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脊椎也有性別!

 

一份來自美國洛杉磯兒童醫院的研究指出,人類的脊椎自小就存在性別差異。學者認為,這樣的差異是演化而成的,目的是使女性的脊椎可以在懷孕期間適應胎兒的重量;這樣的差異雖有助於生育,但同時使女性承受脊椎側彎或骨質疏鬆的風險較高。同時,透過核磁共振儀檢視新生兒脊椎的結果,研究人員也發現,脊椎橫斷面的尺寸,乃是決定脊椎結構強度的關鍵。

 

這項研究測量了70位健康足月的新生兒,男女各半。研究結果顯示,男女新生兒的身高、體重、頭和腰圍生長情形沒有顯著的差異,但女嬰脊椎橫斷面的尺寸很明顯的比男嬰小約10.6%;這項差異和妊娠期,岀生時的身高體重無關。

 

研究人員指出,兩性的脊椎差異在出生時便已存在,且是在胎兒發展主軸骨骼(包括頭骨、肋骨、胸骨和脊椎骨)時就開始了。雖然目前尚不清楚胎兒期間骨骼發展差異的機制,但學者推測最可能是由於性類固醇、生長荷爾蒙和類似胰島素的生長因素彼此之間複雜的互動。

 

洛杉磯兒童醫院醫學影像研究主任暨南加大醫學院放射科的Vicente Gilsanz教授指出:人類是唯一有這樣的差異的哺乳類動物,這是兩性生理上幾項關鍵性的差異之一。而發展出此種性別差異的原因可能與女性懷孕時,為便於走路及維持重心,所以脊椎必須前移有關。不利的是,女性的所有體能活動都會增加脊椎的壓力,導致年紀大時,容易骨折。

 

研究也指出,女性一生中的骨質(bone mass)累積比男性少,使得其骨折的機率多於男性24倍。脊椎成長的缺失也與年輕女性脊椎的彈性較大、骨質成長極限較低,導致年老時脊椎側彎和骨質疏鬆有關。

 

Vicente Gilsanz教授表示,雖然女性的骨骼發展特性自出生起便預示了年老時會有脊椎側彎或骨質疏鬆等問題,但相關研究也已證實,運動和適當的營養補充可以促進骨骼的發展。這樣的例子說明,即使有某種疾病的遺傳因子,仍可能可以透過盡早依個人情况量身打造醫療照顧的方式來緩和。

 

 

 

資料來源:Journal of Pediatrics

 

 

 

 

看完這則文章你覺得?
實用
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