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寶寶「牙牙學語」 父母語調有差異

 

以下這個畫面大家一定都曾看過-當一個成熟的大人在與其年幼孩子講話時,常會刻意提高音調,並會有忽高忽低的變化。過去研究分析這類親子互動多聚焦在母親的角色,因此在語言學上這種說話方式被稱作「媽媽語」(motherese),其特色就是易引起孩子注意的說話節奏以及誇張的聲調。

 

不過親職角色漸漸有了改變,開始有一些爸爸也會參與育兒工作,因此日前一項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的研究想瞭解這些爸爸們與孩子互動時是否也會出現相同情形,最後發現父母確實存在差異。

 

研究團隊先錄下參與研究的學齡前孩童與其父母的平日互動,再使用聲音辨識軟體區分出父母分別與孩子或其他成人的對話,並進行比較。結果呼應了過去的研究,顯示與和其他成人互動相較,媽媽和孩子說話時會使用較高音頻的聲調,音頻的變化性也較多,但爸爸則多使用同頻率的聲調,且通常與他們和其他成人說話時無異。雖然如此,爸爸和小孩說話還是會稍做調整,像是使用不同的字彙、改變說話的音量及談話長度。

 

研究主要作者該校的演說與聽力科學系Mark VanDam教授表示,孩子的年齡及性別可能也都會影響爸爸們與孩子的談話互動模式。而爸爸與媽媽的不同,並不代表父親與孩子的互動就比較差,對孩子學習語言來說,父母反倒是扮演了互補的角色,孩子與父親進行對話能幫助其培養並開始熟悉與外界互動較相近的溝通方式。但這項研究結果目前僅是用於雙親家庭,因此研究團隊並不清楚單親或是同志家庭是否有不同的表現。

 

資料來源:第169屆美國聲學學會(the 169th meeting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看完這則文章你覺得?
實用
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