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得不健康,肥胖相關疾病依然找上你!
2016.10.13
瘦得不健康,肥胖相關疾病依然找上你!
衛教宣導常呼籲民眾避免肥胖以降低疾病風險,這樣的內容往往使體重正常或較輕的人認為自己是安全的,但真是如此嗎?其實,若屬外瘦內胖者-即外觀纖瘦但脂肪不平均地堆積於腰部或器官周圍的人-體內的脂肪仍可能提升人體發炎或患病風險。最近一篇報導便訪問了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 BMI)正常但受苦於肥胖相關疾病的人們,透過他們的經驗提醒纖瘦者留意身體健康。   心臟病 一名38歲BMI為19的女性,運動規律、不吸菸且僅偶爾小酌,在某次睡醒後感到不適、熱以及胸口有壓迫感。她本以為是感冒所致,但接下來胸口的疼痛越來越劇烈,且下顎及左手臂有刺痛感。她打電話給家人求助,家人抵達後見其臉色蒼白且不停冒汗立即叫救護車。爾後,經醫師診斷,確定她罹患了自發性冠狀動脈剝離(spontaneous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亦即冠狀動脈血管壁內皮層與外皮層分離,導致血液流進血管壁內而堆積血塊,阻塞了流進心肌的血液引發的心臟病。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心臟學研究所(Bristol Heart Institute)心臟學顧問Glyn Thomas說明,自發性冠狀動脈剝離是無法預測的心臟疾病,它與傳統心臟疾病的風險無關且多發生在女性,尤其是懷孕或產後不久的女性,暗示了疾病可能與荷爾蒙有關。而不幸的是,這種疾病致命率高,因此若發覺有疑似心臟病症狀應立即就醫,即使患者是非典型的心臟疾病高風險群。   糖尿病 一名63歲BMI為22的男性,精瘦、常運動但在出差時偶爾會吃高熱量的速食,有天開始感到非常疲憊且2個月內就掉了3公斤。原以為是疲勞所致,但當發現他開始感到不尋常的口渴時他選擇就診,並發現其血糖值超標且被醫師診斷罹患糖尿病。 英國資深臨床顧問Natasha Marshland說明,雖然糖尿病與過重有關,但是家族遺傳會增加15%的疾病風險,並且纖瘦的人也會因內臟脂肪過多導致胰島素阻抗而罹患糖尿病,因此該名男性經常吃高熱量的速食可能是使風險增加的原因。   胃酸逆流 一名58歲BMI為24的男性,發覺喉嚨會癢且痛,原以為是感冒所致,但症狀持續干擾其生活因此選擇就醫。爾後,醫師診斷出他的喉嚨因胃酸侵蝕食道導致潰瘍,該名男性回憶他從未有消化不良或火燒心的症狀且不吸菸,因此對診斷結果感到相當意外。 英國皇家自由倫敦NHS信託基金會(Royal Free London NHS Foundation Trust)醫院的腸胃病醫師Steven Mann說明,人們認為胃酸逆流與過重有關,雖然這是引發原因之一,但仍有其他原因,包括食道裂孔疝氣(Hiatus Hernia)使食道底部的括約肌無法發揮功能。此外,高脂肪食物因需要較久的消化時間因此會增加胃酸分泌,而吸菸、飲酒及攝取太多咖啡因會使食道括約肌無法避免胃酸逆流。   膽結石 一名27歲懷孕的女性,突然肚子感到劇痛,並且幾乎每周都會發生一次,某次出差又發作,實在難忍疼痛之下請旅館叫了救護車。醫師判斷可能是闌尾發炎,但掃描結果卻一切正常。然而症狀持續困擾著她,每周她都要忍受疼痛約40分鐘以上,再加上擔心肚裡的小孩,她決定再次就醫。這次醫師的掃描結果發現她有膽結石。該位醫師對診斷結果感到意外,因為患者纖瘦且健康,不屬於年老、過重的高危險群。 英國皇家自由倫敦NHS信託基金會(Royal Free London NHS Foundation Trust)醫院的腸胃病醫師Steven Mann說明,肥胖會增加膽固醇指數讓膽囊難以消化脂肪,但是纖瘦的人也可能因為低纖飲食而有這樣的疾病,另外懷孕時荷爾蒙上升也會增加疾病風險。   資料來源:Daily Mail    
+ read more
母乳哺育能降低產後糖尿病風險?
2016.07.28
母乳哺育能降低產後糖尿病風險?
