦女選擇冷凍她們的卵子或受精卵,而且每天的人數持續增加。
自從第一個經由人工受孕出生的嬰兒已經40年了。無數冷凍的卵子和受精卵,因為醫學科技,使得未來幾代嬰兒的出生變成可能。
在2012年,快速且十分低溫的冷凍成為普遍、標準且低風險的步驟。雖然技術漸穩定,越來越多的婦女花費上千美元接受人工受孕的治療、取卵和冷凍。然而,低溫技術的問題和誤解仍持續其中。
現實是:即使沒有冷凍容器失靈的問題,冷凍卵子仍然比較像賭博,並非絕不失敗的。
冷凍卵子剛開始商業化時,大部分是提供給有醫療狀況的婦女,特別是癌症必須化療,會傷害或破壞她們的卵子,導致不孕。但是阿莉西亞是新一波的婦女,她們確定兩件事:有一天她們可以有選擇成為母親,但目前不想。
低溫技術歷史的初期,受精卵似乎比較經得起冷凍和解凍的過程。許多婦女必須選擇和現在的伴侶或捐贈者的精子做受精卵。但很幸運的,阿莉西亞和其他單身婦女,現今未受精的卵子生存機率和受精卵十分相近,90%對比95%。
玻璃化冷凍技術(Vitrification)的開發改進了冷凍卵子的生存機率,把一個卵子或受精卵急速冷凍降溫在小於1秒內溫度由37度,降到-196度。被冷凍的細胞形成平滑玻璃狀的構造,而不會結晶成冰塊,比較不穩定和脆弱。到2012年時,玻璃化是冷凍卵子和受精卵的主要選項,在低溫的容器儲存高達25年。
心理準備:幾個月的注射和看醫師,並不簡單
雖然卵子可以極快速冷凍,但準備的過程十分冗長辛苦。首先必須經歷人工受孕的第一階段,用荷爾蒙來刺激卵子成熟,然後用另外一組的荷爾蒙啓動卵子的釋出。注射這些藥物一般都在家裏,但通常醫師要密切觀察。這些荷爾蒙的治療有很多不同的形式,一個週期花費從800到6,000美元,持續6至10個星期。然後以極少侵入性的手術取出卵子。儲存卵子每年仍需花費100美元。
阿莉西亞選擇做小型的人工受孕,使用比較低劑量的荷爾蒙,但時間拉長到10個星期而非傳統人工受孕的6個星期。她説:「很累,很花時間,而且每天要準時注射荷爾蒙。每天要依照特定的指示行事,且常常要去藥房。」取卵前要追蹤卵子釋出的正確時刻,然而醫師能操控的範圍有限,難以預測。取卵的過程大約20至30分鐘,可選擇清醒(會很痛)或全身麻醉。
醫師由阿莉西亞取出的卵子有6個,因為她選擇小型的人工受孕,但品質會較高。一般卵子的品質在35歲以後開始退化,但也會因人而異。雖然冷凍的卵子有90%的生存率,可維持25年,但無法保證一定能生小孩,也沒有好的方法預估。
醫師測試生育時,衡量兩個荷爾蒙的水平,血清中抗穆勒氏管荷爾蒙(AMH)和濾泡刺激激素(FSH),可以預估卵巢中卵子的數量,但無法知道卵子的品質。
在顯微鏡下的精子可觀察其行動力,浮游強弱,可指認出其品質。而卵子只能看其表面很明顯的不完美,有裂痕就會丟棄。專家希望未來能發展出測試卵子品質的方法,增加冷凍卵子的數量。
婦女不知道冷凍卵子無法保證未來可以懷孕
《生育和不孕》期刊研究婦女對冷凍卵子指出,很多人相信她們的冷凍卵子有百分之一百的機率可以有小孩。到今天為止,超過5,000個嬰兒經由冷凍卵子出生。但並沒有全國性註冊冷凍卵子的數據,所以無從得知受精成功或失敗的比例。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8.07.25)
+ read more
2018-11-22
【座談會】#Me Too一年:改變與反挫
自從2017年美國電影監製Harvey
Weinstein被爆出性醜聞後,#Me
Too行動撼動了許多國家的政治、經濟、影藝、教育及宗教等領域。這如星火燎原般的勢力擴及歐、美、亞、非洲多國,顯示性騷擾、性侵害的社會問題不僅不分國界,也是長年被忽視及壓抑的問題。參與#Me
Too的人要讓世界正視問題的嚴重性,並改善現有體制的不足。
不過,一如所有社會行動可能會遭到反挫,#Me
Too行動也不例外。反#Me Too最具影響力的論述是,#Me
Too指控難以辨真偽,而被指控的人仍可能因此名譽掃地、失業等;即使#Me
Too的指控是真的,加害者受到的負面結果是否有比例失當的問題。
在台灣,人們對#Me
Too行動的迴響並不大。從體育主播張旖旂響應#Me
Too後遭受到的網路攻擊,即可看出受害者多難以獲得支持的現實。而不友善的社會氛圍鞏固了受害者沉默、他人難以提供支持、加害者難以被制裁的惡性循環。
