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飲食

低鹽反而容易高血壓?
低鹽反而容易高血壓?
過去一些大型的研究以為高鹽食物造成高血壓,所以美國飲食指標推薦每天的食鹽量在2300毫克。   不過在芝加哥2017實驗生物學的會議上,發表最新有關鹽和高血壓的研究,則有不同的結論。畢竟鹽本身可以增加身體的荷爾蒙,幫助調節血壓。   波士頓醫學院的助理教授 Lynn L. Moore的研究團隊,以16年的時間追蹤2632位30至64歲血壓正常的男女。他們觀察到每天攝取食鹽2500毫克以下的人,得高血壓比以上的人多。也發現鹽和心血管疾病的關係是J型的曲線,表示攝取低鹽和非常高鹽的人,皆有較多得心臟病的風險,而攝取中等食鹽的人,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最低。   鉀和鹽一樣重要 此項研究也發現血壓最低的人,鉀和鹽攝取量最多;相反的,血壓最高的人,攝取鉀和鹽最少。而鎂和鈣攝取量較高時,也和低血壓相關,反之,攝取量較低時,則和高血壓相關。   Moore希望這項研究能幫助美國飲食指標,重新聚焦在攝取較多鉀, 鎂和鈣的食物,有助於降低血壓。另一方面,雖然減少攝取食鹽和加工食品,有助於降低血壓,但Moore以為這些人可能對鹽特別敏感,需要有低鹽的飲食。未來如果有測試對鹽敏感的方法,則有助於了解那些人需要注意。   倫敦大學醫學院的心血管教授Graham McGregor則以為這項研究會誤導。因為已有很多証據顯示,攝取很多的鹽分,導致高血壓,也是中風,心臟病和腎臟病的主要原因。     資料來源:Medical News Today    
+ read more
為女著紅,為妳心「動」- 愛護妳的心,從運動開始!
為女著紅,為妳心「動」- 愛護妳的心,從運動開始!
  點我進入臉書活動專頁:為女著紅,為妳心「動」   運動是促進心/血管健康最容易且有效的方法,有助於維持體重、改善膽固醇、避免高血壓、紓解壓力或焦慮、降低糖尿病風險等,因此為了保護女性心/血管健康,今年為女著紅日以「為女著紅  為妳心『動』」為主題,鼓勵女性保持活躍的生活,並提醒女性對心/血管疾病有所警覺,愛護妳的心!   * 關心女性心/血管健康好處多多! 首先,在3/10星期五【為女著紅日】: 1. 穿上任何紅色衣飾,紅衣、紅指甲、口紅等,再拍照。 2. 上傳個人臉書,同時使用標籤 #Taiwan為女著紅 表達對女性心/血管健康的重視,將此意識傳遞出去,還有機會抽獎: 1. 500元7-ELEVEN禮券(20名) 2. Curves可爾姿女性30分鐘環狀運動30天免費優惠券(10名)。 ❤我們將從使用標籤 #Taiwan為女著紅 的臉書朋友抽出幸運得獎者,因此請記得將貼文設為【公開】,不然主辦單位無法看到貼文,貼文者便無法參加抽獎活動。     * 想了解運動如何有助於女性心/血管健康,以及心/血管疾病的性別差異 ↓點選下方圖片進入衛教單張↓                                 ↓點選下方圖片進入衛教單張↓ [ ]               ↓5分鐘看懂心/血管疾病性別差異↓      [ ]         ❤注意事項 * 「著紅行動」臉書抽獎活動至2017年3月10日24:00截止,得獎名單3月15日公布於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粉絲專頁 * 得獎者請於3月17日前私訊回覆得獎人資料,逾時不補 * 贈品將於3月底前以郵局掛號寄出 * 贈品寄送僅限台灣地區,若因資料不全、有誤,而導致贈品郵件退回、冒領、遺失者,恕不另行補發 * 主辦單位台灣女人連線保留活動修改之權利     本活動部分經費由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菸品健康福利捐支應、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贊助            
+ read more
招架不了夏天的熱情?預防熱病看這裡!