在台灣,妊娠糖尿病的發生率為3%。所謂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是指在懷孕前沒有糖尿病,在懷孕期間才出現血糖超過正常值,在產後血糖值又恢復正常的情形。而目前已知,罹患妊娠糖尿病的女性於產後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較其他一般女性高。過去有研究發現,母乳哺育達3個月以上可以保護母體免於罹患糖尿病長達15年,最近一份研究則對此提出解釋。   由Anette-Gabriele Ziegler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在發現母乳哺育達3個月以上對母體具有保護作用後,進一步探討背後可能的原因。他們找來近200位曾有妊娠糖尿病的婦女,並區分為母乳哺育達3個月以上及未達3個月或未曾哺乳者,觀察兩者新陳代謝產生物質的差異。其中,研究團隊排除了年齡、BMI值、母親教育程度、產後天數等因素的影響。   研究結果發現,母乳哺育3個月以上的女性在新陳代謝時,磷脂(phospholipids)產生的過程發生變化,有助於預防第2型糖尿病發病;而母乳哺育時間較短的女性,母體血漿中的白胺酸濃度(leucine concentrations)及總支鏈胺基酸濃度(total branched-chain amino acid concentration)較低,亦即其肝功能較差,可能影響其代謝醣類之能力。   國際糖尿病聯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IDF)妊娠糖尿病工作小組的主管Sandra Hummel博士說明,研究結果以新的視角看見了母乳哺育作為降低產後糖尿病風險的潛在原因,並且她認為這可能在降低產後糖尿病方面是項成本效率高的方法。未來科學家將致力於把實證研究轉變為具體的臨床建議,Hummel博士說明,目前的目標是擬出鼓勵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婦女母乳哺育的策略。   資料來源:_Diabetologia_    
+ read more
我該不該吃降膽固醇藥史達汀?
2016.07.11
我該不該吃降膽固醇藥史達汀?
雖然降血脂藥物史達汀(Statins)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但同時也可能會導致糖尿病風險增加、認知功能下降、肌肉痠痛、虛弱、白內障等副作用。關於史達汀藥物的利弊衡量目前仍有爭議,有些醫師質疑史達汀的藥效,有些則認為民眾因為被質疑藥效的醫師誤導而承受心/血管疾病風險。我們到底該不該服藥?最近一位知名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BMJ)的作家發表了她的看法。   一份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 Tropical Medicine)的研究指出,有200,000名英國人因為史達汀的爭議選擇停止服藥,可能因此影響2,000名民眾在未來10年死於心/血管疾病。   針對這份研究的結論,BMJ作者,同時為史達汀的懷疑論者Luisa Dillner發表了看法。她點出該研究所引用的數據:副作用的發生率18-20%,經過心臟學家及病理學家的爭論後被修改為9%;並且研究中所提「200,000名民眾因為媒體所引起的轟動而停止服用史達汀」是引用自一份分析大型資料庫數據的觀察性研究,無法證實因果關係。再者,Luisa說明,研究也忽略了人們可能會因為其他原因而選擇停止服用史達汀。   對於該不該吃史達汀這個問題,Luisa認為這並不是一個是非題,重要的是民眾應與醫師討論後再決定是否服藥。並且醫師的傾向也很重要,如果該位醫師曾做過關於史達汀的研究,如Malcolm Kendrick醫師,他可能較能明白的告訴你:如果你想知道你的後半生每天都服藥能夠讓你多活多久,目前看來,屬於心/血管疾病高風險群者若持續服藥5年,可以將心臟病風險降低至36%,換言之,平均來說這能讓你多活4.1天。Luisa強調,這樣的資訊或許有用,但是關鍵仍在於,服藥與否應是個人的決定而非既定的答案。   資料來源:The Guardian      
+ read more
準爸爸注意!你的生活習慣可能導致孩子的先天性缺陷!
2016.06.07
準爸爸注意!你的生活習慣可能導致孩子的先天性缺陷!
