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不孕女性的苦無人知  渴求更多周邊親友關愛
2014.05.14
不孕女性的苦無人知 渴求更多周邊親友關愛
  不孕是現代人常見的問題之一,在台灣每12對夫妻就有1對受不孕所苦,雖然男女皆有可能不孕,不孕並非只是女性的問題,但台灣傳統的社會價值認為生育是女人的天職,因此當夫妻出現不孕的情形時,多會傾向於視為女性的責任而責怪女性。   同時,在接受人工協助生殖的施術過程,女性經常承受隨之而來的生理痛苦與等待結果的煎熬,這時身邊親友能給予女性充足的支持與鼓勵很重要,但最近一項美國愛荷華大學的研究卻指出,不孕女性還是覺得她們得到的支持仍然不夠。   這項研究針對美國超過300位正接受人工協助生殖技術的女性進行調查,發現不孕女性將丈夫視為情感支持的重要來源,在許多層面都希望得到丈夫更多的支持,包括分擔家務工作、提供建議、以及希望聽到先生說我愛你等的情感安慰。當缺乏這些協助與支持時,會使得她們容易出現憂鬱或無法有效進行壓力管理。   另一方面,這些不孕女性也經常碰到周遭女性親友們給予過多資訊與建議的困擾,雖然這些人可能都是出於善意,卻常導致不孕女性更易陷入窘境。因此,研究認為周遭親友應盡量簡化自己的建議意見,並以其他方式給予不孕女性情感上的協助。   研究最後建議丈夫在妻子接受施術的過程中應更主動的陪伴,例如:一起赴門診、幫助妻子尋求其他可能懷孕的方式等,這都將使兩人間的情感更加緊密、婚姻基礎更加穩固。至於一般認為只是提供資訊而非情感支持的醫生及護士,研究則建議他們可以透過多花一些時間在不孕女性病患身上、提供符合個別需求的資源等,讓不孕女性能感覺到是被關懷與支持的。       資料來源:傳播專刊(Communication Monographs)      
+ read more
體重過輕的男孩較容易情緒低落
2014.02.10
體重過輕的男孩較容易情緒低落
  過去已有不少研究證實,孩童時期的肥胖是一個健康問題,可能影響未來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氣喘與睡眠窒息症等疾病發生,同時也會因為社會上普遍存在的汙名而產生壓力,對心理健康造成影響;另一方面,探討關於青春期體重問題的焦點通常都圍繞在女孩身上。   不過這並不表示男孩就不會因為在意自己的身體意象而產生壓力。最近的兩個研究發現,青春期的男孩如果自認為自己過瘦,較容易感覺情緒沮喪、低落,程度甚至比那些自認為過胖的男孩更為嚴重。   因為身體狀態與維持健康息息相關,美國疾病管制局針對兒童與青少年制定了一套BMI指標以做為健康體重的判別標準。根據這項標準,美國疾病管制局估計約有3.5%年齡介於2到19歲之間的孩童與青少年有體重過輕的問題,同時指出這可能對未來的身體健康狀況造成影響。   主導一系列相關研究的Blashill博士發現:那些體重正常甚至稍微高出平均值的青春期男孩若自認為自己的體重不足,所表現出來的情緒沮喪症狀與同年齡的其他男孩相比是最嚴重的。同時,也發現這份對於體重過輕的恐懼很可能促使年輕男性開始使用類固醇。   另一份研究的結果也指出:將自己歸類為體重過輕的青春期男孩曾經遭受霸凌或常感到情緒沮喪的機率都較高,也更可能因此選擇使用類固醇。   Blashill博士表示:青春期的女孩傾向內化並努力使自己達到纖瘦美感;青春期的男孩則傾向強調更具有肌肉線條的體格。我們發現有些青少年因為認為自己沒有能力達到那個通常不可能達成的身體形象而倍感折磨,可能因此轉而採取較為激烈的手段。   不幸的是,關於青少年使用類固醇的有效療法目前並未有充足的相關研究,不過,Blachill博士同時也指出,認知行為療法已被證實能夠有效的幫助那些考慮或已經開始使用類固醇的年輕男性,協助他們面對身體意象認同所帶來的困擾。他呼籲所有幫助輔導青少年憂鬱的臨床醫護人員,特別是在照護那些因為他們的體重而遭受霸凌的男孩時,應當要注意他們可能使用類固醇的潛在風險。       資料來源:美國心理學會期刊Psychology of Men & Masculinity      
+ read more
汙名肥胖真的能達到警惕胖子的效果嗎?!
2014.01.21
汙名肥胖真的能達到警惕胖子的效果嗎?!