招架不了夏天的熱情?預防熱病看這裡!
每年台灣一到夏季,溫度持續上升,不時發生人們因熱中暑、熱衰竭等熱病而送急診的新聞。到底何謂熱中暑和熱衰竭?又應該如何防範和急救?本篇分享關於夏季容易出現的熱病,並提醒民眾,除了每天做好防曬措施外,還要注意身體是否因溫度過高而出現不舒服的情形,以免因忽略身體變化引發更嚴重的後果。   導致熱病的原因 不論是熱中暑或熱衰竭等因體溫過高而來的症狀,皆導因於身體無法正常地降溫。人體本身即有調節體溫的功能,讓我們的體溫一年四季皆被維持在36.8度到37.2度之間。而人體調解體溫最經常使用的方法就是排汗,當身體的鹽分和水分從汗腺排出病蒸發後,人體的體溫便會下降。   然而,生活中有很多因素會影響人體調節溫度的功能,包括:年齡(大於65歲和小於4歲者)、環境濕度高、體重過重、心血管疾病、曬傷、飲酒或正使用會影響血液循環的藥物和治療等,增加得熱病的風險。   熱病的種類 痱子(HEAT RASH) 痱子是熱病中最輕微的症狀,當排汗過多但並未充分蒸發時就容易出現痱子。通常會在皮膚上如胯下、上胸和關節處出現塊狀的紅腫或水泡,並且會感到癢。   熱痙攣(HEAT CRAMPS) 熱痙攣發生乃因身體的鹽分太低,通常與激烈運動後大量排汗有關,並且特別容易發生在腹部以及四肢,這些部位的肌肉會抽蓄且疼痛。飲用冷飲和暫停運動達2-3小時有助於減緩不適,但若症狀持續超過一小時便需要立即尋求醫療協助。   熱衰竭(HEAT EXHAUSTION) 長時間曝曬於陽光之下,大量排汗且來不及補充鹽分與水分,容易引發熱衰竭,症狀包括:臉色發白、嚴重盜汗、心跳快但弱、呼吸短淺、肌肉抽蓄、頭痛、噁心感、嘔吐和昏厥等。此外,老年者、有心血管疾病者及在高溫環境運動者特別容易得到熱衰竭,一旦得到熱衰竭飲用冷飲來冷卻體溫,並以冷水沖澡後於陰涼的環境充分休息。   熱中暑(HEAT STROKE) 熱中暑是熱病中最嚴重的一種,當人體失去調節體溫的功能時,體溫在短時間內會上升到攝氏42度,導致永久性傷害或死亡。症狀包括:因無法排汗而有紅熱且乾燥的皮膚、心跳快速且跳動的力道大、暈眩、頭部抽痛、癲癇和陷入昏迷。由於熱中暑是急症,因此必須立即就醫,同時用各種可能的方法盡量降低患者的體溫。方法如:移除衣物、放置冰塊、將患者浸入冷水中、用水管澆水、以濕布裹住患者或吹電風扇等一切可用來降溫的方法都會是必要的。   預防熱病 當人體在試圖降溫時,以下幾種方法能避免體溫過高及降溫: 適當安排室外活動 若您必須要外出,盡量選擇早上5點至8點以及下午5點至7點的時段出門。在這些時段以外的室外活動,也請務必每隔一段時間就到遮陰處或室內休息,讓身體調節溫度的能力得以恢復。   緩慢適應 若平常不習慣於在炎熱的天氣運動或工作,請避免第一次的活動量太大和用力過度,讓身體慢慢適應環境的溫度。當身體因為活動產生心跳劇烈、呼吸急促甚至是暈眩、虛弱時,請停止活動並尋找陰涼處或冷氣房休息。   避免陽光直曬 在陽光底下活動時,請勤抹防曬品,建議在出門前30分鐘塗抹SPF15或以上的防曬品,並且每2小時就補擦一次防曬品才能有效防止皮膚曬傷。此外,夏天時穿著輕便、寬鬆且色彩明亮的服裝,以及帽沿能遮住臉龐的帽子,不僅避免體溫過高也保護皮膚不因豔陽曬傷。   攝取足夠的水分 請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在戶外活動切記每小時需補充2-4杯的水,且要放慢飲用速度才能讓水分確實運送到身體各處;從事稍有強度的運動時也可以飲用運動飲料來補充運動時流失的鹽分等身體所需的礦物質。避免飲用非常冰的飲料,導致胃痙攣;另外,國人夏日喜愛飲用手搖飲料消暑是錯誤的補水方式,含咖啡因或含糖的飲品會加重脫水的情況;酒精類飲品也應避免。   