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各地氣溫預計將上升,紫外線(UV)指數也預期會升高。
為了保護皮膚免受陽光傷害,很多人會使用防曬乳。我們該如何選擇防曬乳呢?
防曬乳上的SPF數字及星星是什麼意思?
防曬乳包裝上最顯眼的數字是「防曬係數」(Sun Protection Factor,SPF)。數字愈高,表示阻擋UVB紫外線的效果愈強。這個數字表示讓多少UVB穿透,而不是阻擋多少。
例如SPF 15會讓約1/15的紫外線照射到皮膚,換言之能阻擋約93%的UVB,SPF 30約能阻擋97%。如果你在太陽下10分鐘就會曬傷,塗上SPF 15理論上可延長15倍的時間至150分鐘。
英國皮膚科醫學會建議,SPF 30是足夠的選擇,但防曬乳應每兩小時補擦一次,無論SPF數值高低。
市售防曬乳常附有1至5顆星,代表其吸收UVA的比例,星數越多代表防護UVA的能力越高。
理想的防曬乳應該同時具備高SPF和高星等,才能有效防禦兩種紫外線。
最好的防曬乳效果有多好?
即使是高係數產品,保護效果也仰賴正確用量與均勻塗抹。但實際上,大部分人使用量只有建議量的一半,防護效果因此大打折扣。
此外,流汗、游泳或摩擦也會使防曬乳失效。過期的防曬乳也因效力可能降低不建議再用。
依照歐盟規範,防曬產品標示最高只能到「SPF 50+」。因為SPF 50約可阻擋98%紫外線,而SPF 100其實也無法做到完全阻擋,卻可能造成誤導,讓人以為保護效果有顯著差異。
因此,沒有任何防曬產品能提供100%保護,建議在中午陽光最強時應儘量遮陽、穿長袖衣物並待在陰涼處。
「一天一次」型防曬乳有效嗎?
有些防曬產品聲稱「只需使用一次」或「長效8小時」。但專家提醒,即使是這類產品,也應每兩小時補擦一次,因為實際使用中,很容易有漏塗部位,或因摩擦、水分而脫落。
《Which?》雜誌在2016年曾發現,部分「長效型」防曬在6-8小時後,防護力下降了74%。
雖然部分廠商反駁這項指控,表示他們自家的測試結果並未出現相同情形。但為保險起見,還是應視為一般防曬乳使用方式。
曬傷了怎麼辦?
曬傷會讓皮膚發紅、疼痛,幾天後可能脫皮,嚴重時甚至會起水泡。通常一週內會自行痊癒,英國國民保健署(NHS)建議可以採取一些方法舒緩症狀:
- 立即離開陽光,並遮蔽曬傷部位
- 冷敷或冷水淋浴減輕灼熱
- 使用保濕的曬後修護產品
- 服用止痛藥、多補水,可諮詢藥師建議
- 避免抓癢與穿著緊身衣物
並且注意:不要在曬傷處使用凡士林或冰塊。如果出現起水泡、腫脹、發燒或中暑症狀,請儘快就醫。
最後提醒,重複曬傷會大幅提高皮膚癌風險,做好日常防曬,是保護皮膚健康的關鍵。
編譯來源:BBC(2025.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