新生兒的父親請注意!來自美國華盛頓Georgetown大學醫學中心的新研究警告:你的年齡、飲酒和生活方式等等因素,都可能導致你的孩子以及後代子孫有天生的缺陷。   美國喬治城大學醫學中心生物化學和分子及細胞生物學副教授Joanna Kitlinska博士和他的同事確定了一些可能影響後代發展的父系因素。根據他們的研究,父親能夠造成的影響比我們一般想像的還要大。從飲酒情形到年齡等一切因素,都可能影響孩子的出生缺陷和基因表達。   「我們知道由母親提供的營養、荷爾蒙和心理環境會永久地改變嬰兒的器官結構、細胞反應和基因表達。但我們的研究顯示父親也能造成同樣的影響,他的生活方式、年齡可反映在控制基因功能的分子上,如此一來,父親不僅會影響他的子女,也會影響到後代的子孫。」Joanna Kitlinska博士說明。   該研究小組重新檢視了一項過去的研究,專注於男人的生活方式如何引起精子內DNA的表徵遺傳變化,最終可能影響到孩子的基因組。   調查結果顯示,如果父親是個酒鬼,即便母親從未飲酒,一個新生兒也可能被診斷有胎兒酒精譜系障礙(FASD)。父親的飲酒情況也與出生體重減少有關連,甚至會顯著降低整體腦容量和導致認知功能受損。   此外,研究人員指出父親高齡可能提高孩子精神分裂症、自閉症的發生率;而父親的心理、社會壓力也會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造成有缺陷/不良的行為特徵。   甚至,男人青春期前的飲食結構可能減少或增加其子孫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父親的肥胖已被連結到後代脂肪細胞的擴大、代謝調節、糖尿病和肥胖的變化,以及腦癌的發展。   Kitlinska補充:「遺傳父親的表徵遺傳學新領域需要被組織成臨床上適用的建議以提醒人們改善生活習慣。而要真正了解孩子的後天影響,我們需要研究母系和父系之間的相互影響,而不是將他們個別分開來考慮。」   資料來源:American Journal of Stem Cells、Georgetown University    
+ read more
年長女性糖尿病患者注意!史達汀藥物可能無效?
2016.06.06
年長女性糖尿病患者注意!史達汀藥物可能無效?
用以降低血脂的史達汀類藥物(Statins)如「立普妥」(Lipitor)等已被發現有增加女性糖尿病的副作用,前年更有千位美國婦女集體控告藥廠明知此類藥物有糖尿病風險卻未告知。最近,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停經婦女罹患糖尿病,服用Statins無法顯著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研究團隊由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醫學院的Yunsheng Ma博士主導,以120,000名50-79歲參與「美國婦女健康研究」(Women's Health Initiative)的女性為研究對象,追蹤其健康狀況約13年;調查初始這群女性並未被診斷罹患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   研究團隊比較了服用Statins且罹患了糖尿病的女性,與未患糖尿病的女性,「動脈粥樣硬化型的心/血管疾病」及「心肌梗塞」的風險(組別一);未服用Statins且罹患了糖尿病的女性,與沒有糖尿病的女性,「動脈粥樣硬化型的心/血管疾病」及「心肌梗塞」的風險(組別二)。   研究發現,相較於未患糖尿病的女性,患有糖尿病的女性不論服用Statins與否,「動脈粥樣硬化型的心/血管疾病」及「心肌梗塞」的風險皆較高;且服用與未服用之間上升之風險沒有顯著差異。換言之,不論是否服用Statins,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皆顯著上升。   主導研究的Yunsheng Ma博士說明,服用Statins仍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此份觀察性研究的結果並不能直接預測在罹患與未罹患糖尿病的女性身上Statins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有效性,臨床試驗的結果會是更可靠的資訊來源。然而,Yunsheng Ma博士認為,研究結果可能表示若我們可以降低與Statins有關的糖尿病,就能夠提升Statins的效果。因此研究團隊強調,停經婦女預防、追蹤、及注意糖尿病的重要性;有在服用Statins的停經婦女亦應謹慎。   此研究經費來自於美國國家健康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且Yunsheng Ma博士表示研究與產業沒有任何金錢關係   資料來源:_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_      
