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數十種乾洗手產品可能被撤出市面,原因是其中的主要成分「乙醇(ethanol)」被認為可能增加罹癌風險。
含酒精的清潔劑目前在歐盟被核准為安全產品,並自1990年代起列入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基本藥物清單》。
然而,日前歐盟衛生官員提議,由於乙醇可能與癌症及孕期併發症風險相關,應考慮淘汰或替換含有乙醇的產品。
若此提案通過,歐盟各國醫院常用的乾洗手、清潔劑及其他酒精類清潔產品可能被全面停用。
英國因脫歐而不受此禁令影響。
專家警告:恐對醫療系統造成「巨大衝擊」
專家警告,若禁令生效,將對歐洲醫療院所造成「巨大影響」,因目前能達到同等防護效果的替代品反而更危險。
日內瓦大學及清潔醫院網絡(Clean Hospitals)專家Alexandra Peters表示:「這對醫院的影響將是巨大的。全球每年因醫療相關感染而死亡的人數,超過瘧疾、結核病及愛滋病的總和。」
她指出:「以酒精為基底的手部清潔液,每年能防止全球約1,600萬起感染病例。」
彼得斯補充說,乙醇的替代品如異丙醇(isopropanol)毒性更強,而反覆使用肥皂清洗則耗時且會傷害皮膚。
「在像新冠疫情這樣的緊急狀況下,只要需要大量生產手部清潔液,原料一定是乙醇。你不可能讓啤酒廠改為異丙醇製造廠。」
ECHA將於11月底決定是否將乙醇列為有害物
歐洲化學品管理局(ECHA)的委員會預計於11月底開會,討論是否將乙醇歸類為「致癌物質」。
ECHA表示,若專家委員會「認定乙醇具致癌性」,將建議用其他物質替代。但他們也補充說,若評估後認為乙醇在「預期暴露量下使用仍屬安全」,或「找不到合適替代品」,仍可能批准其用於特定殺菌用途。
目前尚未作出最終結論。最終建議將送交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作出決定。
產業團體反對:缺乏證據證明乙醇有害
業界已對潛在禁令提出反對,主張目前缺乏足夠證據證明乙醇具危害性。
國際肥皂、清潔與維護產品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oaps, Detergents and Maintenance Products)歐盟事務主任Nicole Vaini表示,目前並無專門針對乙醇的研究。
現有的人體資料僅涉及飲用含酒精飲料的健康影響。
今年5月,歐洲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ECDC)甚至呼籲各國衛生機構「將酒精性手部消毒確立為手部衛生的主要方式」。
健康風險與暴露程度相關
根據英國衛生安全局(UKHSA)資料,乙醇可能導致皮膚乾燥、刺激、發紅或腫脹。若接觸眼睛,可能引起流淚、灼熱與刺痛。
不良健康影響取決於多種因素,包括乙醇暴露量、暴露時間,以及是否同時接觸其他化學物質。
直接吸入乙醇可能刺激鼻腔與喉嚨,引起嗆咳與咳嗽;在高濃度下甚至會導致醉態。
市售的酒精性乾洗手產品(液體、泡沫或凝膠)乙醇濃度最高可達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