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Adelaide大學近期所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經由人工協助生殖技術懷胎產下的嬰兒發生死產、早產、體重過輕或早夭(出生後28天內死亡)的機率較高,大約是自然受孕出生嬰兒的兩倍之多。
研究團隊蒐集並比對了南澳超過30萬筆的嬰兒出生資料,其中有4300筆來自透過人工協助生殖技術所產下的嬰兒,資料來源前前後後橫跨了17年。研究團隊期望能藉此了解胎兒及新生兒健康狀況與各種人工受孕療程-包括試管嬰兒胚胎植入術(IVF)、單一精蟲顯微注射( ICSI)試管嬰兒、排卵藥、冷凍胚胎-之間的關連。
研究結果發現,與未有不孕症且自然受孕的父母所產下的嬰兒相比,經由人工受孕所產下的孩子,有兩倍的機率是死胎或早夭;早產的機率則是兩倍以上;體重過輕的問題發生率則有三倍之多。
參與此研究計畫的Micheal Davies博士指出:根據研究結果,這些風險的發生機率會隨著父母所使用的人工協助生殖技術不同而有所改變。透過IVF技術生下的新生兒,在生產時發生上述風險的機率高於採用ICSI技術產下的新生兒。
ICSI技術使用冷凍胚胎雖可能免除所有前述可能發生的健康風險,但使用冷凍胚胎仍有會提高巨嬰症發生的可能性。
同時,這項計畫也首次將不孕但未接受人工協助生殖技術的孕產婦新生兒資料拿來與自然受孕出生的嬰兒進行分析。結果發現,這些婦女產下的嬰兒有體重過輕現象的機率高達9倍;早產或是胎兒早夭的機率也有7倍之多。研究推測,這可能與這些不孕孕婦的健康狀況、或是她們使用過其他未被記錄到的協助生殖療法有關。
Davies博士說明,當前最需要的是對這些在周產期發生不良事件的孕產婦有更長時間的追蹤瞭解,同時,由於醫療科技不斷進步,相關風險的發生機率也可能因此受到影響而有所改變,未來的研究應涵括更多近年來曾被使用的各種療法,以提出更全面性的解釋。
資料來源:PLOS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