游泳不保濕 千萬不要誤以為游泳能保持身體的水分。游泳是一種運動,因此過程會流失一些水分以及礦物質,因此在計畫游泳時請記得帶上幾瓶礦泉水。   避免食用高溫食品 避免在外出前食用高溫食品,如湯麵、火鍋等,這些食物會加速體溫上升,使人在面對炎熱天氣時更為脆弱。同時,避免飲用含酒精及大量糖分的飲料,這些使人流失更多水分。   守望相助 除了藉由以上方法降低自己得到熱病的風險外,也需關心周遭容易患熱病的人,包括年齡高於65歲者、小孩、有心血管疾病者、精神疾病者和寵物等。此外,千萬不要讓小孩和寵物單獨待在未啟動冷氣的車內,即使車窗有開,車內的溫度也會在短時間就上升而危及車內的生命安全。     資料來源:British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ccupational Safety & Health Administration、Emergency Medicine at Georgia Regents University (最後更新日期:2016/8/8)     原址瀏覽數:177  
+ read more
關於防曬,TFDA沒告訴你的事...
關於防曬,TFDA沒告訴你的事...
  關於防曬,TFDA沒告訴的你事           台灣各地不分四季都籠罩於中量級以上的紫外線照射下,夏季時,全台都暴露於過量級紫外線中,中南部地區的紫外線數值達到危險級更是常態。防護肌膚免於紫外線的傷害,對國人格外重要。   夏日防曬第一步-防曬品是其一,不是唯一。           許多人都誤以為只要選用好的防曬品,就能有效抵擋紫外線。事實上,塗擦防曬品只是防曬的一環,目的在於補足物理性防護(如衣物)的不足。有研究甚至發現,塗抹防曬品的人容易因過度依賴防曬品所標示的效果,反而因此忽略了更基本的防曬方法,不僅增加曬傷的風險,也讓罹患皮膚癌的機會變高。因此為有效、全面的防止紫外線的傷害,應把握以下幾點原則:   1.穿戴衣物、帽子與傘具等是必要的防曬措施。並且由於大部分的紫外線能夠穿透雲層、玻璃長驅直入,因此,即使在陰天、車內或室內陽光照射處都應做好防曬。   2.避免在上午10點到下午3點間於陽光下曝曬:這個時段的紫外線量是一天當中最強的,一天中的紫外線總量有7成以上都在此時出現。   3.養成關注紫外線指數的習慣:把紫外線指數當成跟溫度、降雨率同樣重要的每日生活所需訊息,以此作為穿衣、防曬的參考依據,讓防曬更有效率!   挑選防曬品你需要知道的事-認識紫外線與防曬係數          防曬是為了避免肌膚因為陽光中的紫外線而產生曬黑、曬傷、老化與皮膚癌等病變。紫外線分為UVA、UVB與UVC,其中UVC的波長最短,會受臭氧層阻擋;UVB是中波紫外線,部分會被臭氧層吸收,穿透力較小,僅達肌膚表皮層,但會造成曬黑、曬傷、皺紋;UVA的波常最長,穿透力也最大,可達肌膚真皮層,造成肌膚老化,嚴重則會導致皮膚癌。          面對紫外線,人體其實自有一套防禦機制-Melanin,也就是我們一般所稱的黑色素。但是,遭遇過強的紫外線時,還是需要藉由衣物遮蔽跟塗擦防曬品才能避免肌膚受到傷害。          防曬品效能的標示依據不同國家規範、針對不同波長的紫外線有所不同。以下簡單介紹幾個台灣常見的防曬係數標示:   1.SPF,Sun Protection Factor          SPF是國際上通用標示防止肌膚被UVB曬黑、曬傷的係數值。數值越高,防護效果越強,高於SPF50以上的防護效果與SPF50差異極小,因此一律以SPF50+表示。