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可以聽到女性表示她們為建立、維持友誼而示好的舉止常常被男性誤解為性挑逗;反之,男性也認為自己發出的性邀約信息往往被女性解讀為友誼友好的表現。就竟是不是真有其事?又是哪一方比較容易誤解一性的舉止呢?對此,挪威科技大學心理學系近日發表了它們的研究成果。
這份研究總共有308位異性戀者參與,平均年齡為18~30歲,59%為女性;其中有一半的女性與4成的男性並非單身。研究人員以面談、提問等方式蒐集資料;其所使用的問題與美國2003年所進行的類似研究相仿,如:
你是否遇到過對異性表達友善卻被誤解為對對方有「性趣」的狀況?你是否曾對異性表示「性趣」卻被誤以為在表示友善?若有,這種情形有多常發生?
研究人員分析參與者的回答後發現,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將異性表達友善的舉止誤解為對自己有「性趣」;不過,若女性表現出「性趣」,男性解讀錯誤的機率則非常稀少,而且是否單身並不影響他們察覺女性傳遞「性訊息」的敏感度。
研究者Mons Bendixen指出:讓人驚訝的是,即便挪威被視為是世界上性別平等、性自由度發展、落實最好的國家之一,但是,我們研究結果竟然仍與美國於2003年的研究發現不謀而合。而美國的平等落實表現在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的排序為第20名。
Mons Bendixen表示,若從演化心理學的觀點來分析此次的研究,這樣的結果其實並不讓人意外。演化心理學關注人類的心智如何隨著時間發展、適應,其中一項該領域學者關注的議題就是不同性別在社會、文化影響下的心理發展。
根據演化心理學的假設:一個男性的後代數量多寡代表著他的生殖健康。而這取決於他能夠讓多少女人懷孕。因此,男性是否能抓住每一個可能發生性關係的機會對於其生殖能力的展現就變得極為重要。
但是對女性而言,能夠同時與不同對象享受性愛的機會相較之下是具週期性且時間短的;伴隨著性愛而來的代價是懷孕、生產及養育後代,這個過程中也喪失了與其他對象繁殖的機會。因此,在面對性事時,女性心理狀態的演化傾向設定較高的擇偶標準、在考慮到發生性行為之前會比男性更須要看到清楚明確的信息。
最後,Mons Bendixen說明:這樣的研究發現支持演化心理學的假設,且驗證其能夠超越不同文化中的社會性別角色。不過,我們仍可以做出更多努力,教導人們了解、尊重性別之間的差異。同時,這將有助於降低性騷擾事件發生。研究團隊現正針對更年輕的男女、造成性騷擾發生的可能性等,展開下一階段的研究。
資料來源:Evolutionary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