  如果在你看完一篇描述胖子在工作場所可能會遭到的歧視的文章後,有人為你準備了豐盛的點心,邀請你享用,你會怎麼做呢?是否會因為稍早獲得的資訊而有所警惕,因而選擇克制自己的食慾呢?   上述情節是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的心理學教授Brenda Major所設計的一項實驗,結果發現,那些媒體不斷散播的關於肥胖的污名-諸如懶惰、意志力薄弱、自我放縱、影響健康等-不但無助於嚇阻人們進食,進而幫助維持身材,反而很有可能會造成反效果。事實上,相較於自認為體重正常的女性,自覺過重的女性在接收到這些關於體重污名的論述後,反而更沒有能力控制自己進食。   研究團隊原本預期:自認為有肥胖問題的受試者會因為文章所描述的內容而減少進食,沒想到,這些受試者依然吃得較多,而且,都表示自我控制能力變得較差。 這個研究說明,大眾媒體將肥胖描述成為一種當代疾病,並且暗指肥胖僅不過是一種自我控制的問題,這些都使得擁有過重問題的人感到更加無助,並且對於他們的進食行為感到更加失去控制。   過去的研究曾發現,有過重問題的人會因為擔心體重的污名,因此感到自我控制感低落,並且感到壓力。而亦已有研究證實自我控制感低落與壓力是造成暴食的兩大主因。Major和他的研究團隊認為這些研究結果足以解釋為何讓自認為過重的人至於肥胖污名的訊息中反而會使得他們吃的更多。   Major強調,從心理層面而言,這些伴隨著體重而來的汙名是非常不健康的。她建議往後在討論肥胖議題時,應該將焦點放在良好的健康與運動兩個層面,較能為遭遇肥胖問題的人帶來正面的影響,而不是一昧的強調體重與身體質量指數(BMI)。她同時也指出,雖然BMI值過高確實會對健康造成不良的影響,但是,最近一項由美國疾病管制中心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輕微過重的人反而能夠活得比體重正常或過輕的人來得久。只可惜這項訊息並未受到大眾媒體的注意與重視。   資料來源: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 read more
男女有別 重新定義憂鬱症
2013.08.30
男女有別 重新定義憂鬱症
  台灣男女憂鬱症患者比例,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9年調查資料顯示,女性佔10.9%,是男性6.9%的1.8倍。世界衛生組織(WHO)2010年報告則指出,全球罹患憂鬱症的女性將近是男性的兩倍。   日前一項美國研究為瞭解憂鬱症的性別差異,提出有別於以往的研究問題,過去研究多關注導致女性容易得到憂鬱症的原因,但這項研究卻是希望找出為何男性比較不會被診斷有憂鬱症。   研究分析國家心理健康調查中3,310名女性及2,382名男性的資料,然後試圖找出非典型的症狀,觀察當這些非典型症狀與傳統症狀同時列入統計,男女憂鬱症患者比例的性別懸殊問題是否會消失,而結果顯示這麼做的時候,男女患者的比例就會接近,男性佔30.6%、女性佔33.3%。   研究指出,由於傳統定義的憂鬱症症狀如悲傷、哭泣、焦慮、愛抱怨等多屬於女性比較會表現的症狀,與社會上要求男性應有的陽剛氣概相衝突,因此會有同樣表現的男性較少。但當將一些比較外顯的症狀如生氣、自我傷害、藥物濫用、酗酒、進行高風險行為一起列入診斷標準,男性在這些項目的比例就明顯高過女性。而生氣攻擊、壓力、易怒及焦慮則是男女相同都會出現的症狀。   研究表示,目前的憂鬱症診斷標準是偏頗的,僅能辨識女性較易發生的症狀,將這些非典型症狀一併納入診斷標準中將可幫助找到男性中的憂鬱症患者,也能促使他們比較願意尋求協助。未來研究亟需做的就是釐清並定義可以判斷男性憂鬱症的症狀。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會精神病學期刊(JAMA Psychiatry)      
+ read more
父親的心理健康恐影響孩童發展
2013.01.08
父親的心理健康恐影響孩童發展
過去多數研究都指出,母親在懷孕期間及生產後的心理健康狀況,可能會對孩童健康造成影響,但近日一項挪威研究提出另一種論點,認為父親心理健康狀況也是孩童發展狀況的風險因子之一,不如過去將所有責任都擺在母親身上。   這項研究分析3萬1千名挪威孩童及他們的家長,調查父親在母親懷孕第4-5個月之間的心理健康狀況,同時也瞭解母親狀況,及孩子在三歲時的行為、社會、情緒發展情形,包括是否曾經驗情緒不穩、吵架或出現焦慮感。   結果有3%的父親表示曾有高度的沮喪憂鬱感覺,而三歲時有嚴重情緒問題的孩童,正好他們的父親也是最憂鬱的一群,但這項研究並非呈現兩者間有直接的因果關係,目前僅發現存在關連性。研究推測,可能是父親將心理疾病的風險遺傳給小孩,也可能是母親受到父親憂鬱情緒的影響,進而傷害到未出生的胎兒。同時,母親的荷爾蒙分泌也可能受到改變,使得自己的睡眠及心理狀態變差。   這項研究的資料屬於參與者自我呈報性質,成為研究的限制之一。但這項研究提醒了醫師,當一個母親因心理問題就診時,醫師也應詢問並瞭解孩子父親的狀況,這是過去可能從未被注意的問題。      資料來源:小兒科學期刊(Pediatrics)    
+ read more
父親生育年紀愈大恐增加孩子罹患心智疾病風險
2012.08.27
父親生育年紀愈大恐增加孩子罹患心智疾病風險
  過去一般認為遺傳疾病與母親有關,但近日一項冰島研究表示,男性年紀愈長,精蟲中的遺傳基因突變的數量將增加愈多,提高生出患有自閉症及精神分裂等遺傳疾病孩子的機率。   研究團隊蒐集冰島78個有自閉症或精神分裂孩子的家庭資料,將家庭成員的基因組進行定序比對,結果發現,父親的年齡對孩子發生前述疾病的基因風險有重大影響,且父親自青春期開始的年齡平均每增加一歲,後代就會增加兩個基因突變的發生。不過由於造成後代健康問題的因素眾多,研究認為很難去界定對男性來說在哪個年紀這會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但研究強調,過去研究發現女性愈晚生小孩,寶寶罹患唐氏症及其他罕見染色體異常的病症風險將增加,但這項研究呈現的是,年長男性將會比女性傳遞更多突變的基因給小孩。     資料來源:自然期刊(Nature)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