要注意的是,兩倍的係數值不等於兩倍的防曬力,例如:SPF15可抵擋93.3%的UVB;SPF30能抵擋的UVB量則為96.7%。   2.PA+、★或 UVA          這三種符號都是標示說明對UVA的防護力。其中,PA+與★越多表示防護力越強,最多可標PA++++或★★★★。 UVA是歐盟的標示方式,近年來也有一些歐洲品牌會在UVA後面加上數值,這些數字除以4後等同於PA+/★所代表的防護能力,如UVA16所提供的防護效果與PA++++或★★★★是一樣的。   3.Broad Spectrum Protection          依據美國FDA的規定,防曬品上標示Broad Spectrum Protection代表此防曬品能夠同時抵禦UVA與UVB的傷害。   防曬品挑哪一種?塗幾次?抹多厚?           平日通勤或外出直接且持續於陽光下曝曬不超過1個小時的情況下,選擇SPF15~30、PA+~PA++的防曬產品即可。若是必須長時間待在陽光下,則建議選擇SPF30以上、PA+++以上的防曬商品。           不管是什麼劑型的防曬產品,都會隨著時間、遇水、流汗或摩擦等環境變化掉落,所以,使用防曬產品必須注意下列幾點:   1.在出門前30分鐘塗擦防曬。   2.用量必須充足。要達到防曬品上所標示之防曬係數效果,每平方公分塗擦的用量需達2毫克。在台灣,由於氣候濕熱,絕大多數的人為避免肌膚黏膩感,防曬品都只塗擦薄薄一層,導致防曬成效大打折扣。   3.適時補擦。根據美國FDA的建議,使用防曬品至少應每2小時進行一次補擦;台灣食藥署建議民眾進行補擦的時間間隔則是每2~3小時。   玩水消暑,「防水」防曬乳是利器還是會帶來悲劇?          現在市面上許多防曬商品都宣稱具備防水功效,衛福部食藥署也明文建議民眾若從事水上活動,應使用標示「防水」功能之產品。但事實上,並沒有防曬品是可以防水的!           現今,包含美國、澳洲等許多國家都已明文禁止防曬商品上出現「防水」(waterproof)字眼,以避免誤導消費者認為防曬品的有效性與持久度並不會因為遇水而減弱。同時也規範宣稱具備耐水性的商品必須通過耐水性測試,並且確實標註產品遇水後仍能持續提供防護力的時間。          所有的防曬品在遇水後一定會脫落,只是程度不一。因此提醒大家在戲水消暑時或流汗後一定要定時補擦防曬,至少每兩個小時補擦一次,此外,再以毛巾、衣物擦拭過身體後也應盡速補擦防曬品。   無敵妝容不怕曬?!SPF加持的保養/化妝品能有效防曬嗎?   目前市面上絕大多數的底妝產品(如隔離霜、BB霜、CC霜、粉底液、粉餅與蜜粉等)與部分日霜類保養品,都標示有防曬係數,不過,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對於這類產品是否真能達到其宣稱的防護效果尚持保留態度。一方面是因為許多產品的檢驗不明確,另一方面是因為化妝品的用法與單純的防曬專用品不同,用量也難制定出一套標準。美國FDA曾因此針對粉狀防曬品所能提供的防護能力提出質疑,但目前尚未有明確答案。           此外有些人在選購含有防曬功能的底妝商品時會有迷思,認為:選用SPF15的隔離霜、SPF30的粉底液,就等於塗擦SPF45的防曬品,可以延長補擦的時間。事實上,SPF係數並不能加起來計算。疊擦多種標有防曬係數的保養品或化妝品時,其防護效果是以數值最高的做為判準,如果按照上述的產品搭配法,擁有的防曬力就是SPF30。       原址瀏覽數:1601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