雖然#Me
Too行動遭受了反挫,但也並非對社會毫無正面影響。在美國,#Me
Too行動促使政治版圖改變,女性參政人數也增加,而在企業與立法上也造成了實質的改變。
當我們努力響應#Me
Too行動時,我們需要面對台灣性文化存在已久的問題,否則台灣即使有性平三法,受害者在尋求協助時仍會困難重重。如今,#Me
Too已燃燒一年,我們能從#Me
Too行動及其遭受的反挫反省出什麼?我們又如何給予想參與行動的人支持讓#Me
Too能在台灣發酵?
【時間】2018年12月9日 (日) 14:00–16:00
【地點】女書店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56巷7號2樓
【主講】黃淑英│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
【報名】https://goo.gl/forms/utultMKzM9MEEYrJ3
+ read more
2018-10-24
女性領導特質難上檯面?
儘管人們期待女性領導特質可以重新定義21世紀的領導者,但目前位居高層的女性仍然非常稀少,最近一項研究嘗試探索這個矛盾。
女性和男性皆偏好陽剛的領導特質
研究發現,不論男性或女性都認為成功的領導者需要傳統上被歸類為男性/陽剛的特質,像是果斷或能幹。而傳統上被認為是女性/陰柔的領導特質,像是寬容和合作,則被視為附加價值。這是第一篇探究男性和女性領導特質潛在權衡關係的研究,可協助我們了解為何多數高層領導者皆是男性。
研究人員要求273名參與者,從傳統上男性/陽剛的領導特質(著重變革行動的),和傳統上女性/陰柔的領導特質中(在意公共集體的),選擇並設計出他們心中理想的領導人該有的特質(研究如何定義領導特質變革行動的領導特質(傳統上被視為是陽剛的特質)包括:有能力、能幹稱職、自信、具備常識、聰明、有野心抱負、果斷、有競爭力、決策力和自立。負面的陽剛特質包括:傲慢、控制、反叛、憤世嫉俗和頑固。
公共集體的領導特質(傳統上被視為陰柔的特質)包括:善良、真誠、寬容、快樂、值得信賴、合作、耐心、禮貌、敏銳和使人愉快的。負面的陰柔特質包括:情緒化、天真、害羞、虛弱和容易屈服。)。結果顯示,當他們的選擇受到限制時,男性和女性參與者都認為果斷和能幹稱職是必要特質,而在意公共集體利益的傾向,則被視為是奢侈、多餘的,也就是非必須的領導特質。尤其男性參與者,更強烈認為能幹稱職是領導者的必要特質。
研究參與者同時被詢問他們願意盡最大努力減少哪些負面的領導特質。男性和女性參與者都傾向於抑制通常被認為是陽剛的負面特質,例如傲慢和頑固,而不是那些通常被認為陰柔的特質,如羞怯和情緒化。
研究的共同作者Andrea
Vial博士表示,當研究參與者在公共集體和變革行動的領導特質之間權衡時,男性和女性的參與者皆認為變革行動的特質,是領導力的真正標誌。而這特質被認為與男性相關,而非女性。
「這種為了成為領導者,必須高度著重變革行動的領導特質,可能會阻礙女性追求權力角色,同時阻礙已掌權的男性任命女性擔任重要角色。」Vial博士說。
女性認為女性領導特質使她們處於不利的位置
研究進一步研究另一群249名男性和女性參與者如何理解自己作為領導者或助理,以及他們認為領導者或助理該具備何種特質。研究結果是,男性和女性參與者都認為著重變革行動的特質是成為成功領導者的關鍵。相比之下,他們認為在意公共集體的特質,是成為成功助理的關鍵。
Vial博士表示,研究結果強調女性內化了刻板的陽剛領導觀。雖然女性似乎比男性更重視公共集體性,但她們可能認為與男性領導者相比,以傳統女性/陰柔的方式行事會使她們處於不利的位置。
從正面來看,該研究顯示女性領導者可能比男性領導者更支持公共集體的領導特質。
雖然該研究僅檢視一系列領導者特質,而沒有討論特定的背景脈絡,但該研究為解釋組織高層中女性的持續稀少做出了重要貢獻。該研究同時是性別角色研究計劃的一部分。
編譯來源:Frontiers in Psychology、Eurek Alert(2018.10.15)
+ read more
2018-10-17
全球剖腹產率15年間翻倍:每5個小孩有1...