+ read more
【專題報導】糖尿病如何影響女性:症狀、風險以及其他
2016.05.11
【專題報導】糖尿病如何影響女性:症狀、風險以及其他
當身體因分泌胰島素出問題而導致高血糖時,就被稱為罹患了糖尿病,且無論你的性別、種族或是年齡都可能會受到糖尿病的影響。 女性與男性雖然會有相同的糖尿病症狀,但女性也會經歷一些獨特的症兆。   依據美國的研究資料顯示,從1971年到2000年間,因為治療方式的進步,男性糖尿病的死亡率下降,然女性的糖尿病死亡率卻沒有明顯的改善,再者,有糖尿病的男性平均餘命比沒有疾病的男性減少了7.5歲,而有糖尿病的女性則減少了8.2年。而造成死亡率差異的原因包括了: * 罹患糖尿病的女性在血脂、血壓以及膽固醇的控制狀況比較不好。 * 女性糖尿病患的併發症,像是腎臟疾病或是沮喪等問題較難被診斷 * 女性常因其特有的心臟病症狀而無法獲得積極性的治療 而這些可能都是與女性荷爾蒙及發炎反應的性別差異有關   女性糖尿病的症狀 女性除了會與男性經歷相同的糖尿病症狀,像是:口渴、飢餓、頻尿、無理由的體重減輕或增加、疲倦、視力模糊等症狀外,女性還會有以下特有的症狀,如: * 陰道念珠菌感染或黴菌感染 * 尿道感染 * 性功能障礙 *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   要特別注意的是,許多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人並沒有顯著的症狀。   懷孕與糖尿病 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但已經懷孕或想要懷孕,一定要與你的醫師討論如何管理自己以及嬰兒的健康,例如:你必須在懷孕前以及在懷孕期間追蹤血糖。   在妳懷孕期間,胎兒會透過胎盤獲取血糖以及血中酮體,若你的血糖過高可能會增加胎兒畸形的風險。   --妊娠糖尿病 約有9.2%的懷孕女性會有妊娠糖尿病。懷孕期間賀爾蒙會干預胰島素的運作,產生更多的胰島素,但有些女性依然會有胰島素不足的情形,而發展成妊娠糖尿病。   對於大部分的女性來說,妊娠糖尿病在生產後將會自行痊癒,但如果你有妊娠糖尿病將會增加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第二型糖尿病—女性的風險因子 美國衛福部婦女健康辦公室將以下的情況列為是女性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因子: * 超過45歲 * 過重或肥胖 * 有糖尿病家族病史(父母或兄弟姊妹) * 非裔美國人、原住民或亞裔美國人等 * 曾有超過9磅的嬰兒 * 曾有妊娠糖尿病 * 高血壓 * 高血脂 * 一周運動少於三次 * 有其他因使用胰島素所產生的健康問題,像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 有心臟病或中風病史   治療 患有糖尿病的女性常出現血糖控制不易的情況,可能是因為: * 女性因為月經週期、懷孕或更年期等因素容易有荷爾蒙波動的情形,讓血糖控制變的比較困難 * 有些避孕藥會讓血糖上升 * 女性身體的糖份會導致念珠菌感染   幸運地是,如果能確實做好一些步驟,就可以預防或延緩糖尿病的發生   --藥物 有些藥物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的症狀或是副作用,包括: * 胰島素治療 * Metformin成分之藥物—主要是透過抑制肝臟葡萄糖的生成,以降低血糖 * Sulfonylureas磺脲類藥物—增加胰島素的分泌 * Meglitinide格列奈類藥物—刺激胰臟分泌胰島素   --生活型態的改變 改變生活型態有助於糖尿病的控制,包括: * 運動及維持適宜的體重 * 避免吸菸 * 多吃蔬菜水果及穀類 * 監控血糖   --另類療法 * 補充鉻或鎂 * 多吃青花菜、蕎麥、鼠尾草、豌豆以及葫蘆巴籽 * 植物性補充劑   在嘗試任何新的治療方式前,要記的與你的醫師討論,儘管這些方式是自然的,也可能會影響你現在正在進行的治療方式。   --併發症 糖尿病會引發許多併發症,有些併發症女性患者須特別注意: * 飲食失調:有些研究指出女性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有飲食失調的情形發生 * 心血管疾病:有第二型糖尿病的女性通常都已經有心臟病 * 皮膚問題:包括細菌或真菌感染 * 神經損傷:可能會有疼痛、循環損傷或四肢失去知覺 * 眼睛損害:可能會導致眼睛失明 * 腳損傷:如果沒有適當治療可能會截肢   觀點 如果你被診斷為糖尿病,無法治癒而只能控制症狀。最近的研究發現:患有糖尿病的女性約有40%會死亡,同時也發現有第一型糖尿病的女性比一般人的平均餘命減少約20年,而第二型糖尿病則減少10年。   雖然糖尿病無法治癒,但可以用許多方式,包括服藥、改變生活型態或來另類療法來控制你的症狀與提升健康狀態,但無論你覺得有多安全,在開始新的方式錢一定要與你的醫師討論。   資料來源:Healthline    
+ read more