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最新研究指出,聽力退化與孤獨感的交互影響,與記憶力衰退有顯著關聯,及早處理聽力喪失、維持社交關係,可能有助延緩失智症的發展。
早先已有研究顯示,大約四成的失智症病例其實是可以預防的。包括改善視力問題、治療憂鬱症、多運動等都有助於降低罹病風險。
即使不孤立,孤獨感也會放大聽力退化對認知的影響
研究團隊分析了歐洲健康、老化與退休調查(SHARE)中的33,741位年齡50歲以上受試者,在長達17年的追蹤中發現,當聽力退化時,若年長者主觀上感到孤獨,即使社交互動頻繁,也會面臨更明顯的認知退化。
研究人員表示:「針對聽力受損與孤獨感同時進行干預,即使受試者在社交上並不孤立,仍可能對晚年認知健康帶來關鍵助益。」
又孤立又孤獨者,認知能力全面較差
若同時處於社交孤立與孤獨的狀態,參與者在所有認知測驗中表現最差,包含立即回憶、延遲回憶以及語言流暢度等項目。
研究人員推測,這可能是因為與他人互動的頻率較高時,大腦會更常使用記憶功能,例如回憶資訊,因此能延緩退化。
此外,他們還發現,感到孤獨的人對聽力喪失的痛苦感受較強烈,這種心理壓力可能進一步加劇記憶能力的惡化。
此研究結果支持「客觀社交孤立」與「主觀孤獨感」兩者皆與失智風險有關的理論。
他們指出:「我們的設計揭示了孤獨感在感官(聽力)退化與認知功能之間的連結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儘管如此,研究人員也坦承,現階段仍無法證明這些因素之間具有因果關係。
他們補充說:「我們的發現顯示,聽力障礙與心理社會因素,例如孤獨與社交孤立,可能都與晚年認知功能相關。」
「這凸顯出需採取整合性策略,結合聽力健康與心理社會支持,共同維護老年階段的認知健康。」
英國專家呼籲政府將聽力檢查納入健檢
針對此類研究,英國阿茲海默症研究機構(Alzheimer’s Research UK)專家呼籲政府,應將聽力檢查納入40歲以上成人的NHS健康檢查項目中。
該機構的Isolde Radford博士表示:「我們尚未完全確定聽力喪失是否直接導致失智,還是會引發其他增加風險的疾病。」
「但我們知道,聽力喪失就像失智症一樣,並非老化的必然結果。」
「及早檢查聽力、配戴助聽器等措施,可能有助於降低未來罹患失智的風險,這是一個簡單卻能幫助數百萬人的步驟。」
將近半數失智症病例或可預防
去年的一項發表於《The Lancet》,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研究也指出,將近一半的阿茲海默症病例,可能透過改善14項生活習慣因子而預防。
該研究建議的13項預防措施中,包含:確保有需要者皆能取得助聽器、減少有害噪音暴露、並強化40歲以上族群的高膽固醇檢測與治療。
阿茲海默症在台灣
在台灣,根據衛生福利部113年公布的「全國社區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失智症之類型以阿茲海默型失智症(Alzheimer's disease)占56.88%最高。全國社區65歲以上長者失智症盛行率為7.99%,推估65歲以上失智症人口數約35萬人,其中女性盛行率(9.36%)高於男性(6.35%)。死亡人數3,768人,粗死亡率每十萬人口16.1%。
這項研究刊登於《傳播心理學》期刊。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25.07.18)、Communications Psychology(2025.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