在全球範圍內,通過剖腹產出生的嬰兒數量從2000年至2015年間幾乎翻了一倍-從所有出生人數的12%增加到21%。雖然低收入國家和地區的許多婦女和兒童仍然無法獲得剖腹產以挽救生命,但這種手術在許多中高收入國家或地區被過度使用。
當女性和新生兒發生併發症如出血、胎兒窘迫、高血壓疾病和異常嬰兒時,剖腹產是一項挽救生命的手術。但是,手術並非沒有風險,並且與未來生產時發生併發症有關。
據估計,10-15%的分娩在醫學上需要剖腹產因為併發症的憂慮或發生,這表明平均剖腹產率應該在這個水平之間。然而,研究作者指出,2015年有28%國家(47/169個國家)的剖腹產率低於這個水平,63%國家(106/169個國家)的剖腹產率高過,而至少有15個國家,剖腹產率超過40%。
Marleen
Temmerman博士表示,懷孕和生產是正常的過程,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安全的。剖腹產率大大地增加主要發生在資源豐富的地區且多是非醫療目的的剖腹產,這讓人擔憂,因為剖腹產可能為母親和嬰兒帶來併發症和副作用。研究呼籲醫療保健專業人員、醫院、贊助者、女性和家庭,只有在醫療需要時才採取這種方式進行。在發生併發症時,剖腹產可以挽救生命,我們必須加強貧困地區的剖腹產可用性,但不應過度使用它們。
全球剖腹產使用的差異
研究分析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資料庫的169個國家的數據,追蹤全球的剖腹產使用趨勢。從全球來看,2000年至2015年間,剖腹產的使用率每年增加3.7%—從2000年佔活產嬰兒的12%增加到2015年的21%。
而各地區之間的變化速度差異很大。南亞地區的使用增長最快。剖腹產在2000年未被充分利用,但到2015年被過度使用(從7.2%增加到18.1%)。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速度緩慢,剖腹產率一直很低(西非和中非的剖腹產率從3%增加到4.1%,在東部和南部非洲從4.6%增加到6.2%)。
在北美、西歐、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剖腹產繼續被過度使用,這些地區在2000年至2015年間,北美地區在15年間的剖腹產率從24.3%增加到32%,西歐從19.6%增加至26.9%,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從32.3%增加至44.3%。英國從19.7%增加到26.2%。
在台灣,2004年剖腹產率為33.1%,2015年為35.9%。十幾年下來都在30%以上,且呈增長趨勢。
作者發現,剖腹產使用的全球增長歸因於在醫療院所出生的人數增加,佔增加的三分之二,及醫療院所傾向剖腹產的介入增高,佔增加的三分之一。
觀察剖腹產使用率較高的巴西和中國,作者發現大多數接受剖腹產手術的是低風險妊娠和以前曾有剖腹產的女性。在巴西,教育程度較高的女性比較低的女性剖腹產使用率較高(前者54.4%,後者19.4%)。
在2010 -
2015年出生人數最多的10個國家中,各地區之間的剖腹產的差異很大
-
例如,中國各省之間的差異介於4%至62%之間,印度國內的差異範圍是7%到49%。美國、孟加拉國和巴西的報告指出,全國超過25%的生產是剖腹產,這些國家的一些地區剖腹產的比例是其他地區的兩倍。
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內也存在巨大差異。與貧窮婦女相比,最富有的婦女剖腹產約是前者的6倍,而在私人機構中剖腹產的比例是公共機構的1.6倍。研究作者認為,這反映出貧窮與郊區人口長年缺乏衛生資源及人力的問題。
與剖腹產過度使用和使用不足有關的危害
當出現併發症時,剖腹產可以改善孕產婦、新生兒和兒童的存活率,還可以降低失禁和子宮脫垂的風險。然而,剖腹產對母親和嬰兒有短期和長期風險,沒有醫療原因下剖腹產沒有任何好處。婦女和兒童可能會受到傷害或死於手術,特別是在沒有足夠的設施、人力和醫療保健的情況下。
剖腹產後產婦死亡和殘疾的風險高於陰道生產。剖腹產的母親恢復較為複雜,並且剖腹產會導致子宮疤痕,這與出血、胎盤異常發育、異位妊娠、死產和未來懷孕的早產有關。作者表示,這些風險很小但是很嚴重,隨著越多女性剖腹產,每種風險都會增加。
有新的證據表明,通過剖腹產出生的嬰兒在出生時有不同的荷爾蒙、身體、細菌和醫療暴露,這可能會微妙地改變他們的健康狀況。雖然長期風險尚未得到充分研究,但短期影響如免疫發展的變化,這會增加過敏和氣喘的風險,並改變腸道內的細菌。
解決過度使用剖腹產的問題
女性要求剖腹產的常見原因包括過去陰道產的負面經歷、對陰道產疼痛的恐懼或對骨盆底損傷、尿失禁、性功能降低等生產影響的擔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作者建議進一步研究放鬆訓練、生產培訓研討會、教育講座和製作小冊子,並與衛生專業人員會面,以促進支持性關係、合作和尊重。
對於醫療保健專業人員而言,改善教育、指引和溝通以及第二意見政策(second-opinion
policies)也可能有助於解決諸如產婦要求、剖腹產的便利性和經濟誘因及對訴訟的恐懼等影響。特別是,在某些地區,剖腹產被視為具有保護性,如果生產中發生併發症,相較於陰道產,剖腹產的醫生較不太可能被起訴。因此,年輕的醫生正在成為剖腹產的專家,同時他們對陰道生產的能力失去信心。
國際婦產科聯盟(FIGO)於聲明稿中提出六項降低剖腹產率的建議,包括:告知婦女剖腹產的益處和風險,讓剖腹產與陰道產的費用於私立與公立醫院都一樣及確保醫院公佈其年度剖腹產率等。全世界剖腹產率驚人地增加,醫學專業本身無法扭轉這一趨勢,必須與政府機構、醫療保險業和婦女聯合行動,以停止非必要的剖腹產及提供女性與家庭最適合的產科照護。
對這份系列研究的評論指出,目前尚未解決的是當女性選擇剖腹產與醫療指令相左時,發生衝突的問題。雖然研究表示女性的要求並非讓剖腹產過度使用增加的主要推力,但是降低剖腹產率的努力不論如何都要尊重女性選擇其生產方式的權利。英國NICE指引指出,女性若希望剖腹產,她應被提供計劃性的剖腹產手術。不過指引同時點出,醫師可以拒絕提供,世界衛生組織的指引也鼓勵在女性未提出剖腹產要求時避免使用剖腹產。而在台灣,政府雖然沒有限制女性選擇剖腹產,但是非醫療原因的剖腹產必須自費。希望這份系列研究能引發更多討論及研究來實踐降低剖腹產率使用。
編譯來源:
* Eurekalert(2018.10.11)
* _Global epidemiology of use of and disparities in caesarean
sections. _The Lancet Vol 392, Issue 10155, P1341-1348, Oct. 13, 2018.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